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尔查科夫家族也是帝俄时代最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的三位重要人物参加了这场战争。这里第一位已经出场。米哈依尔1795年出生,参加了拿破仑战争。在镇压1830年和1848年波兰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功和声望。1849年,他又率军帮助奥地利镇压了匈牙利革命。如果说沙皇是救火队长的话,那么他就是最好的消防员。1852年他参加了英国威灵顿公爵的葬礼。而他本人在1861年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葬在了塞瓦斯波托尔。 俄军倾全力苦战一天,米哈依尔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但还是没有拿下斯里查要塞。俄军士气空前低落,第二天向北方撤退,斯里查要塞解围。土耳其军队乘胜追击,7月7日,在古杰沃(Guigevo),俄军再次被击败。疲惫的俄军开始全面撤退,先是布加勒斯特,到7月28日,俄军完全撤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至此,俄军已经撤退到一年前的出发点。战争从政治上讲已经没有理由继续。8月8日,维也纳方面提出四点建议来结束战争。1,俄国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保护由各国集体保护。2,多瑙河航行自由。3,1841年《海峡公约》改为“奥斯曼帝国的存在将与欧洲相联系,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4,俄国放弃对奥斯曼帝国境内东正教徒的独家保护权。历史上称为“维也纳四点”。俄国认为这是一个要俄国投降的条约,意味着俄国失去自1829年以来得到的全部利益,沙皇无法接受,他决心继续打下去,求得一个体面的和平。而英法也不想俄国求和。战争机器已经启动,英法岂肯刀枪入库。在英国看来,要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的最好办法是将俄国黑海舰队消灭掉。维多利亚女王也力主继续战争,她催促驻扎在瓦纳的联军尽快行动。拿破仑三世认为他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俄奥翻脸。但是他想继续维持苦心经营的英法合作,还有他想报叔叔在俄罗斯惨败的一箭之仇。他也批准了联军继续行动。于是战争不但没有停,而且还要扩大。 七、【战争第三阶段:克里米亚战役】 英法土军队在瓦纳相处很融洽。但是健康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心。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军营。英国后勤组织的缺陷非常明显:没有人知道邮局在哪里,野战医院在哪里和他们的将军在哪里。7月19日,法国军营中霍乱爆发。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但瘟疫无法被控制。8月10日,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军需品,包括16000双靴子和150吨,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来自伦敦和巴黎的命令催促联军行动。联军并不知道克里米亚到底有多少俄军,估计从45000人到140000人不等,而实际上俄军只有36000人。8月24日,联军开始登船,计划9月2日完成全部登船任务。能够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27000英军、30000法军和7000土军。由于法军错误判断俄军会入侵多布卢加,因此3个法军师向该方向推进,结果只发现少数巡逻的哥萨克骑兵。法军又折回瓦纳。在路上又有大量法军士兵因霍乱死亡。登船计划被延迟,直到9月5日,全部部队完成登船。俄军没有被法军在多布卢加的行动迷惑,伦敦泰吾士报早些时候的报道证实了联军的目标是塞瓦斯波托尔。9月7日,联军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邓达斯下令起航。圣阿诺德因为患上霍乱在5日就出发了,拉兰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圣阿诺德因病无法离开座舰,而独臂的拉兰也因为天气恶劣而无法登上法国军舰。两位指挥官只能靠传令交换信息。拉兰的旗舰卡拉多克号悬挂俄国军旗前出侦察,最终选择塞瓦斯波托尔以北35英里的卡拉米塔湾(Kalamita Bay)的耶夫帕托里亚(Eupatoria)作为登陆地点。 9月12日,联军舰队到达耶夫帕托里亚。耶夫帕托里亚的镇长同意投降,但鉴于联军带有瘟疫,镇长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9月14日黎明,联军开始登陆,俄军没有察觉。法军率先登陆,8:30分,三色旗插上海滩。1小时后,已有9000法军上岸,法军前哨已经深入内陆3-4英里。英军稍微有些不顺利,夜里指示用的浮标发生偏移。结果英军上陆后发现他们和法军中间隔了一个断崖。在这之后,登陆一切顺利。每个联军士兵都负荷沉重,包括大衣、毛毯、一双备用靴子、换洗的袜子和衬衣、军便帽、水壶、步枪和60发子弹。此外还要携带4.5磅的咸牛肉和同样重量的饼干。从15日开始,英军骑兵、炮兵和辎重部队开始登陆。随着军需官艾利将军的上任,全部后勤物资于19日上岸。联军准备前进。19日上午9点,联军主力55000人出发,登陆场交由土耳其军队把守。但是霍乱又使一部分士兵染病。在巴尔干捏克河(River Bulganek),联军首次与俄军前哨遭遇。英军骑兵要求追击,但拉兰拒绝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个陷阱。俄国骑兵的远方还有第17师的6000人。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英军获胜。俄军撤退到奥马(Alma)的主要阵地,他们希望在那里阻止联军向塞瓦斯波托尔前进。当夜,联军宿营准备进攻奥马,英军没有帐篷只能在寒冷中入睡,而法军则舒服的多. 俄军方面,黑海舰队被英法联合舰队困在塞瓦斯波托尔港内,因此失去发现并拦截英法运输舰队的先机。但是英法陆军从14日到19日登陆的5天俄军毫无作为就显示出俄军反应异常迟钝。这可能也是因为俄军忌惮来自海面的英法战舰的强大火力。俄军统帅曼希科夫亲王的打算是利用奥马的有利地形给予联军重大打击,然后反攻,将联军赶下海。他乐观的认为只要一战就能实现目标。他将主力部署在奥马河南岸并构筑工事。他的部队有4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大约30000人。他从每个师中抽出1-2个团,共计7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 另外还有骑兵预备队。这个做法很让人费解。俄军兵力本来就处于劣势,每个师要面对联军2个师的进攻,而每个师又被抽走三分之一的力量。曼希科夫认为地形的优势加上炮兵的优势可以抵消联军的优势兵力,强大的预备队将被用于反击。奥马河本身既不宽也不湍急,可以涉渡。但南岸是高地和丘陵,有些部分还很陡峭。从地理上看,防守一方优势明显。整个战线被一条通往塞瓦斯波托尔的道路分为东西两部分,道路通过奥马河上的一条护堤。在护堤的西侧和黑海之间的河流下游大约有3英里长,南岸俄军一侧全是峭壁。曼希科夫认为联军不可能从这里进攻,另外联军舰队在海上拥有强大炮火,因此仅仅布置了明斯克团1个步兵营在这里。曼希科夫判断联军的主攻方向会在堤道中央和堤道的东侧,因为那里地势相对平坦且河流狭窄,利于涉渡。他将主力部署在护堤的东部。护堤中央的后方,俄军集中大量野战炮兵,由克维丁奇将军指挥,他同时负责整个中央阵地。在这些炮兵的前面,是正对护堤的两个团。为保护这些炮兵,炮兵的左后方有13个步兵团,据守电报高地。这些部队可以随时加入到中央阵地,另外监视河流下游峭壁的情况。这只部队由契拉科夫将军指挥,他同时负责整个个西部战线。在堤道的东侧高地上,俄军修筑了大多面堡,部署了4个咯山步兵团。在斜后方的卡甘山上,曼希科夫沿2英里一字排开12个步兵团,并将指挥所设在这里,准备迎接联军的进攻。山后面还有隐蔽的俄国骑兵和7个步兵团的预备队。曼希科夫相信联军的进攻将付出可怕的损失。 奥马之战 9月20日清晨,联军向奥马移动,又有300人因霍乱倒下。双方都派出部队侦察,但地形复杂,双方没有进行大的接触。 联军方面,拉兰勋爵和圣阿诺德元帅召开战前会议讨论作战计划。英军主张从正面和堤道的上游进攻,这和曼希科夫的预想一样。法军则建议从下游渡河登上南岸峭壁出奇不意两面钳形夹攻中央俄军。法军的判断是准确的。最后,拉兰爵士采纳了法军意见。英军负责从堤道正面和上游渡河进攻,法军则在下游渡河后打击俄军左翼,完成钳形攻势。这看起来就是英法各自计划的大综合。由于圣阿诺德元帅患霍乱已经病重,法军由第2师指挥官博斯奎特负责战地指挥。英军第2师6个团将从正面进攻堤道,在第2师的左翼是轻装师,向俄军大多面堡进攻。第1师在轻装师后面,加强轻装师的进攻。参加上游渡河迂回的部队包括轻骑旅,第4师,英军一部分炮兵被加强给该师伴随过河。英军第3师和炮兵主力作为总预备队。法军方面,参加渡河的部队是第1,2,3师,其中第2师由博斯奎特指挥在下游靠近海岸的位置渡河。卡洛波特的第1师在第2师的左侧渡河,由这两个师担任迂回任务。拿破仑亲王的第3师则在堤道的西侧参加对中央阵地的进攻。第4师作为预备队。炮兵随各师前进。拉兰勋爵的指挥所设在英军第2师后方,并随第2师行动。 21日早晨,联军各部队按计划进入出发位置。正午,联军舰队从海岸一侧开火,拉兰勋爵和圣阿诺德元帅下令进攻开始。英军先遣旅不久就遭到对岸俄军密集火力打击,被迫停止前进并变换为散兵线队型以减少伤亡。同时法军拿破仑亲王指挥的第3师以土耳其营为先导,以纵队队型前进并与俄军交火。俄军显然没有发现在下游法军还有更大的阴谋。俄军只是专注于当面英军先遣旅在俄国炮火下成批倒下。在下游,博斯奎特的法军第2师携带12门大炮艰难渡过奥马河。但是他没有继续前进,他在等待拿破仑亲王的第3师和卡洛波特的第1师渡河。卡洛波特的部队的目标是电报高地,但遇到困难---无法将大炮带过河。拿破仑亲王的部队靠近中央阵地遭到俄军激烈抵抗,也进展甚微。圣阿诺德元帅看到这个情况,果断将预备队第4师投入战场,加强博斯奎特和卡洛波特。同时曼希科夫亲王骑马穿梭于俄军阵地鼓舞俄军。法军的进攻暂时被遏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