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無涯·微课】娱乐与智识:张艺谋十五年的合作伙伴王斌聊电影

 INIGLOO 2017-04-15


小涯按

【無涯人文沙龙】特邀王斌先生举办的线上微课《娱乐与智识》完美落幕。王斌:资深电影人、作家、文学编剧;第五代电影的亲历者、参与者、目击者、思考者;与张艺谋合作了整整十五年,策划及编剧的电影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活着》、《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王斌先生从观众对电影的选择、“小鲜肉”现象、电影审美、何为经典、老炮、智取威虎山等文化观察的角度和个例分析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观点犀利丝毫不留情面、语言华美、饱含深情。感谢王斌先生为【無涯】社群带来的高品质的人文微课。现将微课中的部分内容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娱乐与智识

讲演者:王斌

(以下内容为無涯人文沙龙的微课演讲中的

部分精彩语句摘录)

任性地插播硬广:

王斌先生与無涯新媒体合作推出的

付费音频节目

《另类电影审美课:

从中国第五代电影到西方当代电影》

即将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推出,敬请关注。



1.

我依然希望别人能认同我是这个时代的书写者,或者说认同我是一个作家。我始终不愿意听到别人介绍我说我是一个编剧,我始终认为在今天所看到的大量电影中,编剧近乎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代名词,而我不愿意成为这个没有文化的代名词。


2.

前几年曾在市场上在一些文艺青年中在一些爱好思想的朋友中,流行一本读物《娱乐至死》。这本书我读过,我并不认为它写的有多么高极,但我确实认为它抓住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症结。我们确实在遭遇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必须追问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呈现出这种极度的疯狂式的娱乐?甚至当我们说它以“娱乐至死”这个词汇出现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这个词汇过大或者认为它夸大其词?


3.

或许在几百年、几十年之后,当人们有一天回过头再重新审视中国电影、中国影坛所发生的这一切,以及他们生产出的那些批量产品,他们会感到羞耻的……我必须非常诚实的对你们说:在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羞耻感,可能朋友们会问:你感到了什么样的羞耻,现在我可以给你们回答。第一,我觉得我的智商被羞辱了;第二,我对银幕上所呈现出的他们所描述的那些人和事,我感到羞辱;第三我对整个影片的“故事”(我为什么要打引号,是我认为他们连故事都不会写),打引号的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再打上引号的“道理”感到羞辱。它无非是让我们继续去做行尸走肉吗?它无非是让我们去及时行乐。


4.

请问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作为一个有智识能力的人。我们为什么在这么长时间里连续好几年,让这样不堪入目的电影不仅充斥在银幕上,而且让我们大量的年轻观众为此欢呼甚至蜂拥而至。它不但助长了中国电影的这种极端恶劣的现象,同时降低了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基本品质,降低了我们的审美趣味。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什么他们生产了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观众去追随这样的电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让我们一再的去承受这样的在我看来不堪入目的电影,我知道我这样说无疑会得罪一些朋友。


5.

从去年春节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突然出现了断崖式的崩塌,电影票房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只要弄几个小鲜肉或所谓的明星,然后找个“名导”或者一番炒作,就可以让一部电影票房瞬间飙升到亿元。我们许许多多电影导演、演员,也在那几年里充分享受了他们陶然一醉的所谓“亿元俱乐部”,他们丝毫不为他们居然能制作出这样让人感到羞耻的电影,而感到愧对他的观众。


6.

同样是二十几岁的人,请你们回想一下,当年那批二十几岁的导演们,他们当年拍的是什么电影?他们当年在电影里所要倾诉的、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念?是的,我们中国电影史上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有那么一批满怀着理想主义情怀,满怀着理想主义追求的电影工作者,这里不仅仅包括导演也包括那些演员。他们曾经以横空出世的方式,拍摄了一系列有关这一片苦难的土地上,在苦难的人生中,默默地承受这份苦难一路走过来的人曾有的生活。


我不知道今天的这一代年轻人,当他们去看那些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从未经历过的那份苦难的电影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和我们当年看这些电影时的那份感同身受?不知他们会不会从这些电影里看到中华民族的那份血性?看到那一代年轻人通过电影洋溢出的那份理想和情怀?看到一部电影所要对时代所具有的那份担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碰到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几乎交口赞誉我们曾经拍摄过的,由张艺谋执导的那部电影《活着》,还有陈凯歌导演制作的那部电影《霸王别姬》,当然还有田壮壮的《蓝风筝》。


7.


我对那个年代充满了怀念,因为我至死不改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知道理想主义在今天是一个必然要受到嘲笑的名词。我知道今天不仅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死亡的时代,但是我坚信还有一部分人还坚挺地站在这块土地上,还坚守着他们的那份理想。


8.

中国电影所呈现出的这种令人不齿的奇形怪状,他们制作出了大量的垃圾电影,与此同时还携带了一群许多人嘲笑为面瘫的小鲜肉和小美女们。


9.

我想说的是即便是娱乐、愉悦或者说快乐,它也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将意味着一个人的修养、品行、审美趣味,而这一切一切的获得,真的是来源于读书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愉悦或者说快乐,它确确实实是因人而异的,在因人而异之下我们的确可以鉴别出一个人精神品质的高下。

10.

以“老炮”的名义举起了一把日本的军刀,他的的确确富有象征意义。他象征着有这么一群人,虽然他们年华老去,虽然他们正在走向生命的黄昏,但是他们愿意挺身而出,充当这个时代的守夜人,充当人间正义的守门员。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电影吗?


11.

通过这两部电影尤其是《老炮》,你会看到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第一,他们心中的理想未曾泯灭;第二,他们对时代始终保持一副清醒地审视的眼光;第三,他们是有情怀的,是有担当的。他们似乎监视着这个时代,感受着这个时代,观测着这个时代。同时向这个时代提出他们所看到的问题。


12.


一个好的电影、好的艺术一定是提出问题,它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像好莱坞电影似的是一个封闭式的结尾,他们总是最后英雄战胜了敌人,他们总是最后化险为夷。即便这样好莱坞电影很少在价值观上犯错,也就说在他们的社会里弥漫着一个最正常的价值观念。那我们今天的电影堕落成这样,一个很大的程度是我们只要和许许多多的人进行交流,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个民族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真的变成了动物。我们只相信实用主义原则,我们只相信金钱的力量,很少有人再去谈精神了。


13.

中国电影当下最大的危机,就是我们没有承担起这样的一种精神的职责。我并不反对在电影里,去追求那些商业所应该具有的那些情节元素。我这里更是在一个形而上的维度上要谈我们的“中国电影”。第一,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会讲故事;第二,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学会刻画人物,然后再去谈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第三,我们这个电影什么时候让人学会说人话。


14.

今天中国电影所呈现出的这种乱相、败相、垃圾相,很大的程度上是我们这些观众推波助澜所造成的。我们不妨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提高了我们本身的审美品味,提高了我们自己的精神高度,我们多读点书、多有点鉴别力,少去看一些这样的电影,这些电影还能存在于世吗?一定是不会的,所以我说不同的见识或者说智识会呈现出你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之下,才会有我们所呈现出来的,那个对文化产品的选择和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