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非凡教授讲解中医“治未病”理念

 文博百科 2017-04-13

  何为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中医认为消灭病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病,同时对可能引起人体机能失衡的细微末节在发病前就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人体机能的平衡,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所以中医提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治未病”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步: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也正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

  中医治肾病为何讲求“治未病”?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常看到很多患者,来诊后检查就查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肾病,这让我很是担忧,其实肾脏病早期症状确实不明显,但是细心观察,还能能够发现先兆症状的,比如说水肿、乏力、夜尿增多、腰痛等表现。因此说中医治肾病讲求“治未病”。

  治未病在预防肾病方面的重要意义

 
 

  疾病病理变化的信息量是一个“蓄积”过程,当病变信息量较少时,人体一般从外观上难以看出明显的变化,感觉不到异常症状,随着信息量逐渐增多,可以表现出轻微的症状,这时虽有不适,但对人影响不大,常被忽略,目前的检测手段有时反映不出其异常变化,直至病变严重,才引起明显的全身或局部的典型症状,并有客观数据可以检测时才是人们所说的“发病”,成为临床可以诊断治疗的疾病,而“发病”前的全部状态均归属于“未病”阶段。如果我们在此阶段即能察觉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那问题迎刃而解,古人“上工治未病”意即如此。从预防医学角度来探思,这一现代医学模式提倡的“三级预防”实属同一范畴。

  1、肾虚综合症。

  长期的精神紧张,会耗伤阴精气血,致使肾精、肾气亏虚,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加之血虚而形成瘀滞。肾虚血瘀作为一个病理机制,对机体各个系统、脏器都将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2、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预防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

  总结早期防治思想及方法对隐匿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影响,积极寻找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皮肤疮疖、皮肤疥疮以及健康人群尿样异常与中医学体质之间的相关性,为未“病”先防,中医早期干预治疗隐匿肾小球肾炎提供有效方案,最终达到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发病率。

  3、“治未病”理论在中老年肾脏病防治上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中老年人占了绝大比例,每年大约有1/万人群进入透析治疗,根据中老年肾脏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经验,认为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来指导对中老年肾脏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措施得当,仍有可能使中、老年的肾脏疾病的肾功能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继续享受生活的乐趣,延年益寿。

  从医感悟:

 
 

  一位患者给患者莫非凡主任很大的触动。这位患者是个19岁的男孩,来到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时,颜面及双下肢出现浮肿症状。莫主任感觉到很可惜,问诊过程中了解“患者很早就已察觉到身体不适”,患者把四肢无力、腰痛等症状当成是工作劳累导致的,未在意,结果来医院时,情况就比较严重。考虑到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的青春期,让莫主任感觉非常痛惜,经过及时的治疗才让患者的病情得以稳定,路过病房时就会走过去陪他谈天说笑,讲解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此后,莫主任更加重视治未病在治肾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可控的,重视起“治未病”,在早期提前坚持要好对病情的控制,也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