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q1338 2017-04-15

《纪录大时代》

每周一至周五

17:20-17:50

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他们曾抵御外侮,洒尽热血,

死后却默默无闻 。

在37个国家,中国战士埋骨他乡,

却渐渐被遗忘......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祭奠先人的中国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为您讲述一段从1943年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1500多名中国战俘在拉包尔的时光。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在遥远的南太平洋,他们忍受着日军的各种折磨。有的因病死亡,有的被日军处决,还有的偷偷跳海自杀。

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劳工客死他乡,他们姓甚名谁,来自中国哪个村庄,他们的亲人是否曾苦苦渴盼过他们的归来。

这些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全国政协常委刘长乐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2014年,在全国政协常委刘长乐的推动下,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成立。对散落各地的中华英烈的遗骸进行搜寻、整理和迁移工作。

2015年9月23日,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一行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市。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寻访二战期间流落在巴新,并最终客死他乡的中国抗战将士的遗骸。

全国政协常委 刘长乐:

中国军人,

是广义的中国军人,

并不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是包括了远征军,

包括了国民党的正面抗战部队等等。

他们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做出贡献的烈士。

跨越时代的寻找与祭奠,

生者能否得安慰,

逝者能否得安息?

这一次,我们的搜寻地点是

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拉包尔是其中一个岛屿。二战时期,新几内亚是澳洲的殖民地。拉包尔是它的首府,也是日军和盟军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塞。

1942年1月23日,拉包尔战役开始。数以万计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队员登陆拉包尔,随后将此地建成其重要的海空基地。1943年以前,有11万日军驻扎拉包尔。他们重建城市、港口、军工厂,挖掘地道,将拉包尔变成坚不可摧的军事堡垒。这些工事的完成,完全依靠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印度、新加坡、爪哇等地掳来的战俘以及劳工。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探访地下坑道

拉包尔市市长告诉我们,日军当年留下的地下坑道位于拉包尔东北方20公里范围内,约370公里长。

日军在坑道内修筑兵营、工厂、飞机库,把11万日军全部潜藏于地下。野战医院也设于地下坑道,经过特殊设计后,伤病员可以在坑道里晒晒太阳,危险时转移到地下病房。日军甚至在地下铺设运送大炮的铁轨,需要时推至地表轰击,结束后再返回地道。这些巧妙的工事都依靠战俘及劳工来完成。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拉包尔市市长

拉包尔市市长:

它那个坑道都是相通的。我觉得肯定是因为这里比较隐蔽。因为无论在二战中还是战后,他们都需要一个地方建立医院,或者什么地方来看管战俘,他们得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我想这就是他们当时找的地方。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吴淞口码头的日军运输船

1942年底,日军先后两次从上海吴淞口出发,运送中国战俘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一批人,是在浙赣会战中战败被俘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部分将士。第二批为上海淞沪会战中撤退至租界,后来被日军接管送至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部分“八百壮士”成员。另外,日军还在广东掳掠百姓,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充当劳工。

Q

从上海吴淞口上船以后,

把你们送到什么地方?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幸存回国的劳工施方舟(2001年采访画面)

劳工 施方舟:

不晓得。有一个人去拿了瓶,到船舱底下装水,回来以后,被那个岗哨看见了,然后就用刺刀逼着他到那个船沿边上,一枪就把他挑到海里去。

这个人就死了。

上海至南洋,大约两个星期的航程,施方舟他们走了一个多月。战俘们被赶入密不透风的底舱,没有淡水,没有食物,几百人拥挤一处,闷热难耐。他们依靠船舱里的几个木桶解决大小便,体力虚弱的战俘昏倒在地,随即被日军丢进茫茫大海。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1943年1月,战俘们先后抵达拉包尔,开始了他们的劳工生活。二战时期的拉包尔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瘴气弥漫,蛇蝎遍地,几乎处于原始状态。战俘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瓜薯当餐,食不果腹。

当地人 George:

很多战俘严重营养不良,日本人要他们天一亮就干活。各地来的劳工都混在一起了,所有人每天在一起干活,晚上也要睡在一起。他们还被日本人分成了早班、午班和晚班。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在george印象里,战俘们的劳动十分繁重。并且没有医疗条件,一旦患病就只能眼睁睁等死。他经常看到日本兵把死亡和重病的战俘,用卡车运到深山里埋掉。同时,日军一旦发现战俘有偷吃东西的行为,会立刻处决。处决行动一般在下午进行。日军会让拉包尔的土著前来观摩,以儆效尤。

当地人 George:

挂绳子。绳子挂在他们的脖子上。另外一端吊上去。有人过来一刀砍下去,头掉下来,身子也掉下来。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麦克阿瑟

1943年6月起,盟军转守为攻,麦克阿瑟成功实施跳岛战术,日军困守拉包尔长达两年。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但是困守在拉包尔的日军和中国战俘们并没有立刻得到这一消息,兴高采烈的澳大利亚盟军用电台与驻守在拉包尔的日军联系,沟通投降事宜,但直到4天后他们才接到回复。8月22日,澳大利亚军方再次与日军联络,询问拉包尔到底有多少盟军战俘,并确认他们的国别和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也有情报显示,战败的日本计划对战俘采取杀戮政策

劳工施方舟之女:

在这个岛上的日本人知道他们的国家投降了以后,当时就想把他们这批人全都活埋到山洞里。但是后来因为澳大利亚的人很快就进这个岛,然后他们来不及做这项工作,日本人就逃走了,他们这批人,活着留下来的人,后来是澳大利亚的政府派军队来接管他们的。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1945年9月10日,澳军第十一师登陆拉包尔将澳大利亚国旗插在了这片废墟上。9月17日,澳军报告在拉包尔解救了748名中国战俘,在被解救的中国战俘中,澳军吃惊的发现,还有淞沪会战中闻名世界的“八百壮士“成员,这三位将士取回自己的军装,整理好军容,佩戴起谢晋元纪念章,手持青天白日旗,拍下了这张胜利的照片。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1946年12月21日,在经历漫长的等待之后,第一批滞留拉包尔的339名官兵终于启航,返回中国。又过了8个月,剩余幸存的420名官兵也如愿回国。然而,还有一些中国将士永远长眠在了拉包尔,他们的墓地下落何处?

根据我们之前的了解,有三百多个中国的士兵墓是迁到了这个Paka区域,但是我们2009年来找的时候没有找到。但是根据当地土著的了解,一定是迁到这里来了,澳大利亚档案馆也是这么说的。后来我们猜测,很有可能就是前面那一块空地,但是现在还有待考证。

在澳大利亚档案馆查到的资料表明:1946年,378名死亡的中国军人先后分几批迁往拉包尔战争公墓。拉包尔战争公墓坐落在拉包尔以南约50公里、科科坡西南5公里的地方。战争公墓分三个区域,分别为澳大利亚军人墓地、印度与巴基斯坦士兵墓地以及一战中澳大利亚与德国交战时阵亡的军人墓地。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巴新分公司总经理 潘璇

巴新分公司总经理 潘璇:

这些墓地登记卡片上明确记载了原葬地和迁葬时间,可在现场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中国军人的墓碑。根据当地土著人的介绍,他们也曾经看到过中国军人的墓碑,和澳洲军人的公墓在一起。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里只有澳洲军人的公墓和印度的军人的墓碑。当时为二次世界大战做过贡献的盟军,他们的纪念工作做的非常好,这些人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纪念,但是心酸的是,就是中国军人没有在那里,而且更觉得难受的是,还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近几年来,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每年清明节都会来到拉包尔。在中国广东民众死亡纪念碑以及吴坤、孔宪章、曹友生三人的墓碑前敬献花圈,表达哀思。当地华侨华人中资公司员工们也不定期保护、修缮墓地。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早在2009年,一个由中国民间公益人士记者团,还有澳大利亚的独立学者粟明鲜先生组成的考察团,就已经前往过巴布亚新几内亚,对“八百壮士”以及民众劳工的墓地问题进行过寻访。这件事在当时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不了了之。领队梁春元每每提到这件事,都觉得特别遗憾。现在已经过去近八年,有很多当年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幸存回来的老人也都一一离世。而老人们有的的确留下了遗愿:就是希望那些长眠在拉包尔的同胞们,有朝一日能魂归故里。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的寻找和相关部门的关注,老人们期待英烈遗骸归国的愿望,是有更大的机会可以实现的。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寻访中华英烈遗骸的细节内容,

敬请关注

即将于4月3日-7日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

“魂兮归来-寻访中华英烈海外遗骸”

编辑:廖伊梵 豆子

魂兮归来|纪录大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