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鞍区占位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昵称6838477 2017-04-15

  垂体两边结构为海绵窦,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如图2)。


垂体下方是鞍底,构成垂体窝,垂体窝下方为蝶窦。显示鞍区较好的检查方法是MR,图3T1WI的冠状位是显示垂体疾病的最佳方位。


 
图 1 垂体冠状位解剖图


图 2 海绵窦冠状位示意图


图3 垂体MRI扫面冠状位T1WI图


鞍区常见的占位性病变按病变部位分为:


一. 鞍上病变:


垂体瘤(包括垂体微腺瘤和垂体大腺瘤)、颅咽管瘤、Rathk's囊肿、鞍节结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


二. 鞍旁病变:鞍旁脑膜瘤、动脉瘤、神经源性肿瘤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占位性疾病的特点:


1. 垂体瘤  垂体瘤分为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瘤。


其中小于1cm的称为垂体微腺瘤。在磁共振的T1WI和T2WI上垂体微腺瘤的信号变化较为复杂,可低信号、高信号或等信号,因此仅凭信号异常诊断疾病有些困难,还应注意其他间接征像,比如垂体上缘突起,垂体柄偏移等等,增强扫描时微腺瘤多表现为低于垂体强化


图 4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表现为垂体部位明显占位性病变,肿瘤上缘可顶至视交叉,引起患者视觉异常,肿瘤向下可压迫鞍底至塌陷,向两侧可累及双侧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由于鞍隔的作用使肿瘤中间呈现束腰征,(也叫雪人征)为典型表现。其信号特点为:T1WI表现为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若有出血或囊变均有信号变化,增强时病变明显强化。


图 5 垂体大腺瘤


2. 颅咽管瘤


发生于垂体上方,常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病变在T1WI上可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囊内物质,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实性部分和囊壁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其区别于垂体大腺瘤的重要一点是能找到正常垂体


图 6 颅咽管瘤


图 7 颅咽管瘤容易囊变,囊壁明显增强可与rathk's囊肿相鉴别

图 8 颅咽管瘤,发生在垂体上方,垂体存在说明不是垂体来源,与垂体瘤可鉴别


3. Rathk's囊肿


起源同颅咽管瘤,位置形态都非常相似,只是没有实性部分,也不会强化


图 9 Rathk's囊肿


4. 生殖细胞瘤


好发于鞍区松果体区,肿瘤可有分叶少有囊变,呈等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可随脑脊液到处播散,此肿瘤对放疗敏感


图 10 生殖细胞瘤


5. 脂肪瘤


往往位于鞍上,多在乳头体前方,具有脂肪的信号特点,压脂序列信号降低。


图 11 脂肪瘤


6. 脑膜瘤


有脑膜瘤典型的等T1等T2表现,增强明显,脑膜尾征。多数能明确判断出为脑外病变,边缘较清楚。可有钙化在CT上呈高密度,部分恶性脑膜瘤具有恶性肿瘤征像。


图 12 脑膜瘤


图 13 脑膜尾征


发生于鞍节结的脑膜瘤,增强时明显增强,并有脑膜尾征。


7. 鞍旁血管瘤


多是颈内动脉瘤,表现为流空的血管信号,由于涡流影响信号可不均匀,强化时明显增强,可定位于海绵窦内。


图 14 鞍旁血管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