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会你成长的10部励志电影

 玉稻筱麦坊米 2017-04-14

现代人心灵脆弱,动不动大型崩溃。确实,生活中有那么多困扰和不舍,独自面对总是很难,励志是必要的。其实励志的第一课可能并不是向前看,反而是回过头看看那些年自己走过的路,成长的步伐和记忆中的青春痘,那些闪亮的青春会告诉你,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而所有的记忆,往往是最美丽的。

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追妹子是男人成长的第一课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剧照1.jpg

谁的校园里没有一段懵懂单纯的爱情记忆?哪个男人心里没有住进过一个梦中情人?不管现在的你开着什么样的车,住着什么样的房,娶了什么样的老婆,第一次追妹子的经历总还是记忆犹新。在成长的路上,梦中情人便是男孩子们的第一个老师,教会了他们如何付出、如何关心别人、如何练就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带你回到当年,借着主人公的故事再去回味一下人生中那最重要的一堂课。

沈佳宜:学霸,班花,一心想考个好大学的优等生。柯景腾:学渣,捣蛋鬼,上课比赛打飞机的神经病。一开始柯景腾对沈佳宜那样心无旁骛的学霸很不屑,在沈佳宜眼中,柯景腾的存在感也根本就是零。但是突然一次英雄救美之后,两个人的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柯景腾喜欢上沈佳宜,一出好戏就这样开始了。

柯景腾追姑娘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就跟多数校园里的男孩子一样笨拙,甚至他还带着更多的痞气和玩世不恭。唯一珍贵的就是那颗毫不掺水的真心,那景腾自己也无法解释的东西。沈佳宜在死缠烂打不要脸的攻势下渐渐放松戒备,让对方走进自己的世界。一起补习功课、一起罚站、一起坐在围墙上光着脚吹着风……那些年的爱情就是能在如此粗糙的故事里萌芽。柯景腾为了拉近与女神的距离,开始恶补功课,奋起直追,而沈佳宜不断戳向他的圆珠笔也渗透着不自觉的关心。就在这种学渣追学霸躲的恋爱拉锯战中,柯景腾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坚持着。虽然沈佳宜从没有与他正式而认真地交往过,但当她为柯景腾扎上马尾辫,笑咪咪地从他面前走过,相信柯景腾的心里也觉得一切都好值得。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剧照2.jpg

《那些年》是九把刀的独立导演处女作,也是他写给自己那些年的一首情诗。沈佳宜就是他曾经钟情过的女神,可惜最后他只能远远观望。电影也并没有向现实妥协,给出一个大团圆结局。女神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规避的定律。沈佳宜觉得柯景腾幼稚,柯景腾永远搞不懂沈佳宜的心。一个学渣与学霸的爱情,在校园里开始,也就只能在校园里止步。遗憾,却也真实。

作为台湾小清新爱情片中的优秀典范,《那些年》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真实和爱情的纯粹。换句话说,九把刀的态度足够真诚,每一帧画面里都渗透着自己的感情。柯景腾雨夜里对沈佳宜喊着:“对!我就是大笨蛋!”,还有两个人仰望同一片天空,在地震后互相关心的画面,都可以深深地刻进观众心里。“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黑板上排列组合,你舍得解开吗?谁与谁坐他又爱着她……”胡夏的这首主题曲火遍海峡两岸,也正印证了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份初恋的情愫。

每个男生都能从柯景腾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女生也都曾有过向现实妥协的决定。九把刀固然是段子髙手,不会让剧本冷场,但是他更大的贡献是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次集体校园回忆,没有洒狗血,没有洒热泪,也没有刻意地卖弄三俗段子,而是还原了初恋本该有的姿态——固执、认真、纯粹、贱兮兮。虽然没有完美的结局,但是你依然可以看到九把刀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充满正能量的爱情观。女神是别人的,幸福是自己的。不管你是学渣还是学霸,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错过的不能重来,那就敞开心胸做个快乐的Loser吧!

2.《岁月神偷》:岁月是成长路上最大的小偷

岁月神偷剧照1.jpg

小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好慢,恨不得一夜长大;而真的长大了之后,岁月这个小偷就开始频频对你下手;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大学四年也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当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再也没空去实现,一不小心有了工作有了家,时间再也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我们总念叨着现在没时间,以后再说吧,于是那本书就再也没读过,那场聚会就再也没赶上,青春路上的那道风景就再也见不到了。岁月可以偷走激情与理想,有时候还会偷走健康和生命。《岁月神偷》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唯美却也悲情的成长故事,它把镜头对准了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那个最贫瘠的时代中最底层的一户四口之家,娓娓道来一段平平淡淡的家庭故事,提醒你不要急着长大。

罗爸爸和罗妈妈经营着一家皮鞋店,靠给人做皮鞋为生,养活着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在那条街道上,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户人家,收入勉强维持度日,房顶常常都要被风雨掀掉。这样的一家人也是那个时候香港的缩影。20世纪60年代末,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贪官污吏、乱收保护费的警察横行,再加上“文革”的波及,香港人的生活非常艰难。在那样的时代中,罗妈妈常常用“鞋字半边‘难’(難),亦有半边‘佳’,一步难一步佳。”这样的话来安慰老公,不善言辞的罗爸爸则亲手为老婆打造了一双“髙级定制”的透气皮鞋,好让她的脚不再那么难受。爸爸妈妈之间的温情就跟那条穷街陋巷一样粗糙而普通。

影片以罗家小儿子的眼光为第一视角,小家伙经常把一只鱼缸套在头上,镜头从圆圆的鱼缸里看出去,一切都变了形状,也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便是导演罗启锐想要为影片赋予的意境。家里的生活虽然艰苦,现实都扭曲得变了形,但是这苦日子里依然带有一层美妙的光晕。互相依靠的家人彼此支撑、患难与共,物质的贫瘠与精神的富足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渗透到影片的各个角落。正因为如此,一家人在大雨中护住了屋顶的那场戏才得以深入人心。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拉住房顶。

岁月神偷剧照2.jpg

与之相对的,是大儿子罗进一爱上的那位富家女芳菲,影片在表述她的生活和家庭时,使用的是更为客观冷静的笔调。空荡荡的大屋子与罗家鸡犬相闻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罗进一在芳菲的“领地”中也总是小心翼翼。最后芳菲移居美国,她所象征的富贵生活也从此离开了罗进一的世界,让他回归到自己的草根家庭中。罗进一在心中一定也有过对出身的抱怨和对现实的不满,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不过“幸运”的是,他最终用生命去解答了什么才最珍贵,但很多人却依然不懂得破家值万贯的道理。岁月对罗进一是不公平的,影片用这个带有几分悲剧色彩的人物提醒了我们青春是何等珍贵,即便你躲不过时间这个小偷,也要用你仅存的财富填满余下的日子。

影片虽然是一部纯粹的“香港本土”电影,但它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却具有普遍意义。实际上,罗启锐也正是看到了当代人的“通病”才拍摄了这部影片。他曾说这些年的香港社会充满负能量,80后们面对困难很迷茫,只懂得抱怨,但是60年代“面对的困难更多,还不是凭信念,想方法渡过难关”。《岁月神偷》把我们带回父母曾经经历过的艰难时光,去看看他们的乐观、坚忍。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支流行一时的歌其实正是《岁月神偷》的绝佳注脚。岁月是最大的小偷,但是如果它偷走了什么你都察觉不到,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3.《我们俩》:过客也能教会你长大

我们俩剧照1.jpg

成长是一辆急速行进的列车,我们看起来是列车长,但实际上根本把握不准它的方向,更决定不了会有什么人上车。除了“常住旅客”之外,还有些人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但却留下了比长辈的念叨更生动的一堂课。大道理这东西不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只有经历了才能懂得。过客的意义,就是给你带来一场意外,猛烈地敲一下你的脑门,让你毫无防备地就又长大了一截。这人有可能是师长、是同学,在《我们俩》中,这个人就是邻居老奶奶。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个黄金地段四合院里,听起来很“土豪”,但这里却是一片凋零孤寂。一个空巢老人守着院子一辈子,直到碰上了北漂的穷学生,生活里才算有了点色彩。再大的房产也比不上一个人实实在在的关怀与陪伴。

《我们俩》走的是“极简风格”,一个穷学生,一个孤寡老人,一个四合院,如此而已。女学生小马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来到了老奶奶的院子里求合租,在谈拢价格之后,她带着东西搬进来,成了老奶奶多年来的第一个“伴儿”。相差五十多岁的两个人一开始谁看谁都不顺眼,奶奶“认钱不认人”,小马也是敢怒敢言的暴脾气,一度把奶奶气得心脏病发作。奶奶虽然喊了好多次“你明天就给我搬出去”,最后不过被证明是刀子嘴豆腐心。

影片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剧情,镜头也几乎不曾离开过那个落魄的四合院。小马在外面经历了什么都被导演刻意隐去,只留下她跟老奶奶交流的影像。老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收养的女儿和一个孙子都很少来看望她。在小马来之前,她只能时不时地跟收破烂的聊上几句,“不然都要失去语言能力了”。小马和奶奶的性格很相似,从来不说一句软话,即便是有心照料和关心奶奶的时候,都显得十分霸道。两个人感情的磨合就像个生了锈的齿轮,一开始吱吱嘎嘎别别扭扭,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却突然变得难解难分了。

我们俩剧照2.jpg

导演马俪文从她的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开始,就展现了自己对于老年人的关怀。在《我们俩》中,她更是把这种关怀从亲人升级到了陌生人。在片中,小马对于老人就像一棵救命稻草,是她在行将就木的岁月里看到的唯一光亮。小马把破房子布置得温馨美丽,她上树掏鸟窝,跟男朋友闹脾气离家出走,所有这些“幼稚”的行为,在奶奶的院子里都透着勃勃生气,让这位孤独一生的老人家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她对小马的依赖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那是一个老人家对生活的最后一丝向往。正因为如此,在小马搬走了之后,老奶奶的生命支柱也开始崩塌。她的女儿在不解地说:在一起住这么几天,哪来这么深的感情?只是她不懂得,相对于长期不顾老人的女儿,一个陌生人短暂的陪伴要来得更为厚重和珍贵。另一方面,对于小马来说,与老奶奶做伴的这段时间也是她成长路上的一次飞跃,从一开始的蛮横无理,到后来给奶奶洗头发、做饭,她开始理解和同情这个老人家,小女孩儿的幼稚病也在逐渐被治愈。在奶奶病重时,小马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去探望她,倔强的眼睛终于忍不住流泪,她也完成了一次对自己青春的洗礼。

与挖空心思制造戏剧矛盾、花大价钱打造视效的影片相比,《我们俩》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典范之作,用最少的人物制造最深刻的情感,这是比拍大片更见真功夫的。影片的终极目的是引发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但用的却不是直接的、公益性质的手法。电影的台词寥寥,在很多可以大做文章的关键剧情上,都选择点到为止,留足空白。《我们俩》在电影上做的“减法运算”,可谓无招胜有招。

4.《阳光姐妹淘》:组团是永葆青春的最大法宝

阳光姐妹淘剧照1.jpg

从少女时代到EXO,从后街男孩到One Direction,天团的火爆就像一种偶像叠加效应,当一群少女穿着整齐的制服走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瞬间变成美女,那种气场是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这样,每个少男少女都少不了有过拉帮结派的经历,你有你的小帮派,我有我的大姐头。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组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无限激发你的潜能、释放你的正能量。《阳光姐妹淘》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小团伙的故事,在横跨25年之后,集体的力量还能把中年妈妈们凑在一起,再次洋溢出青春的气息。

转学生娜美第一天来到新班级就遭到小混混们的嘲笑,这时候几个女孩子挺身而出保护了这个傻乎乎的菜鸟。在一次打群架中,装疯卖傻的娜美用“神婆”模样吓走了对方,也因此跻身学校里一个六人组女生团体中。颇有大姐大风范的春花、为了得到双眼皮不遗余力的玫瑰、文学造诣颇深的金玉、梦想成为“韩国小姐”的福熙、冰美人秀智和满口脏话的真熙。就是这样六个画风完全不搭调的女孩,再加上娜美,组成了“阳光姐妹”组合。

影片从25年后娜美的视角展开,现实与回忆交叉叙事。如今女儿都已经17岁的娜美已经好久没有回忆起当年的事了,直到她在医院里偶遇春花,才想起当初的一个约定。为了让七姐妹再次团聚,娜美甚至动用了私人侦探。在找寻的过程中,往事一幕幕在她眼前重现,镜头也不断地推向25年前的那群小姑娘。

阳光姐妹淘剧照2.jpg

男人间的情谊往往是要靠汗水和啤酒瓶来搭建的,而闺蜜情——不需要任何理由。在娜美加入到“阳光姐妹”组合之后,她一度受到了大美人秀智的排挤,娜美不甘心地追到秀智的住处,却意外地发现了她的生活也并不如意。两个姑娘在串吧里喝着酒拥抱着嚎啕大哭,几个小时前还勾心斗角,转瞬间就变成了惺惺相惜。秀智哭喊着“对不起,我太漂亮了”,那种带着幽默的无厘头也就只能放到少女身上才能毫无违和感。内讧、嫉妒、勾心斗角……只要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这些问题,“阳光姐妹”们也不例外。在年轻的时候,我暗恋的对象喜欢上了你,她在背后讲了她一句坏话,这似乎就是生活中最大的波折,再也无法愉快地玩耍。但是直到这些少女们都为人妻、为人母,当年那些鸡飞狗跳的事就都变成了闪亮亮的回忆。

影片中有一个段落是娜美拉上几个姐妹去找欺负女儿的小混混报仇,几个年近五十的大妈把几个高中女生打得七零八落,被警车带走了还幸灾乐祸。因为有了前面的铺陈,她们的“恶行”不但没有罪恶感,反而让人觉得酣畅痛快,这只是妈妈们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重拾少女时代的记忆。打群架在这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纪念意义,就像是一种集体仪式。在结尾处姐妹们跳的那支舞也有着同样的功能。当年她们排练了一个学期的舞蹈,只为在汇演上展示,结果却因为一起暴力事件而夭折,不但表演没有完成,秀智还因此住进医院,几个姐妹也纷纷被退学。在秀智家门前几个人发下誓言,退学不能拆散她们,一定要重新在一起,要一起把这段舞跳完。只是没想到这个承诺直到25年之后才得以兑现。

《阳光姐妹淘》是导演姜炯哲的第二部作品,他在处女作《非常主播》里就曾展示过自己处理喜剧与温情的能力。在《阳光姐妹淘》中,他更是把几个姐妹的情感放置到了时代大背景中,其中两个姐妹团体打架和警察抗击示威者的两场暴力冲突被混搭在一起,制造了一种讽刺时局。又升华姐妹团体感情的效果。影片最大的成功秘诀在于戳中了两代人的情怀,中年人在成年娜美的世界里唏嘘过往,年轻人则在少年娜美的视角中体会青春的真谛。影片脱离了小清新的范畴,满篇都是暴力和脏话,但是它又能保持态度和立意上的阳光向上。能拿捏到这样精准的火候,这是十分考验导演和剧本功力的。

5.《成长教育》:经过渣男,更懂爱情

成长教育剧照1.jpg

恋爱是什么?只有在失恋那一刻才最能体会。男人是什么?只有在遇到渣男的时候才能理解。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少女情怀更加大胆、美好。在少女们的眼中,世界是被加上了一层滤镜的仙踪,男人也是被她们YY之后的白马王子。有科学研究为证,当人陷入恋爱的时候,他大脑中的奖励机制会不断释放积极信号,也就是会不断戳你的high点,而相应的,道德准则判断功能会下降,严重患者几乎完全丧失。这就是“恋爱的人智商为0”的依据。在这种无计可施的bug之下,谁都免不了碰上几个奇葩、遭遇几次爱情滑铁卢。《成长教育》这部英国电影,就讲述了一个少女如何陷入情网又幡然醒悟的故事。但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告诉你如何利用恋爱这堂课,把渣男们当作最好的老师,教会你快快长大。

珍妮是1960年代中产之家中一个普通的女孩,父母期望她能考入牛津大学深造,但是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总是难以忍受学校的刻板气氛,内心深处总在渴望更刺激的生活。她每天都梦想着赶快长大成人,可以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就在这种心境之下,风度翩翩的大卫闯入了她的生活。成熟、优雅、风趣又富有,大卫简直是万千少女心中的理想型,珍妮也不可自拔地对他产生了爱慕。

很快,大卫开始对珍妮展开了浪漫攻势,他去他的家中做客,巧舌如簧的他很快便赢得了珍妮父母的好感。大卫还把珍妮带去看赛马、参加酒会,带她走进自己的上流生活。一直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珍妮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觥筹交错火树银花的世界不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珍妮陷在这样的日子中流连忘返,很快便完全迷失了方向。花季少女对这个中年男人完全敞开了心扉,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也随之改变,原来考入牛津做高材生的理想很快被湮灭,如今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嫁入豪门,做大卫的太太,每天在巴黎的街道上牵着手,过上富足浪漫的生活。

成长教育剧照2.jpg

最终这样的梦境被现实狠狠地打破了,那些快乐的日子不过是镜花水月,珍妮心中经营起的伟大爱情不过是大卫的一场游戏。珍妮被真相无情地扇了一个大耳光,她的世界整个崩塌了。好在伦敦女孩顽强的个性最后战胜了失恋的痛苦,珍妮对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进行了“灾后重建”,她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请求老师的原谅,与父母达成谅解。考入牛津的信念代替了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珍妮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当女校长对她说“你可不是个女人,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珍妮的眼泪才终于释放出了自己的悔恨。她只是一个孩子,她犯了一个错误,一切都还来得及补救。

女导演罗勒·莎菲把女性关怀融入到了影片之中,她的镜头和故事都有种对珍妮的呵护。但如果细细分类,这更是一部成长治愈系电影,影片的标题“An Education”更是直切内核。爱情变成了一堂血淋淋的必修课,而渣男就是这堂课上最关键的人物。如何把一场心灵重创变成一次灵魂的洗涤,这是影片提出的最精彩的命题。

6.《朱诺》:意外怀孕怎么办

朱诺剧照1.jpg

当男孩遇上女孩,你看我我看你,两个人都挺喜欢对方的,挺美好的事儿。孕育小生命,繁衍下一代,挺美好的事儿。可是恋爱生孩子这事儿挑时间,不是具备身体和心理条件就行,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说就应该这样诶。晚了,全家人跟着着急;早了,所有人跟着着急。遇上对眼的人就够难了,更别提怀孕什么的几率多低了。

看尔冬升的《早熟》,少年房袓名和少女薛凯琪互相喜欢、睡了、有了小孩。于是在爹地妈咪眼里呢,这辈子就完了、毀了、什么都没了,感觉跟破坏了别人家庭似的,被亲朋好友说闲话,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其实就只是相爱的人做了一些相爱的人会做的事儿,只不过没学好设防。看美国片我可羡慕了。第一次月经初潮之后,女孩子的妈妈会给她一个东西叫杜蕾斯,告诉她什么是可以的,但要会保护自己,这多好。要是每个妈妈都在自己孩子的青春期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而不是把大门锁起来不让他们知道未来的世界,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儿完全没有准备地面对世界更叫人担心。

我一直都不太懂什么叫一个社会的道德,就是满足全体社会人的是非观呗?那么早恋可能是不对的,早孕就是不道德的。高中生搞对象都是被禁忌的游戏。可是即便如此,我却常常听医生朋友说,在医院里每天都能见到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十几岁孩子去妇产科检查或者做手术。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能阻止人和人自然的恋爱和发生关系。只是在我们这里,没有人会认为这样产生的小baby是上帝的馈赠,简直就是魔鬼的步伐。

不管你是多么独立、多么与众不同、多么叛逆,都没法摆脱当你成为一个“该在认真学习的时候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的人的包袱。

那么,如果一旦出事儿了怎么办?找男朋友,找爹妈,找男朋友爹妈,独自一人去打掉,独自一人生下来,找闺蜜哭,上吊去,还是怎么着?

朱诺剧照2.jpg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依靠的都只有自己,至少时时刻刻准备好依靠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主动,没有人是理所当然地帮你擦屁股,打理好一切的,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出现,你也没法保证他不会有一天就消失了。所以,坚强、勇敢、乐观、冷静地去面对,去接纳人生会发生的一切,哪怕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也能一直奔跑活下去,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

《朱诺》里的艾伦·佩奇和尔冬升《早熟》里的房袓名和薛凯琪,就是两个境遇。一个是被动地改变人生轨迹,挺惨的;一个是主动地掌握未来命运,挺好的。

《朱诺》是一部非常酷的成长教育电影,女主角看起来非常混不吝、任性、不懂事儿,但其实是个非常早熟、乐观向上、意志力强且人格异常健全的少女。

朱诺是女中学生,为了给自己破处,找了一个男中学生来家里,直接就往上扑,没啥经验么不是,结果就这么巧怀孕了。而我们的女主角,当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不哭不闹不找男主人公上吊,她自己开始谋划一些可爱的小诡计,她拖了一个大沙发,端坐在孩子爸爸家门口,跟丫宣布自己怀孕了,但是跟他没关系,自己来搞定,然后十分拽地离开了。她大着肚子走在校园里,从满操场人的风言风语里满不在乎地穿过,换中国电影里的小女主人公可能早自杀了,当然这也不怪孩子,电影里也交代了,朱诺有一个特别酷的家庭,爸爸说,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肯定能处理好,所以你自己看着办,然后带着她去找能收养baby的父母,这太苦了。要是换了中国,她老爸一定会联手小男孩老爸把这俩孩子打个半死吧。

最后朱诺顺顺利利地自己把孩子生了下来,顺便也把孩子爸爸收了,皆大欢喜,百年好合。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因为她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所学到的是每个人每时每刻对每件事都要自己做决定,好了还是坏了,都要自己担当结果,都怨不得别人,每个人应该做自己生活的主角,不要让任何事情拖着自己走,其实人生也就这么短短的几十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也没有什么是一定对或者错的。只要你自己开心就行了。朱诺之所以看起来经历了可怕的事情但是最后竟然是喜剧收尾,就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7.《潜水艇》:每个人都有拒绝长大的自由

潜水艇剧照1.jpg

当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我是看不出周围的小朋友跟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每天瞎开心,大一点,十五六岁的时候,周围的小朋友都以个子高低、成绩好坏来做个体区分,每天发愁考试和写作业;二十五六了,已经明白人和人的不同了,比如有的人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独自应付全世界打掉所有怪,我自己却一直都长得比别人慢一点。

我想是这样,每一个小孩儿其实都不一样,天真又奇怪,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小心思,长大之后就都成了一样的大人,至少是看起来一样的大人。也有人是拒绝长大,拒绝接受改变,拒绝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健全人。我记得有一次采访麦家碧,这个四十几岁的成年人说,自己周围所有人都把她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自己无法正常地去融入外面的世界,我说这个在内陆叫“社会化不健全”,也是她保持自己儿童一样纯真的方式,这样的人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她一样被人这样呵护着,不需要自己动手操作就可以应对整个世界。

每一个奇怪的小孩儿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成长方式,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真的长大。每个人都有拒绝长大的自由,只要你觉得成本自己负担得起。我也始终相信奇怪频道的人一定会遇到另外一个奇怪频道的人,没有人是孤独的。

潜水艇剧照2.jpg

《潜水艇》里有两个非常奇怪的少年,一个男孩子,脑洞开的特别大,世界在他眼里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构图。他幻想自己不是现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中学生,幻想自己死去,所有人来他的墓碑前送花、痛哭、久久不肯离开,期待一场华丽丽的死亡,被所有人纪念,而当葬礼上的人都为了自己痛不欲生恨不能一块儿下葬的时候,自己突然就非常戏剧地满血复活了,所有人欢欣鼓舞,所有人重获新生。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平凡世界的普通少年。

对这样一个十五岁的内向男孩奥利弗来说,每天满脑袋奇怪的想法只能让他显得更不合群,没有人可以倾诉,还被别的同学当怪胎欺负,但是青春期的少年主要的需求是——孩子长大了该搞对象了,搞对象好,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我又怎样,就算全世界都不理我又怎样,至少我有爱人,爱人就是我的一切,我将不再孤独。

那么问题来了,孤独少年奥利弗会喜欢什么样的姑娘?什么样的姑娘会喜欢他?当然是跟他一样频道就是一样不合群的。

于是少女袓娜出现了,脑洞更大,行为更异常,非常酷非常与众不同,最大的爱好是在学校的小树丛里不停地划火柴玩。经过了几轮的试探、攻击、伤害,两个少年终于在一起了,一切都显得十分青涩可爱,在夜晚的游乐场里放烟花,躺在铁道边的废浴缸里望天,袓娜烧奥利弗的腿毛玩。这都是十五岁少年才能拥有的世界。然后吵架,然后分手,然后奥利弗在海边想念自己的女孩,看到穿着同样红色胶鞋的少女,多希望是自己的女主角呀,一转身就真的是她,一切都太美了。

十五岁能过成这个样子太让人羡慕了,整个电影就是我想要的十几岁的少年人生活,可惜我未曾有过,也因为这样更喜欢这部电影。时间一点点过去,人一点点长大,天真可能在一点点消失。你也可以拒绝长大,成为袓娜或者奥利弗,没有什么比天真的少年心气更珍贵的了。而且,总有一些东西,是属于特定的“某些人”。

8.《阿黛尔的生活》:有情人终成EX又怎样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1.jpg

不管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少年、四五十岁的中年,或是六七十岁的老年,能遇到—个喜欢的人都是最美好的事情,让人充满幻想心生期待,想要为了喜欢的人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在眼前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光亮一点。而就像所有事情一样,凡是有开始的都将会结束,爱情也一样。但没有人会因为通晓了这个规律而停下去谈恋爱的脚步。

青少年之爱充满胶原蛋白和荷尔蒙,很容易从被对方外表吸引开始,而后才有理由关心内在美不美、品质好不好、性格合不合、是不是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有能从一而终,从初恋走完全程生老病死的,简直幸运得像奇葩,大多数人一生当中都要经过若干次试错,找到最喜欢的人,而另一部分找到的是最适合的人,最后的那些,在差不多的时间找到了差不多的人。

我不认为年轻时候曾经相爱过最后却没能在一起的人都叫炮灰,每个人都不能拒绝自己的成长,或者要求别人跟自己同步,每一段恋爱都是美好的,临走道别说声珍重,他日相逢也没什么好埋怨,青春岁月就应该去使劲儿多谈恋爱。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2.jpg

众所周知,《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女同志电影,有两个非常美艳的女主角,和一长段很好看的床战戏,噱头做足,场面够靓,但阿布戴·柯西胥是一个不一样的导演,他电影镜头下的这段爱情非常节制,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好看的爱情故事,人好看,画面好看,故事好看,他是一位绝佳的生活观察者,让看过电影的人真实到好像经历过一次主人公的人生。

阿黛尔本来是一个直女,搞了一个不错的男朋友,上了床之后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一直到认识了蓝色短头发英俊的女T艾玛,发现她是自己的性幻想对象,真相大白,原来自己喜欢的是女人。顺理成章俩人勾搭到了一起,一起生活,一起见家长,一起见朋友,看起来非常美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变淡,发生摩擦,阿黛尔出轨成为导火索,两个人分手了。

阿黛尔一路追赶想要找回自己的女朋友,发现时过境迁,她根本不属于自己这个世界。导演柯西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艾玛和阿黛尔的分手是因为阶层差异,艾玛是个艺术家,家庭背景很好,家人和朋友对她的性取向也非常支持,而阿黛尔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姑娘,读普通的学校,同学们每天都在用粗俗的方式排斥同性恋的存在,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对于艾玛和她的生活来说,阿黛尔始终是作为一个美丽的局外人而存在。我相信柯西胥的为人,作为一个精准的记录者,他想表达的并不是一个悲剧或是什么教训,展示的都是青春和爱情的无尽美好,和有情人终成EX的一点苦涩,并没有半分遗憾。

在阿黛尔的一堂课上,老师问:什么是遗憾?为什么会觉得失落?他说:遗憾的是你没有和那个一见钟情的人说上一句话。发生过的一切都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刻,没有遗憾。

9.《独自等待》:每个人生来死去都只是一个人

独自等待剧照1.jpg

除了少数运气特别好的人,每个人的人生履历表里或许都经历过这种事儿: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你跟他表白,他说,Sorry,我心里惦记的是别人。这太正常啦,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应该跟某个人或者具备某种固定属性的人在一起,也没有几个人真的天生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两个陌生人相遇本来就够难了,更别提互相喜欢了。

除了少数运气特别好的人,每个人的人生履历表里或许也都经历过这种事儿:你穷追不舍,本来连正眼都不瞧你一下的完美心上人被你感动坏了,转头跟你好了你还没高兴多久,他的完美心上人出现了,跟你说了拜拜。

朋友们,爱情呀,没有什么喜剧悲剧,没有人知道终点站是哪儿,没有人应该喜欢什么人。我们从生到死,走走停停,哭哭笑笑,最后归根结底,都只是一个人,—个人来,一个人去,但活着总要等点什么人、等点什么事儿,才能让你忽略掉,我们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开始,一个人结束所有的事情。所以别轻易放弃期待,也要相信即便你等的那个人出现不了,世界也依然是美好的。

《独自等待》是这样一部电影。我们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好好先生,自己经营了一家小小的古董店,每天过得简单快乐,怀揣梦想等待真爱。非常健康的一个人。后来他遇到了自己认定的女主角,感觉特别棒,整个人生找到了新起点,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自己的女主角,开始重新规划未来什么的。但他不知道,身边还有一个姑娘每天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在发现我们的男主人公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之后特别伤心。我们的男主人公跟所有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一样,压根儿看不到身边的真心人,一直到真心人伤心之后决定远去,并且发现自己的意中人根本不在意自己。

独自等待剧照2.jpg

这是伍仕贤导演在差不多十年之前的作品,赢得了无数文艺青年的爱,李冰冰的绿茶婊演得非常到位,得心应手,夏雨的青涩拘谨也非常到位,那时候的夏雨也快三十了,还是有一股憨憨的少年气场围绕在他周围,龚蓓苾就别提了,他在伍仕贤电影里就是姜文电影里的周韵,特别灵魂人物。

伍仕贤说每个人都会像电影里的夏雨一样犯傻,你喜欢一个人,对方不搭理你就算了,对方要是搭理你,天天跟你一块儿混,还不跟你好,那你是不是更难受。你想给心上人打电话,你心里斗争,是不是高冷一阵,过几天再打?然后又憋不住。在这种反反复复挺折磨人的过程里,你反而会得到另外一些东西,这就是生活的奇妙之处,也是伍仕贤认为的这部电影的阳光。

《独自等待》说的是一个男青年追求爱情的故事,这里面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和他身边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的真实成长经历,它不是偶像剧,就是现实生活里你能碰见的平常人或者你自己,每天面对无数的机会,说来就来,说没就没了,可能抓住了也不一定就能好,错过了也不一定就不对,只要你别后悔。

我们都是很好的人,只是相爱需要一点运气。

10.《蓝色大门》:唯有纯真永不逝

蓝色大门剧照1.jpg

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两个女同学,是我长到现在见过关系最好的女同学,我很羡慕她们每天拉着手一块儿吃饭、一块儿上厕所、一块儿写作业,从来不像小女孩一样为了一个小学长或者什么铅笔盒争吵。后来一个见多识广的大嘴巴男同学开始议论纷纷,这两个小女孩每天一块儿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偶尔还互相亲亲脸什么的,还经常突然出现在校园里的某个死角处,一脸神秘兮兮,他们是不是拉拉。我那时候一心惦记隔壁班的大高个篮球队长,根本不懂俩挺好看的大姑娘为什么要放弃一操场的大帅哥每天自己偷偷躲在角落里玩。但是她们很开心,每天都特别开心,学习成绩也特别好,没有引起老师和家长的特别关照。当学生的时候真好,只要成绩好,老师家长都疼爱。

一直到我第一次看《蓝色大门》那年,因为太好看了连着看了三四遍,也没太看懂里面说的关于女同学的情谊,就觉得桂纶镁跟陈柏霖不在一块儿简直太他妈的天理不容了。

《蓝色大门》可能是最近二十年最好看的台湾青春文艺片,一个纤尘不染的爱情故事。能把同性之爱、男女之爱、少年情谊、学生时代拍得这么美,我后来没有再看到过这样的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高中生桂纶镁有一个每天形影不离的闺蜜,闺蜜中意帅帅的男同学陈柏霖,自己又是个特别内向的人,让桂纶镁去替自己表白,陈柏霖就跟所有校园小说里写的一样喜欢上了代人表白的这位女同学,但意外的是这个女同学是忍痛替自己心上人去表白的,根本就没法跟陈柏霖来电。然后最妙的是,电影到这里就没有然后了。

蓝色大门剧照2.jpg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当时脑洞又特别大,自己幻想了无数种续集模式,比如陈柏霖跟桂纶镁结婚了,女同学一赌气跟桂纶镁的表哥结婚了,后来变成《大宅门》了之类的。但不管怎么样的设定,挨着不挨着,对这部电影来说都是狗尾续貂。这部电影到两个主演骑着单车在阳光下互相追逐的完美时刻,就应该定格了。

我们会长大、变老、变聪明、变世故,唯有纯真永不逝,尽管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而回过头看这部电影的两位主演桂纶镁和陈柏霖,从那时候的十几岁的高中生一路演戏到现在,都过了而立之年,可怎么看都还是一副不怎么长心的少男少女样,我想他们心里的纯真一定也都还在吧。

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3点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到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