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uczc68 2017-04-13

题记:作为身为父母、配偶、被爱之人的你,别让你的爱成为粘合的胶水,而是让他们成为磁铁,先是互相吸引,然后反过来相互排斥,以免那些被吸引的人开始认为他们必须粘合着你才能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这离真相更远。没有什么比这对别人的伤害更大。


你的职责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尽可能迅速和彻底地教会他们如何在没有你的情况下生活。因为只要他们需要你才能活下去,你对他们的宠爱便是假的;唯有当他们意识到你是多余的时候,你对他们的宠爱才是真的。



学堂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父母造成的。学习状态很好,进步很快的学生,往往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比较好。但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往往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不佳,而且行为和情绪都常常出现问题。虽然他们在学堂的学习时间一样,但是效果大为不同。难怪张校长收学生要挑家长,而且要求越来越严格。原来是有过教训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家长,往往让学堂的教育工作变得无效或者是低效。


本学期开学,我就做了两个心理辅导案例。一个学生因为已经成长到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是原来经常与她情感互动的全职妈妈,发现长大了的女儿不肯跟她继续玩“母女情感互动游戏”之后大为恼火。寒假期间孩子也不愿意回家,勉强回去后两人也矛盾重重。妈妈骂孩子在学堂“越学越不孝”,说孩子“只会利用父母”,根本就不应该出钱让她来学堂上学。为她花了这么多钱,也不用“听话孝顺”来回报父母。还说了可能会采取停止支付学费的办法来惩罚她。

本来,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起来后,不愿玩小时候与母亲玩的乖乖女情感游戏很正常。有些孩子还根本不愿意跟父母出去,更别说与父母“情感互动”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用关切,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对待子女,是很容易过这一关的。但是有些痴心的父母,偏要孩子继续扮演小时候的“乖乖女和伟大妈妈”角色游戏,不理会孩子的成长,自然会造成严重的对抗。如果父母此时处理不好,会造成孩子终身心理伤害,导致亲子关系的长期敌对和冷漠。我甚至发现过一些年逾六十的老人,虽然现在生活很幸福,表面上也很有修养。但依然受少年时期父母不良关系的困扰,一旦有“诱因”出现(如别人无意间的语言激起童年不幸的回忆),就变的像疯子似的完全情绪失控。可见少儿时期的心理伤害有多么巨大!


我很难理解这些父母的做法,本来一些简单的事情,偏要弄得很复杂。把亲情变成“商品交易”,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难道这真的是您想要的结果吗?



本学期这个学生回校后,学习状态很不正常。看上去很焦虑,心神不宁。总在担心如果父母不付学费让她读书了怎么办?在想自己该怎样去赚钱,早日经济独立,再也不要被母亲在感情上如此“勒索”。而且对现在不得不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感到屈辱和不安;也对自己的未来出路忧心忡忡。她并没有如她妈妈所期待的那样,在这种压力下屈服,“乖乖的回去做好女儿”。却在重压之下萌生了要早日摆脱父母的“控制”,独立生活的愿望。我想很多孩子离家离校出走和堕落,可能就是这种心理背景造成的,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全然的爱,怎么可能会出走?

幸运的是,这孩子非常信任学堂和老师,愿意与老师沟通心理的压抑,最后征求其父母的同意后,我对她做了一天的超心理层面的辅导,总算初步解决了问题。但是,以后会怎样,我还不能肯定。如果父母依然不采取“尊重,交心”的态度来沟通,依然蛮横地试图用“父母的权威”,死板的“孝道说教”来压迫孩子就范,甚至更可笑地用“经济制裁”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必然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和冲突。

另外,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并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学习。下面另外一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希望能引起家长的深思。



学生小玉(化名)自开学以来,一改上学期的积极上进,学习进步很快的状态。每天都心事重重,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也心不在焉。老师找她谈心,问她有什么心事,她却一脸茫然,表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心事,上课跑神现象照旧。

眼看她的状态越来越严重,已经明显地拉在了其他同学的后面。老师试图用罚她不上课,做运动来试图调整纠正她的问题,然而她的做法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以她的能力,完成给她的任务完全不成问题。但她却故意不完成任务,从而有意承受让自己饿肚子的后果(因为规定是完成任务才能吃饭,主要是施加一点压力,安排的任务都是她力所能及的)。她故意地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企图以此来抗拒老师,达到“报复”老师的目的。

看到她的问题比较严重!张校长因此安排我给她做一次心理辅导。在做之前,我找她的同学了解情况,听说她与同学说的最多的话是: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他们都很奇怪:她到学堂来后一直很喜欢学堂,觉得比原来的学校好很多。现在怎么突然“不喜欢在学堂”了?

我听了这样的话却知道了一个大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学习”,只是一个浮在表面的现象。她是在努力给自己找将来不在这里学习的理由,这恰恰证明她非常珍惜和喜欢这里。那么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呢?道理很简单,她一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担心。根据她问同学的问题不难推断出来:在潜意识中她对今后在这里继续学习没有信心,在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她认为自己现在拥有的良好学习条件会被无情的剥夺。为了应对这种很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她必须为自己制造一个离开的理由。这样即使被剥夺了学习机会,她也不至于很痛苦。这就是人类所谓的“心理自我保护模式”,也称为“鸵鸟心理应对模式”。

由此可以推出:寒假期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导致了她的问题。老师们把她的情况联系了家长,问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导致了孩子的心态不良?她妈妈这才紧张起来,把春节期间与老公吵架,并带着孩子离家去宾馆住的事情告诉了老师。显然母亲的恶劣情绪以及父母的冲突,影响到了孩子,让孩子感到未来的不安定,所以现在无心学习。
  

表人的显意识,而埋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则是人的潜意识。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显意识在控制,大部分都是由人类难以觉察的潜意识所自主运作的。在显意识的状态下,显然很难解决小玉的症结。因为小玉是一个喜欢压抑自己,不愿表达内心的人,更别说自己的“家丑”了。因此我决定深入她的潜意识,通过与她潜意识的沟通,运用她巨大的潜意识能量来挖掘她内心深处的状态。下面大家看到的小玉与她平时的状态不太一样。这里涉及一些心理技术问题,就不多说了。

小玉来的时候,另外的一个同学正在潜意识下接受辅导。我让小玉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小玉对此很好奇。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消除她的紧张感,同时让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保持十足的兴趣。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拒绝观察别人的体验模式,当她发现这种模式很有趣时,就会有模仿的愿望,进而选择体验,由于这是自己的选择,心中自然会充满了希望与信任。抗拒会自动消除,调整起来就很容易。果然,等那位同学结束并离开后,我问她:“小玉,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呢?”“感觉很好玩儿,老师,我可不可以也这样玩儿一下?”小玉迫不及待。“可以的,那你就躺在刚才她躺过的地方吧。”果然,等她一在沙发上躺下来,稍做调整,就进入状态。


师:小玉,最近有什么让你在意的事情吗?
小玉(沮丧的):有,背书背不进去,上课老跑神,老师问我有什么心事,我是真的不知道。。
师:嗯,我了解!为什么上课老跑神呢?
小玉:我也不知道,反正听不进去。老师罚我军训,我就故意不做好,让自己饿肚子,把自己饿的头晕眼花,目的是想报复老师。

师:为什么想报复老师呢?
小玉:因为我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老师能象朋友一样,不喜欢老师这样严厉。
师:我了解了,还有其他的吗?
小玉:有,我单杠拉不上去,老师让我做俯卧撑,可是已经做了这么久,还是拉不上去,我觉得这样做没效果。
师:明白,你告诉过老师你的想法吗?
小玉:没有。
师:好,我了解了!最近还有什么让你在意的事情吗?
小玉:有,我觉得同学小山对我有偏见。。。
师:你有告诉过她你的想法吗?
小玉:没有


以上显然不是真正的理由,东拉西扯,背离了本质。因此我并不准备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只要找到深层原因,以上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师:好,我明白了,还有其他的吗?
小玉:有。大年三十那天,我的爸爸妈妈吵架了,太恐怖了,我好害怕,呜呜~


小玉开始大哭,压抑很久的情绪终于宣泄出来。我静静地在一旁给她递纸巾,鼓励她将这些负面能量释放出去。小玉哭的很伤心。也让我很有触动,现在的家庭有很多父母只满足孩子表面上的物质需要,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


去年暑期到一个亲戚家里去,目睹了亲戚夫妻两个吵架的情景,吵完之后,女人在一旁哭的伤心欲绝。刚才还开开心心,活蹦乱跳的12岁女儿则躲在自己房间里无声的抽泣,母亲把女儿喊出来,跟女儿说:“你说你爸爸对我这样,我不收拾收拾他行吗?我准备离开这个家一段时间!”女儿哭喊着说:”妈妈,这件事是我爸爸的不对,我很同情您。可是又可怜我爸爸,您走了,剩他一个人,好孤单,好可怜。我不想让您走,也不想让您在这里受委屈,我好矛盾,好痛苦,我该怎么办啊?”女儿的话让人动容。小小年纪内心就承受这样的矛盾与挣扎,很容易造成双重人格,出现巨大的心理问题。为了让父母不再吵架,有的孩子甚至会以让自己发病的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共同关注(这在心理咨询来访者中不泛少数),父母的停火关注让孩子的心灵更加渴望,进而一次小小的口角都会刺激孩子发病,形成可怕的“负向心理循环模式”,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很多父母无奈之下放弃工作陪孩子到处看病。却无法根治,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上的无尽折磨。希望父母们都能检视自己的行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患于未然!


等小玉哭了一阵,慢慢平静下来后:


师:小玉,老师了解你!你现在很安全。把你所经历过的让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和老师一起再去经历一遍好吗?我们一起来面对,面对完就好。
小玉(呜咽着):好的,那天晚上,我和妈妈在看电视,爸爸喝多了酒冲了进来,用力把门关上,把电视关掉了!并大声嚷嚷,妈妈很生气,起身把电视打开,爸爸又关上,就这样反复好多次。
师:看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玉:我吓坏了,妈妈把我拉进房间里,爸爸又冲了进来。后来,妈妈带我去宾馆住,外面下好大的雪,很黑,特别冷。出门后妈妈又返回去拿东西,我一个人在外面等着妈妈,心里好害怕,好害怕。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说在今日学堂上学不好,因为学费很贵,还没有文凭。妈妈虽然支持我,但是我必须好好学习,将来要让爸爸好好看看。

师:嗯,小玉,告诉老师,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小玉:最担心爸爸妈妈离婚。呜呜~
师(温和地):老师明白了,小玉,爸爸妈妈离不离婚是谁的事情?
小玉:是他们的事情。可是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就不会供我在这里读书了。
师:你想在这里读书吗?
小玉:好想,因为在这里读书可以让我变的很聪明。。。
师(轻声地):好,我明白了。小玉,告诉老师,你最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
小玉:怕爸爸不支持我在这里读书,怕离开学堂。


在这里,小玉终于道出了她内心最深处的担忧,她的问题必须让她自己清楚的了解,才能发生本质的改变。因此整个过程我都是在问问题。以帮助她理清思路。
   

师:有向爸爸谈过你的想法吗?
小玉:没有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让爸爸了解你的想法?
小玉:好好学习,让爸爸知道我在这里学到了真本事。
师:嗯,主意不错,你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到你变的很厉害要多长时间?
小玉(犹豫的):也许要很长很长时间。
师:是啊,要很长时间,说不定还没等你变厉害,爸爸就要求你退学了,对吗?
小玉想一想,觉得很无助,又哭起来。

师:跟老师一起再想想想别的办法,好吗?
小玉:好,我可以让爸爸了解在这里学习时间比较长,已经变的很厉害的同学。。
师:是个好主意!让爸爸全面了解你的同学需要多少时间呢?
小玉:也许要一年,最快也要一个学期。。。
师:就算你可以等,爸爸了解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小玉:不知道,也许爸爸还是不满意。。
师:是啊,在等待这个结果的过程中,你会怎么样?
小玉:我会天天想着结果是不是我想要的,我可能会很焦虑不安。
师:在这样的状态中你会认真学习吗?
小玉:不会。。。没心思。。
师:花这么长的时间去获得一个目前还不能确定的结果,过程还要忍受担忧等心灵上的折磨,同时又严重影响你的学习,你认为有价值吗?
小玉(沉默)。

师:有没有想过直接向爸爸妈妈表达你的愿望呢?
小玉:没有,这样行吗?
师:没有试过,怎样知道不行呢?想试试吗?
小玉:
师:好,小玉,现在什么都不要想,按照老师的话去想做去体验,深呼吸。。。。

附注:很多孩子由于父母不和,从小缺乏安全感,在心灵深处很怕被遗弃,这样的孩子敏感,脆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把一些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压在心底,不愿意跟人沟通,久而久之,这些象山一样的“想法”压在小小的心里,让孩子越来越封闭,也越来越不愿意表达,形成了压抑的习惯。如不及时解除,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再大一些,面对情感问题,很难处理好家庭关系,更容易造成抑郁症,焦虑症等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最后为了逃避,很可能做出离家出走,攻击别人,吸毒等极端行为。在这里我对小玉进行了放松引导。目的是想让她在轻松地状态下与想象中的父母对话和沟通。从而让她体验负重的心灵被释放后的轻灵与解脱的愉悦感受。)


师:小玉,现在观想你的爸爸妈妈来到你的面前。。。
小玉又开始情绪激动,小声哭泣。。。显然已经进入状态。。

师:我了解哦,爸爸妈妈已经来到了你的面前,有什么想法跟爸爸妈妈说出来好吗?他们就在你的面前等着你说出来。。。
小玉(哭着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吵架了,不要离婚,你们这样,我好害怕。呜呜~
师:小玉,对于你的表达,爸爸妈妈什么表情?
小玉:他们笑了,好像在说不会的,让我放心。
师:很好,不想对爸爸表达些什么吗?
小玉:嗯。爸爸,我在这里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变成很厉害的人,爸爸,我好需要你的支持,你支持我好吗?
师:爸爸怎么说?
小玉:爸爸好像很开心,爸爸说我会支持你的,不要担心啊,爸爸相信你!
小玉又开始哭泣,我知道她这是感动的泪水。
师:跟爸爸妈妈拥抱一下好吗?彼此说声我爱你!
小玉,又开始哭
师:怎么了?
小玉(哽咽着):我好久。好久都没跟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了。
师:现在跟爸爸妈妈说好吗?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不要让他们再等了。
小玉泪流满面,做拥抱状: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师:很好,告诉爸爸妈妈你会过的很好,请他们不要挂碍你。现在可以请他们离开了吗?
小玉(满意的):嗯,好的。。。

小玉在想象中与父母告别后面色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呈现出愉悦的神情。看着小玉的变化,是时候让她转识成智了。
师:刚才和爸爸妈妈的沟通让你学到了什么?
小玉:我感觉和爸爸妈妈讲完后,好象自己心头的一个大石头被般掉了,感觉好轻松,好快乐!
师:喜欢这种感觉吗?
小玉:好喜欢!
师:好,你就在这种美好的状态里多呆一会,好好享受这种美好的感觉。以后只要你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会有这样的美妙感觉呈现,你会很喜欢很期待这样的感觉。


由于小玉压抑的太久,需要进行一下释放后的休息。让她尽情的感受这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并将她和说出心中的想法建立一种美好的联结,从而改变她压抑自己的想法,不愿表达的心理问题!


几分钟后:

师:好,小玉,你刚才已经有了一种美好的体验。那我问你,对于你之前说的对老师有意见以及感觉同学对你有偏见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小玉(愉快地):我要告诉他们我的想法。
师:嗯,很好,为什么要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呢?
小玉:因为只有把这些想法说出来才不会影响到自己,而且说出来之后应该会感到很开心,很轻松。我再也不要把这些想法压在心底了!
师:哦?是应该吗?
小玉(坚定地):不,是一定!
师:很好!大声重复你刚才的话!
······

师:小玉,当你把想法说出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小玉想了一下:有两个结果,一种是接受,一种是不接受。
师:如果是后一种结果呢?
小玉:如果他们不接受,我会感到很难过。。
师:嗯,老师了解你的难过。告诉老师,他们接不接受是谁的事情?
小玉:是他们的事情!
师:说不说是谁的事情?
小玉:是我自己的事情
师:既然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那和你有什么关系吗?
小玉:没有关系。
师:那你还要不要难过?
小玉(大声地):不要!
师:很好,告诉我,如果你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对方不接受,你会怎么办?
小玉:我该干吗干吗!
师:为什么呢?
小玉:因为那不是我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师:非常好!小玉,跟着老师大声的念下面的话:从今天开始,我已经学会如何释放我自己,我的心灵很轻松。我会永远保持这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不管有什么想法我都会适时的表达。


辅导过程历时一个多小时,结束后小玉整个脸都开了,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开开心心的离开了。后来听带班老师说,小玉做完辅导的当天晚上愉快地和父母通了电话。第二天上课注意力集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很快的完成,状态非常好,人也开朗多了。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小玉会给大家呈现一种良好的状态。



以上仅仅是一些摘录,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变化无穷,应对的方式也千变万化。因此没有经过专业心理训练的家长请不要盲目模仿。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每一对父母都从心底疼爱着孩子。但是,非理性的爱,互相感情敲诈的爱却欲罢不能,只会让双方承受巨大地痛苦。希望父母们不要只给孩子母鸡式的爱,在爱孩子的面前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放手吧!两个纠结在一起的灵魂如果互不放手,只会越结越紧,被逼的透不过气。只有放手,才会同时获得解脱,获得心灵的成长与自由。让孩子独立成长!让孩子不再需要你!这才是给孩子最大的爱!而这,又何尝不是每个父母内心深处真正的愿望呢?


发 表 日 期 :2010. 03. 31

文 章 来 源 :刘 明 慧 的 博 客

图 文 源 自 网 络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所 有






精 彩 文 章 推 荐

教孩子学英语,你有一套吗?

超速学英语 | 写在前面的话

今日学堂英语中级突破班学习资源分享


精 彩 下 载 资 源

突破英语,你也行【含资源下载】

顶级私塾 35部 教学电影 下载




我 是 阿 端

我 们 一 起 来

传 播 和 践 行 新 教 育


只 要 行 动 就 有 收 获

只 有 坚 持 才 有 奇 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