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只是爱静 2019-11-23

“过去我曾下令过建造一支战列舰编队,一旦建成这将是能和英国海军抗衡的力量。其中最核心的两艘战列舰的名字将是乌尔里希·冯·胡滕和葛兹·冯·伯利欣根。但如今的我很高兴这一计划没有成为现实。建造和维护这种战舰对我国来说是巨大的负担,而她们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这种舰队的存在意义就像'最后的骑士'那出戏一样。我们的大型战舰质量远远落后于英国。我们除了潜艇,需要的是小型舰艇,快艇,驱逐舰类似的东西。日本人至今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舰队,但要运用这种力量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威胁来自空中,想想俾斯麦的沉没吧……'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这句话出自二战德国的海军部长埃里希·雷德尔。也正如他所说,矛盾百出的“Z计划”在战争中已经暴露出了德国海军大型海面舰艇的劣性。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沉没,也迫使希特勒把两艘在建的大型战列舰重新拆解回炉,变成了苏德战场上的滚滚钢铁洪流。而这两艘战列舰,则是雷德尔口中的胡滕和伯利欣根,也就是著名的——H39级战列舰,Z计划的最终目标之一,排水量高达62000吨的钢铁之城。而本文则是剖析这一最终夭折的海上巨兽的具体数据与其真实的历史影响。

注:H39级战列舰也被称为H级战列舰,但H级战列舰的6艘战舰均是在H39号舰的蓝图基础上进行大改(后文也会提到)。为了方便区分,我们还是把H级战列舰称为H39级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事先声明本文的一些配图

由于H39级战列舰是图纸船,并未实际建造成功,加之年代久远基本上是没有流露出真实历史照片的。得益于现今强大的CG技术,我查阅外网后根据一些事实资料与书籍记载装载的武器配置与整体布局,参考部分真实图纸,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建模重新还原出了德军H39级战列舰的外貌。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随后我借用了一下WG的贴图,给这只海上巨兽重新上了颜色,一代传奇终于以数据的形式还原于我的电脑中。随后我用我的建模进行渲染出图,折腾了这么多都是为了方便给本文做配图,渲染图的形式风格也就是类似于下面的这种图,希望大家理解一下,谢谢!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本文共计12150个文字,80张配图,是一篇单纯的战舰资料剖析文,不参杂任何民族与感情色彩。就事论事,武器本身无罪,有罪的是使用它的人。

诞生伊始

1935年由于德国掉进了“英德海军条约”的陷阱,憋屈了20多年没能造大舰的德国海军欲以大展拳脚,重新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舰队,希望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公海舰队的辉煌。1939年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Z计划)的大规模造舰计划。计划将使德国通过实施近10年大规模造舰计划,最终拥有向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权国家——英国的挑战的实力。而Z计划的核心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和H39级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H39级战列舰设计始于1937年。1939年7月15日首舰开工,当时预计共建造6艘(即H舰、J舰、K舰、L舰、M舰和N舰),因此H39型也是该级舰的最初方案与基本蓝图。

1940年,该方案得到了改进。基于H39级战列舰的蓝图,德国海军最先计划配置两艘“同型号,不同配置”的H39级战列舰,即H40A号战列舰和H40B号战列舰(计划内的其余4艘也根据H39级的蓝图进行修改配置,即H41、42、43、44)。两者在推进装置和火力配置上有一些差别。根据德国海军传统,一艘战舰必须到了下水才能设立舰名,所以H40A号舰和H40B号舰并未向其他国家未建成的战列舰,比如苏联的苏联号战列舰,美国的蒙大拿号战列舰一样拥有名字。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美国的蒙大拿号战列舰(未建成)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苏联的苏联号战列舰(未建成)

倘若真的建成了,很有可能会被命名成开头提到的胡滕号战列舰和伯利欣根号战列舰,德国历史上的两位英雄。虽然两舰都是属于H39级战列舰,但其配置又有所不同,但下文为了方便辨别,我们还是称她们为H40A号战列舰H40B号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基于这种特殊情况的“同型号,不同配置”。所以,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分别剖析这两艘战舰。但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H39级战列舰的基本蓝图设计。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H39的火力数据

H39级战列舰的主要武器为4座2联装406毫米SK D/39火炮,分别安装在船两端。这种火力与同期的英国乔治五级战列舰对轰可以说不落下风(但是你打一个条约舰真的公平吗)。鉴于这种设计初衷,H39级战列舰主炮的炮弹初速很快,这意味着在炮弹在抛物线不长的近距离战斗中的命中率或多或少会高一点点。由于采用的是2联装的炮座,所以一个炮座的其中一门主炮在射击时不会对另外一门主炮的精度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德国人觉得,炮塔过多会导至炮塔回转性下降,反而影响射界,这也是根据自身海盗式破袭战略的限制下而进行的设计。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主炮塔剖面图

尽管配备陀螺仪的射击协调系统会保证战列舰的舰炮在舰体处于水平状态的时候才发射,但舰炮齐射为了避开炮口风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是在一个短时间段内进行的分别射击,这就使得射击协调过程存在误差,大致上在进行齐射的时间段内,舰体的纵摇幅度决定炮弹着点的横向散布距离,横摇幅度决定炮弹着点的纵向散布距离。同型号的火炮作为海岸要塞炮比作为舰炮精准得多,因为大地是一个无限稳定的射击平台。从单个的火炮角度来看,舰体重量和尺度越大,火炮齐射后坐力越小,射击越精准。

而对于一个大船抗小炮的H39级战列舰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射击平台,但同样,她也舍弃了身为一艘62000吨级战列舰本该有的更强大的威猛火力(要知道,美军38000吨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都装了9门406舰炮)。也不能怪德国海军,毕竟这一开始就没打算把H39列为舰队级的主力战列舰,她只是一艘破交舰,像狙击枪一样打的准点,管他什么火力倾斜投射量,打完后赶紧溜走才是王道。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150mm双联装舰炮和105mm双联装高平两用舰炮是德意志级、沙恩霍斯特级、俾斯麦级和H39级的通用副炮。这两种火炮性能稳定,射速6-8发/分,射程远,能将炮弹投射到最远13与7千米的距离上。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150mm双联装舰炮

副炮和可对海射击的重型高炮能在远距离对重巡洋舰以下的目标形成密集而精准的有效打击,阻止轻型舰艇接近释放鱼雷,这对主炮火力系统构成了有效的补充。而在H39级战列舰计划的蓝图上,装载了多达10门150mm双联装舰炮和6门105双联装舰炮。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150mm双联装舰炮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105双联装舰炮

对空的苍蝇拍——孱弱的德国防空

到了防空火力,H39级战列舰就显得十分孱弱了,这从同样防空配置的俾斯麦级的最后一战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剑鱼攻击机作为一型速度不快的一战时期的双翼机,却让俾斯麦号吃到了三发鱼雷,防空炮的数量少,反应速度慢,直接给俾斯麦号的沉没留下了祸根。这里主要是因为德国的高平两用炮的研发进度缓慢,副炮严重的挤占了甲板空间,直接导致了防空炮的数量减少。而且俾斯麦号所装备的主力37mm防空炮被人戏称为37手拉机,因为这型火炮的射速过慢,装填复杂,弹道效果一般,让世人诟病不已。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性能极差的37手拉机防空炮

但是根据相当资料显示,俾斯麦或者H39的防空能力的不足绝不仅仅是37手拉机的问题,更要命的是同时使用了两种火控不一致的副炮。105毫米高炮有随动系统,可以分别与相应的火控站连接进行自动控制,而其他中小口径高炮则只能采用电话和人工操作。150毫米副炮参与对空射击时由炮塔测距仪或前后雷达测距仪转塔进行火控,但在同时发生交战的情况下,主副炮居然都无法腾出转塔进行对空火控,这在世界各国的主力舰中堪称奇闻。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前部4座Dop LC/31、后部4座Dop LC/37,两者根本无法统一火控,导致在迎向英军时一个时间段至多4座、一般只有2座能起作用。这样一来其真正有效的防空火力其实只剩下4座高角炮和20门(其中12门是单装,只有两座四连装)20毫米高射机枪有效……可以说就是个驱逐舰等级的防空啊。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20mm防空炮,这孱弱的性能连防空弹幕都拉不出来

不过同期的战列舰或多或少都有不重视防空的毛病,事实上美国人也是到了中途岛一战后才开始全方位疯狂配备高性能防空炮。日本人的防空武器虽然也很孱弱,但也挖掘自己战舰最大的改造潜力增加防空火力,只有德国人傻傻坚持37手拉机到了最后。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美国的40mm四联装博福斯防空炮是二战中最好的舰载防空炮

战舰之眼——雷达与舰载机

火炮要打得准,自然需要雷达不断指引目标,全舰的三个指挥塔上分别安装着3个FuMO 23型雷达。主舰桥和测距塔的雷达上有额外的10.5米光学测距仪,4个主炮塔上面也有这一装置。FuMo 23的波段为368MHz,波长81.5cm并可输出500kHz的电磁脉冲,最大能够探测到25000米的目标。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FuMO 23型雷达

不过设计这雷达的人不知道到底是缺心眼还是怎么回事,居然没给一并装上PPI(即雷达图像显示器),造成很无奈的一点就是只有会用雷达的人才明白目标到底在哪,要真夜战时舰长炮术长全都是两眼一抹黑,全得靠雷达兵报告情况。此外,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德意志级6门主炮才1个火控雷达,俾斯麦级8门主炮居然用上了3个雷达,到了H39级直接又加了一座,变成了4座雷达... ...这也是德国人发现没有PPI的坏处——无法有效同时探测多个目标,以至于后来急急忙忙想出来的补救措施(单个效率不高但一乘上3就没问题了嘛,发现这个问题后德意志级剩下的两舰也加装了第二个雷达)。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这件事也正好间接地说明了德国海军的雷达效率确实不高。 所以H39级战列舰的光学瞄具是为主的,和日本海军一样,严重依赖胡萝卜和鱼肝油,但是这种光学测距的射击精度确实高于同时期的雷达,以俾斯麦级战列舰击沉胡德号一战就能体现。虽然击中弹药库是蒙的,第三次齐射点着了胡德号造成了火灾,第五次齐射则直接命中了敌舰也有一部分运气成分,但这个命中率还是可以称赞的,也充分说明了俾斯麦的光学瞄具,光学测距仪等设备是很不错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官兵素质非常的高,比如落点修正的速度。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而作为修正弹道数据的战舰之眼,H39级战列舰装载了四架阿拉多Ar.196水上飞机。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阿拉多Ar.196水上飞机

驰骋大洋的资本——航行能力

虽然H39级战列舰设计时的要求是能输出12万轴马力,但实际上最大可以达到16万轴马力,即29.5节的最大航速。这个航速对于一艘排水量高达六万吨的巨舰来说堪称神速,和某隔壁的BUG战巡(胡德)的性质一样了。H39级战列舰的燃油储备也超过了大量同期战列舰,达9897吨,在19节的航速下可以续航10680海里,完全符合德国海军需要的远洋破交舰的标准。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与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双并列主舵不同,H39级采用单主舵+双副舵布置,这倒是和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采用了一样的设计。前型的俾斯麦级的双主舵相距较近,一枚命中这个部位的鱼雷能够导致整个军舰失控(历史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个问题在所有采用单主舵或并列双主舵的主力舰上都存在,但是采用了单主舵+双副舵布置的H39级战列舰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现象。与其差不多的,采用单主舵+单副舵的大和级战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一问题。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双并列主舵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日本大和级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H39级战列舰的单主舵+双副舵布置

H39级战列舰占装甲重量比重最大的舰体主水平装甲布置在了作战常态的吃水线以下,即使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侧装甲带、上装甲甲板和第一主构造梁,整艘军舰的重心还是较常规布置整体往下移动。另一方面,H39级的油料和用水储量高达7723-9897吨,全部储存在吃水线以下,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储存在主副炮弹药库底板到舰底之间的水密舱内。第三方面,H39级的武器重量偏低,四座主炮塔的旋转部分只有5838吨。这些因素使其重心处于吃水线下4.8米,对比二战时代已建成战列舰,H39是重心最低,相同倾斜角度下重心—稳心距离(GM值)最大的战列舰。而大GM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在其舰宽上得到补偿,使该舰在达到高稳性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适航性。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装甲防护

在俯视图上,H39级战列舰的舰体为纺锤形,中间最粗,向首尾两端以抛物线形逐渐变细,这种形态的舰体很容易获得可靠的构造强度。把一部分装甲融入构造的做法是德国战舰的显著特征。借助德意志袖珍战列舰的成功经验,在H39级战列舰上也采用了这一设计。其中独立充当构造构件的有130-150mm的主水平装甲倾斜部分,100-120mm的主水平装甲水平部分,30-70mm的横向内部装甲和40mm的纵向内部装甲。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是在保持舰体构造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省舰体结构重量的典范。结合了德意志级的设计经验,H39级战列舰在舰体结构重量保持14351吨不变的前提下,把装甲融入构造则大幅的增强了舰体强度。巧妙的构造设计加上优质的造船材料,为H39级战列舰打造了一个强度均衡的舰体。可以看出这是以破交战为基础而设计的。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可见锅炉位置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H39全舰分为28个主水密隔舱段,从第3到第19舱段为主装甲堡区域,舰体主装甲堡长达171米,最宽处36米,保护了70%的水线长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储备浮力空间。这是任何同时期战列舰(除了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都无法做到的大手笔。在巨大的舰体主装甲堡内,德国人又在纵向和横向上安装了多重装甲和水密隔板。以锅炉舱段下部舰体为例,除了两舷各拥有宽度为4.5米的防雷隔离舱外,内部又被分成三个并排布置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内安放着两台高压重油锅炉。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H39级战列舰拥有两个这样的舱段,它们中间被一个副炮弹药库舱段隔开。在这样的布置下,一个锅炉舱进水,战舰只会损失六分之一的动力,来自一个舷侧方向的攻击最多只能让战舰的两个锅炉舱进水,损失三分之一的动力。此外,与其它国家的战列舰不同,依托大量的横向、纵向和水平装甲,该舰在主水平装甲以上的上部舰体内也设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舱。加上下部舰体,H39全舰被细分成上千个大小不一的独立水密隔舱,就像锅炉一样,该舰每个重要的子系统都被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原理分隔放置在这些隔舱内。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可见锅炉位置

全面防护设计

在二战中还坚持着一战时期的战列舰落后的全面防护设计仅德国一家。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H39级战列舰延续了全面防护设计,其主装甲堡长达181米,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装甲堡侧壁从水线以下3米多处一直延伸到上装甲甲板,在整个舷侧立面的常见被弹部分都布置了厚重的装甲,是二战时代装甲覆盖面积比例最大的战列舰。其上部3米高的舷侧装甲带由厚达145mm钢板制成,与50-80mm的上装甲甲板一同保护着整个位于主装甲堡上部舰体内的水兵生活和工作区,可以抵挡远距离重巡洋舰的炮弹和中小型航空炸弹。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中部是位于水线上下的350mm厚5.2米高的钢板制成的主舷侧装甲带,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以材料质量优势独自抵挡大部分战列舰的炮弹。在吃水9.8-10.4米的作战常态重量时,H39级战列舰高5.5米的330mm主舷侧装甲有2.6-3.2米被埋在了水下,在330mm主舷侧装甲的下方,还有一道高0.7米均厚为180mm的主舷侧装甲下沿,使该舰拥有深入水下达3.2-3.8米的舷侧装甲。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首装甲剖面图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H39级战列舰的舰首和舰尾水线部位分别设有60mm和80mm的轻装甲带,它们会在舰体受到攻击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水线外形的整体完整度,防止舰体表面发生大面积破碎。采用同样设计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在舰首水下被英国战列舰炮弹炸开一个对穿的窟窿,舯部水下外壳被炸开另一个窟窿,还损失了1/6动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28节的航速。反观没有舰首水线轻装甲带的日本武藏号,其舰首水线部位的船壳被一颗航空炸弹撕开破口以后,向外翻卷的钢皮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使武藏号的航速从27节降为21节。

这只是舰首轻装甲带能保持结构的唯一优点,其本身对于战舰内部的防护没有多少益处。拿同样设计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举例,丹麦海峡中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自接战开始有3轮的直击命中俾斯麦,其中造成水中破坏的是第六轮和第九轮的齐射,而这关键的命中均在俾斯麦舰艏部位的轻质装甲。所以威尔士造成的伤害其实和俾斯麦的水下防御能力并没有太直接关系,暴露的反而是舰艏轻质装甲的优缺点并存且不能互补的设计问题。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顺带一提,在一战中打过大海战的所有欧洲国家在之后设计的新式主力舰上都设有环绕首尾水线的轻装甲带,只有环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和日本取消了这个设置(宿命对手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如果我们来总结一下H39级的所有装甲带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俾斯麦级或者H39级直接暴露了德国海军二十多年没有造大舰产生的技术断层。这种一战式的设计使得俾斯麦和H39的设计者之一海因里希·施吕特尔对德三大舰的防护布置较为不满,他在生活中曾对其妻子发恼骚说,这种皮带式的高侧舷装甲带应该延伸至更低处,如果真到了实战他,这种装甲带根本抵挡不住新式的16寸舰炮的穿甲弹。当然,纳粹德国在军舰设计上的要求落后是长期的问题(详情可以参考Z计划的O级巡洋战舰和同为1938年提出的克虏伯为荷兰设计的1047号计划战列巡洋舰案的区别)。总而言之,H39级的装甲带在近距离接战中效果好,但在远距离炮战中特别是受到高俯角的穿甲弹攻击时,防护力较极为不足。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全面防护的军舰与重点防护的军舰相比,无论在装甲都能被炮弹击穿还是都不能被炮弹击穿的情况下,都是前者能承受更多得多的打击量(但全面防护究竟好与不好、有没有用,后面我们会论证)。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穹甲设计

二战时代大部分国家的军舰主水平装甲都是布置在主舷侧装甲上方,与主舷侧装甲上方边缘连接,构成一个密闭的装甲盒。德国军舰则不同,它采用了一种叫做装甲堡延展结构的装甲布置方式,其主水平装甲位于主舷侧装甲一半左右位置的腰部,在靠近舷侧的两端以小俯角向下倾斜,延伸到主舷侧装甲的下部位置与之相连,这样的主水平装甲在横截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穹顶,被称为“穹甲”。而H39级战列舰则采用了穹甲设计。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穹甲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穹甲顶部位于水线附近,在军舰处于作战常态排水量的时候则往往位于水线以下,这就使得敌方炮弹在穿过其主装甲带后还必须再穿过这层装甲,才能进入德舰的机舱、锅炉舱、副炮弹药库和主炮弹药库。虽然穹甲布置缩小了舰体核心舱室的空间高度,但这个问题往往在H39级战列舰舰体主装甲区的巨大长度上得到弥补,从而保持了德舰核心舱室的空间总量。以俾斯麦战舰为例,其380mm主炮弹药库,锅炉、轮机、150mm副炮弹药库,105mm、37mm和20mm高炮弹药库,锅炉舱到轮机舱的蒸汽输送管道,贯穿全舰的纵向主电缆通道全部布置在了80-120mm穹甲的下方。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主舷侧装甲与主水平装甲的重叠布置本身就给来袭炮弹设置了巨大的总穿甲路径厚度,以“主舷侧装甲—穹甲倾斜部分—主防雷装甲”这个穿甲路径来评估H39级战列舰侧面防护能力,除了因各种角度产生的装甲实际厚度,炮弹在穿过第一层装甲时还会发生三个额外的负面效应,即弹道转正、弹体破坏和弹轴弹道偏离。受到不均衡的金属内应力作用,弹体中轴线与弹道会发生偏离,并在随后飞过的距离中进一步加大偏离。那三个额外的不利变化会在装甲厚度本身之外极大的增加炮弹穿透下一层装甲的难度,受到巨大的装甲厚度阻隔、弹道转正效应、弹体破坏作用和弹轴弹道偏离作用的多重影响。

这种设计虽然在英军主力战列舰16寸舰炮下形同虚设(口径,即是正义!),但却很好地克制了英系巡洋舰。考虑到英国人的巡洋舰根本不配置穿甲弹而只配置半穿甲弹和高爆弹,巡洋舰的高爆类武器或者半穿甲弹在穿透这层防护之后能量大幅度减弱,无法击破穹甲。即使是命中并击穿主舷侧装甲的炮弹,在击穿以后,弹道受厚装甲的转正效应影响将偏向垂直于主舷侧装甲的方向,以极小的入射角接触110-120mm的准水平装甲(68度倾斜),随即发生跳弹。此外,英巡炮弹弹体在克服主舷侧装甲的表面硬度和穿过深达40-50%的递减渗碳层以及后面的匀质层时自身也会被严重破坏,失去常态下有利的穿甲外形。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舰体装甲剖面图

这种设计,也难怪H39是大号的破交舰,毕竟需要对打的也只有英军巡洋舰。遇到战列舰,H39早就溜之大吉且对面追不上了。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虽然好处有一些,但是,穹甲的设计也带来两个致命的缺点。

一,穹甲多了主装就容易被击穿,然后进水祸害稳性。穹甲之上的上部装甲防御力不高,在远距离交战中穿甲炮弹有可能从上部装甲区击穿,更重要的是水线下区域的防御力也较差。比如同样设计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与英军威尔士亲王号对战时,俾斯麦被击中后漏油减速伴有左倾和艏倾,最严重时右侧螺旋桨顶端出水空转。当时战舰的设计要么就穹甲为主,要么就主装为主再来个防破片穹甲(参考日本的天城级战列舰,当然最后没造出来)。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日本天城级战列舰

二,穹甲十分吃吨位。它把战舰大部分吨位给占了,浪费了本该分配给更大口径的舰炮与更多副炮和防空炮的吨位。还是拿同样设计的俾斯麦号来举例:

俾斯麦拥有穹甲(有明显弧度并且延伸到舷侧的穹顶状装甲)和较强的主装甲带(320毫米厚)构成了较强的舷侧防护。但是,穹甲的高度有限,重要设备又不敢布置在穹甲之上的部分,因此这种设计浪费了舰内的大量空间和和很大的吨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穹甲设计的俾斯麦级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大船抗小炮的奇葩案例。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同样是穹甲的设计的H39级战列舰也不遑多让,硕大的舰体(总排水量62000吨)与吨位仅扛着8门406舰炮(H40A号甚至只扛了6门),要知道排水量57000吨级的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都装载了9门406mm主炮和更多的防空武器。但基于德国的破交战略来看H39级战列舰,德国海军一开始就没把她当成个战列舰来用,似乎这种设计也是基于当时德国窘境的国情而迫不得已的做法。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

全面防护设计对于德国大型海面舰艇是技术落后还是另有缘故?

虽然全面防护和穹甲更能抗打击量,但是并不能证明全面防护就是比重点防护更加有效的增加战舰的生存能力。我看网上有些言论是说:

“俾斯麦号战舰在莱茵演习行动中前后共承受了英军9发左右的战列舰主炮炮弹、310发左右其它炮弹和6-8枚鱼雷的打击后,舰体外观依然基本完整。反观火炬行动中,仅仅承受了5发美军战列舰炮弹打击的法军让·巴尔号,舰体就已经面目全非。这也证明了一些人所谓的‘重点防护军舰的nothing区域不会引爆APC’的说法纯属幻想。重点防护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并不是军舰的非重点部位真的无足轻重。军舰的理想防护形态是重点部位防御能力不低于甚至高于重点防护的全面防护。”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被美军406mm舰炮炮击过的法军让巴尔号战列舰

这种言论显然是荒谬的。首先,俾斯麦是承受了很多炮击并且舰体完整,但也只是舰体完整。俾斯麦级其水线防御,仅仅有180mm钢甲,而且向下延伸不足1.5米,根本抵抗不了超远程射击的炮弹。如果运气差的话,甚至连超远距离的203mm重巡炮弹都挡不住。

而且法国让·巴尔号战列舰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超远距离下的美军MK6舰炮打出的406mm、1.6吨重型穿甲弹由于重量的BUG下,在飞行中能保持更有效的保持动能,在超远距离下能打出对脸CQC情况下更大的穿甲能力。同时,超重的炮弹能在远距离下打出更弯曲的弹道,在末端时已经几乎处于垂直下降的状态了,这种醍醐灌顶的攻击方式能更有效的打穿战列舰普遍薄弱的水平装甲,在内部造成巨大破坏。如果当时把让巴尔号换成俾斯麦号,可能俾斯麦会被砸的更惨;同样设计的H39级战列舰,似乎也难逃这一事实。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所以说,全面防护的军舰与重点防护的军舰相比,无论在装甲都能被炮弹击穿还是都不能被炮弹击穿的情况下,只能说前者比后者更能吃炮弹,这种设计符合德国海军的海盗式破袭战略。毕竟,船跑到一半就让敌人的炮弹洗沉了,那还怎么愉快的当一名海盗呢?但是全面防护的设计也就致使德国海军放弃了本该重点防护的对象。在理论中还好,但是一旦进入实战被逮住了,战舰的一些重要部位比如说火控雷达、指挥塔、炮塔轴圈等提供战舰主要性能的部位被摧毁,那么面临的就是俾斯麦号战列舰虽然难沉,但是毫无反击能力、变为一艘靶船的尴尬境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H40A号舰

前文提到,H39级战列舰是两艘“同型号,不同配置”的战舰。那么其不同点在哪?德国海军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国情还是另有战略意图?我们首先来看一下H40A号战列舰。

H40A号舰削减掉了舰尾的1座双联406mm炮塔,而左右两边换装载共2具533mm鱼雷发射管。这样的设计如果真的建造下水并服役,那么肯定可以获得一个世界之最——世界上主炮最少的战列舰。这倒是有点向德军后期格奈森瑙号战列舰计划装载380双联装炮塔的计划了。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H40A号舰装载了德军Z级驱逐舰的同款鱼雷发射管

3座406mm口径双联装炮塔的设计与装载了大量鱼雷发射管,我们可以推测——H40A号舰很有可能是德国海军计划的破交舰队领舰——是的,她的作用就是带领着几艘俾斯麦和沙恩霍斯特来进行大型的破交任务。英国的海上运输舰队在遇到H40A号舰时可以说是无处遁形,方圆几十公里都是H40A号舰的打击范围。得益于前文提到的先进光学瞄具与优良的射击平台。虽然火力孱弱,但是面对皮薄馅大的运输舰队可以说够用,H40A号舰可以像狙击枪一样一炮一个,精准的敲掉这些慢吞吞的货船。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俾斯麦级战列舰

但面对英军舰队怎么办?在德军的破交计划中,像P计划战列巡洋舰或者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是执行单独的破交任务,以她的设计定位,就是遇到英军舰队时“我能打过的跑不了,我打不过的追不上”。而以H40A号舰为首,带领一些俾斯麦和沙恩霍斯特小弟的小破交舰队的破交定位则是针对胡德这种BUG级的存在。意为“像纳尔逊罗德尼这种大家伙火力拼不过,但是我可以跑。遇到主力的胡德或者乔治五世时,我们大家都是五五开。但是,我要是打不过,我可以跑,你仍然追不上”。也不难看出为什么本来主炮火力就够弱了,还宁愿削掉尾部一座406mm口径双联装炮塔也要换成左右2具533鱼雷发射管了。除了可以扰乱运输舰队外,还可以在于与英军主力的拖刀战中留有一出致命的反击武器。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纳尔逊级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H40B号舰

H40B应用了当时很少见的重油/蒸汽轮机混合推进系统,炮塔则保留了H39蓝图的4座。比起H40A号舰,H40B装载了更多的防空炮并多了4座副炮塔(12座150mm副炮)。乍一看,H40B号战列舰有点像H40Aplus版。我们可以推测,H40B号舰可能是类似于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存在——独狼出击,执行单舰的破交任务甚至有可能是二战德军准备与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抗衡的第一艘主力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历史影响

H40A和H40B,两艘战舰分别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建造过程顺利出奇。但战局的变化却左右着船坞中的战列舰。当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40年下水时,欧洲战局已不是它开工时的样子了。德军挟其强大的陆空军力,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大半个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唯一能和德国做梗的就是孤悬在海上的英国了。可是让老希哭笑不得的是,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守护着英伦三岛和英吉利海峡,而孱弱的德国海军唯一能和英国战列舰相提并论一较高下的两艘战列舰还在船坞里呢!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了,甚至快到令德国海军无法招架。德国海军在准备不足的状况下勉强参加了对挪威的入侵。虽然也得到了胜利,但是比起陆空军的显赫战功,甚至是U艇的大显神威,海军的水面舰队基本为零的战绩显得颜面无光。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U艇

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陆军因苏德战争的巨大消耗而巨缺钢材)及俾斯麦号的战沉,老希同志十分郁闷恼火,对德国大型水面舰艇部队失望到了顶点。他将原定的6艘H39级战舰建造案统统取消(同时受害的还有3艘P级战舰,它们也被取消建造)。德国海军从此全力生产潜艇及少量的驱逐舰。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战沉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得到命令的H40A号舰和H40B号舰于1941年8月29日同时停工。当时这两艘战舰的舰体建造基本完成了,正准备建造上层部分。原来已生产完成的舰炮转为岸防炮与要塞炮之用。

到了1941年末,老希同志又不知道抽什么风,又下令H40A号和H40B号恢复建造,可是这时武器都被拆了下来,开始分解舰体了哎!没办法,倒霉的是船厂的工人,又得加班加点继续完成之前完成但是亲手拆掉的部分。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但几个月后,工程又停了下来,原因是老希又抽风下令将这两艘巨舰船体分解,钢材交给陆军造坦克。因为当时的美国海军被日本海军打得落花流水,老希认为德国海军不需要这种大舰了,让日本和意大利去对付情报中美国正在建造的大型战列舰(即衣阿华级战列舰)就可以了。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衣阿华级战列舰

平静了两年后,1943年老希再次抽风又突然要求海军在未完成的H40B号战舰的基础上安装480毫米主炮。但当一脸无辜的海军官员带着老希看着已经拆解的差不多的H40B号舰后,老希才消停下来,不了了之。

于是,德国海军梦想中的两艘巨舰变成了苏德战场上的滚滚钢铁洪流和大西洋的水下狼群。直到1945年盟军接收船厂时,除了巨大的、空荡荡的船坞还在,H39级战列舰的两艘战舰——H40A号战列舰和H40B号战列舰连半点铁屑都没有剩下。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总评

H39级可以理解成一种放大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其为了迎合德国孱弱的海军力量而演变的破交战略,H39级战列舰舍弃了一切本该是战列舰的设计——放弃更多的主炮而换得较小的后坐力与陀螺仪效率,让战舰尽可能打得准;放弃了模块化减少的风险,而带更多的燃油和自给品进行更久远的破交作战;放弃了更强大的火力与装甲换取机动性,让战舰面对敌方战舰时“我能打过的跑不了,我打不过的我能跑”;放弃了现今的重点防护思想,采用全面防护和穹甲让战舰尽可能多吃炮弹而不至于沉,能跑回港口... ...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只能说,H39级战列舰乃至整个Z计划都是德国海军为了对抗历史遗留性问题导致的自身孱弱而迫不得已的设计。想以不平衡作战对抗人家脚踏实地发展起来的庞大武力,希望能就此弯道超车是一种十分无奈的做法。H39级战列舰,或多或少能表示出当时德国海军的窘境与国情。而到了最后,只有两个空荡荡的船坞,在述说着这两艘巨舰最后的末路。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本文相关的衍生资料,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观看

本文中的一些地方可能吃瓜萌新看了比较懵,这条约那条约的是什么?贯穿全文的设计理念、德军为了迎合“破交战略”不得不的设计,这个“破交战略”又是什么等等等,可以看一下我以前的相关文章:

关于英德海军条约,为何被称德国掉进了陷阱?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大英帝国的长远眼光与用心险恶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签订现场

本文中频频出现的”德军破交战略“;“德军破交舰队”是何物?

大西洋狼群之始,二战德国的海上破交战略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破交战略草拟图

德军加强结构强度的先驱者,进行独狼出击,执行破交任务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何德何能?大西洋的破交战士——二战德国“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浅析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H39级的次型战舰,一代传奇”俾斯麦“级战列舰,其又有何等设计与历史影响?可以看一下我的免费专栏(共16篇文章,50000+文字):点击跳转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俾斯麦“级战列舰

本文为今日头条作者原创图文,未经本人允许严禁任何个人或平台转载。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德军H39级战列舰自作CG技术复原渲染图

完笔后记:这次的文章和上次苏联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一样,又是找不到配图... ...只能再一次自给自足了。资料也是难寻,我查阅了大量书籍和外网资料才得以把H39级战列舰再次呈现于世人。资料难寻,写文不易,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动动小手点个赞转个发。也希望其它一些平台的自媒体账户体谅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您随意复制粘贴走的是我近半个月建模挥洒的汗水与查资料考证写文坏掉的脑细胞。

我会在日后继续放出有才有料的硬核向军事剖析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支持我,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