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冯涛
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委员。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主要研究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症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脑网络连接机制和神经调控治疗。已经进行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工作: 在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标记物方面,在皮肤、唇腺、红细胞中α-突触核蛋白作为帕金森病标志诊断物; 在帕金森病脑网络连接机制方面,研究帕金森病的运动调控环路及关键节点及机制; 在无创性神经调控方面,研究重复经颅刺激技术治疗帕金森的新型参数和调控模式; 在脑深部电刺激方面,建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PD适应症的路径和术后药物配合治疗的模式。
近期承担的研究课题: 运动前期帕金森病唇腺α-突触核蛋白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1226, 2016-2020年); 新发帕金森病脑网络拓扑属性改变和脑连接的异质性研究。(北京市科委项目,2016-2018,在研); 应用皮肤α-突出核蛋白诊断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类,已结题); 应用唇唾液腺α-突出核蛋白诊断早期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已结题)。
文章校审:慕心 声明:本文已得到冯涛教授的授权进行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链接: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长期疗效和耐受性 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曙光——脑深部电刺激 神经调控之光刺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灯塔? 美国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成本效益分析 可充电和非充电脑深部电刺激在肌张力障碍患者使用人群的成本分析 丘脑底核(STN)对比苍白球内侧核(GPi)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和精神的影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痉挛性斜颈 ”电子药“开启疾病治疗新领域 脑深部电刺激可降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经济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