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付欺软怕硬的人

 wyk1014 2017-04-14

如何对付欺软怕硬的人

~1~

欺软怕硬的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做人两幅嘴脸,见到强的特别乖,能自动巴结讨好,见到弱的,就摆出一副强者的模样,还经常想出一些馊主意来试图欺负玩弄弱者。

让人讨厌的是:这种人有个特点,经常用欺负的行为试探你的边界,看看你是否能接受他的欺负,或者经常试图给你强加一个弱者的印象。这种强力如此猛烈,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在拿命证明你是个弱者。

仿佛如果你不是个弱者,他们倒没法活了一样。

人性是个很奇怪的玩意,同时存在着欺软怕硬和爱老护弱,打抱不平两种倾向。关键看你能引发他哪种倾向。

欺软怕硬其实是社会通用价值鄙视链在人内心内化的体现,是人完全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的象征。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内心爱与温暖的地方一定很少,他的大部分的内心都被社会暴力规则占据,也可以说他的心里涌动着大量的被欺负、屈辱,正是为了缓解这部分不好的能量,他需要去欺负别人,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

只有弱者才会欺负别人,通过欺负别人去建立自己强者的自我感觉。遗憾的是现实中大多数都让这种行为得逞了,于是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了,人们也就真的以为能欺负别人就是一种强者的行为了。

欺软怕硬其实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正是当个人完全无法维护自己的自尊,完全无法维护自己内心的爱和善意,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时,个体借由欺软怕硬实现生存,攀附强者,并充当其打手,以出卖人格的方式求得利益。

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皇权的影响,专制制度的持续存在,造就了大量的欺软怕硬的生存方式,典型的比如后宫的太监,奴才。这些人养育的后代,还会自觉不自觉的使用这种生存方式,甚至把它升级成一种谋略或权术。

所谓的奴才其实就是人格不独立的人,他们依赖主子的恩惠,以讨好主子,服侍主子,巴结主子,替主子卖命为生存手段,以主子对自己的赞赏和赏赐为荣,主子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主子让他杀人他不敢放火,甚至他要日夜揣测主子的心思,在主子还没把需求说出来之前,他就把能事干了,好去讨赏争功。一个合格的奴才,是没有尊严意识的,讨好和揣摩才是他的本领。

厉害的奴才不仅会揣摩主子的心思,还善于观察哪个主子有前途,有市场,以好给自己选个好主子,奔个好前途。(例如潜规则中的能力不重要,选好人,站对队才重要)

之所以提这么多,和这么多背景,是想说,欺软怕硬其实跟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关,我们的祖先就有大量的欺软怕硬式的生存方式,历史即便演变到今天,新中国人人平等,人权高涨,但依然难以掩盖到处行走着具有这种基因倾向的人。

~2~

从心理学上来说,欺软怕硬的人其实是严重低自尊、低价值的人。正是因为无法获得一种健康自爱的力量,一个人才会变得猥琐扭曲。他们在强者面前过于压抑自己,屈服于强者,甚至谄媚讨好强者,允许强者侵犯自己的边界,以一种伤害自己自尊的方式与强者互动,在这种互动模式里,他们是弱者,劣势方。

但是这种弱者的感受并不好,所以他们要急于找到一些更弱的个体,把内心不好的能量转移出去,以平衡内心。他们要找的这种个体一定是在他们评估后觉得比他们弱的,或者缺乏杀伤力的,他们试图在与这些弱者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他们在与强者互动角色里位置的调换,即这次他们扮演的是强者,被选中的人扮演的是弱者,而欺负弱者的行为是他们试图将在强者那里被践踏的矮化的自尊心借以恢复正常的尝试,一旦这种尝试成功了,他们就在内心里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以此扭转他们内心卑微弱小的体验,他们借以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征服的快感。

欺软怕硬的人一定会具有依附性人格,即在一个组织里,他会很快察言观色,把人分为比他强的和比他弱的,哪些是需要巴结讨好攀附的,哪些是可以用来欺负宣泄的,一个欺软怕硬的人一定不会具备就事论事和民主的作风,因为民主和就事论事会让他们的生存方式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作为一个附庸的人,他们习惯了只能依赖强者,靠给强者提供攀附获取利益,所以最适合他们的生存方式一定是拉帮结派。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社会特别流行拉帮结派,只要在一个稍微大点的组织里,很难不出现拉帮结派现象,因为拉帮结派是中国式人格很强的需求,有大量奴才型人格的人存在,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方式决定他们会选取拉帮结派这种形式去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在拉帮结派的过程中,会自动带入自己适合的角色,哪些适合做主子,哪些适合当奴才,哪些当军师谋士。

~3~

欺软怕硬的横行当然会造就很悲哀的一面。

在咨询室里,常常有来访者来咨询,这样的来访者不是欺负的成功者,相反他们是欺负的受害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方式把这种被欺负的能量转移出去或化解掉,他们面临各种自我攻击的折磨,关于自我的评价都极度的负面。

这种来访者一般在幼时都有被父母无意识欺负的经历,即他们的父母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时都有容易讨好外面的人的倾向,但在家里却十分霸道,常常把火气和负能量散发在自己家人身上,这种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一方面让这种家庭的孩子变得极其的低自尊低价值缺乏自爱,另一方面又习得了父母的这种与人沟通的模式,使得他们在与外界互动时无法建立清晰地边界意识,或者缺乏建立边界意识的自觉,无意中就容易沦为被欺负的对象,尤其是被欺软怕硬的人玩弄压榨而造成很多心理困扰。

不管是欺软怕硬的人还是被欺负的人,内心其实都是容易恐惧的人,这种恐惧来源于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过低和自我弱化,他们很难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容易抛弃自己去过度关注外界,适应外界,他们身上流淌着一个叫恐惧的球,为了安全,为了生存,他们把这个球抛来抛去,其中一些人成功了,找到了自己下游的接盘侠,就把这种恐惧扔了出去,他们于是变成欺软怕硬的那种人;而有些人扔不出这个球,却接满了各种各样别人扔过来的恐惧球,接的太多了,于是自己病了。

因此不管是对付欺软怕硬,还是对付人际中的欺负,最重要的是不要接住那个叫恐惧的球。

俗话说的不卑不亢,即是不接球,当别人投射过来你很弱小的信息时,不要自我卑微,自我矮化,自我怀疑,就是所谓的不卑;当别人投射过来各种你很强大,我很弱小的信息时,也不会趁机侵犯别人的界限,把别人当傻逼,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欺负人,即是不亢。

一个人要练习自己不卑不亢的意识,这是一种人际关系里基本的成熟状态。

~4~

自爱是对付恐惧的良药。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自尊心,但其实自爱要放在自尊之前,一个不懂的自爱的人,常常也缺乏自尊。这里的自尊不包含自尊心过强这种,因为所谓的自尊心过强这种不过是另一种低自尊的反向形成,即一种伪装的低自尊。

自爱是做一切事之前的行为,它是一种没有条件的自我爱护。自爱就是不管发生什么,肯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而改变,它应该是一种个体内部自觉的力量和行为。

除了少量的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缺少自爱的行为。请查看以往的文章--所有的不幸福都源于无法自爱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的探索一直被忽略。因此要实现自爱,必须依靠后天不断地觉察,不断的纠正自己早年养成的自动化的一些虐待自己的倾向,进行自爱练习。

只要生活中时时保持觉察,也可求助咨询师,这种自爱的能力是可以养成的。

一个不够自爱的人,不可能明白爱的要义,也就不会爱他人。

第二个要说的,可能是要培养自己为自己负责任的意识。责任会让一个人具备成长的力量,它其实是种能力,能最大化整合自我的力量。所谓的欺软怕硬的人一定是不够自爱,同时又无法具有自我责任的人,因为他的自我缺乏力量去对抗恐惧,所以他就只能采取一种变态的扭曲的方式去偷一些力量,这种力量是如此经不起考验,以至于要对付一个欺软怕硬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绝不服软,比他还硬。当你比他还硬时,会发现他立马就怂了,因为他的力量本来就是假力量,他的强大的自我是个假象。在他们假装的嚣张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一个无比弱小卑微充满恐惧的自我。

第三个要说的几乎也已有了答案,如何对付那些生活中其软怕硬的的人。

答案就是一定不要接过他们抛过来的叫恐惧的那个球,即他们欺软是想把自身弱小无能恐惧的那部分能量抛出去,如果你不接这股能量,不接这个球,那么这股能量就无法被抛出来,就无法达到他们欺软的目的,能量存在他们身上,恐惧的球一直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怂掉,如果能量一直不掉,他们就会彻底怂掉。

因此与其说是与欺软怕硬的人斗智斗勇,不如说是一场自我力量都不够强的人相互间对于恐惧的较量,看上去你要克服的是外界欺负你的人,把你看扁的人,其实不过是为了对付你自己内心那股把自己看扁的部分,如果你没有这股低看自己,把自己看扁的部分和认知,欺软怕硬就无法达成,而如果你面临被欺负,首先要去查看的是自我认知里是否有自己看不起自己,低看自己的倾向存在,正是这种倾向导致了恐惧的产生,如果有,请把这股心魔纠出来消灭吧,那才是你真正的敌人。

而一个欺软怕硬的人之所以经常会试图侵犯你的边界来试探你,并且玩弄一些手段来考验你,这都是他们在打探你的底线的表现,一旦发现你内里虚弱有机可趁,他们一定会长驱直入,把你欺负的片甲不留。

而如果你正是一个低看自己,自己不认可自己的人,你就会被恐惧挟持,拿不出自己的底线,最终被他们攻城略地。但是在他们试探的过程中,发现你内心强大,底线很强,自信很足,就会乖乖撤退,没准以后见了你还会绕着走或者巴结你。

你看,所有的外界都与我们的内心息息相连,要相信所有不好的遭遇都是用来提升你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和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达芙妮,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身心灵成长专家,中国青年报特约心理评论专家,作家,豆瓣专栏《与人相处那些事》作者。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