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应该有一份对道义的坚守。个人如此,国家也应该如此。一个民族,如果都是把金钱和权利当做自己最高的追求,这个国家一定会堕落,民风一定会衰败,国力一定会走下坡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有一份对道义的坚守。所以,我们读孔子的时候,应该深切地反省。现在社会上就有这种现象,同学聚会或者大家在评价某一个人是否发展得好时,怎么评价?赚钱多,当官大。这个价值观是扭曲的,一个人真正的价值,跟当多大官,赚多少钱,没有多大关系。孔子周游列国14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大司寇辞官下来,他就是一个老百姓,到各国去周游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接受他。那是背井离乡的14年,可就是这样风雨苍黄的14年成就了千古遗圣。两千多年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是哪一个读书人能够比的。很多帝王死了,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当朝代轮换的时候,孔子得到中国人几千年的赞扬,全世界都把他称为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还有雷锋,雷锋作为一个战士,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大海中去,他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所以,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简单地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我们看近代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执政党?很多共产党员为了民族和国家,置自己生死于度外,比如,叶挺、方志敏、江姐,当理想接受考验的时候,可以把生死放下,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说得重一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蝇营狗苟,只讲利益,只讲金钱,这个国家怎么会有希望?所以,我们今天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学什么?不是简单学几句话,而是要重塑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要赋予我们这个民族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能站起来的那份骨气,那份对道义的坚守,面临考验的时候,能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一点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重要。 所以,人该怎么活?'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朝闻道,夕死可矣',尤其是我们知识分子,更应该有一个道在。所以,汉语学师者,不是教一个公式,教一个英语单词那么简单,师者要给人正确的导向,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就违背了'师者'这两个字所担负的使命。 孔子的《论语》给我们什么启发?我们怎么坚守道义?坚守道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孔子怎么说的?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那些志士仁人,追求道义和坚守道义的人,没有为了自己苟且偷生而违背道义,很多都是杀身成仁,把自己的生死放下,来成就那个仁,成就那个道义。朋友们,我是很受感染的,非常愿意从这里面学习智慧。 全世界四五千个民族,绵延不息到今天,历史没有中断的,只有中华民族,这是史学界都已经公认的。原因何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每当我们这个民族遇到考验的时候,你看都什么人起来了,我举古代一两个人。比如岳飞,岳飞从小背上就刻了四个字--精忠报国,为了国家统一,老百姓免于战乱,岳飞为了这个道义,一生是怎么做的?他在39岁时候冤死于风波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岳飞在回到临安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被秦桧安了一个谋逆罪,谋逆罪在古代是要抄家的,这时候岳飞还没有到临安,回到临安一定会出事,那岳飞为什么还要回去?我个人看法,这恰恰是岳飞的伟大,明明知道回去是一个死,可是他还是回去了,这么一个年轻的将领去世了,可是他成为了千古称颂的将领。不要说古代,就是近代抗日战争的时候,为了保家卫国,多少将领死都是以岳飞为楷模啊!岳飞伟大在哪里?四个字:精忠报国。为了这四个字,他自己回去,我没有谋逆罪,我问心无愧。所以,秦桧让他在认罪书上签字的时候,他写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天地良心,我岳飞精忠报国,怎么可能谋反呢?'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在中国历史上成了一个精神的符号,鼓舞了多少人?这就是杀身以成仁。 近代的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其实已经有船票了,别人让他跑,谭嗣同也是可以走的,可是他偏偏不走。他说,自古以来,国家衰败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变法,可是如果要变法的话,就需要有人流血,如果需要有人替国家流血,就从我谭嗣同开始。所以,他在家里等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这就是孔子说的杀身以成仁。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一个人对道义的那份坚守,让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坦然处之。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经历过那么多苦难,一直能够走下来,就靠这个精气神。如果人人都讲利益,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做,为了利益什么都能放弃,中华民族焉能有今天?所以,孔子这个精神对道义坚守特别重要。 关于孔子对于道义的坚守,在周游列国期间,还有一个故事。孔子有一次去卫国,从卫国离开之后去了陈地,在陈这个地方一下子绝粮了,没饭吃了,而且跟着孔子的学生也生病了。大家想想,又没饭吃,学生也生病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就不高兴了,他脾气比较急躁,怒冲冲地找到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君子难道也会那么落魄吗?我们中国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很善良的人,应该过得好。子路说,你作为一个君子,我们跟着你,怎么那么穷困潦倒,落魄到这个地步,难道君子应该过成这个样子吗?君子亦有穷乎?抱怨,意思跟着老师你怎么闹到今天这个地步,饭都吃不上。孔子的回答特别重要,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话什么意思?君子固穷是说,固就是坚守,君子无论自己过得多穷困潦倒,心中永远要坚守对道义的那份追求。无论我活得多穷困,不要说物质的穷困,甚至刀架在脖子上,我还要对道义有一份坚守,这叫固穷。可是小人,一个没有操守的人,他一旦遇到困难和考验的时候,孔子的话叫穷斯滥矣,什么意思?他就会胡作非为。 所以,抗日战争时期,当大军压境的时候,很多志士仁人把家庭都抛下,为了国家去死,那就是君子固穷。当对国家、对人生的承诺,面临考验的时候,固,我仍然坚守。可是小人不是,小人一旦穷困潦倒,什么都做,根本不会有什么对道义的追求。他给我们又一个启发,就是我们此生面临考验的时候,甚至很穷困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那份道义守住?这一点,我觉得孔子讲得好:君子固穷。 孔子的学生曾子就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是什么意思?弘扬道义,承担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就是把推行仁义道德作为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这不是很重大吗?'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到生命终结,弘扬道义的这份责任,才算有个了结,不亦远乎。 我再讲一个孔子《论语》给我们的启发。文化的东西,一定要落实到当下,如果居庙堂之高,在书斋里面,在图书馆里,跟老百姓没有关系,这样的文化必死。它可以作为个别学者研究的对象,但文化的生命力一定要渗透到百姓生活中去,融化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传播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切忌脱离民众,不光政治,政治要得民心者得天下,文化脱离民众以后,也一样没有源头活水。 3、关于做人的态度 那么,我们怎么做人呢?我跟大家分享孔子的几句话。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我有问题,而小人遇到第一反应是怪别人。大家想想,我们现实中,有多少人做到君子?当我们与别人合作,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多反思自己的责任,不要怨天尤人,把责任推给别人,孔子说了,小人才求诸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记得这个,遇到问题多反省自己。现在社会中有一种风气,对我们国家和社会有很多抱怨和指责,我想说,与其抱怨和指责国家,不如扪心自问,你给这个国家做了什么?我们13亿中国人,人人都能尽自己的本份,人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人人都从自我做起,13亿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国家怎么可能不强大?反过来讲,人人都不检讨自己,都去指责这个国家,都去推诿责任,这个国家又怎么有希望?比如说我们教育体制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如果每一名老师尽到老师的职责,每一位校长都兢兢业业管好学校,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环境就会改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