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五根

 Winfred吴 2017-04-14

丁一 五根

什么叫根?这个在《五蕴论》里就没有了,《广论》就补充一下4。就是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个什么意思?,我们说有几个意思:最胜自在义是一个,主义是一个,增上义又是一个,这是《五蕴论》说的根有三个意思。我们这里根据《俱舍》的5,把它稍微打开来讲一下。

根是何义?《俱舍》里边又分了几个最胜、自在、光显,是故名根在《俱舍》里边,就分这三个:最胜、自在、光显。这个跟这里差不多,但是也有详略的关系。我们先把《俱舍》讲了,《俱舍》没有的,我们再补充一下。其实《俱舍》没有的,它还是《俱舍》里边,还是有,它不过不放在根里边,另外讲了。那我们等一下看下去就知道,先把《俱舍》的说一下:

最胜义、自在义、光显义,这个三个义叫由此总成根增上义,这个增上的意思,包含前面的最胜自在光显,那就是总的加起来,就是增上增上的意思,并不离开前面的,前面三个合起来,就叫增上。殊胜的作用,叫增上

那么什么叫最胜?这个五个根的体是殊胜的,叫最胜最胜是体的。那么这五个根的作用殊胜叫自在,它可以看,可以听,有自在权,这个作用来说叫自在。它的体跟用都胜,叫光显。 所以说在《俱舍》里边,的这个含义:最胜是指体;自在是指它的用;光显,就是体用两个合起来,那就是前面两个合起来就叫光显,意思就是最胜、自在最胜、自在两个都殊胜,就是光显

由有最胜、自在、光显,这三个意思合拢来,就叫增上增上,就是有这个殊胜的作用,能够产生这个殊胜的作用,叫增上。在《俱舍》里边,就是这么说。那么这里说,这个自在、最胜跟《俱舍》差不多,我们讲过了,增上也讲过了。

这个主义,这是《广五蕴论》里边,它另外提出的。那么,它要特别解释,这个也就是看到,《俱舍》讲过的,它就不讲了,《俱舍》没有讲的,它要提一下。其实,《俱舍》也是讲的,不在这个里边讲。

那么,这里我们就看什么叫主义

的意思。那么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这个是对哪个说它是主呢?主是相对的,一个主、一个是从。你是主,对哪个来说你是主,就是你的是哪个?

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眼根眼识为主,就是说眼识是跟了这个眼根来的,眼识是附带的,主是眼根为什么叫生眼识故,就叫,因为它能生眼识,不是眼识生眼根。所以说,眼根有这个功能生眼识,眼根为主。

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那么这样子说呢,眼、耳、鼻、舌、身,乃至识:眼根与眼识为主,耳根与耳识为主,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这是主的意思,为什么?生身识故,这个一样的。

那么在《俱舍》里边,是不是讲这个道理呢?也讲的。那么,这个道理我们还是把它说一下 。《俱舍》里边有一个话 随根变识异,故眼等名依,一个主、一个依;一个是主,一个是它的依靠——“。意思一样的。随根变识异,假使说,今天这个眼睛,很健康,没有毛病,你看东西很清楚,眼识去看很清楚。如果第二天眼睛发炎了,那幺因为这个浮尘根变化,眼识也产生变化了,你这个眼识就看不清了。眼根、净色根也变化了之后,眼识生的时候就不清楚了。你红眼睛,或者是发炎,或者什么,那你看东西就马虎了。所以说眼根有这个功能——眼根好,识也清楚,眼根不好,识也不清楚。

眼识是依靠根跟境相对而生,那么它跟根的关系密切。眼根有变化,这个眼识也就变化了;但是对面那个色境,它的变化对眼识的影响不大。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盛开的花,我们眼睛看,很清楚。第二天这个花谢掉了,这个境是坏掉了,但是我们眼睛看这个谢的花,也是很清楚。就是说境的变化对眼识不成关系,而根的变化对眼识成关系,所以说眼根是主,所依就是主了。

随根变识异,故眼等名依,因为这个识跟着根的变化而变化;根怎么变,识也怎么变。那么这个识,是依根的,根是主,的意思就出来了。而这个境,不是主。因为在这个《广五蕴论》里边只讲是,还有的。眼识生,生靠两个缘:根、境。但是你境,现在我们《俱舍》就把两个都讲了,根是主要的,境是次要的。境变化,眼识不生关系。

再一个,彼及不共因,故随根说识,什么叫不共因?眼根,只有自己的眼识可以生出来。自己的眼识,依自己的眼根生的,不共其他的,只有给自己眼识生的,这是跟其他的识不共的。外边的色境,却是共的。这个色也生起你的眼识,也可以生起他的眼识,共的。我的眼识,从我眼根看出来,但是他的眼识,不能借你的眼根看的,是不共的。

那么,这个色,不但是生眼识,也可以生意识,我们缘色的时候,看到的这个颜色是红的,就心里想这个很好看,如果看到这个颜色是灰塌塌的、黑黢黢的,就感到很不好看。好看、不好看是意识的作用。意识跟眼识同时可以缘这个色境,所以说这个色境,不但是他的眼识也能缘,自己的意识、他的意识也能缘,这是共因。而这个眼根,只能生自己的眼识,这是不共因。所以说从这个几个方面来看,眼识主要地依靠眼根,所以眼根是主,生眼识。

我们说这些都是辩论,在《俱舍》都是讲的是有辩论的。在这里,就平平地跟你讲一下。眼根是主,给哪个做主呢?它能生眼识。但是我们说,生眼识不但是眼根,还有色境,那么这个一定要比较了:到底色境为主,还是眼根为主,来生起眼识?那么再同色境比较,眼根为主。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根变识变,境变识不变;再一个,根是不共因,只有自己眼识能生出来,而色境,生自己眼识,也生他的眼识,也可以生无量无边众生的眼识,也可以生出意识出来,所以说是共因,它的关系就不是那么专有,所以说不是主,根是主。

这里就把这个主义补充了一下。至于说最胜、自在、光显、增上义《俱舍》都讲过,他也就不仔细地给你分析了。的意思,在《俱舍》讲根的里边没有它,是在另外讲的,那么他就把这个义又提一下,这是生眼识的,以眼根为主。眼识,是附在眼根上才生,从它生的。所以说根的意思还有一个主的意思。那么下边把根分开讲。


云何眼根?谓色为境,清净色。 

根讲完了,那么根有多少?有五个。这里,《广论》8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清净色净色为性两个话,互相衬托。清净色,说它的体是清净的,一种色法。这里更明显地告诉你,它这个体性就是一种清净的色。

什么叫清净色?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什么叫清净色?在眼睛里边有一分净色,不是全部,我们的眼睛有浮尘根,像葡萄那样子一个眼珠子就是浮尘根。在眼的浮尘根里边有一分,有一部分是清净色,这个清净色,有比喻是净醍醐,最清净的醍醐。我们人间,牛奶生酪,酪生生酥,生酥变熟酥,熟酥最后提到最高的最干净的就是醍醐,醍醐里边又是最净的醍醐,那就是说这个色是非常清净的色。这个清净色有了,眼识才能生。如果没有清净色,眼识就不能生了。

我们说,我们人现在可以造出一种镜子、照相机,这个用物质来造出这个眼睛一样的作用,也能反射外边的。尽管你造得再好,看的感觉没有,只能帮助人家看的,真正要感觉的能看到的,那就是要有净色根,这个净色根造不出来。净色根在《俱舍》里边它就是怎么说呢?它说五根体清净故。这个五根,它的体是非常清净的,像什么? 如珠宝光,珠宝已经是干净东西,珠宝发的光,它是摸不到的,只是看到一点点。那就是说这个净色,细得我们碰也碰不到,肉眼看不到,天眼能看到,非常清净的一种颜色叫净色

这个净色根在其他的法相书上又叫胜义根,那么胜义根就是对浮尘根说的。我们看到肉团的眼睛是浮尘根,那么里边含的净色的眼根叫胜义根,这两个相对而论。对浮尘根说,那个是胜义根,真正能见的是胜义根浮尘根在,净色根没有,还是见不到——眼识不能生。不能生眼识,就不能看。

那么它的体,是清净微妙的一种色法,无见有对,清净色。无见,就是肉眼看不到,天眼能看到,这个肉眼看不到的就叫无见,我们的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但是有对,它毕竟是四大所造的,有质碍的,这个质碍很细,也是人、凡夫是感不到。我们说电子、原子,这些东西在我们的手碰上去,根本就感不到的东西。那么这个净色根一样,是无见,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但是,不能说它是没有东西的,有质碍的,是有对的。有对的,就是它有质碍的,有物质的体性的。那么这个东西是净色根。能见的色,就从净色根来的。

《俱舍》里边还有个争论:我们能见到底是根见还是识见,眼识来见,还是眼根来见?这个有辩论的。有的说是眼根见,有的说眼识见。那么到底什么见?这个大家去考虑一下。眼识能见,那么眼根干什么用?如果眼根能见,那不必生眼识了,直接眼根就看了。那么到底哪个来见?这个问题《俱舍》里有。那么我们自己动动脑筋。

《俱舍》,这本书叫聪明论,学了这部书使人聪明的,也就是聪明的人,学了之后,什么世间上的事情都会懂。我们不聪明的人,这个书一学也会聪明,因为叫聪明论。这个里边很多问题,为什么人要生两个眼睛?这个也有。两个眼睛,到底是跟交流电一样——交替地看,还是同时看?这些问题在《俱舍》里都辩的有。那么,这些都是比较微细的问题,在我们初学,就不要管那许多。

这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那是一样的。


云何耳根?谓声为境,清净色。

这个耳根,它所缘的境是声,它只能缘声音,它不能缘色,不能缘香,这是凡夫的境界。到菩萨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就是六根清净位,还没有见道,还在道前,见道以前,六根清净那个位置,他的六个根能互用。我们现在说有些特异功能的,他的腋下可以看字,这个是不是神话?不是,他有这个特异功能。

真正菩萨修行到六根清净位,眼睛能够看声音,也能够闻到香味道,或者身体手里也能够看字,每一根都可以起六根的作用,能看、能听、能闻、能尝味道,身体也能够看、能闻、能尝味道,都能通用。那么,凡夫之位就是隔开的,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清净色也是净色根,它的色是清净的。


云何鼻根?谓香为境,清净色。

云何鼻根,一样,香为境。他的鼻子缘的境是香气,也是净色根,清净色所造的。那这些都是四大所造的,它的材料就是四大,等于说我们这个房子不管你是平的楼房也好,后边那个大师殿也好,它的材料都是砖瓦木石,水泥钢筋,都是这些东西。那么它都是四大种,造的东西有很多,四大种造的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舌根就是尝味道的。


云何舌根?谓味为境,清净色。

也是净色根。


云何身根?谓所触为境,清净色。

身根,谓所触为境,身根所对的境界是所触,不是能触能触是心所法,这个是所触的境,色声香味触的那个。它故意加个,也就避免你混淆那个能触的心所法。那么这是五个根,就完了。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广的,广的里边。


【广】 造者,因义。根者,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

造者因义,所造色,这个什么意思?它就跟你讲一讲。造是因,就是由它的这个原因来造,才能造得起来,就是这些所造色的因,就是四大种。四大种有四种因,那么所造的色是它的果。

什么叫最胜自在义、主义,就是说,对那个境有自在的意思,有主的意思。

这个的意思很微妙,《俱舍》里广讲,我们这里稍微提一下:就是说我们看东西,眼根跟色境两个东西,哪个是为主?眼根为主。你眼根坏了就不能看,如果所看的东西打烂了,你还是能看。所以说眼、色两个为缘,产生个眼识能看。中间的依眼根为主,眼根一坏的话,什么色都看不到了。,假使你盯了这个鼓在看,那个鼓把它打烂,你这个眼根还是能看其他东西,都能看,那个烂的鼓还是能看到。如果把你眼睛打坏了,你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就在根上。

自在也在根上,我要看就看,我不要看,就不看。

增上就是它是起主要作用的意思。

这些都是依眼根为主,总的来说是谓根义,根的意思有那么多:最胜自在义;主的意思;增上的意思。那么这些名相,在《俱舍》里就广讲了,我们这里,暂时就不要讲得很多,因为《俱舍》有一品叫《根品》,这品里,什么叫根,那就广泛的把它解释清楚。

现在我们这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个,我们只要知道它是一个的意思,就是根跟境对起来,主要依的是根,主要的力量不在色上,固然色跟根两个对起来才能看到,但是主要的主宰权还在根上,所以说这个根跟外边的色境不一样。

这个就牵扯到这个问题:我们的眼根能看东西的,为什么不叫色根?这里就是因为色是次要的,眼是主要的,所以叫眼根,不能叫色根。同样耳根不能叫声根,因为境是次要的,根是主要的。根有最胜、自在的意思,主的意思,有增上的意思,境没有这三个意思。所以根跟境不一样。那么它下边还讲,讲得很仔细。


【广】 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

所谓主义者,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就是说要生眼识,哪一个是一个主,能生出来?眼根。你没有眼根,色摆在那里,再摆得时间久,眼识生不出来。眼识一定要依托在眼根上生得起来,眼根坏了,眼识就不起。即使色境不坏,眼根也生不起来;色境坏掉了,眼识照样看,不会受影响。所以,这个主宰权在眼根上,因为眼识生起主要依眼根,不依外境的色。所以这个根有的意思,这个就是生眼识的。生眼识——眼根跟色境相对生眼识,在这两个里边,眼根为主,色境不是主。这是根的主义。因为这个特别重要,讲一下。前面最胜、自在、增上义,这个大概意思知道就可以了。它把的意思帮你讲了之后,那么,主要的眼根跟色境的差别也就知道了,它能够生起眼识,以它为主。

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那么,眼、耳、鼻、舌、身,要生起眼识、生起耳识、乃至生起身识,依根为主,不在境上。所以根是主的意思。那是补充《五蕴论》里边,它根的意思没有讲,这里给你开广讲了一下。那么下边我们又看下去,看《五蕴论》,五根讲完了,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下边是色、声、香、味、触,外境。


云何为色?谓眼境界,显色、形色、及表色等。

什么叫?是眼睛看得到的东西,是境界。这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眼睛所看得到的东西叫。具体的哪些?具体就是显色、形色。显色,青黄赤白这些颜色;形色,长短方圆,这是形状。这两种都属于色法。显色好,形色也好,都是

还有表色等,什么叫表色?这个色可以表示给我们看什么意思的。假使我这么挥挥手,你知道我在跟你打招呼;假如我招招手,你可以知道我在叫你来;如果说有个人他在磨刀,知道他要用刀去干什么去了;如果这个人买了个鸡,放在旁边,在磨刀,肯定知道他要杀鸡了。那么,他拿把刀向鸡的脖子上砍过去的时候,那就是杀业,在有部说杀业是形色。这是表色,能够表示给我们知道的那些色,除了显色、形色之外,还有那些动作,指表色,这些都是属于色境。

那么我们要知道,这是色就是眼根所对的境界,具体说,有显色——青黄赤白,形色——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 《俱舍》里边举了二十种色,表色就是人的动作,你做些动作能够表示给人家看是什么意思的,大家知道你在行动。那么这一类东西,都属于色的境界。

(什么叫云何为声 ?谓耳境界,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这个在《俱舍》里面也讲了很多,我看看《广五蕴论》有没有讲的。)我们还要把广的里边——眼根、耳根再念一道。


【广】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这个一样的,观的境是色法。净色为性,那就是清净色,它这个色,不是一般的色,是清净的四大为性的。

什么叫净色?它有解释: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在我们眼睛里边有一部分,这个组成部分不是一般的肉团眼,是净色,这个很清净色,如净醍醐。醍醐是最清净的东西。我们说,从牛奶提炼成生酥,生酥提炼到熟酥,熟酥提炼到醍醐,一层一层提上去,净醍醐——最好的醍醐,那是最清净的色法。有这个色法的缘故才能看,那就是说净色根,没有净色根,哪怕你肉团眼长得再好,看不到东西;那么净色根有,哪怕你眼睛长得很丑,但是东西也看得很清楚,所以主要看的是这个净色根。

所谓净色根,有的书上说是神经,我们否定。神经是眼睛看得到的,不是净色。这个净色在经典里说是看不到的,肉眼看不到的。所以说,不是所谓的神经,这个东西比神经还要细。有的书说,就是眼神经之类的,这个说法,还比较牵强附会的。此性有故,那么有了这个净色根,眼识才能生起来,才能看东西,没有这个净色根,眼识生不起来的。

那么,眼识怎么生的?根境相对。这我们恐怕都知道:由眼根跟色境相对之后,就生出眼识来,就是三和合。眼根跟颜色,两个东西,一个根一个境,然后生起识,这三个东西,合和起来之后,就生心所法,心王心所就生起来。


【广】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广】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广】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徧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徧,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徧净色,舌头上的这个净色根,到处徧满的,这个舌根,里边净色满的。 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徧,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生,无即不生,这是研究生理学。一般的认识,都认为这个舌根是徧满舌头。但是也有的一些认为,在舌头上有极小一部分没有舌根的。这个地方,没有舌根的有多少?一毛端只有一个毛的尖尖那么大一点点,感不到。如果有一块地方是没有舌根的,那么东西摆在这个地方,它尝不到味道,木儿木滋的。那么,它现在是整个舌头里边只一点跟毛的头头尖端一样小一点,是没有尝味的功能的。那么,这个在整个舌头里边说起来就显不出来,因为太小,它四周都布满了舌根,那东西碰上去都尝得到味道,所以说这个,作用就不现了。这是讲舌根。下边是身根:


【广】 云何身根?谓以触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徧净色。此性有故,身识得生,无即不生。

谓以触为境。身根的境界,是触,就是身体所碰到的东西,也是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徧净色,这个净色,也是徧布全身的,我们全身都有知觉,它这个身根是徧满全身。此性有故,有这个净色根,才能感到东西。碰上去这个是硬的,这是软的,这是痛的——尖的痛的,假使火,碰上去烫的;冰,手碰上去就是硬的、冻手的,这个感觉全身都有。因为这个身根徧满全身。如果我们身体上有一部分,没有身根的话,那么这一部分你打也好,它也不痛,你给它包得暖暖的,它也不感到暖和,你冬天把它晾在外边,它也不冷,它没有感觉的——那就没有。整个身体都有感觉,那么就徧满全身的。这是补充五根,那么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