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后鼻塞,刘维忠推荐按摩迎香穴、委中穴(附扶正祛病灸脐妙法)

 枫的倾诉 2017-04-13

感冒后鼻塞使人非常难受不舒服,中医专家推荐一个既健康又方便的快速通鼻塞的穴位按摩法:取穴迎香穴、委中穴


迎香穴点按方法:

1.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2.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3.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委中穴点按方法:

先取侧卧姿势,鼻窍不通的一侧向上,这时按摩同侧的委中穴,大拇指按住委中穴,来回搬动小腿,这样更省力,大概30秒的时间。


 

鼻塞是感冒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经常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可缓解流鼻涕、鼻子不通气等问题。按摩时,点、按、揉相结合,手法轻重适当,切忌用力过重、过猛。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由感冒引起的流鼻涕也可以用此法缓解。用热毛巾敷一下鼻子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初步缓解症状后,再继续按摩迎香穴效果更好。

 

迎香穴的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将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中医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引火下行之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刺激委中穴可用于治疗腰脊强痛、股膝挛痛、风湿痹痛、小便不利以及头痛身热、呕吐泄泻、咽喉疼痛等病症。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迎香穴和委中穴,一上一下,上下取穴点按,疏通上下之经络,就能达到快速通鼻窍的作用。



灸脐:

扶正祛病妙法

对于素体体质虚弱,或患病之后身体虚弱,或容易感冒患病之人,或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或神经衰弱等人群,中医养生专家推荐一个强壮身体的妙法:灸脐法。

 

推荐验方:

 

温和灸脐法。点燃艾条的一端,将燃烧的艾条端直接悬在脐中上方2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此法强壮作用较强。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隔姜灸脐法。把新鲜的生姜切成厚3毫米的薄片,上用牙签穿刺数个小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放在姜片上施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5~7壮,3日灸1次,连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诸证有预防作用。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灸脐时一定要注意:脐部有损伤或炎症者及孕妇禁灸;吃饱饭或空腹时不宜灸脐;艾灸不可离脐太近,防止烫伤脐部皮肤。

 

*文中治法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新媒体编辑 | 朱蕗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