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论?(二)

 易学的探索 2017-04-14

第四章   八卦 河洛

(太极的概念

《易传、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即大,古时太字与大字相通。

极.极点。

太极,就是大到极点,至高无上的存在。包罗万象,整个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无穷大。

宇宙之初,处于恍兮惚兮的混沌状态.因为大到了极点,物极一変,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分出了阴阳两仪。

宇宙分为阴性世界和阳性世界。

物质分为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

能量分为阴性能量和阳性能量。

天为阳,地为阴。生命分雌性和雄性。人分男人和女人。

阴阳交合,继续分化,则两仪生四象。

阴派生出太阴和少阳,阳派生出太阳和少阴,反映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四象表示四季太阴 (老阴) 为冬,少阳为春,太阳 (老阳) 为夏,少阴为秋

太极之阴阳环抱旋转一周,为一年四季寒暑交替,标志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

也可以为一月晦朔弦望交替,标志着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

还可以为一日昼夜晨昏交替,标志着地球自转一周。

同时,也是人体生长老死的生命周期的缩影。

(二)太极图浓缩了宇宙真蒂

阴阳论 <wbr>(二)


太极图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它所含的信息量相当大。

太极图用简洁的、概括的、美丽的图象,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等融为一体,将宇宙万物万象的生成和演化的规律浓缩为一图,可谓妙之至极。

太极图是圆形的。圆的运动是自然万物普遍的运动形式。从宏观上看,恒星、行星、卫星都是圆球形,并都按圆形轨道运行,整个天体也都在转动。从微观上看,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都是圆球状,电子也是在一个圆轨迹运行。从生命角度上看,植物果实、动物的卵都是圆的,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也是圆的。机械离不开圆,齿轮、轴都作圆周运动。

唯有圆的运动才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圆的运动,包括圆体自旋和圆形轨迹运行,乃是宇宙最根本、最原始、最简单、最持久的运动形式。

宇宙之所以具有周期和永恒,全赖于圆的运动。

太极图中的一对阴阳鱼,分别代表阴阳两仪。它形象明述以下含义:

一、法于阴阳律:图中阴阳两鱼抱合而聚于一体,既是一分为二,又是合二而一,太极分两仪,两仪合太极。阴阳对立统一是宇宙根本规律。

二、阴阳互根律:阴阳鱼相抱相合,提示了阴阳互相依赖的关系,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彼此不可分离。

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点有一阳眼,阳点有一阴眼。反映了一分为二的深化,阴阳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贯通.鱼眼代表物质的内部潜在的深层次对立物,是事物变化的内因。新生事物都是从旧事物内部产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将战胜旧事物。

四、阴阳消长律:阴阳鱼从尾部的无到有,由小到大,向对方转化,阴消阳长阴消阴长,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都是经过彼消此长的形式进行,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使事物发展变化。

五、极反律:阴阳两鱼从尾部开始由小到大,大到极限时,向对方变化,阳鱼变成阴鱼,阴鱼变成阳鱼。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引起质变。阴阳相互置换,在新的事物基础上,再开始新的阴阳对立统一,如此循环往复。

六、因果律:阴阳鱼由尾至头的从小到大,大到极点必然质变,这是因为有前面的因,所以才有后面的果。

万物万象都不孤立产生,其产生后也不会无后影响。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后事之果在于前事之因。此果又为彼事之因。一颗种子长出稻,种子是因,稻是果。然后,稻又结子,稻成为因,种是果。如此循环不已。

七、玄之又玄律: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太极图走成s曲线,暗示著天体运行及世间一切事物以螺旋或波浪的形式发展,表示曲折前进的过程。

天文学告诉我们:宇宙间存在的天体,组成螺旋星云。

生物学告诉我们:携带生命遗傅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模型呈双螺旋结构。

宇宙螺旋和生命螺旋是能量流的循环运转。

S曲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代号,表示了上升性和前进性,每一环节中的否定都是一次扬弃,弃舍了前一环节消极成分,保留和发扬积极成分。每次否定,都把事物推向更高层次。如:地心说——日心说——旋涡星云说。

s曲线还表示周期性,事物在其发展中,经过对立面的两次转化否定,为一个周期.表示三个环节两度否定的有节奏运动。如种子——植株——新的种子。

s曲线还表示回归性。当一个周期完成时,仿佛出现了向出发点的回归。周期的最后一环,即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了第一环节,即肯定阶段的某些特点。如和平——战争——和平;分田到户——合作化——分田到户。否定之否定,在某种意义上看,有肯定的可能。数学上有个定律叫负负得正。

s曲线是阴阳两者的临界线,如24时与零时,阴阳速度中的光速。

总而言之,太极图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太极图用高度简练的概括力,反映了宇宙根本规律。

一个简单的图案,蕴藏如此广博深运的宇宙大道,可见我们祖先是何等的智慧我国的易文化是何等灿烂。

(三) 八卦与重卦.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用阳爻(——)代表天,阴爻(--)代表地。《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郭沫若认为两仪爻符号源于古人对男女生殖器的形象描绘。

两仪重合生成四象:

阳上生阳 (三) <wbr>八卦与重卦 为老阳,象征夏季,也称太阳。

阴上生阴 (三) <wbr>八卦与重卦 为老阴,象征冬季,也称太阴。

阳上生阴 (三) <wbr>八卦与重卦 为少阴,象征秋季。

阴上生阳 (三) <wbr>八卦与重卦 为少阳,象征春季。

阴阳再次相重,交合成八卦:

乾为天,(三) <wbr>八卦与重卦 象征纯阳、质刚、在上的事物。

坤为地,(三) <wbr>八卦与重卦 象征纯阴、质柔、在下的事物。

震为雷,(三) <wbr>八卦与重卦 属阳,象征动性、阳性、刚性的事物。

巽为风,(三) <wbr>八卦与重卦 属阴,象征阴柔、柔中有刚、静中有动的事物。

坎为水,(三) <wbr>八卦与重卦 属阳,象征阳刚,凡水雨、云、民众皆属于水象。

离为火,(三) <wbr>八卦与重卦 属阴、象征阴柔,象光明、明德,为阳中有有阴、柔中有刚的象征。

艮为山,(三) <wbr>八卦与重卦 属阳,质刚,象高处、高贵、高德的事物。又象山一般而不动之物象。

兑为泽,(三) <wbr>八卦与重卦 属阴、质柔,象低下、阴柔之事物。

乾坤两卦为阴阳刚柔的总象。

八卦除了基本卦象外,还有引申卦象,如:乾为天是基本卦象,还有许多引申卦象,如为君、为父、为王、为神、为人、为龙、为马、为金、为玉、为健、为威、为坚刚、为道、为德、为良、为善、为生、为好、为祥、为嘉、为先、为大、为盈、为高、为老、为大谋、为贞、为福、为首、为直、为不息……许许多多。

八卦的排列方位和次序有两种形式:相传为伏羲氏所创的先天八卦和相传为周文王所创的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

后天八卦是离坎定南北,震兑定东西.
通常把太极图置于八卦的中间,构成统一的太极八卦图。八卦图是由外向内看的。

道教多使用先天八卦图形。预测算卦则多使用后天八卦图形 2伏羲先天八卦

太极生两仪是二的一次方,两仪生四象是二的二次方,四象生八卦是二的三次方。

八卦两两相重为六十四重卦,是二的六次方

() 八卦的哲理.

八卦和重卦,不仅仅是可以用于占卜,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一、对立统一观。八卦和六十四卦,都由阴爻和阳爻排列组合而成.阴阳两爻的对立构成了各卦象的统一。从太极分两仪,到四象生八卦,并衍生出六十四卦,体现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完美结合。

二、循序变化观。从纯阴卦到纯阳卦的互变中,阴阳爻的增减总是渐进的、依次递增的.在排列形式上,变化总是发生在最低一位的爻上。然后,变爻的位置逐渐往上,直至全部变完。它体现阴阳消长,说明事物发展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渐进的,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六爻不断变化,反映了事物发生、运动、变化过程。

三、物极必反观。卦象演化至阳极乾卦,接下来就会“一阴生”,向阴的方向转化;至阴极坤卦,接下来就会“一阳复”,又向阳的方面转化.泰卦后面继之以否卦,表明事物不可能永远都是通达的,到一定限度就变化为不通达。剝卦后面继之复卦,表明事物不可能剝落净尽,到一定程度就要重新复原。

四、相反相成观。相反的两个方面,既相对立又相依赖,如睽卦,

(四) <wbr> <wbr>八卦的哲理 上面火,下面泽,两个相互背离、相反的末西,合而成睽卦。天地虽相反但事功相同,男女虽相反,但志趣相通,万物虽相反,但功用是类似的。

五、未济观。重卦中第六十三为既济,是已完成的意思,接着的第六十四卦,也就是最后一卦为未济,是尚未完成的意思。既是完成了,又是没完成。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天夜晚24,又是第二天的0时。结婚是恋爱的既济又是爱情继续的来济。这次比赛得了冠军是既济,接着又0开始,准备迎接下一次比赛是未济。宇宙万物万象的发展、变化都是永无休止的,没有最终结,没有最高境界

(河图与洛书.

作为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图和洛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传在伏羲时代,有一龙马从黄河上岸,在龙马的背上,有斑点构成的图案,前面两点、七点,后面一点、六点,左边三点、八点,右边四点、九点,中间五点、十点.这就是河图。

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有一神龟从洛水出发,背上有星文,头部九星,尾部一星左肋三星,右肋七星,左肩四星,右肩二星,右足六星,左足八星,背中五星这就是洛书。

我们不能认为这仅仅是两个美丽的传说,难道这是上苍给人类的一个游戏吗?

河图,洛书究竟告诉世人什么?

我们先看河图

阴阳论 <wbr>(二)

图中,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离宫;

一六在后,象北方壬癸水,坎宫;

三八在左,象东方甲乙木,震宫;

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兑宫;

五十居中,象中央戌己土。

中央五点,又象太阳合四象。中一点,又象太极合一气。中五点述射五行。

图中白圈,一三五七九皆奇数,为阳,五个数相加是二十五,即天数;图中黑点,二四六八十皆偶敦,为阴,五个数相加是三十,即地数。天数地数相加总数为五十五。合《周易·系辞》: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我们再看洛书:

阴阳论 <wbr>(二)

洛书也是白圈为阳,黑点为阴。洛书由四十五个黑白点组成。其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加中央五。正好与后天八卦相符。

如有我们把黑白点换成数字,将它祖成一个图表,实际上是一个九宫图:

这个图,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你无论是从直排,还是横排,或者对角,把三个数字相加,你就会发现,所得之和,均为十五。另外,四角的数字相加之和是二十,而左右上下四数相加之和也是二十。这在数学上称为幻方。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幻技图。

河图与洛书虽然产生的年代不同,但它们之同存在密切的联系。

除了河图加上了“十”外,与洛书只不过排列不同罢了。如果将洛书中的四九和二七位置对调,中间再加上十,便成为河图的生成数.所以,《晋书·五行志》曰: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河图洛书与八卦素为表里,合五行和方位,总关系到阴阳二字。

阴阳论 <wbr>(二)

 

        第五章   五行学说 

(五行概念.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行读xing不读hang)

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进行抽象归纳的理论概念。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就,成为阴阳五行说。”汉朝董仲舒发扬其光大。五行学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就其所具有的特性上讲,可以归为五种类型,即五行。万物万象分别具有五行中某行的特性,五行学说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把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归入所属之五行之中,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五行的特性虽来自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实物,但五行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实物的本身,而具有更广泛的涵义,它成为代表世界万物万象的五种基本属性的抽象概念。

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 (包括人)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宇宙间万物万象生灭的原因和规律

五行自具有不同的特性:

 ——特性为生发、柔和。凡具有生发、柔和、舒畅、调达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木

火——特性为阳热、向上、升腾。凡具有阳热,上升、昌茂、繁荣、炎热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火。

土——特性为长养、化育。凡是有生养、化育、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土。

金——特性为清静、收杀。凡具有清静、肃降、收敛、坚劲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均届金

水——特性为寒冷、向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均属水。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以上特性,推演、归納事物的属性。

第五章五行学说 <wbr> <wbr>(一)五行概念

()五行生克.

五行的行,指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生:指滋生、助长、促进。

克:指制约、抑制、克制。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滋生、助长、促进作用。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水可用以灌溉树木。

木生火:火需要藉木材燃烧,得以延续火力。

火生土:木藉火燃烧之後,便成灰烬,归於尘土。

土生金:金属乃是蕴藏於大地之矿。

金生水:金属为固体,经融化之後由固体转变为液体。

五行相克:指造一事物封另一事物具有制约、抑制、克制作用。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水可灭火。

火克金:火可用以熔化金属。

金克木:金属制成之器具可用以削砍树木。

木克土:树木之根可做水土保持或疏导泥土。

土克水:水来土掩。

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联系来探索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

生克普遍性在于:任何事物都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以木、火、土、金、水为序。

五行相克,以木、土、水、火、金为序。

(二)五行生克 (二)五行生克

相生者,有资生、资助、相好、相和、相救、和平共处、长期共存之意。

相克者,有相制、相害、相损、相欺、相灭、捏杀限制之意。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发展和变化中的协调与平衡。没有生就没有克,没有克就没有生。相生相克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相生相克规律推劝和维持事物正常生成、发展和变化,运行不息。

比如木克土,但土生金以制木,木有金制,就不会对土克之太过。反之,土有木制,也不会对金生之太过。

克,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生。狼吃羊,降低了羊的成活率,但由于被吃掉的羊多是老弱病残羊,通过淘汰控制过度繁殖,使羊群保持了群体健壮,而且由于羊群为逃避狼的捕获而弃跑,生存斗争也锻炼了羊的肌体.所以说克有利于生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相生是事物的统一,相克是事物的对立。对立统一,事物生生灭灭,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五行乘侮

乘,乘袭的意思。相乘,是相克太甚、太过、亢极,产生以强凌弱,超过正常的相克程度,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发生异常,有害而无益。

比如火过于旺盛,而水又不能对火加以正常的克制时,造成火克金太过,金虚不足,这种情况称为“火乘金”。

又如火本身并不太盛,只是由于金虚为足,而造成火克金的力量相对过盛,使金更虚,适种情况称为“金虚火乘”。

其余,可类推。

相乘的规律,与相克同。

侮,欺侮的意思。相侮又称反克、反侮,即被克方强于克方,而反而过产生对克方的抑制。

五行生克中,并非只有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如金能克木,若木坚则金缺;木能克土,若土重则木折;土能克水,若水多则土荡;水能克火,若火旺则水干;火能克金,若金多则火熄。

自然界反克例子很多,如莫桑比克有一种只有猫120大小的鼠,专门吃猫。这种老鼠身上有一种致猫于昏迷状态的毒臭分泌腺,只要他在猫前一叫,猫立即浑身发抖,全身瘫痪,专等老鼠来吃。摩洛哥有种闯鼠吃蛇,每当大花蛇要向鼠群袭击时,便有一只闯鼠勇敢地窝到蛇前,大花蛇贪婪地一口吞入肚中,不久蛇便痛苦地挣扎,最后动弹不了鼠群便分亨天敌大花蛇的鲜肉。经解剖充现,闯鼠体内能分泌一种极强的麻醉剂,蛇吞入肚内,麻醉剖很快扩散到蛇的全身

亢乘和反侮都属逆变范围。

(五行学说之运用.

五行学说,作为一种理论,不是为了纯理论而理论的空谈。五行学说既是基础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它广泛运用于生活、生产、科研的活动中,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以及认识人体本身、促进健康、治疗疾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气功的众多功种功法中,有一种自发动功:《五禽戏自发动功》,该功法在按预定的程序完成意念过程后,练功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有舞蹈、体操、点穴、通关、拍打等等。有意思的是,当练到一阶段后,这些动作逐渐有序化虽然因人而异有先后之分,但只要人的生理调整到趋向平衡时,都先后出现有规律的五禽象征动作,开始不一定全出,或者次序不规律,但没过很久,就会进入按虎形、熊形、鹿形、鸟形、猿形的次序出现。

五禽属性分别为:

虎——属金,金生水,脏象肺。

熊——属水,水生木,脏象肾。

鹿——属木,木生火,脏象肝。

鸟——属火,火生土,脏象心。

猿——属土,土生金,脏象脾。

在练功初期,人体生理尚未趋于阴阳基本平衡前,某一脏失衡,相应的五禽之形也出现异常。比如肾脏有问题,出五禽动作时,有可能不出熊形,或先出熊形,或只出熊形。所以说,观察《五禽戏自发动功》练功者的练功过程,可以判断其内脏健康状况。

这充分证明五行原理和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规律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客观真实反应。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它贯穿著中医的辨证诊断学、脏腑学、经络学、中药学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五行学说,中医将不复存在

五行学说在阴阳预测学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四柱预测、周易预测、相学、测字、堪舆等,都离不开五行及其生克制化乘侮等规律的运用。

人们常说:“巫医同源”。祖国医学与预测学都源于阴阳五行八卦,它们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是一母所生孪生兄弟。

我国古代的军事学、天文学、气象学、农艺学、经济学等方面,也都常常用到五行学说。比如九大行星中,就有五颗星按五行命名。

五行学说以阴阳理论为核心,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也是阴阳理论的体现和具体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