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河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从何而来?原来来自远古女娲炼石补天遗漏使用的一块顽石,它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来被一僧一道发现带走,刻上诗文,后重立于青埂峰下。又过了不知多少世纪,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路经大荒山,才发现刻有诗文的顽石。这便是大家熟悉的《石头记》。空空道人发现石头后面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偈是梵语“偈陀”的略语,是佛经的一种诗体,可吟唱,常作祝颂用,深藏哲理或玄机,可以预知未来祸福,颇多神秘色彩。《石头记》上的这篇偈,实际上是曹雪芹自比顽石、揭示创作缘起的序诗,文字并不晦涩,但含意深远,奥妙无穷。 首先,这首七绝交代了《红楼梦》诞生的时代背景,那时天崩地裂(即封建社会走向分崩离析的时代),作者无才去补苍天(即定天下之意),只是在红尘中混了许多年,经历了一段刻苦铭心的痴情故事,但这些都是作者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的真实故事,现在一一记录在顽石上,可是,到底哪位高手有能耐把这个传奇故事传播到社会中去呢? 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曹雪芹的身上。《红楼梦》第一回清清楚楚地交代说,正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前80回。他还说,这故事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 这首偈分明出自曹雪芹手笔,可他不直说,却假托补天神话,自比顽石,让顽石代替自己说话。这就是荒唐中的趣味,这就是曹雪芹以假乱真的艺术手法。顽石兼有顽固不化和永垂不朽之意,曹雪芹分明通过此偈告诉后人,他创作《红楼梦》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到死不会罢休,同时他还坚信,他的诗文将如摩崖石刻,必将流芳千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