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徐蘅川家族墓
徐蘅川家族墓位于吴中区光福,未见任何记载。墓冢原封土已平,仅剩花岗石质墓碑断陈路旁。一石书“徐墓,先祖考蘅川府君、先祖妣许太孺人、先伯考士皋公、先考善长府君……”,另一石书“字圩甲山庚向兼卯酉二分分金,道光十二年二月初六日,奉祀子傅、孙凤翥泣血谨书”。现存石碑横宽竖窄,与传统的清代横窄竖宽青石墓碑不同,当为卧碑或者墓前坊上刻石。墓碑附近尚存“福禄寿”铭文墓砖多块及石构件若干。
墓主之一的徐增,字二逵,号蘅川,以号行,道光年间光福镇人,徐靖节第廿四世孙。徐蘅川虽六岁丧父,然事母金太君至孝。他宅心仁厚,好义轻财,有人告急,就慷慨资助,即使自家因此渐渐没落亦在所不辞。平生嗜好读书,甚至到老仍以抄书为乐。他承继父志,修族谱,建宗祠。他认为光福居太湖之滨,接壤邓尉,为吴中胜地,却未有记载,这是方志的一大空白,于是搜集资料,着手编纂《光福志》。可惜志稿粗有头绪,他就过世了。离世前他对儿子徐傅说:“尔能续成此书,泉下人亦于兹慰矣。”其子徐傅不负重任,终于历时数十年而成《光福志》十二卷。当时此书因故未能及时付梓,及至民国十八年(1929)乃由后人集资出版发行。 徐傅,字月坡,早慧,受父亲影响,也爱好藏书,博涉经史。中年起久居楚湘,广交豪客名士。晚年回到光福,收拾祖业,重建世祖徐鉴湖明代所筑的东崦草堂,扩建、增筑部分亭、轩,一时有月满廊、欣怀亭、延翠轩、丛桂小榭、读书堂等胜迹。徐家衰落后,草堂售予苏州画家吴似兰,后曾为乡政府所在地。在草堂后原存有《徐蘅川像赞碑》六块(原碑数不详),书者有金石学家、书法家、解元张廷济,还有在苏留下十余方摩崖的潮州知府黄安涛以及书法家王荣年等。 徐家一向为光福大族,俗称徐家花园的东崦草堂位列苏州市保文物。其主人徐蘅川对首部《光福志》的编写有重大贡献,然而一直没有史料说明其具体的生卒年。徐氏家族墓碑的发现,为其在世时间的推断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光福志》上对徐蘅川享年七十一岁的记载,结合石刻上的道光十二年(1832)推断,徐蘅川约1761年前后至1832年前在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