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杀手是心血管病,我国每年有260万人遭遇不幸,每12秒钟就有1人被夺去宝贵的生命。发病突然、无法预测,让人感觉防不胜防,知名演员马季、侯耀文、高秀敏、古月等都因此而倒下。呵护好自己的心脏,别做下一个! NO1. 别让小毛病引发大危险还真别拿感冒不当回事,小心病毒伤“心”。因为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其实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接种抗流感疫苗的心血管病病人梗死复发的危险性比没有接种的减少67%。慢性感染,例如窦炎、支气管炎甚至尿路感染,都会引起动脉变得不那么有弹性。另外,像牙痛、牙周炎也要及时治疗,否则,口腔里的慢性炎症会使得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诱发风湿性心血管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NO2.越忙越要讲究“吃”工作忙时、加班时,随便吃点快餐或是零食,还习惯来杯浓浓的速溶咖啡?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洋快餐,经常吃会导致体重超标,血压、血脂上升,最终连累心脏,而炸薯条、速溶咖啡、蛋糕都含有反式脂肪,研究显示,反式脂肪每增加2%,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上升25%,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早都立法限制反式脂肪了! 荤素搭配好,尽量少油少盐,外加水果和酸奶,水果要选择像西红柿和西瓜等富含番茄红素的,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如果是和同事一起相约吃午餐,日餐是不错的选择,清淡少油,又不会吃得太饱。 NO3.坚持一项“健心”运动没完没了的会议,每天上班下班开车,一到家累得也只想继续当“土豆”,一年中腰围又不知不觉增加了好几厘米?工作再忙,也要挤出运动时间。运动可以加强心脏的收缩力,改善人体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对心脏特别有好处,游泳、有氧操、快走、慢跑和爬山都是心脏喜欢的运动,每周3-4次、每次运动20分钟以上的人,心脏患病的危险可减少48%。需提醒的是,一定要把健身地点选择在家或者单位附近,否则很难长期坚持。瘦人的心脏比胖人年轻10-15年。腰粗、肚子大,属于“苹果型肥胖”的人,比起臀部肥胖的梨型身材,患上冠心病的风险更高,所以,减肥健康第一,美丽第二。而猝死的心脏,一定与运动不佳相关!另外,周末突击式的高强度激烈的运动,对心脏并不好,运动后更不要大口和大量喝水,否则也会伤及心脏。 NO4.仅做心电图是不够的不少人认为,只要心电图显示没问题,通常就可以排除患心血管病的可能了。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但殊不知,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而无心肌缺血现象,普通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也就是说,单做心电图,往往不能完全反映病情。对于心血管病患者,除了做心电图,最好也做一下“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运动后心肌是否有缺血。对冠心病进一步的诊断,还可以做动态心电图、冠脉动脉CT、同位素心肌动静态扫描等相关检查。确诊冠心病目前还有冠状动脉造影,此方法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NO5.自备家用体脂仪美国的研究发现:体重过重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具体来说:如一个人的BMI指数在25-29之间,那么未来患上心血管病的风险几率增高39%。如果BMI指数在30以上,那么未来患上心血管病的危险几率可高达90%。当然,体重只是单一的健康指标,不超重并不能反映身体内部的脂肪和肌肉比。关爱自己和家人,就自备家用体脂仪吧,使用很简单,首先设定个人的参数(年龄,身高,体重)然后将左、右手大拇指分别放在二个监测点上,五秒钟后,关于体重、体脂比、基础代谢率以及身体年龄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NO6.警惕心血管病预警信号心血管病中最严重、最危险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但它也是一种可治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救治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不论疼痛出现在哪个部位,如果是突发又比较剧烈,伴有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伴出汗,都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尤其持续时间长于20分钟的疼痛。对一天之内在前胸固定部位反复发生的疼痛,或反复发作牙痛、胃痛,伴胸闷、出汗、头晕恶心等,每次发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活动可加重或诱发疼痛,休息可减轻,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绞痛发作,预示着要发生心肌梗死。这种情况下不要存侥幸心理,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1片,同时打急救中心电话,让救护车送到医院的急诊科看病。 TIPS:看数字,呵护好你的心脏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总结了爱心数字密码,简单而直观,能够帮大家很好的管理心脏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