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级战列舰:吊打俾斯麦,红海军的超级战舰

 q1338 2017-04-13

??二战的海战中除了广阔的太平洋之上新兴的航空力量开始演绎取代大舰巨炮的史诗大片外,狂躁的大西洋与极寒之地的北海上,大舰巨炮仍旧进行着这个时代最后的谢幕。红色巨人苏联在及其具象化的形式将社会主义从书本教条搬上了国家层面,在完成最初坎坷的发展之后,2个五年计划让苏联工业化进程大大提高,重工业的全方位建设让那个国家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总书记顿时觉得好像提前迈入共产主义了似的,看到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拥有自己的超级战舰,面对自身贫弱的海军实力,苏联甚至为海军单独放开了“六年造舰计划”以补充海军实力。

于是苏联开始构想属于他们的超级战列舰,因为防止西方世界联合起来对抗自己,这份海军造舰计划上来就提出要造8艘战列舰与18艘巡洋舰,并且令人咋舌的是这8艘战列舰必须全部装备406mm主炮,18艘巡洋舰必须为26000吨重的重型巡洋舰。要知道1936年海军条约限制还没完全解除的时候各个国家都战列舰绝大部分都还在使用381mm和356mm口径的主炮,而苏联上来的大手笔着实让其他国家吃了一惊。

不过说归说,话说出去,能不能实现就是另一回事了,经过几次修改重审,最终确定建造的就是“023/23NU”号的超级战列舰计划,此方案由苏联第四海军设计局负责,当然也不能算是完全自主设计,刚站起来的苏联四面楚歌,英美列强都不愿意给予其相关技术,最终还是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在1936年7月14日完成了全部设计,因为正好同时期意大利正在设计建造“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

基于此经验,于是这艘代号UP-41型苏联战列舰就应运而生了,这级战列舰理论排水量42000吨,但是不知总书记是否和元首有一样的癖好,两人都喜欢大的东西,于是苏联决定对UP-41进行扩大化设计,1936年波罗的海第四设计局完成了扩大设计,UP-41排水量陡然上升到了57000吨。根据23号计划,苏联要在1947年之前完成建造15艘该级战舰。

我们来看一下UP-41的各项纸面数据:

全长269.4米,宽38.9米,吃水深度10米,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最高航速29节,最可怕的是UP-41的装甲共计23306吨,二战中最强战列舰“大和”号装甲总重量也只有21266吨,可想而知UP-41的防御能力是有多么强悍,配合上三座三联装406mm主炮,UP-41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海上堡垒”,因为苏联人要应对的是德国人正在计划建造的H级战列舰“兴登堡”级。

“兴登堡”级

但是15艘的建造计划实在是太过于不切实际,经过一缩再缩,最终确定下来要建造的数量为4艘,1938年7月15日,首艘UP-41开工建造,并被命名为“苏联”号,作为“苏联”级战列舰的首舰被寄予厚望,三艘姊妹舰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相继开工,她们分别是“红色乌克兰”号、“红色俄罗斯”号与“红色白俄罗斯”号。但计划远比事实来的美好,现实的残酷摆在苏联面前,各大船厂都没有建造大型战列舰的经验,上来就造这种超级战舰完全是强人所难。

“苏联”级设计图

一大难题就是材料,以苏联当时的现有条件,钢铁厂完全不可能按时提供优质钢材给船厂建造,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艘战舰的装甲防御要求到底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钢材:

“苏联”级装甲可谓震古烁今,除了舰首与舰尾以外全部被225米长的装甲带保护,厚度达到425mm,这意味着侧舷装甲带可以保护到战舰所有重要部位。即使在战列舰对射时被击穿装甲,穿透后的弹头存能也无法再对舰体内部构成进一步的威胁,这让“苏联”级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强。即便存能足够,等待弹头的是内部装甲带,从炮塔通往内部的通道外壁装甲为165mm,弹药舱顶部装甲、侧面装甲均为140mm,其中侧面装甲采用倾斜布置,整个弹药库位于水线以下,让不靠谱的“水中弹”对其无计可施,不管是从哪个方向射来的炮弹,都无法正面击中弹药库装甲。水线以下基本都是由横向水密隔舱组成,当水下受到鱼雷攻击时,横向水密隔舱受力变形,吸收了绝大部分冲击,采用同样设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并且“俾斯麦”在实战中说明了这一点,况且“俾斯麦”仅42000吨,相比较之下的“苏联”级60000吨的水下防御将会更加强悍。水线以上分为多层装甲,顶层甲板装甲为152mm,由于着弹角度通常为40°,152mm可以起到200mm装甲的作用,下方水平装甲与斜装甲共同组成了“穹甲”,并且一直延伸到水线位置靠上一点位置处,使得两侧受到炮火打击时,先经过侧舷主装甲带,再经过内部斜面装甲。“苏联”级的炮塔装甲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三联装炮塔正面495mm,座圈400mm,侧面305mm,最惊讶的莫过于炮塔的背面装甲,由于苏军认为当战列舰侧舷迎敌时,炮塔菊花就很容易遭到背后偷袭,加强防御是必须的。另外“苏联”级的指挥系统防护也非常全面,前后司令塔装甲分别为380mm与180mm。

“苏联”级的406mm主炮

大和级的94式460mm舰炮

在建的“红色乌克兰”号

如此强大的装甲防御体系,耗费的钢材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偷工减料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在1940年,“红色白俄罗斯”号被检查出数以万计的铆钉零件不合格的糗事。

除了钢材,战舰动力系统也是一波三折,想要推动如此巨大的战列舰,苏联本国完全不能自行制造发动机,只能依靠外国进口,海军大国英国开出70万英镑的天价,穷鬼自然买不起,最终在瑞士找到了一家公司,开价40万,苏联才买回来4台,三台安装上战舰,一台用于研究,西方还一度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人拿到了“俾斯麦”的图纸才设计建造的战列舰。

但苏德战争爆发让战舰的建造马上停止了下来,4艘“苏联”级战列舰全部停工,德军曾俘获停建中的“红色乌克兰”号,并拆除舰上的数干吨钢板作为己用。据统计,苏联级战列舰建造工程消耗了苏联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其中光“苏联”号一艘战舰的造价就要8 亿多卢布。此外,这项工程占用了战前苏联海军整备计划中70%以上的原材料、80%的资金和90%的熟练工人。其余三艘战舰的钢材也纷纷拆解用于制造坦克或用于修补其他战时受损战舰,超级战舰进度条就此卡壳。

虽然这艘超级战舰未能建成下水参加史诗大战,但是从其设计理念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诸多著名战舰的影子。首先舰体整体设计融合了意大利的时尚元素,与“维内托”相比不输美感,其次406mm主炮沿袭了各大国典型的条约型战舰装备,加上强大的装甲防御使其仍不输给潜在对手“兴登堡”级;优美的流线型舰体能让我们看出“衣阿华”的身影;3轴布置的动力系统则有着“俾斯麦”的风范,无比强大的装甲防御甚至超越了超级战舰“大和”级。这让这艘有着多国血统的超级战列舰更为神秘,虽然最终结局惨烈悲剧,但依旧证明了苏联人在那个年代无与伦比的开拓创新能力。

“俾斯麦”级

“衣阿华”级

超级战舰“大和”号

1949年,残存的“苏联”号最终得意下水,但是此次却是它最后的使命,下水后残破的“苏联”号被用过水下测试实验,最后被当做靶船击沉。

苏联海军之后再也没有过建造战列舰的计划,海军的弱势的苏联并不愿意服输,面对世界海军造舰大潮顽强毅力地身影让全世界看到苏联是一个何等强大的巨人,国虽贫却依旧为着国家荣誉去追随自己心中的大舰巨炮。如今这艘战列舰早已成为海洋的一部分,战列舰时代虽已逝去,苏联也四分五裂,但那条追寻光荣的道路从未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