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简称“蕲”,别称蕲城、宿城,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宿淮蚌都市圈城市,但是在安徽,有一块飞地,这块飞地已经影响了两个地方发展,一个是淮北,一个是宿州。 安徽地图 一: 萧县,简称“萧”,别名龙城,名字由来是因为古为萧国都城。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东临徐州,南接淮北,面积1884.89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之交。 淮北飞地 萧县紧靠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素有“徐州后花园”、“淮北大观园”的美称。城区距徐州15千米,距淮北市33.6千米,距宿州75千米,距省会合肥301千米。 宿州地图 萧县是中国中东部地区较早迎接人类文明曙光、进行开发建设的历史名县,有距今超过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夏代,被封萧国。秦朝置萧县。隋唐,始烧萧窑。明清,形成龙城画派。古有“文献之邦”之称,地处中原文化、东夷文化的交汇区,是中国两汉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都市圈 萧县常住人口为123.86万人。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6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在2016年,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竞争力第1名、发展活力竞争力第3名。 二: 据在萧县永堌镇出土的三叶虫化石考证,早在两亿三千多万年前,萧县境内就有生物存在。6000年前,萧县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金寨文化。 金寨 夏代,萧县是萧国都城。春秋,复建萧国,为宋附庸。楚,置萧邑,属楚国。秦,置萧县,属泗水郡。王莽新朝,改沛郡为“吾符郡”,又作“吾府郡”,梁国改为“陈定郡”,改扶阳侯国为县,又改作“合洽县”,改杼秋县为“予秋县”。更始元年,刘秀封为萧王。三国,魏朝设萧县(属豫州),曹操封儿子曹熊为萧公镇守萧县。太和三年,改萧公国为萧王国。 萧国 西晋,置萧县属沛国。东晋,杼秋县在东晋乱后废,设萧县、相县属侨置沛郡。南北朝,南朝宋置萧县、相县,属北徐州沛郡。唐,设萧县,属徐州。宋,实行路、府、县三级制,设萧县,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元,撤销萧县建置,并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复立萧县,属归德府徐州。 萧县北站 民国期间,先后称龙城市、龙城镇、城关镇。1950年,改称龙城镇。1958年,改称虚实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萧城镇。1980年,复称龙城镇,至今不变。1953年,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为加强洪泽湖管理,江苏省萧县、砀山与安徽省泗洪、盱眙县交换,结束了萧县从汉朝到建国前属徐州管辖的历史,属宿县专区。1956年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撤销萧砀县,恢复萧县、砀山县,属宿县专区。1970年宿县专区改称宿县地区,萧县属宿县地区。1998年,撤销宿县地区,设立地级宿州市,萧县属宿州。 三: 萧县农民做画 萧县被称为中国画都、汉兴福地,获得中国国画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羊肉美食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全国知名旅游度假基地、中国改革创新试点县、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防腐第一县 2016年,萧县县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讨论萧县拟设立萧国市,原则上通过了萧县撤县设市准备工作情况汇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把这个飞地,段园镇囊括,共同开发煤炭资源。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