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头来石头去(一)

 读风雨kkojztzc 2017-04-13
石头来石头去(一)
——读《蒋勋说红楼梦》笔记

利用坐公交车的时间,断断续续把眼下人气很旺的《蒋勋说红楼梦》一书(以下简称蒋说)读了一遍。掩卷思量,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

拿明星做噱头

蒋说序二的标题是“蒋勋谈《红楼梦》青霞当安眠药”,一看这标题,不容你不把蒋氏大作读下去。林青霞是台湾著名演员、一代玉女,名满华人世界,以其为偶像者如过江之鲫。相比之下,对于蒋勋先生,知之者非常有限。林大美女自视甚高,认识蒋勋先生之前没有崇拜过任何人。用她自己的话说,看了朋友送她的蒋勋讲《红楼梦》的光盘后,就很想见蒋先生,后来每星期乘飞机回台湾去上蒋先生的课。“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不能太接近,太接近我会怕,哈哈”。林大美女这一席话,真是有滋有味,不知林大美女的众多崇拜者、追求者看到,是否有喝瓶醋的感觉?

林青霞患有失眠症,原因无从知晓,但“老师还是我的半颗安眠药,因为听老师讲《红楼梦》的光盘,心里很安定,就容易入睡。”蒋先生的魅力真大,声音一定很神奇!

古今中外,著作者拉名人作序的,不可胜数,人们不奇不怪。但有名人做学生,并以自己为偶像(况且是唯一的),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蒋说序二里不仅有二人的对话,而且有照片,着实吸人眼球。

在市场经济中,著作者关注作品市场销售情况,用一定的手段来促销似也正常。就像同是台籍作家的李敖先生,就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使劲去赚读者的眼球,但往往事倍功半。两相对比,蒋说用知名女演员现身说法,给读者温柔一刀,事半功倍,的确棋高一着。我看,李敖以后别再用夸张的语言讨人厌了,悟悟蒋勋先生烘云托月的营销绝技,干脆把名女人坐自己大腿的照片作为封面,效果岂不是更好?

石头来去之间

《红楼梦》在结构设计上的确奇特,要我来概括,就用“石头来去之间”这几个字。贾宝玉原是一块石头,一块女娲炼石补天时多余的顽石,《红楼梦》的故事就从这块石头堕入红尘、幻化成人开始,直到贾宝玉丢了宝玉剃度出家结束。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株草,也是仙界来的。可以这样说,尘世的一切人和物,都是由仙界幻化而来的,《红楼梦》里刻画的形形色色的诸多人物,都不例外,而且当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这些人和物都像“宝玉”一样丢失、湮灭。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欧阳自远曾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中介绍过我国的探月工程,他说,“经过探测的结果证明月球是一块大石头,曾经有过磁场,而现在没有”。“现在的月球是一个古老的僵死的星体,那么它内部的能量已经衰竭,月震和表面的热流都是极小的,那么月球的时钟是停止在31 亿年以前,那么以后永远是这种状态,围绕着地球旋转。所以实际上月球是一个非常荒芜、严酷的环境,是没有水、没有生命、没有声音、又没有磁场、没有大气的这样的一个天体,这是我们所了解的月球”。

月球的现在就是地球的未来。他指出:“当然地球也会衰亡的,那么也会像月球一样,最终成为一块大石头”。

这样的科学结论是理性的,没有感情的,也是我们芸芸众生难以接受的。《红楼梦》的故事设计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的理性基础上,但它对尘世产生和湮灭的幻想,与天体物理学的结论惊人地相似,也是一种巧合。

不仅个体的人生是荒谬的,而且群体的人类社会也是荒谬的。地球的宜人环境是偶然的,地球上发育进化出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也是偶然的。而地球逐渐失去人类生存的条件,直至变成一个像月球那样没有生命的大石头,却是必然的。《红楼梦》中那块顽石,打磨光了,到尘世经历一遭,最后还要回到顽石的原始状态。我们过去的一切、现存的一切和未来的一切,不就是那由顽石到顽石变化过程中显现的一段风尘故事吗?

蒋勋先生一直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青春记忆,是一群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依愚见,“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和大观园里的花红柳绿,只是孤寂幻灭结局的映衬,是为了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形成强烈视觉对比的预设。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想,对于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也正常不过。但囿于文本阐发,扯东扯西,也许只适合面对文化层次不高的读者开几场讲座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