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药219种---中药配对用法
一、常见对药(94对) 麻黄配桂枝:5-10g,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配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葱白配豆豉:3-7个:10g,外感表证轻浅者。服后避风 菊花配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配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配知母:30-60g先煎:10g.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虎杖配红藤:10g:10-15g.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配黄芩:3g(吞服)、 5-10g(煎服):10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配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配知母:各10g,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赤芍配丹皮:各10g,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配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生姜配枳实:各10g,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蝼蛄配蟋蟀:2-5只(煎服):1-2只(吞服),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配猪苓: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附子配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配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配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龙骨配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è生用固摄收涩è锻用。 全蝎配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配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僵蚕配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陈皮配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 枳实配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 槟榔配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 莪朮配三棱:各10g,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 三七配血竭:3-5g:5g,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 柴胡配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 桃仁配红花:10g:5-10g,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款冬配紫菀:各10g,适用于凉燥咳嗽证。 牡蛎配玄参:30g(生用):15g,软坚散结、消匿(ㄌㄨㄛˊ)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ㄌㄨㄛˊ)廮证。 党参配黄耆:各10-15g,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桂枝配黄耆:5-10g:10-15g,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有温阳补中之效。 桂枝配人参:5-10g:10-30g,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生姜配大枣:3-6g:10-30g,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熟地配当归:10-15g:10g,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熟地配白芍:10-15g:10g,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当归配丹参:10g(温炒):15-20g,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附子配人参:30g(先煎):10g(浓煎),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甘草配桔梗:3-5g(清炙炒用):5-8g,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麦冬配天冬:各10g,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藿香配佩兰:各10g,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乳香配没药:5-10g,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麦芽配谷芽:10-15g(炒用),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 蜈蚣配当归:1-3g(吞服效佳):10-15g,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玉竹配生地:10g:15g,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枣仁配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磁石配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苍耳子:10g,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藿香配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浮萍配木贼草:10g:6g,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槟榔配茯苓皮:10g:20-30g,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香附配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 川芎配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鹿角配巴戟天:3-10g(煎服)、1-2g(吞服):10g,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须防伤阴之弊。 蜈蚣配白花蛇:1-3g:1-3g(煎服)、1g(吞服),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1.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 2.此药对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3.均有通络治病效用,4.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5.此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泽兰配益母草:10-15g:20-30g,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挟湿的鼓胀、闭经病。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 水蛭配(虫亡)虫:3-5g(煎服)、1-2g(研磨吞服),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 蛤蚧配紫河车:1-1.5g:1.5-3g,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 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 代赭石配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金银花配连翘:10-15g,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鲜茅根配茅花:30g:5-10g,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制半夏配干姜:10-15g:2-8g,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路路通配地龙:10g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鸡内金配白朮:3-10g:10-15g,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威灵仙配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代赭石配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全蝎配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石菖蒲配远志:5-10g(干)10-20g(鲜):5-10g,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小茴香配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药力和缓。 鸡内金配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 五灵脂配蒲黄: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 山茱萸配山药:10-15g:10g,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 仙灵脾配仙茅:各10g,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和蛇床子、石楠叶药对相比,2.药性较缓。3.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4.均有补肾助阳之用,5.彼药对温补柔润,6.此药对温补燥烈。 制半夏配茯苓:10-15g:15g,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鲜芦根配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田基黄配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配土贝母:各10g,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鲜石斛配鲜生地:各30g,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石菖蒲配制南星:10-15g(干)、30g(鲜):5-10g,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石打穿配刘寄奴:10-15g,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海桐皮配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旋覆花配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延胡索配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 川楝子配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何首乌配仙灵脾:10-15g,(2-3个月)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 益智仁配补骨脂:各10g,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 菟丝子配枸杞子:各10-15g,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 覆盆子配紫石英:10g:10-15g,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 威灵仙配制半夏:各10g,祛痰涤饮,适用于痰饮、湿痰壅滞之咳胀、肺胀病。 此药对与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蛇床子配石楠叶: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药性较峻。3.宜暂用,4.不5.宜久服,6.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 肉苁蓉配巴戟天: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 鱼腥草配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马鞭草配王不留行:15-20g:10g,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以下由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第39届许太乙同学所整理(对药名称 剂量 适应症 其他) 二、相须对药(10对) 硼砂配乌梅:1-2g:5g,止呕,适用于胃虚之呕吐,而尤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呕吐。 柴胡配升麻:3-8g,升举阳气。适用于气陷证。 黄芩配白朮:10g,安胎,适用于脾虚胎热之胎动不安。剂量要度量脾虚、胎热程度而定。 槟榔配常山: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疟,并能缓和胃肠,顺胃气,引药下行,避免单用常山截疟有呕吐之弊。适用于湿疟。 发作前二小时服用较好。 紫河车配鹿角:5g:3g,填补精血,温补肾督。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 阴虚有火者禁用 槟榔配南瓜子:30g:30-60g,杀虫,适用于蛔虫、绦虫、姜片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临卧一次,次日早再服一次为宜。 葛花配枳椇子:10g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证。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证前提下加 入适宜方药。 威灵仙配金钱草:10-30g:30-50g,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病。用于肾结石,亦有较好疗效。 木蝴蝶配凤凰衣:3g:5g,润咽喉,开音。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 赤石脂配禹余粮:10-20g,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 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 三、相反对药 1、扶正祛邪相反对药(33对) 阿胶配石膏:10-15g:15-20g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 黄耆配防风:10-15g:10g,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配麻黄:3-5g:10g(先煎20分),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配玉竹:5-8g(后下):10-15g,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白朮配泽泻:10g:20g,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生地配黄柏:15g:10g,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配大黄: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配防己: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朮配枳实:各10g,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芍配赤芍:无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人参配石膏: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山药配牡蛎:生、煅各30g:30-60g,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 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白朮配槟榔: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黄耆配槟榔:黄耆生用10-15g:8-10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朮配莪朮:10-15g:10g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楮实配丹参:各10g,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阿胶配黄连: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 桂枝配白朮:各10g,1.营卫:2.发汗止汗:3.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4.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配葶苈子:10-15g,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党参配石菖蒲: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人参配莱菔子: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生地配地骨皮:10-15g:10g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鳖甲配穿山甲:鳖甲先煎15g:10g,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 锁阳配忍冬藤:10g:10-15g,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配铁扫帚:15g:30g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续断配川山膝:10-15g:8-12g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 山茱萸配石韦:10g:10-15g,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益智仁配萆薢:3-10g:10-15g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桑寄生配丝瓜络:无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 五味子配制大黄:6g:10-15g,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牡蛎配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太子参配合欢皮:10-15g:10g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配海风藤:10-15g:15g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鹿角霜配地鳖虫:6g:10-15g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 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 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 2、寒热相反对药(10对) 石膏配麻黄:肺热轻者3:1:肺热重者5:1宣肺止咳,清热定喘,有宣肺止喘无蕴热之弊,清肺泻热无冰伏之优,适用于肺热咳喘病证。 石膏配桂枝:10-30g先煎:5-10g,一在表祛风清热、无温通助邪、寒凉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适用于风湿热病、胃热挟寒饮病。 羚羊角配桂枝:0.3-1研末吞服:3-4.5g,清郁闭之热结,散外来之寒邪,适用于寒热夹杂之痹病。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大黄配附子: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 黄连配吴萸:6:1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 龟板配鹿角: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 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 瓜蒌配薤白:各10g,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 黄连配干姜:各5g,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 黄芩配制半夏:8-10g:10g,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 黄连配制半夏: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 3、升降相反对药(10对) 桔梗配櫍榔:3-6g:6-10g,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 葛根配槟榔:各10g,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 荆芥配大黄:10g:10-15g,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麻黄配地龙:3-4.5g:9-12g。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哮喘病。 佩兰配钩藤: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 肉桂配黄连:1:10,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 柴胡配黄芩:8-10g:10g,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 柴胡配制半夏:外感5-10g、内伤2-5g:10g,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 夏枯草配牡蛎:10g:生牡蛎30g,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 白蒺藜配骨碎补:各10g,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 4、润燥相反对药(4对) 玄参配苍朮:各10g,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 生地配苍朮:15g:10g,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 麦冬配制半夏:10-15g:5g,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 杏仁配制半夏:各10g,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 5、散敛相反对药(2对) 细辛配五味子:2-4.5g:5g,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配五味子:3-5g:5-8g,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 6、其它相反对药(7对) 槟榔配丹参:10g:15g,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 桂枝配当归:5-10g:10g,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 黄连配木香:3-6g:5-8g,治痢。 桂枝配炙甘草:5-10g:3-5g,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白芍配炙甘草:30g少则效差:3-5g,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 蜈蚣配白芥子:1-3g:5-10g,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 威灵仙配地龙:各10g,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 四、相使对药(14对) 茯苓配桂枝:15-30g:3-5g,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温阳涤饮,适用于痰饮病。 饴糖配桂枝:30-60g:5-10g,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温建中,缓急止痛。适用于中虚脘痛之病证。 栀子配豆豉:各10g,栀子得豆豉之使,清热除烦之功尤胜,适用于胸中郁热证。患者挟有痰涎,服后可能出现呕吐。 大黄配桃仁:酒炒10g:10g,大黄得桃仁之使,功擅祛瘀攻积,适用于血瘀实证。 石膏配升麻:(先煎) 30-45g:5-10g,石膏得升麻之使,功擅升清胃火,适用于胃经郁火之牙痛。 附子配磁石:10-30g:30g(均先煎30分钟),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肾潜阳,有温下之力,而无热上之弊,适用于阳虚浮火上越之证。 石膏配牛膝:(先煎)30g:10g,石膏得牛膝之使,功擅引胃火下行,适用于胃热牙痛。患者虽无脘腹拒按,但大便数日未解,此因腑气不通,加槟榔、大黄,有助于胃热下泄。 吴萸配槟榔:3g:10g,理气止痛,祛寒利湿,适用于气滞挟寒之脘腹痛、寒湿脚气。有些病人服后大便增多呈灰黑或淡黄色,症状改善快。反之,症状改善慢。这是有形寒湿之物排出的缘故。 黄耆配茯苓皮:15-20g:30g,黄耆得茯苓皮之使,功擅益气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虚水肿证。 石菖蒲配郁金:鲜者10-15g:5-10g,菖蒲得郁金之使,开窗之力益宏,适用于湿温病痰浊蒙敝心包、杂病惊痫、失眠等神态失常病证。 鸡内金配槟榔:消食积炒制10g、排结石生用3g吞服:10g,鸡内金得槟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适用于食滞脘腹、胆囊或尿路结石。 鸡内金配柴胡:8-10g:2g,鸡内金得柴胡之使,功擅消肝经症瘕,适用于肝积肥气。左胁肋症块之病证临床表现有病史长、病机复杂的特点,用此药对时尚需加入相应方药,效果更佳。 代赭石配党参:各30g,浓汁频频灌服。代赭石得党参之使,药力直趋于下,功擅利产达生,适用于气虚难。此药对虽可预防难产之用,预产期前一周服药,连服一周,能缩短产程。 石菖蒲配川贝母:10-15g:1-2g,石菖蒲得川贝母之使,开窍之力尤宏,适用于急性热病之神昏。 五、十八反、十九畏对药 海藻配甘草:10-15g:3-5g,消瘿瘤、瘰ㄌㄧˋ,适用于甲状腺囊肿、项淋巴结结核。加昆布、黄药脂,效果更佳。 甘遂配甘草:煎服1.5-3g吞服0.6-0.9g:3-5g,逐饮泄水、适用于痰饮留于胃肠。此药对服后出现腹泄、应中病即止。 人参配五灵脂:别直参3g浓煎、先饮汁、再食渣,病轻用红参5g:10g包煎 益气祛瘀。适于血瘀痼疾。 六、圣药(2位)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七、通用药(3位)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八、经典用语(13条)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九、病证选药(80种) 引 产:天花粉 梅 毒:土茯苓 回 乳:芒硝(外用)麦芽 膏 淋:萆薢 血 淋:蒲黄 脱 发: 侧柏叶(外用) 排 石:郁金、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核桃仁 喉 痹:络石藤、灯心草 口 疮:吴茱萸 失 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利 咽:薄荷、射干、桔梗、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 透 疹:荆芥、薄荷、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牛蒡子 脱 发:侧柏叶 疟 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 痹:薤白 乳 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 肺 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肠 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 扩 瞳:青葙子 安 胎: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 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阴 署 证:香薷 破 伤 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噤 口 痢:石菖蒲 休 息 痢:鸦胆子 退 虚 热:知母、黄柏、秦艽、龟甲、鳖甲、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牡丹皮 绦 虫 证:槟榔、雷丸、榧子、芜荑、鹤草芽、南瓜子 风 痰 证:天南星 亡 阳 证:附子、干姜 烫 烧 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 降 血 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鱼蟹中毒:紫苏,生姜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项背强痛:葛根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鸡眼赘疣:鸦胆子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肺胃出血:白及 阴疽流注: 白芥子 口中甜腻:佩兰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毒蛇咬伤:半夏、蚤休、穿心莲、金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 滑脱诸证:龙骨、牡蛎 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 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血淋涩痛:石韦、蒲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 清心利尿: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安蛔止痛:乌梅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十、配伍用药(35对)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十一、视频讲座 9.1党参配当归:气血双补(八珍汤),配比党参15克、当归10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 http://tv.cntv.cn/video/C10606/ca23c31e85c44716aa786408d5849a33 9.2党参配麦冬:气阴并治(生脉饮),配比党参15-20克、麦冬10-15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适应冠心病。 http://tv.cntv.cn/video/C10606/ca23c31e85c44716aa786408d5849a33 9.3党参配葛根:补中益气(益气聪明汤-学生服用可提高学习效果)配比党参15克、葛根30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 http://tv.cntv.cn/video/C10606/ca23c31e85c44716aa786408d5849a33 9.4熟地黄配肉桂:阴阳双虚,配比熟地黄20克、肉桂5克,每次150ml煎煮20分钟、再煎煮,服2次。 http://tv.cntv.cn/video/C10606/ee8c1094c2bf49e8a843ccde5316fc17 9.5熟地黄配枸杞子:肝肾双补,配比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每次150ml煎煮30分钟、再煎煮,服2次。适用于老年痴呆症、震颤、瘙痒、帕金森 http://tv.cntv.cn/video/C10606/ee8c1094c2bf49e8a843ccde5316fc17 9.5生地黄配黄连:心肾同治,配比生地黄20克、黄连(苦味药有降浊的作用)5克,煎煮20分钟,晚睡前服。适用于失眠。 http://tv.cntv.cn/video/C10606/ee8c1094c2bf49e8a843ccde5316fc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