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芹老师授权发布的课堂笔记 (此笔记根据课堂教学整理,趋于口语化,并非严格的学术文章) 刘东芹,江苏东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硕士,南京大学文学院艺术文献专业博士、历史学院博士后, 淮阴师范学院书法专业讲师。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奖学金(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等奖项。论文多篇散见于《文献》、《中国书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等学术刊物,出版专著《草书字法解析——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105)和《新订草书千字文》(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 “笑”的草书是比较混乱且难记忆的,因为它有很多种草法, 如下图所示: 篆书里面“笑”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上面从“竹”,下面从“夭”,如下图所示,其中,图右是对应其篆书写法的隶书。 “笑”的另外一种篆书写法是下面从“犬”,而这个篆书写法大概就是右边这个颜体楷书的源头。 《说文》云:此字本闕(指笑),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從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從竹,從夭,義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
由此可见,《说文》中本无“笑”字,徐铉根据文献,整理出以上两种篆法,但解释了半天,也没讲清楚“笑”字的来由,最后以“未知其审”草草作了总结。大概因为“笑”字从篆书阶段就分化了很多种写法,所以后面的草书就演变得比较复杂了。往后梳理,宋代米芾就根据“笑”的第二种写法而得出其草法,如下图右所示,这个草法似乎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上部从竹,下部从犬。我们知道,“犬”的草法和“大”是有明显区别的,区别就在于起笔方向的不同: 我们再探讨一下怀素《小草千字文》中“笑”草书写法的来源,下图左为怀素“笑”的写法。撇开对错不谈,先理性分析一下这个草法的构成,应该很清晰,左边是“口”,以两点表示。关键是右边好像是一个整体,能不能拆开?有的人说右边像“关”的快写,因为是有这个字的楷书写法的,如下图右,出自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我们仔细看的话,上面怀素写的那个字的右边并不是“关”的笔顺,所以我们还是用我们通常用的那种手法——切割法来进行理性分析。先来一些想象:右边上面像是艹字头,下面的笔顺像犬的草书,有可能是艹加犬,或者是竹头加犬,因为在篆书中,草字头和竹字头是互通的。带着这个假设,我在虞世南的楷书中也找到了相应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那么,根据这个字我们再来进行转换成草书(此处不要嫌啰嗦啊)。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左边是口,作两点 ;因为竹头跟“艹”通用,右上边竹头就可以变成“艹”的写法,接着下边再写一个“犬”的草书,这样就可以得出下面这个草书写法: 这是谁写的呢?是王羲之,没错,是王羲之《十七帖》中写法。我们仔细看,字的左边是一个口。右边的则是把艹写完翻下来加一个犬,这样可以得出这个字草法的由来,很规范,也可以和怀素写法相对应,这是晋唐古法的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