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大城市混的你还回得去么?

 多多金星 2017-04-15

备注:红色字体为阅读某一篇文章中的摘录,其余为原创。


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这样的事,在这个国家固然随处可见,但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


大城市和小城市,不过是对自己不满时浮现的镜像。 其实在大城市的人,一般都回不去小城市。无论那里人情多温暖。在小城市的人,也都回不去乡村。无论那里风光多诱人。人在环境中嵌入,被环境吞没,按环境指引的方向思考,以环境允准的方式释放欲望。 好也罢,坏也罢,反正回不去。


当我第一次看到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之前一位在深圳已经呆过多年的老同事的故事,当时我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没多久时间,在一次同她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道,当她在深圳已经工作多年第一次回老家那个小城市的时候,自己原来印象当中一切的温馨和美好一去不复返了,多少年过去了,道路两旁的房子还是破破烂烂的样子,和自己当年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街道依然拥挤,垃圾桶还是少的可怜,路边的垃圾仍然是司空见惯(人们还是我,红绿灯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存在,行人与车辆永远是急匆匆的互相抢来抢去而置安全于不顾。上公交车还是争先恐后,上来孕妇或老人,车上有座的乘客默然地将头扭向窗外好像与自己毫不相关……


而当她在深圳呆了多年之后,早已经习惯了深圳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街道、崭新的建筑(原关内)、乘客乘坐公交车会主动的买票并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在深圳这些似乎都已经理所应当,而当她回去之后却发现了种种的不适应,于是她跟我说道,她以后肯定是要呆在深圳长期发展了。


还有就是前面连载小说里面所提到过的故事,在山西的那个矿区,几乎每趟公交车上总有乘客在车上抽烟(有时司机也是一边开车一边抽烟),售票员、司机和本地乘客都已经习以为常。提到公共交通这个事情,让我又联想到之前在上海的工作生活经历。由于频繁出差,我早已成为了虹桥交通枢纽的常客,虹桥的立体枢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无论什么时候出发或者到达,公交车、地铁、的士、大巴、高铁、飞机无疑接驳,哪怕你乘坐的是最晚一班抵达虹桥机场的飞机,你也不用有”回不到家“的担忧。但是如果让我回老家,我却不得不忍受一个小时才只有一趟班车的情形,没有手机购票,只好在长途汽车站的排队队伍中默默的等待,好不容易排到窗口再碰上”没有票“的无奈;在市区打的士,等来的要么加价、要么拒载、要么就是不打表,末了司机还讽刺你一句“瞧你少见多怪那样,爱咋咋地、随你怎么去投诉,不走拉倒”,司机扬长而去只留下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就是我的切身经历,其实大城市和小城市,给人的切身体会并不仅仅是交通的发达与落后,物质的丰盈与欠缺,更多的还有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


去年我有一个朋友过年回老家,由于家里老人生病需要去医院看病,于是隔壁的婶子马上献计道“你远房有个二叔家的那个表姐在县城的医院里面当护士,赶紧给她打电话,看她能不能联系到医院院长,给咱特批一个单独的病房……”


虽然当时大家虚惊一场,陪老人去门诊看了一下也没有什么大碍,自然也无需住院,可是他却发现在老家的环境中,当你遇到一个困难或问题需要处理的时候,你的第一直觉不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找熟人、托关系。


大城市竞争很激烈但同时机会相对也更多,更公平与透明。小城市圈子小熟人关系会发挥巨大的威力,而当你不自觉间习惯了其中一种环境,习惯于在这种环境下的思考与做事方式,让你再轻易转换到另外一种模式,你觉得你回得去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