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年轻的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为使团的随团画家,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世态风情的画作,随后在英国及欧洲风靡一时。  持枪的士兵
18世纪末, 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为名, 派马戛尔尼勋爵带使团访华, 这是清代外交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 那时正值乾隆朝末年,国势鼎盛, 但盛世的外表下,已潜伏着种种危机。
 威廉·亚历山大自画像
威廉·亚历山大, 作为使团随团画家的助手, 创作了大量的速写和水彩画, 记录下当时中国的世态风情, 他的画,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欧洲人眼中的那个遥远又鲜活的“乾隆盛世”。
 83岁的乾隆帝
 官员跪拜乾隆帝
 英使觐见乾隆帝
 乾隆帝在热河行宫

乾隆帝肖像速写
 乾隆帝赠给使团的随身携带的香囊
 位于热河的小布达拉宫
 乾隆帝致英王的信,放在这个盖着黄绸缎的盒子里
 使团的驳船准备下苏州
 皇帝的花园
 西直门
 士兵
 兵站
 正在避雨的中国人
 中国官员
 泊船
 城楼
 戴着枷锁的人
 正在吃晚饭的纤夫
 笞刑
 持枪的士兵
 中国妇女和她的儿子及佣人
 中国步兵中的虎威之师
 舟山定海南城门
 执扇士兵
 掷色子的农民与船夫
 战舰
 葬礼情景
 搬运工人
 城镇
 渔船
 渔夫一家
 遗迹
 游船
 喜剧演员
 通过水闸的船
 天津风光
 扬州风光
 塔
 寺庙
 全副武装的士兵
 审问罪犯
 石舫
 苏州附近的塔
 商贩
 商船
 僧侣肖像
 三艘停泊着的船

商人肖像
 农民的一家
 庙宇祭祀
 官员肖像
 航行中的船
 牌楼
 官员和他的佣人
 官员的游船
 正在赌博的人
 帆船
 富丽堂皇的房子
 舢板上的一家人
 一群村民
 正在抽旱烟的官员
 吃饭的孩子们
 军人们
 骑兵
 初见大运河
 灯笼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