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的教育,内核只有这四个字

 昵称40077028 2017-04-15

成功的教育,内核只有这四个字

-1-

平时写一些教育类文章,生怕会误人子弟。

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一般都力求表达全面。

一是不仅写励志的文章,同时也注意写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比如《孩子,我希望你成才,更希望你平安》等文章,就是担心一些家长过于要求孩子“励志”,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二是在同一篇文章里,尽量做到观点全面,比如前两天推的那篇《家庭教育有两大失败:被孩子抓住命门,把孩子逼上绝路》,就是想告诉家长,教育孩子要避免两个极端。

-2-

不过,文章推出,还是有朋友表示了不同意见。

比如有朋友留言说,“从这篇文章看出了我们男女家长的差别,妈妈是更重视感觉的,孩子已经写出了这样的文字,做家长的还是多反思吧!我在教育上有一个最基本坚定的信念,如果真正信任孩子,给孩子最大自由度,几乎没有孩子会滥用这种权利,孩子总是向上的。”

说实话,对这位妈妈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所以我回复说,希望其他家长也参与讨论。

但这位妈妈接下来的留言,让我赞同了她的观点:

“我女儿高一,自我要求高到几乎强迫症了,孩子向善向美,追求卓越的真诚之心,每每让我感动异常,我也相信绝大多数孩子是这样的,很多孩子之所以迷茫,根源还是家长的境界太低,无法让孩子佩服,然后就不愿和他们敞开心扉。其实整个青少年时期,纯真的心多么渴望遇上一个可信任的长者啊!我自身就曾是一个内心敏感细腻然而找不到出口的少年。”

这是一位优秀的妈妈!

我回复说:“想想孔子对不同学生同样的问题给出相反回答的例子,你家的孩子当然信任就够了,她要减压。而有的孩子,要加压。”

-3-

孔子的例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如下: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就是:

冉求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

子路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

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我冒昧地提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俩提的问题一样,而您的回答却完全不同呢?”

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激励他。仲由胆量大做事冲动,所以我要抑制他。”

如果不看到孔子的解释,只是看孔子对学生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

但孔子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他不愧为万世师表。

成功的教育,内核只有这四个字

-4-

其实真正成功的教育,其内核无非是这四个字:因材施教。

我家楼上的邻居是一对特别优秀的中学教师,他们的孩子也非常优秀。

有一次,我偶然碰到他们正在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批评孩子。

事后我问他们,他们说,其实他们是有意为之。因为孩子各方面比较优秀,所以有骄傲自满的心理,而且时常流露出看不起其他同学的倾向。对其进行批评,是为了让他认识自己也有缺点和不足,别人也有长处,能够让他正确地认识自己。

显然,这对父母是懂教育的。

但如果是一个各方面都不那么优秀的孩子,如果家长还找一点小毛病就去批评,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显得是在吹毛求疵了,很可能会伤害自尊,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对这样的孩子,可能采取赏识教育会更好一些。

再比如,有的老师经常会采用“激将法”来激励学生,用一些极端的诸如“要是你能考上重点高中,我的姓倒过来写”一类的话。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发愤努力,果然让老师“看走眼”,而有的同学,则可能因为老师的“看不起”而一蹶不振。

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都是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

-5-

现在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育经验,我们一定要心里绷紧因材施教这根弦,不能盲目照搬。

没有什么经验是万能的,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育方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遗君明珠,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