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命理随笔再谈一谈几个认识。子平术在命理理论上存在三个倒退(主要是争对现化子平
而言):
1、动态问题:现代子平术认为只要将岁运的四时旺衰结合到八字里面去了就是全息动态了,这是认识上的不足。问题的根源是子平术只是在研究一个静态的一个毫无生命力的四柱再来结合岁运论的,现代子平术完全忽视了人体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对自然环境有其反作用力的“天体”,它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自然的能量。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磁场它将对自然环境产生一种反幅射,它将有自己一套化解缓和与自然不和谐的自免系统,这种化解自然对人身不利因数的能力就是直接反映出这个八字本身素质的的高低。古人有一套完整的体现四柱本身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实际上这种作用力是来自于宇宙赋于人体的力量)这就是纳音和十二长生运,现代子平术最大的倒退之一就是丢掉了这个衡量四柱本身质量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只一味强调外界对人体的作用力。这里顺便说一下纳音的重要性,“先秦”时期祖先都是以阴阳平衡为原则以纳音组合为主要的论命方法,现代人已经逐渐的模糊了对纳音的认识,正是这个原因人们逐渐的亲睐“从格”了,可以这样说对纳音认识越模糊越远离命理实质!我在《命理随笔》说过五行化气是生命的原动力,这里顺便再说一说五行化气的轻重主次问题,《命理随笔》中提到过,五种五行化气时其实只有一种五行化气时的幅度最大,但是五种五行化气时的频率是相等的。但是究竟是以何种五行化气来衡量这个命式化气的好坏呢?实际上主要是看五行化气领头军化气之五行的状态了就行了。这里打个比方,就象在一个国家当中,只要看到皇帝的婚姻状态是好的稳定的就说明国家是太平的,而老百姓有几户婚姻不顺也无关国家的安危。但是绝对不能再看到一个“黄巾军”与皇帝的婚姻比高低。就是说五行化气只能有一个领头军为主在唱主旋律。其它四种五行则在低幅同速的跟随着主旋律在大合唱。也并不是不唱了。
2、阴阳问题:子平术误认为五行平衡就是阴阳平衡,简单的认为只要金水与木火之间数量相等了就平衡了。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子平术完全忘记了五合化气是推动生命运行的主要动力,五合化气是人身阴阳的最大的体现。子平术糊里糊涂的将至高无上的五行阴阳化气的五合列入到维护日干平衡中的雕虫小技的行列中去了!子平中有“妻从夫化,夫从妻化”之说。这是歪理,没有这个道理!大家想一想夫妻之间任何一方虑弱生病了就会怀不上儿子更生不出儿子了,这个阴阳平衡道理也是学习命理必须要遵守的。大家都知道天平称是取两点来看平衡的,察看“主旋律”化气五行阴阳两极的两个点就能很科学的判断是不是平衡了。实践证明,当“主旋律”化气五行趋于平衡时,其它五行自然也基本平衡了。但是子平术中只确定日干一个点来观察平衡与否。实际上是个很蠢的办法。单纯从取平衡这个角度来讲,子平术也是一个倒退!
3、思维方式问题:现代子平术主要是受西方科学的影响,西方科学是一个“实证”科学。“眼见为实”的科学。看不到的东西要借助于放大镜望远镜看到才确立为正确,看不到的物质统统的给于否定。但是我们的祖先则非常聪慧和伟大。都是一些超前意识的思维方式,都是在无形之中确定有形,称之为“太极思维方式”。这个问题还得从对于干支的认识上说起,现代子平术只知道甲木就是木,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就指导我们要以动态的思维方式来看甲木的,甲木是丁壬木气在时空中留下的一个烙印,是记载丁壬木化气的一个时空标志。它是丁壬化气的归宿,是丁壬夫妻的儿子,它的含意有其广泛的引伸义。它是丁壬木之化神更是甲己土之原神,一个字同时出现几个意义这就是三命法中的灵魂动态思维方式。它展示了宇宙太阳系地球之间的全方位关系,甲木只是在静态时具有木的本性,但是动态时不光只是表现木的本性了。它的本能就是找己土与之交配后产生土之能量。在化气过程中又将根据时空顺序的不同而化出戊土之阳气或是己土之阴气(这个问题将在《命理随笔三》中揣摩古人的思想并加以阐述》)甲木的天性是化土气的而不是无缘无故就去攻击戊土的(这个问题也是子平术的错误之一中已经在上篇中说明了,现在有人将天干也论“冲”就更糟了!)这个自然之理大家肯定不细说也明白,食肉动物也是不食同类的。只是为了生存去捕食其它的小动物。但是它在交配时遇到同类竟争时才进攻同类的。任何动物的天性也是要找配偶交配的而不是天生喜打斗的。现代子平术的研究者大多将《子平真诠》这类的书籍列为“圣经”。我看它就象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观尝性很强,可吊起众多学子平术人的兴趣,所以学子平术的人从来都是象雨后春笋似的不断涌现!象《子平真诠》这些作品都是“逻辑性”很强,都是技法特好,虽然“枪法”不错可惜就是看不清靶心。偶尔也打中几枪,或者说子平术老是只打中大体目标而始终击不中十环,这就是子平术老是不能铁断的原因,但是总能断出一个大概也够意思了,够满足一般预测之需要了。象什么“食神制杀英雄独压万人。伤官见官为禍百端”等等断语都是战乱年代作者因打斗的思维方式留下的产物。加上子平术多为书生传袭,有的命理有很脓的文学色彩,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观尝性。也是子平术受人喜受得以流传之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子平术易学易传授。它比较适合现代人的仿西方式的思维方式,有几个实实再再的“八个字”的物体在那里供研究,诸不知这种思维方式是大大偏离了老祖宗的初宗。把它搞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五行化气中一个最重要地支相刑,现代人全把它曲解了,如影响五行化气最重要地子卯相刑说成是“相生”,未戌刑说是“同气相投”等等诸不胜举。关于第三个问题将在下一篇中继续阐述另外特别对古人的五行化气的操作程序进行揣摩和阐述。
一、揣摩祖先五行化气原理:
上面说过。一个命局中一般都是一个主打气在领头运行。三命法中最主要的第一步是确定命局的主气。有的命局好确定有的命局则不好确定,这是最难突破的地方。因有的八字只有一两种五行,有的命局就根本就看不到五合。古人常用的办法就是从其它干支中通过夹、拱、暗冲、暗合等办法,这种办法要有过硬的干支学和天文学知识(占星术基础)。古代具有这种人超前意识的大多为隐士。他们凭借深厚的干支学和天文学功底。常常用一个点就能做出一个平面图形,两个点就可做出一个立体图形了,比如已知出现一个甲木,就可以从其它干支中通过夹、拱、暗冲、暗合等办法求出己土所在的位置并确定与甲木化出的是戊土阳气还是己土阴气。再根据纳音来认定甲己土气是不是主气。有一套很严谨的计算方法,这个方法已经失传了。甲己化出土之阴阳两气,当化出己土之气时不再变化,但是当化出戊土阳气时继续向前变化,如何确定是戊土阳气还是己土阴气呢?比如说当前发现一个甲木。在时空中不断轮回的六十甲子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己土从己到甲做甲己化气的上弦运动(此处无法做出波形图,做图解说就明白一点儿)这个时候甲己化气化出的就是一个戊土阳气,阳气具有再向前之象,此时戊土之气继续快速的寻找癸水化出戊癸火气.,化出丙火阳气或丁火阴气。当时空中先见到己土,这个时候甲己化气做出的是下弦运动,化出的是己土阴气,此时己土之气将有一断时间的间隔而让位于其它五行化气,要等到再次见丁壬化出甲木时再做甲己化气的上弦运动。根据五种五行化气再画出一个五行化气交叉运行的波形图来模似祖宗发明的用于揭示生命运行规律的生命运动曲线图。但是这个工作必然政府牵头。因它涉及到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中国特色的边缘科学接轨的问题。任何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这是本人的一种构思。只是一种设想,说明一下。
古人最先是用这种干支技术来精确择日的。只要知道某人的年命和出生月份再求出胎元就可以测日了,根据每日每时每刻轮回的六十甲子对应年命胎元所起的变化就可以精确测算出此日有吉还是有凶。准确率高得惊人。(因古代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大型食肉动物太多了,出行安全是第一大问题,没有过硬的流日技术人类是很难生存到现在的)后来在操作中发现有的人胎元不准确,才用上出生月份来参与测流日吉凶。慢慢就演变到用干支来算人的富贵贫贱了。早年三命法(也称禄命法)只需年月日三柱就可算命,因为三命法的思维方式已知干支太多反而不好。因多数命局的主气都臧在胎元与年柱里,古人是结合父母年命来查主气的,这就是三命法的特点。当然在认定了主气的前提下已知干支越多断的事就越多越细。但是三命法在传袭中,因为这种夹、拱、暗冲、暗合的技术不好掌握(上面说过,要有很深厚的干支学和天文学基础)。一般人不好学习,人们就想通过开辟更多的已经干支来降低难度。所以子平术就用上了时柱。这样自觉不自觉的就偏离了三命法的全息超前的思维方式。由无形的阴阳化气平衡法慢慢地就退化为五行平衡法了,使得一门极其活力的三命法思维方式(太极思维方式)慢慢地无人研究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极深的学问。(实际前人也总结了一定的规律,是有据可随的),要有相当缘分的人才能入门的。这门技术一直没有在公开的场合下流传。都是单传。公开场合流传的是子平术,使子平术长驱直入千余年时间。无人反璞归真,丢掉了祖先许多精髓的原始思想.
二、古人歌诀剖折:
《渊海子平》卷三中收录了一段极妙的歌诀就是“化气十段锦”本人只解说丙辛化气那一段。供大家参考。原文:“丙为阳火,化水逢辛。有福兮戊土有位,成名兮乙临身。官爵迁荣,生逢癸巳;家门显达,长在庚寅。纱横起于甲午,祸败发于壬辰。屡遇阴丁,纵富贵能有几日;重逢己土,虽华一似浮云。”
注解:
“丙为阳火,化水逢辛”注:丙火的天性就是邀辛金化出水气。
“有福兮戊土有位”注:戊既生辛又拱丙,阴阳平衡,吉。
“成名兮乙临身”注:乙生丙乙木合来庚金助辛。阴阳平衡,吉(加注:这里还有一个必需条件,因文中篇幅有限只有五个字不可能写得很全)
“官爵迁荣,生逢癸巳”注:癸水丙辛之化神,同时癸邀巳中戊拱丙,巳为庚之长生助辛,阴阳平衡,吉。
“家门显达,长在庚寅”注:庚助辛丙逢长生,阴阳平衡,吉。
“纱横起于甲午”注:丙逢阳刃辛逢病,严重的阳盛阴衰,凶。
“祸败发于壬辰”注:长流水完全引化丙辛水,严重的阴盛阳衰,凶。
“屡遇阴丁,纵富贵能有几日”注;丁帮丙,丁合壬拱木生丙阳盛阴衰,忧。(加注:不能论丁克辛,阴干一般是不论克的,阳干也是在特定情况才论克的。就象是战争年代一般都是男的扛抢打仗,“花木兰从军”现象很少)
“重逢己土,虽华一似浮云”注:过多的阴土盗泄丙火慈补辛金阳衰阴盛失衡,忧。
前几年大陆有个叫李峰的注解了这个歌诀。用化气格的认识方法来注解此歌诀。注解不通,反说是文中多处有误。可见人们在五行化气方面误解有多深。古人中也有庸才,象化气格,从格的制造者都是庸才。因从格和化气格严重的违反了阴阳平衡原则。象《五行精纪》《渊海子平》里也有好多混饭吃书生写的低劣歌诀和文章。“化气十段锦”是一位真才实学的圣贤写的,又肯吐真言是个不可多得的极好歌诀,其实古代许多格局就是按照这个原则做出的。比子平术十神法做出的格局有用得多。
十天干中丙火是最具生命力最活跃之五行,几乎是不受时间限制可合干支中任意位置的辛金。丙火就象太阳,阳光的穿透力是很强的,当我们看到天空中的彩虹时那就是丙火在化水时留下的人眼可见的痕迹。天空中的水蒸气活跃在天地之间,象征着丙辛合不受干支所限制。现代人只知道地支巳酉合克之理,而完全忘记了巳酉往来有水之气之正理。丙辛化气是生命的起源,是五行化合之首。而己土为纯土,庚金为野金需要二次化合后才能化出异气。这样五行化气就形成了进退有序。轻重有别之全息生命运行图谱了。
三、感慨:
祖先的“四大发明”通过现代化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唯独“五术”则不能现代化,否则反而是个倒退!学过五术的人都说五术是个“玄学”。其实真正的“玄”在于与五术真正有缘份的都是一些不图名利,隐姓埋名的隐士。而那些只想以此发财心术不正之人则与之无缘,尽管某些人利用个人的运势使其创造的“劣制品”一时得手。但是人们终究会认破的。子平术发展从来都是这样,多如牛毛的断语宠杂的命理书籍就是这些创造者“业绩”的记载。古今都是这样真正懂得阴阳学说的人常常是出入行踪难寻。不乱开口说话。并且他们特别忌讳与当局打交道,不近权贵。偶尔在民间神断几事再也无踪影。可以说古今命理书中见到的名字不一定都是真才实学之人。大部分是落弟秀才,为了谋生凭借想象力和发挥书生的文笔优势而著书立说。为什么这种深奥的技术只有具备优良品质的人不谋求利益的人不随意外传的人才能有这个缘分呢?这才是真正的“玄”的地方。难道因果报应的现象真正存在吗?也可能是与世界尚不太文明,有些超时代的科学还不能正式登场亮相有关。这就是最大的“玄”了。(文中内容尚不完全成熟对于理论问题本人不接受任何人咨询或交流探讨。见谅!另外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学过子平术的人都知道子平术易学难精。其实子平术只是一种普及技术,不可能精通的,学习者过于期望或大的投入都是不可取的)
转自《术数纵横》
古代禄命体系以“三命”为基点而论
经常看到命理古籍书名含“三命”一词,例如:《三命通会》、《珞琭子三命消息赋》、《阴阳三命》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命呢?
先摘录命理古籍中的一些文句:
《五行精纪》曰:谈命者当分禄命身,以干配禄,以支合命,以纳音论身,之谓三命。
《李虚中命书》曰:干主名禄贵权,为衣食受用之基;支主金珠积富,为得失荣枯之本;纳音主材能器识,为人伦亲属之宗。
《金书命诀》曰:干为禄,定贵贱,支为命,定修短,纳音为身,察盛衰。
《珞琭子赋注》曰:以干为禄曰天元,以支为命曰人元,以纳音为身曰地元。
在古代禄命体系中,非常重视生年之干支,所谓禄者,生年之干也;命者,生年之支也;身者,生年干支之纳音也。
也就是说古人在命理体系中是以年柱立命的。古人将年柱的天干称为禄命,年柱的地支称为支命,年柱纳音称为身命,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命单论年干或年支,或单论年命纳音都不免有失偏颇
,一个人的吉凶祸福要三命并论才算是完整的。
因此,古代禄命也叫三命古法(或三元古法)。此外,古法并重主本,古籍中也有叫“本主”的。那么何谓主本?就是以年为主,以日为本。《五行精纪》里有论:遁月从年,则以年为主,遁时从日,则以日为本,主胜于本,多出资荫。本胜于主,当自卓立,主本两胜,则富贵双全。说白了,三命古法就是年日并重,跟今天流行的以废年而重日为主的子平学说,有很大的不同。
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子平法多论透干,而古法常讲朝元、归根。一个是从支中寻有用的天干,一个是从天干找有用的地支。
有点类似相对性原则,其实两者都是同一规律在不同观点定位上,看到的结果和得出经验。
后世命学比较重衰旺,后者说,我们分明看到古时的后人在做这样一种努力:通过衰旺去统一这些零落星散的成功经验。但是古人在总结了这些经验后,应该是限于古老的宗门观点,他们在著作中讲了一些,又没讲一些。这给文化承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拿滴天髓来说,我觉得这的确是部好书,作者也的确提出了很多正确的观点。但是他只讲了经验的结果,结论的重要性,只讲了“知其然”的问题,而“所以然”的事情,作者分明用春秋笔法隐去了。
顺逆之机的确可以发人间聋聩,可是到底怎么是顺、怎么是逆,没有讲,是按照天干对应地支关系,还是按照五行对应地支关系,这个就不提了。。。
至于衰旺,就更坑爹了。到底怎么算衰,怎么算旺?甲见辰怎么算?辰有余气,可是居衰宫。至于未那更是一笔糊涂账。
就拿渊海子平录的那段口诀讲,丙见庚寅,癸巳,如果用俗常衰旺观点看,那就是身旺而财官无根啊,财官会被克走的啊,甚至还要兼看别柱的情况,才敢定论。至于丁座亥,而见卯、未;乙座巳,而见酉、丑,那几乎是一边倒的要论身弱了。但是从古法看,这都是大贵的组合。至于胎地、养地也有很多巧妙的运用。如果都用衰旺去简单的一刀切,反而与真理谬之千里。
但是,理论的提出者,书籍的作者在用衰旺的时候,却总是对的,而学的人却常常出错,为什么?因为人家知道所以然,人家只是看上去无私的共享了经验,但是经验的适用范围人家没必要告诉你。在适用范围内,谁用都对,书中例子也没有问题。在适用范围之外,你还傻傻的在用已经不适用的定理,而人家知道用背后的公理,已经开始做基本的推演去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现在有这样一个猜想:
如果从古法总结的取用规律看,似乎生克、吉凶,不是以阴阳分,而是以主客分的。
生与克是某种同一性、统一性的表现,但是因为相对性原则,就是生与克的目标不同,参照系不同,而有了吉凶的差别。
术数古时是至高至上的征伐之术,就是求胜挣先之道。所以论事以我为太极,以我原点,我是参照系。所以我克者,生我者,可以取而用之。克我者,我生者,耗我气数,自然不能取而用之。
而生与克是五行的关系,也是五行最根本、最直接、最有对应性、唯一性的关系。同时五行类似一个容器、函数。天干、地支是容器中的物质、是函数的参量。天干、地支要先按照某个特定的规则归入某个五行,即装入某个容器,代入某个函数,才能与别的容器中、函数中的干支论生克。
天干对应五行,可以直接按照甲乙木、丙丁火的方式,也可以按照化气甲己土,丙辛水的方式。或者说,这是天干代入五行的两种最常见的方式。
而地支则要通过三合方式、算法的代入五行之中,干支一体一柱时,则要通过纳音的方式、算法。
所以古法中,天干可以与地支三合论生克,与纳音论生克;天干化气可以与地支三合、纳音论生克。地支之间、地支与纳音、天干、天干化气之间,以地支三合的五行论。
古人是以地支当做类似现代物理学的坐标,而天干则类似函数值。类似有这样一种上古的数理关系:一个天干=一组地支=某个五行,生克其实是五行间的关系,不是干、支间的关系。干、支要通过代入法,或者说纳法,归入某个五行,与某个五行形成术理上可以推导而出的关系时,才能论生克。
同时,为了补充地支单字之间的关系,古人设定了地支间合、冲、刑、害、破等关系,这个关系是由河洛数理推演而来,同时这种关系的结果,要从地支中藏干在四柱、大运、流年见透为准。
地支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合、冲、刑、害、破的关系,是因为地支是坐标系,是种静态关系,同时地支又在时空存在着与其他地支的作用关系,但是这种作用关系是静态,一定等到代表天道运行的天干,天道的坐标值达到某个坐标标定的位置时,合、冲、刑、害、破结果才会表现出来。
四柱之间干支远近,不是力量强弱的问题,是发生早晚的问题。近者早、先,远者晚、后。所以不论隔了几位,都有作用,而且不是强弱的差别,是出现的时间早晚的差别。所以古法不太在乎隔了多远,有合就论,有冲就论冲。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方法的创制者,未必会损失,因为他知道适用范围,因为他知道适用的条件。而看书的人,能不能知道就不好说了,这可以说是华夏文化最大的弊端,传法不传诀,留书不留道。那《滴天髓》原文完全就是欠抽:官杀来问我,有可有不可。然后,没了。。。其实有,但是你得入他门墙,得他授权,你才知道。
而至于适用范围的问题,或者类似于物理学中牛顿定律与相对论定律一样。
我们现在都知道牛顿定律是相对论的特例,但是我们在研究日常所见的运动时,没人会去用相对论的时空关系函数计算物体的运动,因为这个日常问题,中牛顿定律就够了。但是研究更深远问题时,得启动相对论的思维逻辑。
同时古法也确实有问题,太过零落星散,不成系统,没有标准化的章法。就好比现代的西方管理学,也都是在努力将某种成功经验变成一种可学习、可推广、可重现的理论。这应该是人类在总结成功经验过程中,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子平真诠》我一直都看重,是因为从作者行文看,作者是用了最大的诚意来写就的。只是源流断代,有些问题他也没搞明白。比如开始有章,他都引用皇帝内经《素问》的原文了,他已经站在五行源流真相的前面了,可是他错过去了。从立格局的方法上、藏支透干的问题上,他都跟古法有渊源,但是又有些似是而非。在从他努力建立的格局法在解释一些命例时,也有牵强的地方。但是,子平真诠从来没有这样的话:官格杀格来问我,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或者,本身命学在标准化、系统化的过程中,其实没有损失什么,在标准化、系统化的操作背后,有着古法比如壬学、星学、甚至河洛数理、九宫卦图作为辅助参考,当超出适用范围时、不满足适用条件时,方法的创制者知道如何正确的打补丁。但是他留下的著作、可以公开传授的文献是不说的。当他这一脉承传断掉,人们只能看到公共部分的资料时,自然出现误解,发现问题时,只能用定理本身去修补定理,越补越坑爹,越补越牵强,新派在当今的承传、传播就是最好的例子。沈氏所录所传的子平法,明显就是这样一种风俗之下受害者。他其实没有想曲笔隐藏什么,到他那里已经没啥可隐的了,能找回来点儿就不错了。
目前来说,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呵呵
技法精選
忽悠閒人整理
1.祿馬並見為貴格
所謂祿者,甲乙見寅,丙丁見巳,戊己壬癸見亥。庚辛見申,皆在寅申巳亥,此即旺地也。其實甲乙見甲,為天干之祿,丙丁見丙,戊己見戊,壬癸見壬,庚辛見庚,亦即祿也。但有祿無馬,如玉之未施雕琢,木之未經鏨削,不能成器也。例如甲乙見寅祿或見甲祿,寅午戌馬在申,甲乙見甲或又見申,或見庚,即為祿馬並見,則成器矣。此與刃殺並見之義相同,蓋不旺則雕琢鏨削反損其質也。知此則兩甲或兩乙見一庚,其一甲即為祿,庚即為馬,兩丙與兩丁見一壬,其一丙即為祿,壬即為馬。兩壬兩癸見一丙,其一壬即為祿,丙即為馬。兩庚兩辛見一甲,其一庚即為祿,甲即為馬,是亦祿馬並見也,然而知之者少矣。不知此義專於地支求祿馬,而天干之有祿馬者,反置諸無用之列,是沈珠於淵矣。
古法重祿馬,子平以財官為祿馬,不但失於矯誣,直失於荒陋也。
消息賦雲:假令庚午人得壬辰日丁未時,咭娢焐辏壐撐珩R同在申上,又如甲申人丁醜月己亥日丙寅時,其生時寅為甲祿,申為馬,故應晚年有非常之遇。
2.刃殺並見為貴格
刃即帝旺,淮南子謂甲乙生於亥,壯於寅,老於戌。壯即今之所謂帝旺,壯字極精切,此古人之不苟。處不見殺,則嫌太過,殺即偏官,不見刃則嫌太弱,五行太過不及,均在可忌之列。並見則成為中和,故可貴也。但近時學子平者,只知地支有刃,而不知天干亦有刃也。如甲見乙,乙即為刃;丙見丁,丁即為刃,是為劫財。如乙見甲,雖得劫財而不得名之為刃,蓋乙之化氣為金,甲之化氣為土,甲能生乙,即土能生金也,天干有刃,則應見殺以救之,至如天干有殺,則應見刃以救之,故天干如年上為甲,則月日時中應見乙庚,否則地支中有申巳,亦可代庚,卯未亦可代乙也,並見則當推為貴格。
3.比肩三種,應分優劣,姑舉甲乙為例,餘可類推
-甲見甲,此猶甲見寅為祿也,地支有驛馬,更為佳勝,且兩甲並見,地支必有所拱,如所拱為貴人,天月德祿馬,即為貴格。
-甲見乙,猶甲見卯之為刃也甲之化氣為土,乙之化氣為金,化氣忌泄土生金,即洩氣,故刃在不取之列。但有殺則反為可取,若見有祿,名護祿刃,亦不為忌。
-乙見甲,此猶印綬也。乙之化為金,甲之化氣為土,土能生金,即是生我矣。生我則即與印綬相等。自子平之學說,行比肩均在不取之列,其取者不過身弱宜比肩耳,嗟乎!簡而且陋,相沿己非一日,此直命學之厄也。
-凡兩甲見庚,不為沖作雙包論,反為可取。兩乙見辛,兩丙見壬,兩丁見癸,兩戊見甲,兩己見乙均類推。
4.天月德有在地支者,是宜注意
天德既正月丁,二月坤(未申即坤也),三月壬,四月辛,五月乾(戌亥即乾也),六月甲,七月癸,八月艮(醜寅即艮也),九月丙,十月乙,十一月巽(即辰巳也),十二月庚,其干支錯雜相見者,若見於地支,亦得舉隅以推之。若正月德在丁,不見丁而見午,午亦天德也,三月德在壬,不見壬而見亥,亥亦天德也,餘類推不詳述。
月德如申子辰月在壬,亥卯未月在甲,寅午戌月在丙,巳酉醜月在庚,若申子辰月不見壬而見亥,亥亦月德,亥中有壬水也。寅午戌月不見德,而見寅,寅亦月德,寅中有丙火也。餘類推不詳述。
凡見天月德,則亡神劫煞,不忌見矣。凡見天月德,又見祿馬,其力更厚。凡女命見天月德,夫榮子貴,百不一失。
5.正官多見,宜見傷官,幹上傷官喜見合
正官一位,最忌傷官,正官多見,不妨見傷官以補救之矣。如甲見丁為傷官,丁之化氣為木,甲之化氣為土,土受克矣。如正官為辛,辛多則甲之力必弱,見丁則可以克辛,若不分多寡,而混言傷官之不利,正官是拘墟之見也。
凡幹上見傷官見合,反為可取,如甲年生人見丁為傷官,又見壬,則為丁壬合,不宜作傷官看,反為富貴,此則子平家尚不知也。
6.凡多見財不妨見偏印
偏印即梟神,凡有財者忌見之,為其壞財也。若財不止一位或三位四位,則不妨見偏印矣。如甲見戊己為正偏財,見壬為偏印,戊己若多,則壬為戊己所克,無能為害,反有即濟之功。
7.貴人祿馬天月德,宜合不宜沖論
凡吉星宜合,如貴人也,祿也馬也,天德也月德也,一合則其力更厚,沖則受損,甚切無用矣。凶煞宜沖,惟陽刃仍宜合,蓋刃嫌太旺,初非凶煞可比,故忌沖耳,《三命通會》均詳言之。凡貴人俱不在旺地,多見則其人必巽,儒不在旺地故也。一見天月德,則其氣厚,一見祿亦然。若見馬則反激有力,皆為可取合則其力加倍矣,故必大貴。
8.正官食神正偏財宜合
《三命通會》論正官雲:術者以甲見辛為官,不知真五行納音為真官,如寅年生人納音木,得己亥,甲己為真土,是納音見真五行克也,若不見太歲本于克,但子日月時上,見乙庚亦是,若只見庚,謂之偏官,比之全者減力,又不見乙庚,只見乙巳、乙丑、乙酉,餘位中多見申,申即是庚,亦可作乙庚論,不見申,只得三五分力,餘仿此。
又如己酉己卯納音土,見丁亥、壬子、壬午納音木見乙庚,雖納音見真五行克為官,奈本幹同受克,故不作真官,而作鬼斷之,可見官星之宜合也。又雲:有真官鄉取命前三辰,月幹與命幹合,如丙子生人二月生,其命前三辰是辛卯,丙與辛合,君子通之,職居近侍,小人遇之亦主富豪。更可見官星之宜合也。又有真官催官,其言曰:如己醜得甲寅,辛醜得丙寅,命前一辰之類,為真官不貴即富。如庚辰見乙卯,戊子見癸醜,自下而上名催官之類,主功名發越,此官之宜合也(真五行即化氣也)。
《三命通會》論正偏才,有類財煞,寅午戌人見乙庚,巳酉醜人見丁壬,申子辰人見戊癸,亥卯未人見甲己是也。又雲:甲己見丙辛,丙辛見戊癸為真財,主富盛。又納音本於見真五行,如乙亥人,月日時中見庚,乙亥納音火,乙庚真金,幹頭自見財也,名天財,主富足安逸。若納音反制克幹頭,如丁卯火卻能制乙庚金,此名鬼財,主一生得世財,為豪猾起家。
《三命通會》論食神帶合,謂甲人見丙,有辛合,己人見辛有丙合,乙人見甲己,庚人見丁壬,丙人見戊癸之例,主為官有權印,此食神之宜合也。
若正印得偏財即合也,如甲見癸為正印,見戊為偏財,非合而何合更貴。《三命通會》採取古法甚多。其論正偏財雲:乙亥人月日時中見庚,乙庚真金名天財,若通例,乙見庚,庚為正官,此名天財何也?蓋古法重化氣,正官與正財不甚分也,名為官,名為財,皆化氣之代名詞,觀此可知矣。按類財煞一條,餘曆試之皆驗。可見年支之宜重,等於年幹。若專重日干,詹蛔闩c語此也。
9.官殺重化氣納音
《三命通會》論偏官雲:凡鬼多,而主本卻在有氣之地,其鬼化官,旺氣逢鬼鬼化官,衰氣逢官官化鬼,如丁於真五行屬木,凡丁人見乙與庚為鬼,若丁亥、丁卯、丁未人見之,不為鬼。若亥卯未全,見三丁尤好,蓋亥卯未木之正位,而又得三丁,木之氣旺,全要有庚金克制之,又如丁巳、丁酉、丁醜人生居巳酉醜金之正位,木弱金強,更見乙庚真金,即以鬼論。又如六丁皆真木,而見乙酉、乙亥,乙真金也,卻不為鬼,而反為官,緣丁貴在酉亥故也。壬寅、壬申見乙庚多,皆不為鬼,取其與納音相比和故也。辛酉、辛醜見甲己,己巳、己亥見丁壬,乙巳、乙亥見戊癸仿此(此條極精細入理,學者須砸曋
又雲:甲戌納音火,見丙辛化水為真官,若得丙申、辛酉或辛未、辛醜皆好,若見辛卯系甲之刃,變官為鬼,則為右職或胥吏之屬。如壬申人納音為成器之金,見火則壞,故壬申人見戊癸乃變官為鬼。又壬屬木,木至申而絕,木絕見火則灰飛湮滅,此為尤凶。若癸酉雖亦同為成器之金,然本幹帶癸之官,故不為鬼,見戊尤好(此條極精細入理,學者須砸曋
以上諸說,皆古法之精華,今之子平家,實未嘗夢見也。余初從子平學說,犯遇大富貴之命,試之取窮機,疑星命之不可憑,丙辰年到京後,看四庫全書,命學諸書,窮日夜之力而研究之,始知化氣納音,為星學之最重要,取古法以試之,百不失一。若財官印為化氣之代名詞,不從化氣而談命,是數典而忘其祖。納音通於曆學,更為星命之驪珠,星學不過曆學之一端己。
10.孤辰、寡宿、喪門、吊客皆衝破本局,故忌之
亥卯未年生人孤辰在申(即未之前一位)寡宿在戌(即未之後一位);申子辰年生人,孤辰在巳,寡宿在未;巳酉醜年生人,孤辰在寅,寡宿在辰;寅午戌年生人,孤辰在亥,寡宿在醜;此即方破局也。如亥卯未見申戌,亥卯未木局也,申酉戌金方也,金方破木局矣。故忌之,餘例推。
子年生人喪門在寅,吊客在戌;即寅午戌破申子辰也;醜年生人喪門在卯,吊客在亥,即亥卯未破巳酉醜也;餘例推,故忌之。消息賦所最忌也。
凡孤寡亡劫雙見均為凶煞,惟貴人長生興祿,足以解之,天月二德見之反為吉利,但最忌者克年幹,一克年幹,真為凶煞,曆試曆驗。若神峰謂不足信,其矯誣甚矣。
古人年支重局,如申年生人,辰年生人,即以水論,破局必不利,故有孤寡亡劫諸煞。
戏言:学命理有三次洗脑
1,旺衰结合格局,旺衰下的格局,格局下的旺衰。
2,盲派做功气势,主宾位,宫位。
3,古法把握全局的整体思想。古先贤的心血结晶。
嘉仁
敦老师的<<古法论命初学>>真乃一石激起千层浪,[命理研究]版应该回到她正确的位置上来。吾认为:[命理研究]首先要理论方法正确,这些理论又经得起实战检验。如果全盘否定已学到的命理知识,重新去寻觅新的方法,那可是不理智的。如今敦老师领头试探古法论命,我觉得这是可取的。看了敦老师用古法批的案例,倒有重要参考价值。先来个(依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论证,争取有条件的版主们都能学会古法论命。此帖因为是命研帖,有着较重要的指导意义。各位老师和有识之士又要经常发表评论,因此建议把帖置顶,不知楼上各位老师意下如何?
有志者都来探讨一下古法论命,必然会对命理有一个崭新的看法。
以下是《五行精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