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在浩瀚的诗词中, 有没有关于健康的表达? 那些诗人词人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为此, 本报从古典诗词的海洋中精心寻找了 一些与我们健康有关的作品, 并请专家为我们解析, 让我们从诗词中“颐养身心”。 (受访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 副主任医师 李昌植) 南宋诗人陆游,当时堪称“高寿”: 他的一生共走过85个春秋。而他在诗中也体现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陆游比较倾向于饮食养生,主张饮食以清淡为主,尤其喜欢喝粥。他曾专门在《食粥》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对古籍颇有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 “食粥、喝茶、煲汤是南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水’,其中的食粥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仅李时珍收录在《本草纲目》中的粥就有50多种,可见中医对喝粥的重视程度。” 中医认为: 喝粥有利于消化、增强食欲、防止便秘、调整肠胃等多方面的好处。对现代人来说,多喝粥也符合饮食清淡的健康标准,减少油脂、胆固醇等物质过多摄入。五脏调则百病消,而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所以,平时还是以粗茶淡饭为宜。宋代朱熹也有‘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之句。粥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容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当然,如果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粥里加入一些其他食物,比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或者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更可以有祛病延年的功用。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我们的古人也早就认识到睡眠对健康的作用。宋代王安石的《无题》有云:“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其实,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目前临床上发现,至少有几十种疾病都和长期睡眠不好有关,最常见的是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代谢功能紊乱、引发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等。现在的人们,不是不知道睡眠的重要性,而是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知道该怎么才能睡着。”专家说。 对于睡眠不佳或有失眠倾向的人, 专家建议可以从几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制订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起床和就寝,即使周末也不要放纵自己,让自己的身体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该睡觉,这样自然就不会失眠了; 其次,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证卧室黑暗、干净、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以及柔软舒适的枕头、棉被,这对睡眠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睡眠前几小时内,尽量远离咖啡和烟酒,因为它们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人很难入睡或影响睡眠质量。 总之,我们记住中医所提倡的,在睡觉前做到‘不过饱、不过点、不过思、不过动、不受风’。”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这是我国古代养生理论的金标准。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诗的全文如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对此,专家介绍: 《黄帝内经》中提到“因天之序”,人的生活习惯要符合自然规律。 比如, 1 子时(23:00~ 1:00) 要睡觉,以保护阳气; 2 丑时 (01:00~ 03:00), 肝经当令,应当熟睡,养好肝血; 3 寅时(03:00~05:00), 肺经当令,肺的工作是分配气血给其他脏器,这时要进入深度睡眠; 4 卯时 (5:00~7:00), 空腹喝水以排出毒素; 5 辰时(7:00~9:00), 要吃营养均衡的早餐; 6 巳时(9:00~11:00), 是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参照《黄帝内经》的道理,将这个时间表制订好,并坚持执行,一定能收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中医所讲的‘精气神’, 这是抽象的, 用现代的仪器检查不出来, 我们怎么理解? 如何才能达到那样一种身心良好的状态? 其实很简单, 《黄帝内经》就有答案: 起居有常。” 专家说: 古人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也避免熬夜透支。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力充沛。 (节选自“2017年3月28日的《上海大众卫生报》”同名文章) |
|
来自: jiming1999 > 《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