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破仑战争简史5

 大小熊猫哥 2017-11-24

八、入侵伊比利亚半岛

1、侵占葡萄牙

提尔西特和约使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得到了空前的权威,眼下拿破仑又想将其最后一个主要对手英国制服。他知道法国海军不是英军的对手,入侵英国是难以成功的,便勒令欧洲大陆各国不与英国进行贸易(即“大陆封锁”),想以此逼英国就范。但事实上人们总想做贸易,根本就禁不住。其中葡萄牙与英国的贸易最为积极,这令拿破仑非常恼火,决定向葡萄牙动武。

当时西班牙作为法国盟国,无能的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对法国是言听计从。但拿破仑还不满足,利诱西班牙首相向法国进行卖国活动,并暗中支持其篡权,以便建立一个更听从法国的西班牙政权。这次拿破仑准备向葡萄牙动武时,便定下了一箭双雕的阴谋:先经西班牙政府同意让法军借道远征葡萄牙,待灭了葡萄牙后再回头去灭西班牙,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1807年10月22日,法国向葡萄牙宣战,拿破仑派朱诺率2.2万人大军借道西班牙远征葡萄牙,西班牙政府完全配合。11月30日弱小的葡萄牙一听法军压境,基本没有抵抗便投降了,葡萄牙国王早已逃往在南美的属地巴西。朱诺大军完成任务后并不撤回法国,而是以法军葡萄牙军团的名义长驻葡萄牙。

2、进军西班牙

11月初,拿破仑还了派杜邦率法军3万人以支援法军朱军团的名义进入西班牙,西班牙政府照旧应允。但法军杜军团并不是开往葡萄牙,而是根据拿破仑的指示前去占领西班牙重要港口加的斯。

紧接着,拿破仑又派蒙塞率一个军进入西班牙。1808年2月,迪埃梅斯率一个军也进入西班牙。3月18日,西班牙人民起义,推翻了无能的政府,推举西班牙王储继位。3月24日,由缪拉统率蒙塞、杜邦两军进入西班牙都城马德里镇压起义。此时加上朱诺大军,法军在西班牙人数已达11万人。4月14日,拿破仑来到两国边界的巴荣纳大本营督战,这时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及王储均跑来请求支持,两人为争权大打出手。当拿破仑亲眼目睹了查理四世父子之无能,认为让这种人替法国控制西班牙人民是不明智的,干脆摘下面具正式宣布入侵西班牙。拿破仑对妹夫缪拉在西班牙欺上瞒下也很不满,将其调任那不勒斯任国王,将哥哥约瑟夫由那不勒斯任国王改任西班牙国王,统率在西班牙的法军。

3、拜兰惨败

起义之火在西班牙各处点燃。6月25日,英国也派来一支海军陆战队从桑坦德登陆声援起义。而法军将领过去过度依赖于拿破仑的指挥,在没有拿破仑亲自上前线指挥时,犯了许多低级错误。其中杜邦忘记了确保交通线的作战原则军团,很不明智地翻越希拉莫雷纳山去洗劫一个城市科尔多瓦,结果一支由西班牙将军卡斯特尼尔斯率领的义军立即占据山上要地,断了法军杜军团退路。拿破仑早在听说杜军团翻山之时便觉不妥,曾让另一支法军去占领山口以保护交通线,但命令执行不及时,被义军抢了先。义军固守山口,法军一时也没办法。7月中旬,失去了供养的法军杜军团1.9万人在拜兰被迫向义军投降。此即“拜兰惨败”。

4、英军出战

8月8日,韦尔斯利率英军1万人在葡萄牙蒙德戈河口登陆并向葡萄牙首府里斯本进军,8月17日在罗里萨击败法军朱军团4.4万人,法军损失2千人。8月21日英军又在维米耶罗再次大败撤退中的朱军团。8月30日,英法两国签订停战协议,法军朱军团撤离葡萄牙,葡萄牙获得解放。英军则进一步将部队开进葡萄牙,形成了由穆尔统率的3.5万大军。

法军在西班牙的失利,使拿破仑认为别的将领不善指挥,必须自己亲自上前线指挥才行。而且由于失利后兵力不足,拿破仑被迫于10月15日将一直守在东线法奥边境的大军团20万人大部分调来支援西班牙战场,只留下7.5万人作为法军莱茵军团驻守,之前还通过协约要求俄国保持中立。法国对西班牙的侵略,已使法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拿破仑率法军19.1万人分三路进入西班牙,另外在法西边界驻有备用的4.3万人法军。一开始,法军中路由内伊和拉纳指挥的两个军在埃布拉河的图德拉合围了巴拉弗克斯和卡斯特罗两支义军,大败义军。接着右翼的维克多率法军在马德里附近的布尔戈斯要塞击溃了1.2万人的西班牙部队。12月4日,在马德里坚守多日的守军投降。

这时英军穆军团已进入西班牙,并决定进攻在卡里昂孤立的法军右翼苏尔特部队。12月21日,英军穆军团2.8万人在萨哈贡与法军苏尔特军1.8万人交锋,击败法军。此即“萨哈贡战役”。

但当拿破仑开始率法军主力赶来反攻时,英军却溜了。拿破仑忙率大军进行大范围包围式追击。1809年1月,英军在击退追上来的一支法军部队之后,在科鲁尼亚登船撤离。

由于东线奥地利正在准备进攻法国,拿破仑认为英军既撤,西班牙也被占领了,至于小国葡萄牙则可放到以后再去侵略,眼下应是快点回到东线去作战,于是率大军向东线战场赶去。

九、再战奥地利

1、兰茨胡特行动

1809年1月拿破仑一回到法国,便得知奥地利让查理大公统率26万大军准备进攻法军莱茵军团。而法军莱茵军团才8万人左右,实力太悬殊,故拿破仑决定采取防御姿态静观其变,后发制人。

但在西班牙战场,约瑟夫根本不懂作战,从东线战场调到那作战的苏尔特等法军将领没有一个看得起他,不服调令,各自为战。而这些将领一向依赖拿破仑惯了,并不具良好的指挥能力,西班牙战场迟迟不见进展,10万法军被蜂起的西班牙义军搞得焦头烂额。英军固守葡萄牙,苏尔特也无力进占。这样的战争以后一直持续了4年,终不了了之,西班牙始终未被真正征服。这样拿破仑企图尽早结束西班牙战事以调回兵力的打算成了泡影。在缺少兵力的情况下,拿破仑命令德国境内的几个诸候国巴伐利亚、萨克森、巴登、符腾堡和黑森集中了7万人援兵备战。

拿破仑因不在前线,让自其当意大利军团司令时就一直任其参谋长的得力助手贝尔蒂埃暂时替为指挥莱茵军团。4月9日查理大公率14万大军不宣而战越过因河向法军进攻,这时法军莱茵军团相当分散,如果奥军查军团能在3天内向兰茨胡特插入,就可能对法军来个各个击破,幸好奥军行动从来就是慢吞吞的。贝尔蒂埃考虑问题向来周密,是拿破仑极佳的搭档,但他却缺少独立决断能力,一听奥军逼近多瑙河交通线,紧张得一时昏了头,居然下达了错误命令要达武率军离开多瑙河交通线跑到较远处一有利地形以便以少对多进行决战。其实这样就会将交通线放弃给奥军。好在这时拿破仑正赶往前线,一听到这错误命令,忙令达武率军回到交通线附近,及时纠正了错误。

当拿破仑抵达前线时,奥军已逼近,而法军大部队尚未到达,这时前线能调用的增援部队仅有刚抵达的马塞纳的法四军和乌迪诺(暂代替在西班牙战场尚未返回的拉纳)的法二军共6.4万人,这批援军因长途行军尚未恢复精神,按常理法军应先避一避风头,等缓过气来再作战。但拿破仑在关键时刻显出其过人的才华,构想了后来被称作“兰茨胡特行动”的作战方案:达武率法三军退到由勒弗尔率领的巴伐利亚军驻守的多瑙河南岸伊萨尔河谷丘陵地带,背靠背对付奥军查军团来自东面的正面进攻;而法二军和法四军则赶到兰茨胡特打击奥军查军团的左翼并切断其交通线。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当4月21日,查军团对伊萨尔河谷的法军正面进攻遇到顽抗时,马塞纳率法四军在兰茨胡特将查军团左翼由席勒率领的C军打退。这时从后方刚赶到前线的法军2个骑兵师加入战场,将奥军C军进一步赶到东南方向的盖森豪森。赶跑奥军C军后,法二军及时配合法四军、骑兵师一起回头来到埃克缪尔向奥军查军团左侧猛攻,奥军查军团溃败。查理大公让后卫部队扼守雷根斯堡,自己率军向东北的波希米亚山区逃去。这次大捷,法军伤亡5千2,而奥军伤亡6千。

法军乘胜追击,再攻克雷根斯堡。拿破仑准备抢在查军团之前进入维也纳,命马塞纳的法四军急速赶去。法四军先渡过了无人防守的因河,但在阿伯斯伯格渡劳恩河时遇到奥军C军3万人的顽抗,两军在一桥边展开争夺战。拿破仑本可等法二军赶到后进行迂回来击败敌军,但为了赶时间,下令法四军顶着敌军炮火纵射过桥,结果法军又伤亡5千,奥军伤亡6千,法军好不容易冲了过去,奥军C军逃往维也纳以北与查军团会合。

之后马塞纳率法四军一路前进。5月13日,在经过2天攻城之后,法军第二次进占奥地利都城维也纳。

这次大战中的“兰茨胡特战役”、“埃克缪尔战役”、“雷根斯堡”、“阿伯斯伯格战役”,都作为浮雕刻在巴黎凯旋门上。

2、埃斯林根惨败

为了全歼奥军的有生力量,拿破仑决定再与奥军进行一次决战,准备强渡多瑙河与奥军会战。当时多瑙河上一切桥梁均被拆除,而且河水正是泛滥的时候,水流很急,要让10万大军渡河去追击行踪不定的10万奥军,万一敌军实行半渡而击,对法军相当危险。

但拿破仑想冒一次险,决意渡河,他研究了地形,从数个江心岛中找到了一个叫洛鲍岛的地方,这里地盘较大,可作为大军渡河的中转站。然后派人搭上了浮桥。

其实查理大公真是在北岸准备半渡而击。当5月19日,马塞纳率法四军过了河,接着在冲破了敌军的轻微抵抗后,一步步走进了敌军的包围圈。当5月21日下午,埋伏的敌军眼见法军拉萨尔的2支骑兵师及拿破仑也过了河,开始发起进攻,拿破仑被困在包围圈。为了保护拿破仑,拉萨尔率军拼死抵抗。另外拉纳率法二军也赶来增援,不料这时河水突然暴涨冲断浮桥,拉纳的半支部队也被困在北岸。午夜时浮桥修好,奥军又用火船冲坏了浮桥。拿破仑冷静地组织北岸部队撤退到洛鲍岛,好不容易才将部队撤了出去。此即“埃斯林根惨败”。

拉纳在这次撤退中身负重伤,不久去世,拿破仑死掉了一员爱将。拉纳临死前劝拿破仑快结束无止境的战争。拉纳的话说明法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战争,在终于迫使主要反法国家签订和约之后,已厌倦战争,希望休养生息。但拿破仑却对一向顺从的西班牙动武,使自己再次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法国人民不高兴支持他了。如果说“三皇会战”是拿破仑的军旅生涯顶峰,那么在以后的对俄的“艾劳会战”则明显出现走下坡路的迹象。若拿破仑在提尔西特条约后见好就收,或许法国能进入一个长期稳定的休养时期。可惜拿破仑没这么做,而是再度挑起战争,这时他已开始失去法国人民的支持了,连拉纳这样的忠诚的人都来劝他休战。但拿破仑仍一意孤行地继续进行战争,这就注定了他最终失败的命运。

3、瓦格拉姆战役

在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拿破仑决定发起又一次进攻。他在洛鲍岛处摆起了进攻姿态,但实际上是从以东的另一江心岛亚历山大岛处渡河。他吸取了上次火烧浮桥的教训,架了座木桥,并在其左右远处设置木栅以防火船冲击。

拿破仑的侄子欧仁王子率法军意大利军团将奥军约翰大公军团赶到匈牙利后不久,前来增援。而勒弗尔的巴伐利亚军及法八军驻在维也纳保护后方。

6月30日,马塞纳率法四军再次从洛鲍岛渡河,本想牵制奥军,不料对方无动静。拿破仑以为奥军已退,于7月4日率15万大军从亚历山大岛处渡河。其实查理大公用13万人布置了个更大的包围圈,配备了400门大炮,只要等到奥军约翰大公军团1.4万人从普雷斯堡西进到马尔格拉夫这个南面的缺口(还要3天时间),即可实现合围。

当法军渡河后继续前进时,遭到实施包围的奥军的阻击,几路人马到处受挫,一无所获。由于伤亡惨重,拿破仑想先暂停一会,却不料7月6日清晨查理大公主动发起进攻。法军的抵抗再次失利,如果再让奥军沿河推进,法军将被围歼。事实上由于大河的阻拦,援军又离此处太远,拿破仑已是被包围。拿破仑急中生智,用60门大炮集中攻击奥军中路,然后用骑兵往中路打开缺口,随后大军一下子冲出包围圈。同时法军右翼的达武率法三军也趁机反过来包围了奥军左翼。查理大公见事已至此,而奥军约军团还在10里远处不能马上赶到,知道计划是泡汤了,不得不下令撤退。此即“瓦格拉姆战役”,双方都动用了400门大炮,法军伤亡3万人,奥军伤亡2.6万人,战了个平手。

7月10日,马塞纳率军追击到兹诺伊莫,与奥军后卫交手,击败这支奥军。这时奥皇认为战争再打一下去实在吃不消,于11日请求休战,并于10月14日与法国签订了和约。战争告一段落。

十、远征俄罗斯

1、对俄宣战

法国在整个1810、1811两年间,基本上没有发动大的战争,处于休养生息时期。法国人民已不想再有战争,但拿破仑却是野心日大,一直想着怎样征服整个欧洲。

俄国是想与法国和平相处,但法国在波兰、土耳其的势力扩张令其不快,更令俄国气恼的是法国强令俄国必须配合对英国贸易封锁使俄国经济受到很大连累。1810年拿破仑本欲与俄国公主联姻,但被沙皇亚历山大婉拒,拿破仑一气便与奥地利公主联姻,伤了亚历山大的面子。俄国开始在多种场合向拿破仑表示不满,两国关系日益紧张。

1810年,亲英的瑞典议会强迫国王查尔斯十三世请来法军将领贝尔纳多特作为其王储。不久贝尔纳多特加入瑞典籍,应邀前往成了瑞典王储,这样瑞典开始更大胆地与英国通商。俄国见状,向本就与拿破仑不和的贝尔纳多特示好以拉拢瑞典,见拿破仑碍于面子没去镇压瑞典,于是进一步与英国进行勾结,暗中反法。

拿破仑认为自己必须向俄国发动一场战争,把俄国的气焰打下去,1811年底开始着手备战,1812年春又与普奥两国订立同盟,战争迫在眉睫。俄国见状也着手加紧备战。

2、进军维尔纳

1812年5月底,拿破仑率51万大军远征俄国。他计划尽快找到俄军主力并击溃之,以逼使俄国求和。这时俄国正在与土耳其作战,在国内用于防御法军的有两个军团,一支是由巴克莱率领的P军团15万人在涅曼河后,另一支由巴格拉季昂亲王率领的巴军团5万人在涅曼河河口。此外还有普拉托夫率领的8千哥萨克骑兵军在格罗德诺地区。拿破仑最初计划由在法军右翼由其弟威斯特伐里亚国王热罗姆率领热军团赶到维尔纳附近的平原上包围俄军P军团,但6月底法军渡过涅曼河开到维尔纳时,热军团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赶到,早让俄军年几天前逃走了。另外7月8日法军右翼由达武率领的法一军赶到明斯克,发现那里的俄军巴军团也早已逃走。俄军并非有计划撤退,而是太仓促不及准备,吓得溜了。

维尔纳围歼的计划泡汤,使法军不得不进一步深入俄国境内作战。拿破仑一气这下让达武代替热罗姆来统率法军右翼军团(拿破仑历来不让其手下大将统率大军团,只让他们带一个军以内的部队,大军团常让皇亲国戚来带,以维护皇室权威,现在可自食其果了,这次不得不破例;而其手下大将多依赖于拿破仑指挥,也只有马塞纳、达武等极少数将领会带大军团)。

3、占领莫斯科

拿破仑听说俄军2个军团于8用3日在斯摩棱斯克合并为P军团后,忙率法军前往,由于交通线过长,大军分派在交通线上,机动部队已减至23万人。

8月16日,法军抵达斯摩棱斯克,敌军城堡前隔着第聂伯河。战斗异常激烈,由于城堡内部为木结构,遇火燃烧,俄军P军团被迫撤离。此即“斯摩棱斯克战役”这里已离法军后方基地柯尼斯堡有480英里,太深入了,从战术上说一般不应再前进。但拿破仑仍想冒险,希望能抢在冬季来临之前尽快找到俄军主力并歼灭之以逼使俄国求和,决定继续深入追击。这时俄国开始起用库图佐夫为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定下了诱敌深入之计。

法军来到通往莫斯科的交通线上的一系列棱堡。9月5日达武率军先拿下舍瓦季诺堡。9月7日,法军大军在谢苗诺夫斯克堡向敌军猛攻,俄军坚守。俄军巴格拉季昂亲王负重伤,城堡终被攻克,俄军撤离。“谢苗诺夫斯克堡战役”,法军伤亡2.8万人,俄军伤亡4万人。

其实当时拿破仑若将近卫军也投入战场,可能不会让俄军撤出,将实现其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目的。但拿破仑准备在莫斯科与俄军决战,必须保留实力。他根本未料到9月14日率大军终于来到俄罗斯首府莫斯科时,发现这居然是一座空城,连粮草也没有。

4、仓惶大撤退

法军进入莫斯科时,库图佐夫已将10万俄军调到城外西南100英里有卡卢加,这样既可保护其在图拉的兵工厂,又可威胁法军交通线。拿破仑大军则已精疲力竭,进行休整。这时又传来7月西班牙战场上惠灵顿率英军在“萨拉曼卡战役”中击败法军(这时苏尔特早于1年前已回法国,法军由马尔蒙实际指挥)并攻占了西班牙首府马德里的消息,拿破仑急于回国处理后方事务,无心再战,开始向俄国求和,并意识到此地不可久留,10月10日率大军撤离莫斯科。

但是库图佐夫看到转机来了,根本就不答应法国的求和,频频袭击法军侧翼部队:10月18日俄军在塔鲁蒂埃突袭了离其较近的法军缪拉骑兵军,击败法军;10月20日在雅罗斯拉维茨袭击了法军欧仁亲王部队,法军又损失5千人;11月3日,俄军在维亚泽玛与法军内伊部队恶战,法军再伤亡5千。同时哥萨克骑兵也来骚扰法军后面,每一支掉队的法军部队都被消灭。

11月5日,大雪来了,这更是法军的灾难。一路上均是荒地,法军冻死饿死无数,战马也因未象俄军那样在马蹄上钉防滑钉而常常滑倒骨折。当11月9日拿破仑又回到斯摩棱斯克时,法军仅剩5万人,3.8万匹战马只剩几匹基本损失殆尽,另有200门大炮被丢弃。

11月16日,拿破仑在继续返回的途中,其前卫欧仁亲王部队在克拉斯诺为俄军库图佐夫军团所阻,拿破仑及时将大军开上,击退俄军冲了过去。11月22日,与土耳其作战的一支俄军海军回国抢占了明斯克,使拿破仑欲在那里进行补养的计划也成为泡影。11月25日,法军大军为渡列津纳河,在斯图蒂扬卡架了座桥,但在过桥时,俄军三支部队从东南北三面杀来,俄军架在山上的大炮也开始猛轰大桥,法军好不容易才抢渡了过去,“列津纳抢渡战”使法军大军损失2.5万人,基本失去了战斗力。12月5日,拿破仑在斯莫尔冈将大军交给缪拉继续指挥,自己带几名随从先回国。

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最终以惨败告终,法军从此一蹶不振。

十一、兵败莱比锡

1、退守德国

征俄失败后,法军50万大军基本烟消云散,不过这大军中有半数以上是德国人、波兰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尚保存着一些实力。拿破仑意料到俄军很快会攻入德国境内,一回国立即组织防御。

拿破仑迅速组织起30万大军,基本将所能组织到的兵力全用上了。不过由于当初征俄时已损失了近4万匹战马,如今面临缺乏战马的局面,这对依靠快速机动来作战的法军可是致命的,拿破仑被迫放弃了机动为主的战术,改用守城防御的战术。战马的缺少甚至还影响到收集情报的效率。

1813年1月,俄军进入德国境内,进占柏林,并与普鲁士军队组成联军。3月底拿破仑在德国境内的弗朗科尼亚组织了美茵军团8.5万人,比普俄联军6.8万人要多。俄国名将库图佐夫于3月25日病故,由维特根斯泰因接任俄军统帅。

2、吕岑会战

5月1日,法军渡过萨勒河。这时俄军前卫部队前来袭击法军右翼,有趣的是第一次开炮就击毙法军近卫军军长贝西埃尔,不过法军仍击退这支敌军。这是拿破仑继拉纳之后损失的第二个大将。

当夜,法军前卫部队内伊率领的法三军来到莱比锡西南的一个叫吕岑的要地,并于5月2日与普军统帅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吕军团交锋。拿破仑忙率大军赶到,用80门大炮齐轰普军中路,打开个缺口,法军近卫军从缺口冲入猛攻。不过普军很顽强,在这情况下法军依然不能击退他们。这一战,双方战得精疲力竭,不得不暂时休战。

“吕岑会战”法军伤亡1万人,普俄联军伤亡也1万,而且普军参谋长也阵亡。另外法五军将在莱比锡的普军克莱斯特军团赶出了城,俄军维特根斯泰因军团见无法回莱比锡而被迫退到德累斯顿,但法军因缺少骑兵也无力趁胜追击消灭敌军。

能让联军轻易撤退,法军左翼欧仁王子率领的法军易北军团也负不可推卸的责任,欧仁王子的易北军团在战前接连放弃了包括德累斯顿在内的诸多重镇(3月12日,哥萨克骑兵进占汉堡,欧仁王子派达武率法一军前去营救而放弃了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拿破仑非常恼火,在“吕岑会战”后解散了易北军团,并让达武来率领法军新组建的左翼部队。

3、包岑会战

普俄联军继续放弃德累斯顿东退至35英里外的包岑,在施普雷河上游的工事中固守,并在后面不远处山脊上修建了第二道防线,两道防线共有8.5万人。另外普鲁士首府柏林基本处于无人防守状态。

5月19日,拿破仑命法二军、法十一军及从西班牙战场前来的马尔蒙的法六军从正面进攻,内伊再率领四个军迂回联军右翼。正面的进攻非常激烈。而缺乏战略头脑的内伊当率军到达联军右翼比预定时间提前了1个小时,竟然想等到约定时间再发动进攻。联军发现法军将包抄后忙退出了阵地,法军围歼计划未能执行。拿破仑对内伊的蠢行差点气疯。

“包岑会战”,法军损失1.3万,联军损失2万。俄国撤了维特根施泰因俄军统帅的职务,改由巴克莱出任。巴克莱认为目前尚无力对抗,将俄军撤至波兰。拿破仑对德国境内反法情绪日益高涨很担心,其大军在德国境内交通线过长必须加强保护,而且眼下伤亡也较大得休养一下,于是答应联军的休战倡议。

包括约米尼在内的许多军事评论家均认为,休战对法军弊大于利,如果法军能趁胜追击,可能提前取得战争的胜利。会战后,从“三皇会战”时就进入法军参谋部的普鲁士籍人约米尼(后来著名的军事家)因长期与参谋长贝尔蒂埃不和而不得志,这次干脆投向敌军去了,这对法军的参谋部是个很大的损失。

4、德累斯顿会战

7月1日,拿破仑听说西班牙战场上法军在维多利亚遭到英军惠灵顿部队的毁灭性打击,忙将苏尔特从这里调往西班牙战场指挥那里的法军坚守埃布罗河一带。

8月12日,一度碍于姻亲关系而不与法国对抗的奥地利也加入联军,由奥军的施瓦森伯格出任联军统帅,不过只具其名,实际指挥则由很精明的拉德茨基操作(现在的奥地利国歌《拉德茨基进行曲》即以其命名)。不久,贝尔纳多特也宣告瑞典加入联军(贝尔纳多特的妻子黛丽斯是拿破仑旧日情人,他和拿破仑可以说是情敌;另外他任法一军军长时作战平庸屡失战机,多次受拿破仑批评。故两人长期不和。但拿破仑未料到他会反法)。这样联军人数达到了43万人,多于拿破仑37.5万人大军。

8月17日,停战期满。面对强大的联军,拿破仑想静观其变,将其主力驻于德累斯顿附近的易北河沿线。按拿破仑过去的惯常战术,本应是趁联军未集合时快速进行各个击破,不过眼下缺乏骑兵而不能进行,只能以防守为主,可见缺乏骑兵对法军是多么致命的。

拿破仑派法军乌迪诺军团7.2万人进攻柏林时,乌军团8月23日在格罗斯贝伦遇普军反击,损失3千人和23门大炮狼狈而逃。拿破仑派又麦克唐纳率10.2万大军去进攻由布吕歇尔率领的9.5万人联军西里西亚军团,两军于8月26日在卡兹巴赫河激战,结果法军麦军团被布吕歇尔击溃,损失2万人和103门大炮。法军这两个军团的惨败,使拿破仑手中的打击力量只剩20.1万人。

8月26日下午,联军主力由施瓦森伯格率领的波西米亚军团23万人对在德累斯顿附近的法军主力发动进攻,但俄普奥三支军队协调不力,法军顽强抵抗并于27日反攻大败联军。“德累斯顿会战”,法军损失1万人,联军损失3.8万人。由于法军4个骑兵军中被法军乌军团、麦军团各占用了1个,还剩2个,以致不能有效追击,拿破仑又错失了消灭联军的大好机会。

拿破仑又派内伊再去进攻柏林。9月6日,法军内伊军团在邓尼维茨与普军遭遇,结果又被彻底击溃,损失2.4万人和80门大炮。“格罗斯贝伦战役”、“卡兹巴赫战役”、“邓尼维茨战役”三次惨败,说明拿破仑手下将领基本没人会带领军团,而会带军团作战的将领达武眼下却带着3万法军孤守汉堡。

5、莱比锡会战

拿破仑虽然连续在三次会战中获胜,但由于未能歼灭敌人,眼下法军却粮草不济,而联军却获得了充足的补给,拿破仑这次对联军的战役事实上是输掉了。

德累斯顿粮草短缺,拿破仑留下3万人驻守,自己率大军前往粮草较丰的莱比锡。布吕歇尔敏锐地发现转机来到,极力劝说联军各方,终于促使联军决定再度进攻法军。9月26日,布吕歇尔率西军团6.5万人渡过易北河后再南下扑向莱比锡,另外贝尔纳多特也率瑞军6万人渡过易北河南下,联军主力波军团13万人则北上。三路大军迅速齐扑莱比锡,拿破仑再加强易北河防线已来不及,想继续率军北上到马格德堡避一避,但贝尔纳多特的瑞军已推进到哈勒切断了去路,这使拿破仑意识到只能在莱比锡一带进行会战了。

10月16日,联军西军团、波军团向围困在莱比锡的19万人法军向心进攻。双方激战一天,各损2万人,暂时不分胜负。17日,拿破仑求和,但联军不允,因为本森尼格正率4万俄军向战场进发。向来胆小的贝尔纳多特见胜利在即,也率军来到莱比锡东北方,随同来的还有一支配备有康格雷夫火箭的英国火箭队。18日上午,联军再次猛攻,法军渐渐不支退住莱比锡郊区,下午萨克森和府腾堡的军队脱离法军投向联军。这天两军各损失2.5万人,法军炮弹基本用完,被迫向西南大撤退。撤退途中,在阿尔斯特河上,由于一少尉紧张中过早破坏了大桥,使法军后卫部队3.3万人连同260门大炮落入敌手,当中的波兰亲王落水而死。

拿破仑大军在渡过莱茵河时没遇到多少抵抗,但在10月30日快接近法兰克福时,巴伐利亚军队投向联军,4万巴军挡住法军去路。法军打退巴军,11月2日来到美因茨,拿破仑在那留下马尔蒙的后卫部队驻守,自己则回到巴黎。

“莱比锡会战”中,法军其实并非没有机会,如果当时能及时将驻守在汉堡和德累斯顿的共6万法军也投入战斗,可能还能维持不败。但一直为粮草问题所困的拿破仑放弃了惯用的集中兵力的战术,而将部队分守几个粮草较丰的城市,从而自减羽翼。总的来说,粮草问题和马匹问题是法军致败的主要客观因素,而法军中除拿破仑外基本无人会带军团则是失败的主观因素。

十二、被迫退位

1、放弃马恩河

“莱比锡会战”,拿破仑从德国只带回了5.6万人残兵败将。1814年1月初法军经过招兵后又扩至10万人。同时联军也渡过了莱茵河。

拿破仑一开始将在留在德国境内的8.5万人机动部队集结在夏龙附近的马恩河沿线以阻挡联军。这时18万联军正分三路前来:比罗率普军2万人从比利时开进、布吕歇尔率西军团6万人从洛林开进、联军主力波军团10万人从瑞士开进。1月25日,拿破仑前住夏龙作战。2月1日联军西军团、波军团16万人向开始进攻法军,双方各伤亡5千人,法军损失73门大炮。拿破仑被迫率军后退。

2、保卫巴黎

联军这后分兵开往巴黎:西军团从西北方向来到塞纳河和马恩河间,波军团从正西方向来到塞纳河以南。

敌军分散正中拿破仑下怀,这时联军西军团中的俄军C军、S师和K军先后来到离巴黎仅60英里的蒙米拉,约克也率一支普军军团从北面逼近巴黎。2月10日,拿破仑率4.5万人在尚波贝尔一举全歼俄军S师4千5百人。11日,又率军在蒙米拉彻底击败俄军C军,俄军C军北逃并与普军约军团会合。拿破仑接着追击,又在夏托蒂埃将这股会合的敌军歼灭。“尚波贝尔战役”、“蒙米拉战役”、“夏托蒂埃战役”中法军击败了3.5万联军,歼敌2.3万人。2月14日,拿破仑又率军增援正在沃尚与布吕歇尔率领的2万联军对阵的法军马尔蒙部队,包围并大败联军,布吕歇尔好不容易才突围逃跑。

这时巴黎南部地区,驻守在塞纳河渡口的法军3.2万人受到联军波军团的猛攻,退出阵地,巴黎芨芨可危。拿破仑迅速率军回援,在南吉与敌军相遇,大败敌军,将其逐回了塞纳河对岸。“南吉战役”后胆小的联军统帅施瓦森伯格求和,但拿破仑趁胜追杀,将联军波军团一直赶到了奥布河。

而布吕歇尔又开始趁拿破仑远离巴黎之机率联军西军团进逼巴黎,拿破仑发现后回援,尚未到达那里,布吕歇尔又开溜了。拿破仑开始意识到狡滑的布吕歇尔是其最危险的对手。

3、拉昂惨败

3月3日,布吕歇尔率军在苏瓦松与比罗的普军部队会合,这样形成了10万大军。拿破仑命乌迪诺率军守在奥布河,自己来到拉昂进攻已退到那里坚守的布吕歇尔。

从当时战略上说,拉昂毫无价值,拿破仑一时不懂布吕歇尔守在那里干什么。但事实上布吕歇尔正企图在这里利用有利地形来消耗法军实力。拉昂有一道山脊,这就是著名的“贵妇之路”,这是极险要的地形,布吕歇尔将W军布署在那。3月7日,拿破仑大军猛攻了好一阵才攻下这高地。但布吕歇尔又将部队拉到另一个高地坚守。拿破仑分兵两路意图迂回包抄,却没想到“贵妇之路”背后的丛林影响了左翼内伊部队的前进速度,而敌军趁夜又突袭了法军右翼马尔蒙部队,已非常劳累的法军右翼受到惊扰而溃败。这样法军全军被迫败退。“拉昂战役”法军损失2千5百人及45门大炮。布吕歇尔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将拿破仑搞得焦头烂额。

4、巴黎失守

在奥布河一带法军也被击败(只要拿破仑不在前线,军队总是无能得很)。拿破仑留下马尔蒙盯守布吕歇尔,自己率军回援。3月20日,与联军波军团在阿尔西激战,双方战平。“阿尔西战役”拿破仑大军又损失了4千人。

这时拿破仑想出个办法:东进至摩泽河上游地区先救出在那被困的法军以加强其实力,而赌注押在这段时间内联军暂不会进攻巴黎上。不幸的是他在给妻子奥地利公主路易斯的信中谈及了该计划,信在发送中为布吕歇尔截获,计划败露。联军迅速反应,联军主力波军团派出一支8千人的骑兵军牵制4万东进的法军,这支骑兵军于3月25日在香槟地区击溃法军马尔蒙部队,法军损失9千人及50门大炮。而布吕歇尔则率军进攻基本处于无人防守的巴黎,于3月30日进城。拿破仑意识到其已铸成大错,忙率军回救,但晚了几小时,进不了巴黎了。法国元老院不久宣布废黜拿破仑的帝位,1814年4月6日,已失去士兵支持的拿破仑被迫同意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垮台。

十三、滑铁卢惨败

1、回归巴黎

退位后的拿破仑被联军软禁在巴尔厄岛。士兵们是因为不想再战争而背弃拿破仑的,但在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下,封建贵族又开始奴役农民,军队解散后许多士兵流离失所,原先受保护的法商眼下在英商的竞争下生意不好许多人破产。法国人民又回到了大革命前的贫苦日子,民不聊生,不禁开始怀念起拿破仑来。

1815年3月,拿破仑悄悄逃回法国,波旁王朝属下的法军一见他回来,不是逮捕而是高呼欢迎。这样,拿破仑所到之地士兵们纷纷投靠,3月13日,连奉命前来逮捕他的内伊也率大军投靠。这样,3月15日,拿破仑不花一枪一弹进了巴黎,波旁王朝再度覆没。

由于兵力不足,为了积蓄实力,拿破仑让仍在任那不勒斯国王的缪拉不要轻举妄动,以免过早受到联军袭击。但缪拉经不起奥地利挑拨,不听劝告,草率与奥地利作战,结果其军队在托伦蒂诺被奥军击败,其本人逃回法国。这样拿破仑在意大利的这支后备军烟消云散,拿破仑气得不再与缪拉会面。

除了兵力一时不足外,其过去的将领们大多不肯再为其效力,包括参谋长贝尔蒂埃、奥热罗、马尔蒙、乌迪诺等。眼下只有马塞纳、达武、内伊、苏尔特、莫蒂埃等约七八个将领愿效忠。而马塞纳已57岁不适再服役,达武指挥能力强被用作陆军大臣,这样一线的指挥官只有内伊等极少数人可用。对拿破仑来说,失去了18年来的老搭档贝尔蒂埃是最为可惜的,其决策能力因此大受影响。

2、利尼战役

布吕歇尔的普军部队正分散驻守在比利时东部。4月4日,惠灵顿来到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指挥英荷联军。由于奥俄联军要到6月底才会到达莱茵河,故当前法军最大的威胁是布军团和惠军团。拿破仑组织了北方军团12万人,决定趁这两个军团会合之前先解决掉兵力分散的12.2万人的布军团,再回过头吃掉9.2万人的惠军团。可惠灵顿却以为法军会先进攻收留有波旁王室的他的军团,仍驻守在原处,未能及时与布军团会合。

6月14日,拿破仑率法军渡过了桑布尔河,直扑普军布军团防线,布吕歇尔忙命令分散的大军全线退往桑布里费集中。布吕歇尔的选址不算好,桑布里费离分散的各支部队较远,一时并不易集中。拿破仑指示格鲁希率法军右翼军团3.8万人将普军赶到马斯特里赫特,自己则与内伊率领的左翼军团进攻布鲁塞尔。不久,格鲁希报告其在利尼与普军遭遇并交战,拿破仑为了确保击败普军,自己赶到那里指挥,而让内伊自己行动。拿破仑原以为那里面对的仍是分散的普军,但事实上普军已达7万人,法军进攻普军伤亡惨重。拿破仑忙叫内伊派部队到卡特布拉斯包抄普军右翼。

内伊一开始是奉命进军布鲁塞尔,但他奉命是自己行动,毫无战术头脑的他于是慢吞吞前进,根本构不成对布鲁塞尔威胁。半路上得到拿破仑的命令,便派雷耶率法二军去卡特布拉斯。这时惠灵顿已先亲自率了一支部队增援卡特布拉斯守军,法二军在卡特布拉斯受阻,内伊又命戴隆的法一军去增援。不料由于拿破仑已先急令法一军去华格里尼进行包抄,而传令的军官搞错了地址使戴隆率法一军跑错了方向,当内伊再传令戴隆时却找不到他了。这样因法一军的2万人未能投入战场,法军不能很快实现包抄。而惠灵顿的部队源源不断增援,当法一军又回到内伊控制之下时已为时太晚,在卡特布拉斯法军损失4千人,被迫退往弗拉斯尼斯。

6月17日凌晨普军退却,格鲁希派一支骑兵军去紧跟,那支骑兵军在慕尔截获并击溃一支迷路的普军后,以为普军大军正从这里后撤,而事实上普军大部队正向北开往瓦弗。当这骑兵军的情报传到拿破仑手中,拿破仑误以为普军已向东败退,自己可回头去消灭惠军团了。同时出于对布吕歇尔的重视,还命格鲁希率法军右翼军团3.3万人继续往东追击普军。这情报失误是致命的。

拿破仑迅速率军赶到卡特布拉斯去围歼惠军团,但惠灵顿在普军撤退后也早率军撤到滑铁卢,而内伊的部队居然没发现,还在那里进行对峙。眼见惠军团从眼皮底下溜了,拿破仑气得大骂内伊。

“利尼战役”,法军因内伊的严重失误及其它方面的失误,错失了围歼敌军全部主力的大好机会。

3、滑铁卢会战

当晚,来了一场大暴雨,滑铁卢成了一片泽国。6月18日上午,雨过天晴,拿破仑率军来到滑铁卢,这次集中了7.2万人和270门大炮。英军惠军团才6.8万人和154门大炮,而且惠灵顿还为保护退路分出1.7万人和20门大炮去把守战场西面8英里远的一处阵地,分兵是明显会招致失败的行为。当然惠灵顿这样做也是认为自己必败无疑,早早留下了退路。

将近中午,法军开始进攻。由于大雨过后地面是烂泥地,法军挺进困难,炮火也因碰上烂泥地并不能发挥往日的威力。令人奇怪的是这次拿破仑虽亲临战场,却将指挥权交给了屡屡犯错的内伊。可能是因为一夜暴雨令浑身湿透使其心情不好,而且他一向认为英军陆军远不及海军强,自以为稳操胜券。

内伊率军猛冲,其中雷耶的法二军本可迂回敌军前哨部队,但却正面进攻,一次次冲击均未果;戴隆的法一军奉命占领位于战场中央的高地怀森,一时也攻不下。内伊鲁莽作战大大延误了战机。

而这时布吕歇尔正躲过了格鲁希所率的法军大范围搜索,率军从一偏僻小道驰援而来。下午,拿破仑在高地上远远看见一支纵队开近,以为是格鲁希来援,但看清才知是布吕歇尔所率的3万普军。本来拿破仑应当机立断先率大军回头击败普军,但轻敌的他以为内伊很快会消灭的被困的英军,想消灭英军后再对付普军,结果只抽出法六军1万人多人去防守普军。法六军遇上3万普军很快被赶出普朗努瓦,法军退路断了。直到傍晚内伊仍未击败英军,拿破仑见普军逼近,下令大军猛攻英军以冲出条血路,内伊总算占领了怀森高地,但无知的他根本就不懂占领这里的作用,不去居高临下击溃英军,反而再跑到远处去攻打英军近卫部队想抓惠灵顿。这样法军再次了失去突围的机会。当普军赶到时,英普两军里外夹击,法军溃败。

“滑铁卢会战”的惨败,原因首先是情报失误以致格鲁希3.3万法军脱离了拿破仑大军,并造成布吕歇尔在法军胜利在望时刻忽然冒出。其次是拿破仑的轻敌和内伊的无知。

尤其是内伊的无知,使法军屡屡错失战机,最后连逃生的机会也被他毁了。拿破仑对内伊是痛爱有加,因为他作战十分英勇,被拿破仑称为“勇士之王”;拿破仑对内伊也痛恨有加,因为内伊在“艾劳会战”中的破坏法军休整、在“包岑会战”的坐失合围良机、在进攻柏林途中“邓尼维茨战役”的失利、“利尼战役”的放走敌军以及这次“滑铁卢会战”中令人惊讶的卤莽无知,使法军一次次陷入危机。可谓“成也内伊,败也内伊”。与内伊相似的还有缪拉,这位法军骑兵军的创始人,跟随拿破仑从意大利战场一直到保卫巴黎战役,几乎陪伴了拿破仑整个战争生涯,但也是个屡屡犯错殆误战局的人,在“滑铁卢会战”前夕因失守意大利战场而被拿破仑弃用。这两个拿破仑让爱恨有加的人,在拿破仑战争生涯中导演了一出出闹剧,不止一次扮演纵火者的角色来等拿破仑来救火。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没有这两位勇士,何来拿破仑的快意灭敌?

1815年6月22日,回到巴黎后不久的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8月被押送圣·赫勒拿岛开始流放生活,1821年5月5日在那里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

后记:

拿破仑战争艺术,主要体现在对机动作战的运用,首创以军为单位的战斗力编制,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故当骑兵缺乏不能实现快速机动时就易失利;其次是对骑兵的充分利用、对炮兵的有效组织、对阵形的创造性设计等。拿破仑也过份揽权任人唯亲,不培养军团指挥官,使部队在超过一个军团的编制后就显得失控。当其后期战争规模扩大后,法军便常常失利。

拿破仑是一个伟人,他的战争艺术至今为人推崇。他也是个凡人,贪图权力、野心勃勃、轻敌大意,这些也是使他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总之,人无完人,拿破仑实际上并不是败给其他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