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手工业与远途商业

 恶猪王520 2017-04-13

农业社会初期,由于人口稀少,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劳动者可以选择那些质量最好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天然物产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统称农业)生产,这些土地因其质量上乘,从而带来了极高的利润率。这时,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很高,激励了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在当时,劳动者能够投入的资本只有劳动力。于是,尽可能生育更多的子女,通过增加劳动力人数实现资本投入。




随着人口增加,以及高质量土地被逐渐占用,剩余未开垦的土地质量越来越差,每多投入一单位资本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但同时,农业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劳动工具、生活便利品以及奢侈品的市场,增加了手工业的边际收益。当手工业的边际收益超过农业的边际收益时,许多劳动者会成为手工业者。他们依靠农业生产者提供的天然物产作为手工业原材料,制成产品后卖给农业生产者,换取食物以及更多的生产原材料以维持生产。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手工业者的生产场所一定与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场所相邻;各行业的手工业者同样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彼此也希望相互靠近;于是,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形成城市,农业生产者散居在城市周边的大片土地上,形成乡村。乡村为城市提供天然物品,城市将天然物品加工成手工业制品。以城市为中心的乡村贸易,是贸易的最基本形式。



农业人口的增加是手工业者出现的必要条件。


手工业者不生产天然物品,他们必须卖出自己的制成品,才能维持生存和再生产。而卖出产品的前提,是农民购买手工业者的产品比自己生产同样的产品更便宜。假如农民把一天的劳动用来生产粮食,他能获得10千克大米,他如果自己制作1双鞋,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这位农民生产1双鞋的价格就等于10千克大米,;手工业者制作的鞋想要卖给农民,必须让1双与农民自己制作相同的鞋的价格低于10千克大米才行。为了降低手工制品的价格,手工业者必须对自己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不断的练习增加熟练程度,找到简单的方法,或者发明、使用便捷的生产工具,让他们用单位时间或者单位原材料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假设维持一个手工业者生存并继续生产的成本价值为每天5斤大米,当他在同样的条件下,一天的产量为2双鞋时,每双鞋的售价最少是2.5斤大米;生产5双鞋时,每双鞋的售价最少为1斤大米。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手工业者经营的固定成本,手工业者售卖手工制品的收益,必须足以抵消这些固定成本;抵消固定成本用的时间越长,手工业者的盈利越少,从事手工业的人就会越少。如果手工业者人力资本投入的价值为1000千克大米,每卖一双鞋的利润为1千克大米,那么他至少要卖1000双鞋,才能抵消人力资本的投资。假设该区域人口1000,每人每年需要1双鞋,手工业者需要1年时间才能赚回人力资本的投资;若该区域只有100人,他则需要10年才能赚回人力资本的投资;若该区域有12000人,他赚回人力资本的投资只需要一个月。市场需求的大小,会影响手工业者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市场需求量越大,人力资本等固定资本的投资回本越快,人们就越有动力进行投资,使自己成为一个熟练的手工业者。市场需求量越小,人们越不愿意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不投资人力资本的结果就是手工制品稀缺,价格高昂;价格高昂就加剧了农业生产者自给自足的倾向,从而进一步减少市场需求……



人口多寡,是商品经济繁荣与否的决定因素,聚集了许多人口的大城市,以这个城市为核心进行城乡贸易,形成一个封闭的生产与消费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商品经济能够达到相当程度的繁盛。但是在铁路出现之前,各城乡贸易单元之间的商品交易,受到交通条件的极大限制。


因为在同一市场上,相同数量与质量的商品,不问产地,售价必然是相同的。产地距离市场越远,则需要的运输成本就越高。无论是天然产品还是手工制品,必然首先在本地售卖,当本地售卖的边际收益降低后,才会考虑将产品运到远方的市场。有人做过估算,一辆二人八匹马的大马车,仅能载4吨货物,走完600公里的路程需要20多天。那么,这4吨货物的长途贩卖所得收入,必须能弥补人马沿途的吃住费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在距离城市遥远的乡村,由于人口稀少,商品经济萎靡,极少会有机会依靠购买获得食物,食物大多需要自备;而旅途越远,所需携带的食物就越多,用来运送货物的运力就越少,运输成本就越高。除非是体积小、重量轻而且价值极高的商品,一般商品依靠陆路长途贩运,边际收益很难超过在产地直接出售。水路运输稍微好一些,由八人驾驶的帆船一艘,能载货200吨,若顺风顺水,一天能走约200公里。水路的运输成本,比陆路低很多。即便如此,人们长途旅行的能力依然有限,长途贩运的成本依旧很高。


在现代化交通工具出现之前,人类的活动能力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远途商贸开展困难,人类的商品交易,大多只是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贸易体系中进行。在当时,一个地方出现经济问题,仅仅会影响到一个区域,却很难对全国造成巨大影响;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偏远地区的人总爱说“天高皇帝远”,皇帝的权威确实管不了太远。

作者:第五大洋;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