分享

数字文物:困在象牙塔中的博物馆,如何才能走进公众视野?

 天宇楼33 2017-04-12

       据统计,藏身于大学校园里的博物馆全国有300余座,“沉睡”其中的珍贵文物成为被参观者忽略的“遗珠”,而此类博物馆的发展也受制于校园管理、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困'在象牙塔中的博物馆

  

粉彩西厢记套杯 清 道光

套杯以粉彩绘《西厢记》,由大至小的前九个绘故事于外壁,内底白釉无图,最小的一个绘故事于内壁。

  

榉木矮南官帽椅 明

凡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椅子,北京地区匠师通称之为“南官帽椅”。该藏品形制独特,是传世椅子中仅见的一例。  


3月6日,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依然热闹,除了穿梭于校园间的学子,更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以及不少带着孩子前来励志的家长。然而,在湖畔西岸不远处,却有一处静谧所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里一周7天免费对公众开放,不过,在记者参观的1小时中,却只看到3位参观者。


不少湖畔的游客听到记者提到“大学博物馆”时,都相当震惊:“大学里也有博物馆?”显然,除了校园内几处有名的景点,鲜有人知道这个馆藏数万余件藏品,涵盖中国考古学各个时期典型标本的展馆。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二层展厅内,一名在校生拿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北国春秋》展厅前的椅子上,奋笔疾书,“你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呢?”“因为这里更安静啊。”


从3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规定,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不过,大学博物馆要真正更好的服务大众,还存在不少困难。

藏身于象牙栽塔的宝藏


图:来自《见字如面》宣传图

近期,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电视朗读类节目引发大众关注,明星嘉宾朗读各个历史时期名人书信,让观众触碰到最真实、细腻的历史脉搏。为这档节目提供文献支持的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档节目的播出,对普及家书文化有很大益处,但真正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却并未显著增加。


家书博物馆去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成立,馆藏信件5万余封,均为2005年抢救民间家书工程中,海内外人士无偿捐赠。其中,陈独秀、梁启超致胡适等信札,格外引人关注,记录了《新青年》同仁之间针对办刊方针的探讨与交锋,不仅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还是珍贵文物。


家书博物馆只是众多高校博物馆中的“冰山一角”,仅在北京地区高校,就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各具特色、不同门类的博物馆,数量众多。

《九方皋》 近代 作者徐悲鸿(该藏品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国务院书画鉴定为国家二级藏品。


张丁告诉记者,家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佳素材,不仅承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国情怀,还能够通过家书管窥传统礼仪、书法、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一位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厅参观西方版画的哲学系在校生对记者说,“学校的藏品让人惊讶,虽然我不是艺术类专业学生,但长期浸染在藏品中,对更好理解哲学范畴的审美、心理、宗教等门类,都大有裨益”。


记者注意到,大学博物馆很多都是专门性博物馆,对于想了解该专题的公众而言,是非常好的参观学习场所。然而,这些博物馆大多观者寥寥,公众对这些博物馆并不知晓,学校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大学博物馆的'校园'思维

大学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大多为工作日,运营时间和大学工作时间保持一致。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开馆时间为每周一、三、五,周末、假期、寒暑假均闭馆。记者在梳理时发现,在周末和节假日闭馆,几乎成了大学博物馆的“通病”。“我在不同场合提过多次,希望大学博物馆能调整开放时间,更加方便参观。”张丁表示。


“这涉及一个专业化的问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大学博物馆虽然设在象牙塔内,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适应博物馆的办馆规律,否则很难满足观众需求。由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一支专业的团队负责运营和管理,所以他们除了每周一闭馆,几乎全年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越短,就越没有人过来看,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张丁认为高校办馆的种种现实,让大学博物馆离公众越来越远。杜鹏飞告诉记者,全国各级备案的大学博物馆有300余座,加上一些具备博物馆功能的“准博物馆”,分布在全国的大学博物馆不胜枚举,“大学博物馆最初往往是某一个院系为了教学服务的,这样的博物馆无疑没有做好面向社会大众的准备,其专业化更是不具备的。”


杜鹏飞坦言,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要看高校最初的定位,“你想建设什么样的馆,就要有一个相应的配备,这是基本逻辑。”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规模宏大、藏品丰富,当然其基本运营成本也是十分可观的。“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信札(局部)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这样意在走出校园的大学博物馆屈指可数。杜鹏飞告诉记者,专业化不仅意味着开放时间与专业馆接轨,还包括对藏品的专业遴选、展出设计和说明导览等,而这些都意味着更多的投入以及经济上的压力,这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并非易事,“说到底,大学博物馆的核心问题,还是经费投入的问题。”

和政策之间的那道'鸿沟'

“说白了,博物馆在大学中是边缘部门”,张丁无奈地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包含众多展厅,但这些展厅的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10个,“家书博物馆,工作人员算上我只有两个”,他向记者展示着堆积起来的文献、案卷,表示整理浩如烟海的材料亟须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但目前的现实情况令人担忧。


杜鹏飞面临的处境则比张丁乐观许多,他介绍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有别于其他高校博物馆,最大区别之处在于是按照学校的独立二级机构去建制的,这大大提高了办馆的自主权。目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经实现售票展览,并且参观者明显多于其他大学博物馆。不过,一些政策上的尴尬,仍然困扰着杜鹏飞,“许多优惠政策莫名其妙地将我们排除在外。”


杜鹏飞所述问题,引起了张丁的共鸣,“大学博物馆是典型的政策‘三不管’地带。”他告诉记者,大学博物馆的管理部门是大学,但实际从事的工作和国家文物部门分管的工作是相对应的,“夹在两个部门之间,非常难受。”杜鹏飞说,目前博物馆举办展览活动,需要去北京市文物局备案,“在受文物局管理时,我们却要接受‘系统外’待遇,我们得不到他们提供的资源。”


从2009年开始,《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施行,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以从事永久收藏、展示和研究等公益性活动为目的,以接受境外捐赠、归还、追索和购买等方式进口的藏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可是第二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个名单,只有176家单位,并交给了海关”,让杜鹏飞不解的是,海关只认可这176家单位,剩下的进口藏品统统要缴纳税费。杜鹏飞表示,公立大学的博物馆也是在为国家收藏文物,理应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大学博物馆和政策之间隔着很深的“鸿沟”。


杜鹏飞坦言,大学博物馆如果真正克服种种困难,以更高质量面向公众,任重而道远。他表示,大学博物馆的藏品作为国有资产,也同样应当享受国家的收藏基金,而目前这基本上难以实现。不过,他也清醒意识到,大学博物馆有其特殊性,“如果大学博物馆完全靠国家来养,一是不现实,二是未必好。”


从现状来看,大学博物馆应当充分利用其拥有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的核心优势,专心酝酿,才能让大学博物馆有能力走进公众视野。


(文章来源:文博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