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二、以待后人

 笑谈中 2020-11-05

刘邦的箭伤越来越重,在那个没有消炎药,没有云南白药,甚至都没有消毒药物的时代,任何外伤都能导致严重的发炎、破伤风等疾病。在那个年代,这都是要命的。

刘邦强打着精神继续战斗,但是效果微乎其微,吕党势力已经做大,即便刘邦再不服输,也无能为力。不过刘邦斗争了一辈子,他坚信用权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吕后为了让刘邦消停点,希望刘邦能把人生的重点放在养病上,于是她找了一个号称能够治疗箭伤的名医来给刘邦疗伤。名医简单诊断了一下刘邦的伤情,说此伤不重,只要刘邦配合治疗,治疗so easy。吕后安排这种事吧,其实很容易控制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就说现在吧,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群人去骗老年人。他们有可能卖药,有可能卖保健品,有可能卖医疗设备,有可能卖杯子、枕头、按摩床等。总之呢,这些人抓住了老年人对某些疾病的厌恶和恐惧,很容易让老年人本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钱花了。

刘邦不是一般的老头,他对吕后找来的医生完全不感冒。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刘邦完全无视医生给他燃起的希望,怒斥医生之后,开始着手预备后事。刘邦认定,自己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对吕后进行有效的反击。太子刘盈那两下子,也不可能斗得过吕党。所以,刘邦要给太子党增加力量,无论如何不能让江山落到吕氏手里。

刘邦对身后事,做了以下三手准备:

首先针对卢绾事件,刘邦定下国策: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样从法理的角度阻止了吕氏为王,这样即便是吕后强行封吕氏家族子弟为王,也名不正言不顺。

第二,刘邦给刘氏诸王赋予了巨大的权力。刘氏诸王的封国跟赵佗的南越国一样,实质上就是独立的王国。诸王拥有独立的财政大权、军事大权、人事大权、法律大权。各封国与其说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不如说靠亲情受刘邦节制。一旦刘邦不在了,吕后再厉害,对付一两个封国就算是厉害的了,想对付所有的封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这个政策导致了后来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但是也正是这个政策平定了诸吕之乱,没让刘氏江山落到外人手中。

第三点也很重要,是关于丞相的人选。萧何岁数不小了,下一任丞相是谁,从某种角度讲,比下一任皇帝是谁都重要。吕后试探性的询问刘邦,下一任丞相让谁来做。刘邦五星级推荐:曹参。为什么是曹参?曹参看上去跟刘邦关系并不亲近。曹参和萧何当年就是县里的同事,俩人共同跟了刘邦。多年来,萧何在大后方保障了刘邦的后勤,曹参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真到分蛋糕的时候,公认的安逸之星萧何被刘邦称为功劳第一,而公认的功劳第一曹参居然被刘邦排除出了中央。连周昌被放到赵国当丞相都引起了周昌极大不满,而身背七十余创的曹参居然被刘邦摁到齐国当丞相,给人的感觉就是刘邦不待见曹参。再一个,曹参很萧何虽然是老哥们,但是建国之后,俩人不和也是世人共知。曹参一个武夫出身,刘邦让他当丞相,不会引起吕后的警觉。至于曹参跟刘邦是否有密谋,蒯彻到齐国跟曹参有什么交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曹参是不会跟吕后一条心,而作为大汉军方最有影响力的男人,吕后也不敢明着动曹参。有曹参在,江山就一定姓刘。

但是曹参比萧何也小不了几岁,他也死了呢?刘邦说下一任丞相,是王陵。王陵是出了名的耿直,为人没什么城府,让他当丞相,也不会遭吕后猜忌。但是这样的人注定办不成大事,所以刘邦说王陵能力不足,要让陈平辅佐王陵。王陵不遭吕后猜忌,但是陈平一定会遭吕后猜忌。不过刘邦从不操陈平的心,他知道陈平一定会取得吕后的信任,而陈平一定会掀翻吕氏外戚。刘邦定了性格耿直的王陵做丞相,为人坦荡的周勃当太尉,跟吕后不和的赵尧当御史大夫。有这三公吸引火力,陈平处境就会相对安全。尤其是刘邦对吕后强调,能安刘氏天下的,必然是周勃,一句也没提陈平。刘邦只能送陈平到这了,剩下的路,得靠陈平跟整个吕氏集团周旋了。曹参的任务是保住刘氏江山,周勃、王陵、赵尧的任务是吸引吕后的火力,周昌的任务是保住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而陈平的任务是颠覆吕氏外戚,让权利回到刘氏手中。刘邦的死党就这几个,帝党孱弱的实力,显然没有引起吕后的重视。因为眼看刘邦要驾崩,吕后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对付太子党当中来。

部署完这三点之后,刘邦平静的躺在龙榻上,该操的心都操完了,剩下的就看陈平了。与此同时,陈平在前往燕国前线的路上。当时的卢绾虽然被定性为反贼,但是卢绾在长城边上等待着刘邦来听他的解释。卢绾解散了军队,以完全无公害的姿态等待刘邦。也就是说,樊哙此行与其说是平叛,不如说是去逮捕卢绾。而陈平去追赶樊哙的随从当中,藏着一个当朝太尉周勃。

陈平以文臣的姿态从容的进入了樊哙的大军当中。以陈平雷厉风行的手段,很快拘捕了没做任何准备的大将军樊哙,就在诸将要闹事之前,太尉周勃出现在了主将面前。由于樊哙多年来都是周勃的部将,所以周勃很快掌控了整个军队,没有造成哗变。陈平不负所托,工作完成的很漂亮。就在这时候,消息传来,大汉帝国的缔造者,汉高帝刘邦驾崩,没留下任何遗言。从跟吕后的这场斗争来看,刘邦失败了,而且一败涂地。接过刘邦重托的陈平适时的调整了对吕政策,释放了樊哙跟吕后成了自己人。

刘邦撒手西去,卢绾悲痛欲绝。他知道没机会再跟老哥们刘邦解释什么,同样他也不想跟吕后说些什么。因此,卢绾全家投奔了匈奴,刘邦第八子刘建正式成为了燕王。大汉局势风云突变,但是一切又非常的有序。

太子刘盈毫无意外的成为了汉朝第二代皇帝,而吕党成员毫无意外的充斥到了各大职能部门走向了台前。太子党和吕党不再是战友,而太子党的领袖萧何此时也病入了膏肓。萧何临终前,正式向汉惠帝刘盈推荐了政敌曹参当下一任丞相。萧何知道,曹参是个能保刘氏江山的人。站在吕党对立面的人物,由刘邦变成了陈平。过去的陈平唯刘邦之命是从,现在的陈平,要独立完成颠覆吕党的任务。

在未来的日子里,吕后果然一步步掌握了国家政权。赵尧果然成为了吕后的第一打击对象,周昌没能保住戚夫人母子,王陵果然直言犯上吸引了吕后打击的火力。整个吕氏集团都没想到,一向跟吕氏集团是自己人的陈平暗中下了黑手,在吕雉死后调动各方势力灭了吕氏集团,扶了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重掌刘氏江山。

至此,秦末、西楚、汉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致就讲完了。在这段历史当中,项羽、韩信、刘邦这三个楚国人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这三位千百年来留下了太多话题,有人说他们是英雄,有人说他们是竖子。有人赞叹于他们的成功,有人唏嘘于他们的失败。有人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有人给他们做了很多假如。

当我们翻阅那些尘封了许久的文言文之后会发现,这三位都成功过,也都最终走向了失败。项羽缔造了一个强势的西楚王朝,但也不免乌江自刎。韩信威震天下,无人不服,但也难逃身死未央。刘邦君临天下,但也难免晚年丧权。这就是宿命,就像当年的那个神奇的预言一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终灭亡秦朝的是楚国人刘邦。但是若干年后,把楚国人项羽分尸毁掉西楚王朝的又是一帮秦人士兵。到底是楚灭秦还是秦灭出,永远也说不清楚。具体到个人,项羽、韩信、刘邦的成败,其实也是宿命,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去分析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但是谁也改变不了宿命。

每个人的一生,成功还是失败,往往都是同一个原因。项羽的成功,源自他的简单粗暴。江东多豪杰,只有敢于在郡守府亮剑的项羽成为了江东领袖。宋义非庸才,但是只有不做任何思想斗争就拔剑的项羽才能夺了他的兵权。章邯是英雄,但是只有敢于以死相搏的项羽才能收降这位秦国战神。项羽靠着简单粗暴一步步成为了新的领袖,建立了西楚王朝。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成功一点也不烧脑,同样是项羽这个简单粗暴的性格特点,让他可以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给他三万铁骑,他能横扫五十九万反楚联军。可也正是因为项羽这个性格特点,让在战场上英勇无敌的项羽输掉了战略,在项羽的眼中,战争的真谛就是跟对手的主力决战,甚至是和对手阵前单挑。这也就是为什么屡屡在战场上取得战斗胜利的项羽,地盘越打越小,当他跟刘邦死磕的时候,韩信开辟了第二战场,彭越在游击战中实力坐大。项羽在自杀前夕,依然英勇无敌的演绎着简单粗暴。他斩将、刈旗、溃围,但是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我们从史书上看的很纳闷,项羽每战都能大放异彩,但是却越打势力越小。项羽对现实也很无奈,自己总结为失败是天意。事实上我们没法以成败论英雄,项羽靠着简单粗暴取得了成功,也靠着简单粗暴走向了失败,那简单粗暴是对还是错?这个性格特点放在项羽身上,我们永远也说不清对错,这就是宿命。

韩信也是如此,在上演屌丝的逆袭当中,韩信靠的并不仅仅是高超的军事才能。韩信的核心性格特点就是自视甚高,因为自视甚高,所以韩信平民出身不去好好种地,非要学习文武之艺。正因为韩信自视甚高,所以他不甘于舒适的当项羽的侍卫队长。正因为韩信自视甚高,所以他不安于当连敖、治粟都尉,甚至不能当一般的将军。正因为韩信自视甚高,所以他必须灭掉齐国当齐王,因而得罪了刘邦。正因为韩信自视甚高,所以他行为高调,出入陈兵的他成为了刘邦的打击对象。正因为韩信自视甚高,所以他绝对不能当个淮阴侯度日,最终造反身死。韩信成功和失败,都是因为自视甚高。韩信永远不低头,所以在头上戴上了王冠。韩信永远不低头,所以最后掉了脑袋。韩信自视甚高是对是错?说不清。他不是张良,所以不会急流勇退。当然了,他如果像张良那样懂得急流勇退,也无法在战场上建立那些丰功伟绩。

刘邦骨子里是个善于搞权谋的人,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当上了亭长。正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编造了自己神奇的身世。正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结交了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士。正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混进了吕太公的宴会。正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能制造斩白蛇事件。正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能控制下属、盟友,能瓦解对手,最终君临天下。当然,正因为他善于搞权谋,所以他寒了太多人的心,造成了太多老哥们和下属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了刘邦晚年的离心离德,大权旁落,凄凉的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人生。所以刘邦靠权谋一统天下,也是因为权谋丢掉了大权。

也就是说,项羽、韩信、刘邦的成败,都是取决于时运。有的时代适合项羽,所以项羽成功。有的时代适合韩信,所以韩信成功。有的时代适合刘邦,所以刘邦成功。最终的结果就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其实不光这三位历史人物,我们每个人都难逃这样的宿命。造成我们成功的性格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失败的原因。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谁能笑到最后,大多数人要靠宿命,而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只能是适应时运的改变,虽然这很难。

这段历史对于中国来说,革除了传统的贵族文化传统,真正意义上的打破了周朝时期诸国的文化和地域的界限,在匈奴和南越的夹缝中,汉族逐渐形成。也正是从汉朝开始,中华文化开始往外部传播,影响了整个东亚。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日本保留大量唐文化,其实日本传承的更多是汉文化。比如和服,更像汉朝的服装。比如武士刀,更像汉朝环手刀。比如榻榻米,就是汉朝的叠席。比如木屐,就是汉朝人的传统鞋子。

同时汉朝也是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时期,娄烦、白羊等北方胡人和南方百越人开始融入汉族当中,开启了汉族民族融合的先河。一个伟大的农业文明帝国在世界的东方大放异彩,成为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完)

孔令堃

2017.1.7

写有态度的文章

坚守最初的梦想

是我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