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写了几十年毛笔字还是不行,为什么?原因不外乎这几种

 图101 2017-04-15

有人写了几十年毛笔字还是不行,为什么?原因不外乎这几种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以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为荣,毛笔字是一种文化人的身份和象征。我们从资料中查阅的古人墨迹,他们精湛的书写技艺,不算名帖,就是很普通的一些信札,都字字珠玑,令人叹为观止。

当今现代人能写漂亮毛笔字的不多见了,其少数精英非常受宠,谓之“书法家”。这也正常,因为毛笔字在今天已经不属于主流的书写工具,不写也罢,但要写,能写好,着实要下一番功夫。

毛笔字从技艺的角度来说,需要量的累积,最近有个词很火爆,叫做“工匠精神”,体现在对于书写毛笔字的追求上并不为过。许多古代的书法家就有寒窗几十载,写完多少缸墨汁的励志故事,真实性是否准确不必深究,但小学课本上并不少见。

是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就能把毛笔字写好?

愚以为,未必!不勤奋是很难成功的,但很勤奋却不一定都能成功,尤其是不讲究方法的勤奋,其实是一种蛮力的堆砌,对于写好毛笔字徒劳无益。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表现:

一、太过随意,不谙法度

常在圈子里混,也经常见到一些老前辈,他们的作品粗看流畅顺溜,但细辨却根本不是毛笔字,只能说拿了软笔蘸着墨汁在宣纸上写字,无论笔法、结体、章法,毛笔字的法度全然无迹可寻,完全因着自己的个性随意勾勒,通篇透着一种圆熟狡黠,令人非常的不舒服。

毛笔字入门,一定要从端正的书体入手,从篆、隶、楷这些正体字帖中找出法度来进行规范的练习。如果一开始不临摹范帖,或者一上手就照别的书法家个性极强的行书草书开始练起,那很难打下扎实的根底,书法艺术探索是迈不开大步的。


二、投机取巧,炫耀技艺

有些人喜欢剑走偏锋,把写毛笔字当成一种“本事”,而没有真正理解书法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毛笔字,是一种技艺没错,但是更多是一种体现学识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应该展现文化的气度,或沉稳大气,或洒脱飘逸,或隽秀工整……字里行间要透露书法特有的美感。但是有些人却把书法当成一种玩闹的工具,演变成博人眼球的表演:插在鼻孔写字,倒立写字,一笔写几十字,双手双脚同时写字等名堂,火则火也,但写出来的字,着实羞煞人。


三、闭门造车,自以为是

这类人大多很勤奋,但是勤奋却没出多大效果,有些朋友写了几十年,拿出来的作品还是感觉没上道,而且还有越写越差的感觉。主要的问题在于把“我”看得太重了,从基础上手后就开始闷头自写,缺乏和老师、书友的交流,坐进观天,自认自己学的才是最正宗的,其实自己的眼界永远只在目视之内,而看不见山外有人,从而导致思维的固化,最终演变为书写的僵硬,灵气缺失,暮气沉沉,无法进步了。


四、朝三暮四,目标游移

这个问题本不该属于本篇叙述的问题,因为这类人的学习几乎都是半途而废了,但是因为目前确实具有很大一部分代表性,所以不得不提。这种情况在于缺乏学习的坚定和持续性,怕吃苦,朝三暮四,遇到困难不敢知难而进,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学习书法,勤奋和坚持还是需要作为一个前提条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