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情侣速配”是否靠谱由谁说了算? (转)

 guanzzcl1949 2017-04-13
近日,一场声势浩大的真人版“非诚勿扰”——千人单身联谊活动在海淀区双清路某酒店举行。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科院等数十所京城院校的上千位男男女女等待着情侣“速配”。有人将此称之为大学“情侣速配”,并据此认为这种“合约情侣”不靠谱。

  一般人们一说起这种类似相亲的聚会或者说“情侣速配”,都会很自然的想到当今社会司空见惯的为解决剩男剩女婚姻问题的那些集体相亲活动,并不会与尚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所谓名牌大学生联系起来,恰恰相反,人们往往凭印象觉得当今大学生在学期间普遍存在谈恋爱情况,似乎并不需要一场专门的“情侣速配”式相亲,多此一举,至于这种被称为在校大学生“合约情侣”的大规模相亲活动靠不靠谱,这倒是见仁见智的个人观念问题。

  说起观念问题,甚至可以说成是基于人们传统意识或传统观念形成的“观感”问题,毕竟是在校大学生,理论上说,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谈婚论嫁并不违法,但对于正在求学的年轻人而言是否值得提倡,则是引起人们争议的关键,毕竟大学生在校期间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即使是谈恋爱,也最好是一种个人自然状态的人际交流,并不需要靠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集体相亲来解决所谓的大学生社交活动之“社会焦虑的深层次传导”。

  也就是说如果在校大学生们出于个人情感交流形成的情侣关系,这很正常,也应该鼓励这种追求爱情式的个人故事,也某种程度上能从正面诠释大学生在情感交流、在人际关系上的一种能力。人们普遍反感的大概只是这种所谓数十所京城院校的上千位男男女女有组织的在酒店开展相亲活动并等待着情侣“速配”。

  有大学生将其归之于所谓的“观念进步”,并斥责那些一边倒进行质疑的媒体误导社会,自然那些表达不支持者就成了“观念落后”者,这种矛盾的背后,其实并非简单的谁的观念靠谱或不靠谱。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官方解禁在校大学生恋爱结婚之前,基本上很长时间内是严格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至于恋爱,虽表面上公然反对或至少是不提倡,但事实上基于年轻男女青春期的自然生理需求,或明或暗的恋爱现象也同样层出不穷,只是更多人会主观上会遵循所谓的“校规”或者说社会规范,只是说现在看来那已经是十分落后的规范,以现在社会普遍承认的文明标准、也可以说那些年代类似规定纯属观念落后。

  但与此同时,过去年代禁止在校大学生恋爱结婚是“观念落后”,并不代表当前在校大学生动辄数十所京城院校的上千位男男女女等待着情侣“速配”就是观念进步,某种意义上人们更关注的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与进步或落后并不搭界,毕竟绝大多数人基于观念的进步并不反感正常的自然恋爱行为,人们反感的只是不靠谱的大学“情侣速配”,为什么要“速配”呢?自然一点不好吗?
  

【恭喜,该文被华声论坛首页选录,特奖励花生2,玫瑰2。请查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