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基站、移动站的基本设置1.1 架设基站,连接手薄架设好基站,手薄与移动站通过蓝牙连接,包括连接RTK主机和自带GPS模块。 GPS连接设置 蓝牙搜索 手簿: 根据说明选择好使用的手簿类型,现在常用的包括GIS+和dolphin9500-2。 连接: 包括:蓝牙、串口、蓝牙CF卡,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端口: 选择端口。 波特率: 选择波特率,通常情况连接中海达设备使用19200。 GPS类型:中海达型号和主板型号,其中中海达型号包括:HD5800、HD6000、V8、V9等。 主板型号包括:Novatel主板、CMC主板、CSI主板、自带GPS模块ISuit。
注: GIS+手簿和RTK主机常用蓝牙进行连接,各选项如左上图所示,如果用串口线进行连接,需要将【连接】选为串口,【端口】选择4,如果需要连接GIS+手簿自带的GPS模块,需要将【连接】选为串口,【端口】选为2,【GPS类型】选为ISsuit,右边的问号是在进行选择时候的提示信息。
搜索: 搜索接收机号,如果上方有接收机号则可以不搜索。 停止: 当搜索到想要连接的接收机号后点击停止。 连接: 点击连接,连接想要设置的接收机。 退出: 退出蓝牙搜索界面。 记忆地址:记忆上次搜索到的接收机号,第二次连接时可直接连接,而不用搜索。 1.2 天线设置用于设置卫星天线类型、天线的半径、相位中心等参数。 天线设置 卫星天线示意图 正确输入天线高,才能获得测量点正确的高度,实际测量中,通常只能方便的量测到斜高(对中点到GPS边缘胶圈的距离),结合天线的半径、相位中心高等,通过简单三角函数计算可以获得垂高;具体几何关系见示意图(上图): 其中各字母分别表示: S:斜高(测量点到天线橡胶圈的长度,在测量时量取的天线高一般都为斜高) V:垂高 R:天线半径 P:天线相位高 软件内部已经存储了常用天线的天线半径与相位中心高,只需要:1、选择天线类型,2、输入天线高,3、点击【应用】。软件自动算出垂高,并用于点坐标改正,也可以自定义天线类型,只需要输入天线名,相位中心和半径即可。 注:正确量取天线斜高对点的精度影响很大,建议多次量测取平均值,另外若中途变动了脚架务必进行到天线设置界面进行更新。 1.3 基准站设置设置基准站主要设定基准站的工作参数,包括基准站坐标、基准站数据链等参数。 1.3.1 基准站位置 设定基准站的坐标为WGS-84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坐标(注:基准站坐标中的H是椭球高,由于主板需要的是其内部模型下的水准高,所以我们需要先获得其水准模型在该位置处的高程异常值,这也就要求我们设置基准站的时候需要GPS为可测量状态)。 基准站位置 平滑基准站坐标 一般在架设基准站,我们也可以通过【平滑】进行采集,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WGS-84坐标进行设站 (注:任意位置设站,不意味着任意输入坐标,务必进行平滑多次后进行设站,平滑次数越多,可靠度也越高)。 如果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也可以通过输入已知点的当地平面坐标,按【应用到BLH】转换成WGS-84经纬度坐标(注:这种做法只适用于BJ-54,GJ-80等国家坐标系,或已知相对WGS-84转换参数的地方坐标系),当地坐标可通过点击右端【点库】按钮从点库中获取。 【平滑】:即单点定位求平均数,平滑次数默认为10次。 【应用到BLH】:将平面坐标XYH转换成经纬度坐标BLH。 【计算三参数】:用于计算当地坐标和WGS-84坐标之间的三参数,只有进行过平滑采集,按钮才可用,使用时,在XYH处输入已知点的平面坐标,点击【平滑】按钮,然后点击【计算三参数】按钮,就可以求出当地坐标和WGS-84之间的转换关系。 【点库】: 用于提取坐标库中的点到当前界面(所有点库按钮功能类似)。 【基准站点名】:根据当前日期时间自动生成,格式为(Base-日期 时间),时间精确到秒。 【停止】:点击平滑,软件会自动开始平滑,可手动点击【停止】,终止平滑,停止前端显示为已平滑次数,平滑完后按钮会切换成【开始】。 1.3.2 基准站数据链 用于设置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通讯模式及参数,包括“内置电台”、“内置网络”、“外部数据连”,其中“内置网络”又包括“GPRS”、“GSM”、“CDMA”,我们常用 电台,GPRS进行与移动站的通讯,基准站使用内置网络功能时数据链选择内置网络,点击右端网络模式选择菜单选择网络类型(GPRS,CDMA,GSM其中一种)。 “运营商”: 用GPRS时输入“CMNET”,用CDMA时输入“card,card”。 “服务器IP”: 手工输入服务器IP,端口号,也可以从“文件”提取,弹出右下图,可以从列表中选取所需要的服务器(注:中海达网络服务器地址为 202.96.185.34 端口号 9000)。 “分组号和小组号”:分别为7位数和3位数,小组号要求小于255,基准站和移动站需要设成一致才能正常工作。 基准站数据链 服务器地址 基准站使用内置电台功能时:只需设置数据链为内置电台、设置频道; 基准站使用外部数据链功能时:可接外挂电台,进行直通模式试验。 内置电台 外部数据链 1.3.3 基准站其它选项 设定差分模式与差分电文格式、GPS截止角、天线高等参数。 基准站其它选项 差分模式: 包括RTK、RTD、RT20,默认为RTK,RTD表示码差分,RT20为单频RTK;电文格式: 包括RTCA、RTCM(2.X)、RTCM(3.0)、CMR、NovAtel,默认为RTCA;中海达RTK自设基准站时支持RTCA,CMR格式,连接VRS时支持所有上述格式; GPS截止角: 表示GPS接收卫星的截止角,可在5至20度之间调节; 【天线高】: 点击天线高按钮可设置基准站的天线类型、天线高 (注:一般情况下所量天线高为斜高,强制对中时可能用到垂直高,千万别忘记输入); 【确定】: 一般所有基准站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软件会弹出对话框提示设置成功或设置失败,如果设置成功,检查基准站主机是否正常发送差分信号,如果失败,重复点击几次,检查参数是否设置错误。 1.4 移动站设置设置移动站主要设定移动站的工作参数,包括移动站数据链等参数,移动站的设置与基准站设置的类似,只是输入的信息不同。 1.4.1 移动站数据链 用于设置移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通讯模式及参数,包括“内置电台”、“内置网络”、“外部数据链”其中内置网络又包括“GPRS”、“GSM”、“CDMA”,我们常用“电台”、“GPRS无 线网络”进行与移动站的通讯。 移动站使用内置网络功能时:数据链选择内置网络,点击右端网络模式选择菜单选择网络类型(GPRS、CDMA、GSM其中一种)。 “运营商”: 用GPRS时输入“CMNET”,用CDMA时输入“card,card”。 “服务器IP”:手工输入服务器IP,端口号,也可以点击【文件】提取,弹出右下图,可以从列表中选取所需要的服务器(注:中海达网络服务器地址为 202.96.185.34 端口号 9000)。 “分组号和小组号”:分别为7位数和3位数,小组号要求小于255,基准站和移动站需要设成一致才能正常工作。 网络:包括ZHD和CORS,如果使用中海达服务器时,使用ZHD,接入CORS网络时,选择CORS。 内置网络 服务器地址 连接CORS: 网络选择CORS,输入CORS的IP,端口号,(如左下图),也可以点击【文件】提取,点击右边的【设置】按钮,弹出“CORS连接参数”界面,点击【节点】可获取CORS源列表,选择“源列表”,输入“用户名”、“密码”,测试是指测试是否能接收到CORS信号,如果接收到数据,点击右上交【√】,点击【其它】,选择差分电文格式,当连接CORS网络时,需要将移动站位置报告给计算主机,以进行插值获得差分数据,若正在使用此类网络,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发送GGA”,后面选择发送间隔,时间一般默认为“1”秒。 设置CORS 设置CORS参数 内置电台: 只需设置数据链为内置电台,修改电台频道,电台频道必须和基准站一致。 外部数据链:可接进行直通模式试验(具体说明请参照右下图说明)。 内置电台 外部数据链 1.4.2 移动站其它选项 设定差分模式、差分电文格式、GPS截止角、天线高等参数。 移动站其它选项 差分模式: 包括RTK、RTD、RT20,默认为RTK,RTD表示码差分,RT20为单频RTK差分; 电文格式: 包括RTCA、RTCM(2.X)、RTCM(3.0)、CMR、NovAtel,默认为RTCA。中海达RTK自架基准站时支持RTCA,CMR格式,连接CORS时支持所有上述格式; GPS截止角:表示GPS接收卫星的截止角,可在5至20度之间调节; 天线高: 点击天线高按钮可设置基准站的天线类型、天线高(注:一般情况下所量天线高为斜高,强制对中时可能用到垂直高,千万别忘记输入); 发送GGA: 当连接CORS网络时,需要将移动站位置报告给计算主机,以进行插值获得差分数据,若正在使用此类网络,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发送GGA”,后面选择发送间隔,时间一般默认为“1”秒。 确定: 一般等所有基准站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点击完会弹出提示框,如果设置成功,检查移动站主机是否正常接收差分信号,如果失败,重复点击几次,检查参数是否设置错误。 1.5 远端设置基准站在移动站接收到基准站差分的情况下,可重新设置基站站的坐标、仪器高、差分模式、差分电文、GPS截止角等信息。 在以下工作模式下,使用远端设置基准站能提高工作效率,基准站一键发射设置基准站,移动站接收到基准站的差分数据后,更改基准站的天线高,这样就节约了用手簿去设置基准站的时间。或在参数已经求解好的情况下,基准站直接开机发送差分信号,移动站接收到差分数据以后,更改基准站的天线高。界面中的参数和“设置基准站”类似,详细含义可参考“设置基准站”菜单。 远端设置基准站 1.6 接收机信息显示当前接收机的连接状态,包括仪器主机编号、主板信息、电压、工作方式、注册日期等信息,打开关闭接收机声音。 接收机信息 【取消发射】:取消基准站坐标发射,使基准坐标从固定变为单点定位状态。 【关闭语音】:关闭接收机声音,再点击打开接收机声音。 【注册】: 注册接收机,连接好GPS主机,输入接收机注册码,如果连接内部GPS模块,也需要输入注册码(注:注册码请向中海达业务人员索取)。 机号: 显示当前连接的接收机机号 固件版本: 接收机固件程序版本号。 注册到期: 注册码使用的最后期限。 GPS电压: 显示当前接收机的电量,百分比和电压同时显示。 工作方式: 显示当前接收机的工作状态,一般为基准站或移动站模式。 数据板: 显示接收机主板及型号。 数据版版本:显示接收机主板版本 02坐标校正2.1 坐标系统进入参数模块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坐标系统,默认是进行了坐标系统选取后,才可以进行参数计算。 软件坐标转换模块使用了经历多年验证的Coord软件模块,提供用户实用而全面的坐标计算能力;投影方面,包括了常见的高斯投影、UTM投影、兰勃托投影等;基准转换,提供平面四参数转换、七参数转换、一步法、Trimble、格网拟合等实用方法;高程拟合方面,提供常用高程拟合、Trimble高程拟合、格网高程异常改正。 椭球 投影 国家: 内置世界各国国名,可根据的所在地进行选择,默认为中国; 坐标系统:可修改成所需要的坐标系统名称,建议使用项目名做坐标系统名,格式为:国家名-XXXX; 源椭球: 一般为WGS-84,其中参数:a表示长半轴,1/f表示扁率的倒数; 当前椭球:内置世界各国常用的椭球参数,表示当前地方坐标系统使用的椭球体,如果使用的是自定义坐标系(例如:X=10000,Y=5000,H=100),则当前椭球选择默认北京54即可; 投影方法:内置各国常用投影方法:包括:高斯投影、墨卡托、兰勃托等投影方式(注:中国用户建议使用自定义高斯投影,在下方的投影参数中,只需要更改中央子午线经度,如果不知道当地经度,可以连接好GPS后在位置信息中查看,经度可精确到分)。 椭球转换 平面转换 椭球转换转换模型: 布尔莎七参数:两椭球之间在空间向量上的平移、旋转、尺度参数,且旋转角要很小,是一种比较严密的转换模型,需要三个点才能进行解算,适用于WGS-84到国家坐标系的转换。 莫洛登斯基三参数:布尔莎七参数的简化,只有空间向量上的平移参数,是一种精度较低的转换,一个已知点即可求解,适用于WGS-84到国家坐标系的转换。 一步法:两椭球之间在空间向量上的平移、旋转、尺度参数,和平面转换参数的结合,旋转角可为任意值,需要三个点才能进行解算,适用于WGS-84到任意坐标系的转换。 平面转换转换模型: 四参数:两平面坐标系之间的平移、旋转、缩放比例参数,适用于大部分普通工程用户,只需要两个任意坐标系已知坐标即可进行参数求解。 TGO水平平差:天宝TGO软件的一种平面转换方法,比四参数多原点北、原点东参数。 平面格网拟合:将已编辑好的格网文件调入,可将WGS-84坐标转换成格网坐标 FreeSurvey平面转换:泰雷兹公司自定义的一种平面转换方法,比四参数多原点北、原点东参数。 高程拟合转换模型: 参数拟合:平移:即固定差改正,至少一个起算点;平面拟合:至少要求三个起算点;曲面拟合:至少要求五个起算点。 TGO垂直平差:天宝TGO软件的高程转换模型,包括五个参数:常数平差、北斜坡、东斜坡、原点北、原点东。 大地水准面格网拟合:将已编辑好的格网文件调入,可对高程进行拟合。 FreeSurvey高程拟合:泰雷兹公司的高程转换模型,包括五个参数:常数HO、北斜坡、东斜坡、原点纬度、原点经度。 高程拟合 【保存】 设定好所有坐标系统参数后点击保存,会将设定参数保存到*.dam文件中。 注:设定好参数后一定要点击界面右边的保存按钮,否则设定的参数无效。 设置高程拟合模式说明: a. 固定差改正指接收机测到的高程加上固定常数作为使用高程,常数可以为负数。 b. 加权平均指按水准点的距离的反比加权,高程改正值接近于离得最近的水准点的高程异常值。 c.平面拟合指的是:对应于多个水准点处的高程异常,生成一个最佳的拟合平面,当此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时,平面拟合等同于固定差改正。 d. 曲面拟合指的是:对应于多个水准点处的高程异常,生成一个最佳的拟合抛物面。曲面拟合对起算数据要求比较高,如果拟合程度太差,可能造成工作区域中的高程改正值发散。 e. “网格拟合”需要选择网格拟合文件,支持天宝(ggf)、中海达(zgf)、Geoid99(bin)三种格式,兼容egm-96模型,网格拟合文件往往比较大,读取可能需要些时间,请耐心等待,网格拟合法在国内目前使用很少,“网格拟合”与其他四种高程拟合法若同时选用,则先进行“网格拟合”,再进行其他拟合。 高程拟合平面模拟图如下: 注:从电脑导入参数时,参数可编辑成*.txt,参数的格式如下 四参数: //第一行跳过,随便写 DX:9847.12172733449 DY:-200265.017483647 R:0.0162640727776042 m:0.000162436743812444 七参数: 第一行跳过,随便写 DX:511.755584317388 DY:-674.430387295999 DZ:-656.294939762613 RX:-0.000126577363609681 RY:-1.44916763174951E-05 RZ:0.0261524898234588 m:0.000168070284370492 2.2 参数计算用于计算两个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包括“四参数+高程拟合”、“七参数”、“一步法”、“三参数”。 计算参数 添加点 选择参数“计算类型”,如果使用“转换参数+高程拟合”请选择“高程拟合模型”。 【加点】:添加点的源坐标和目标坐标,源坐标可手工输入或从GPS、点库、图上获取,目标点可手工输入,或从点库中获取,输入后点击【保存】。 【编辑】:对选中的点坐标进行编辑。 【解算】:解算从源坐标到目标坐标的转换参数,点击【解算】(弹出下图),软件会自动计算出各点的残差值:HRMS、VRMS,一般残差值小于3厘米,认为点的精度可靠。 应用转换参数 检查并打开参数 【运用】:会将当前计算结果保存到dam文件里,并更新当前项目参数。同时,弹出更新过数据后的坐标系统页面,供用户确认,如右上图,点击【√】,则参数运用成功,移动站会将的到的坐标通过参数转换到当地坐标系。 使用四参数时:尺度参数一般都非常接近1,约为1.000x或0.999x; 使用三参数时:三个参数一般都要求小于120; 使用七参数时:七个参数都要求比较小,最好不超过1000。 【取消】:取消参数计算结果,回退到参数计算界面。 2.3 点校验用于计算两坐标系统之间的平面、高程平移参数。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可以使用校正参数: 1、只有一个BJ-54、国家-80坐标或只有一个和WGS-84坐标系旋转很小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基准站架设好后,移动站可以直接到一个已知点,点击【点校验】--【计算】,采集当前点的WGS-84坐标,输入已知点的当地坐标,点击【计算】,得出已知坐标和当前坐标的改正量dx、dy、dz,点击【应用】可应用校验参数,应用后所采点的坐标将自动通过校验参数改正为和已知点同一坐标系统的坐标。 2、假设已建好一个项目,参数计算完以后,正常工作了一段时间,由于客观原因,第二次作业不想把基准站架设在和第一次同样的位置,此时,可以用到点校正功能,只需要将基准站任意架设,打开第一次使用的项目,到一个已知点上校正坐标即可。校正方法和第一种情况相同。 已知点部分可用三种方法输入:从 选中 计算校正参数 校正参数结果 【计算】:根据当前点和已知点计算得出dx、dy、dz。 03输电线路测量本RTK涉及的基本工具及工程测量本专题不再阐述,我们主要阐述针对输电线路测量的相关介绍。 3.1 输电线路测量流程3.1.1 选线 一般的,电力部门首先会得到一张电力线通过区域的航拍照片、卫星照片或者地形图,这些地图上有些有已知的BJ54坐标,有些则无已知点。选线人员会根据地形图,在地图上确定大致位置,然后到实地考察,采集坐标。一般不使用GPS放样导航,直接驱车前往地图上大概位置,寻找标志地物,找到合适安放转角塔的位置,如果用GPS或手持机采集坐标,坐标精度不要求很高,地形平坦地带,单点定位即可满足要求。 3.1.2 平断面测量 选线人员根据实际地形,选择了一组转角桩,采集了坐标。这些坐标被交给勘测人员。勘测人员顺序的连接这些转角桩,生成的一条电力线,然后在线路的两侧一定范围内,采集地形,形成一个带状的断面数据。根据电力部门需要,导出成图,或用道亨等软件生成电子图。如果此阶段遇到转角桩改变,则需要对此转角桩到其前后两点之间的地物重测。 3.1.3 塔基断面测量 这个操作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在杆塔位置采集一组点,形成中心点到坑位之间的断面数据。塔基断面采集结果用于后期的拉线分坑计算时,造价估算左参考。 3.1.4 杆塔拉线分坑计算 针对杆,需要平衡导线的拉力,克服风的阻力,用线固定线杆的顶端位置。对于电塔,则是四个基座的位置。常见的有单杆四方拉线、双杆“X”拉线及转角杆顺线拉线等。电线塔包括方形塔、全方位方形塔、矩形塔。内业设计人员根据电力设计规则,设计出拉线的位置,对地夹角等属性以备后期施工人员放样使用。 3.1.5 杆塔中心点、坑位放样 电力放样功能主要是找到电线杆或塔的位置,以及拉线或塔基的位置,安装电力设施。由于GPS高程误差较大的原因,此过程使用全站仪的较多。 根据电力行业的作业流程,我们提供了Hi-RTK Electric软件,帮助电力勘测人员选线、平断面采集、拉线分坑计算和放样。 3.2 输电测量电力点采集完全实行有码作业,电力点的属性齐全;方便导出到道亨软件格式(*.org) 软件桌面 电力点采集 实时显示当前位置到当前参考线的各种几何关系,包括起点距,终点距,偏距,高差等信息(如左下图); 若用户在配置里面选择了一个点作为参考点,同时打开显示到参考点关系功能,则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点到参考点的高差和距离(如下图)。
外业测量:以下是外业电力勘测界面: 电力勘测
右偏:当前点到指定参考线的垂距。 起点:当前点离指定参考线的起点的平距。 里程:当前点的里程。 终点:当前点离指定参考线终点的平距。 高差:当前点的高程减去线路起点的高程,所得到的高程差值。 平距:当前点在指定参考线上的投影离线路起点的水平距离,在线路终点和起点的延长线上时,平距为负值。
Power lines [Ver:1] 起点点名,x,y,h,起点属性,终点点名,x,y,h,终点属性,起点里程 P1,108.383,100.287,100.018,a,P2,108.439,100.255,99.965,b,10.5
3.2.2 勘测作业过程 1、 打开辅助线库,添加辅助线,选中一条线路,开始勘测作业.点击左下角 辅助线库 添加辅助线 2、按 作业过程中,只需要选择想要的参考线,在需要采集的地物点,按 存储时,根据当前点的类型,选择存储时的点类型,存储点类型包括:J桩(转角点),Z桩(直线桩),方向桩,风偏点,普通点,1点测标注跨越物,1点测路河塘房等,2点测路河塘房等,3点测房等九种。 【J桩】:即转角桩 【Z桩】:即直线桩 【方向桩】:用于指定电力线走向的桩位。 【风偏点】:风吹动电线时,电线可能会碰到或小于规范距离的地物点。 【普通点】:一般碎部点 【1点测标注跨越物】:包括电力线、通讯线、光缆、公路、铁路等等。 【1点测路河塘房等】:测量公路、铁路、河流、塘、房屋使用。 【2点测路河塘房等】:测量路河塘房等,使用此方法2点测,以下有详细介绍。 【3点测房】:测量房屋时,使用此方法3点测量房屋,见下详细介绍。 A、 采集J桩、Z桩、方向桩、风偏点、普通点:只需要输入点名,天线高。 转角桩采集 B、 1点测标注跨越物 在勘测作业过程中,线路上遇到电力线、通讯线、光缆等时,需要存储电力线的类型、跨越角等等信息,以便在道亨CAD中的平面图和断面图中显示。【举例】 前进线路上遇到220kv电线,角度:前进方向右侧锐角45度,量高30米,如图所示方法存储。 一点标注跨越物 C、 1点测路河塘房等 前进线路上遇到公路、铁路、河流、塘、房屋等实物时,可以采用1点测路河塘房等的方式存储。 【举例】 前进方向上,遇到一公路,角度:前进方向右侧锐角60度,宽10米。如图所示,在实物一端选点后,F2键存储,在存储对话框中输入宽度。 〔注〕:当后断面点不好测量时,可以在前断面点测量,此时宽度输入负值 点测路河塘房 D、 2点测路河塘房等 这是存储跨越物的第二种方式,即可以较精确的测量实物宽度。如图所示,在实物一端按F2键存储,选择2点测路河塘房等,首先提示为点1,存储后。 再到实物另一端按F2键存储,软件自动提示为点2。然后选择实物类型,输入角度等后,存储。 【注】:实物两端测量顺序任意,软件会按线路方向自动判断实物的前后中断面点,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先存储1点,再存储2点(这个软件也自动处理,不用自己选择) 二点测路河塘房 E、 3点测房 测量房屋时,有1点、2点、3点三种方法。 (1) 1点测房,即是在存储对话框中选择1点测路河塘房等,然后在跨越物中选择房屋,注1点测房需要输入房长房宽和房高。 [注]:如图所示,一点测房,测量点在后墙中点位置附近 一点测房
(2) 2点测房,需要在后墙角点和前墙角点分别测量,测量顺序任意 即是在存储对话框中选择2点测路河塘房等,然后在跨越物中选择房屋,注2点测房需要输入房长和房高。 两点测房
[注]:房长可以输入正负值,房长的正负值表示:以线路前进方向为参考,房子向左侧偏还是向右侧偏,规则是:左正右负,即向左输入正值的房长,向右则输入负值的房长
(3) 3点测房,需要在后墙角点和前墙角点分别测量一个点,测量顺序任意然后在辅助墙角点测量一个点。【注:辅助墙角点必须是第3点,即测量顺序是先测量后墙角点和前墙角点,再测量辅助墙角点】,在存储对话框中选择3点测房,注需要输入房高。 三点测房 3.2.3 采集方式 1、 2、 3、 偏距偏角计算采集 偏距计算采集 3.3 杆塔放样可在线上任意位置进行加桩,并进行坑位设计。 软件提供快捷的点号、坑位选择功能,并提供清晰的放样指示信息,方便用户找到目标位置。 软件提供塔杆坑位自动计算功能,可自动计算出坑位坐标。 以下是外业塔杆放样界面: 塔杆放样 3.3.1 工具条用途 和电力勘测相同的工具条这里不做重复介绍
3.3.2 塔杆放样作业流程 1、点击左下角 以塔为例:输入点名、坐标、里程,点击【详细】,选择塔的类型,输入塔基参数,(这里输入的都是半根开,即真是长宽的一半);点击【计算】,生成四个坑位,为了方便,我们统一命名为ABCD;其定义,是以线路方向为正方向,左下方为A,以顺时针方向命名其他三点为BCD。 定义塔参数 计算塔角分坑 以杆为例:输入点名、坐标、里程,点击【详细】,选择塔的类型,输入杆参数,(这里输入的都是半根开,即真是长宽的一半);点击【计算】,,生成四个坑位,为了方便,我们统一命名为ABCD;其定义,是以线路方向为正方向,左下方为A,以顺时针方向命名其他三点为BCD。拉线坑位的定义:(支持常见的X型交叉拉线) 提示:当要取消之前的计算结果,则点击清除 定义杆参数 计算拉线分坑 2、选择坑位、分坑,进行分坑放样。如下图,首先在第一个下拉框选择是哪个桩,然后在第二个下拉框选择是哪一个坑位;则以坑位到桩位形成一条参考线,软件用蓝色把该线绘制出来,同时绘制当前位置到该线的起点的绿色连接线,用于帮助用户直观的判断是否行走在参考线上。 塔角分坑放样 拉线分坑放样 对于拉线坑的放样,这里实时显示出当前位置形成的对地交角【单位是度】,以此帮助用户控制拉线的三维空间形态; 提示:用户下拉选择了某一桩位时,软件会自动瞄准该桩位; 若用户在配置里面选择了一个点作为参考点,同时打开显示到参考点关系功能,则实时显示当前点到参考点的高差和距离; 软件配置 指定点距离高差 04数据格式转换Hi-convert转换软件主要提供:读入手簿软件测量电力点库成果文件(*.elc);编辑elc文件;导出到道亨org格式等。另外还有文件校正合并,导出到dxf等功能。 外业测量完成后,内业使用Hi-convert转换软件,将外业测量文件(*.elc),转换为道亨CAD文件*.org
4.1 作业步骤以下是软件的主要操作步骤,一般必须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内业处理: 第一步:打开外业测量文件 (外业测量文件为*.elc) 第二步:J桩编辑 外业测量时,由于外业测量地形、作业方式等因素的复杂性,打开的电力点库文件(*.elc)中的J桩里程不一定正确,或者电力点库文件(*.elc)中本身并没有存储J桩,所以就需要首先使用“J桩编辑”功能,增加、插入或编辑J桩。 特别注意:编辑等完成后,需要使用自动计算功能,计算各J桩正确的里程。 第三步:指定J桩 指定J桩的目的,就是在J桩编辑后,计算出其它点正确的里程和偏距。 指定J桩,就是指定其它点的起点J桩和终点J桩,这样就可以自动算出其它点的正确里程和偏距。注:可以多选指定 【注】:如果外业测量数据*.elc中,每个点的起点J桩和终点J桩,本身已经都是正确的话,就可以直接使用工具菜单下的“里程自动计算”功能,自动计算每个点的正确里程和偏距。 第四步:里程排序 根据里程,将所有测量点自动排序。 第五步:转换 把文件转换成道亨(*.org)格式,外出作业时,如果电力线路太长,分别分成几段来测,最后数据合成一条线路,如果把所有的数据拷到软件进行分段处理太麻烦,所以在软件里,做一个数据后处理的功能来把几段测线,合并到一个系统中.(在分段测量中,最好约定好,J桩开始的点名,比如A线从J1开始,可能A线有20个J桩,那么B线最好就从J21或者J50开始,避免和A线有相同的J桩,这样合并成同一线路的时候,就容易分辨出那些是A线的,那些是B线的,J桩编辑的时候也方便些,Z桩最好也按J桩的原则来保存点名) 软件列表界面 4.2 具体操作过程1、 点击【文件】--【打开】*.elc,打开电力点文件. 2、 文件编辑:这一步主要指的是对点的增删改,包括J桩,Z桩和其他跨越点,这个编辑可以分别在J桩页面、Z桩页面或所有点界面。主要使用以下按钮: 3、 设置:在工具下的选项里进行设置。注意:此步操作一定要在对应的后续操作之前做,比如:起始里程要在J桩里程计算前进行设置,偏距范围和起始点名要在导出org文件前进行设置,因此最好就是在此时就将这些东西设置好。 4、 J桩编辑:这里的编辑指进到J桩页面,对J桩点进行排序,排序完后重新计算里程;当然在这里也可以对J桩进行增删改。 5、 Z桩编辑:这步可有可无,这里进Z桩界面 6、 指定J桩区间 7、 里程排序:点击按里程排序 8、 导出:点击导出 至此,后处理操作就算完成。
其余功能: 1、 导出到dxf:可将图形文件导出成DXF格式。 2、 数据校正合并:可以将两个线路文件选择一个公共点进行校正参数计算,并将右边的文件根据校正参数转换后合并到左侧文件里,并存为一个新文件。 3、快捷操作:在列表上选择一行后双击可以对点进行编辑; 4、添加点:除了有直接通过坐标添加外,还可以通过相对关系添加,并有清晰的图形示例。 根据中海达资料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加入输配电线路(测工)群:484162691进行技术交流。
01 输电线路测量 03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及测量 04 输电线路施工测量 05 杆塔倾斜计算及测量 13 输电线路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及GPS测量使用基本理论与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