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鼓应谈王博《庄子哲学》

 大大诚诚 2017-04-16

记者:陈先生,请您谈一下对王博先生的新作《庄子哲学》的整体印象。


陈鼓应: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认为,整本书写得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像一般介绍《庄子》的书总是用一种概念化的、具有理论架构的写作方式。而庄子是一个诗人、文学家,他的哲学带着诗和文学的色彩,王博也是用一种流动性的语言来进入庄子的内心世界,在表达上行云流水,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学哲学的人总是把一个东西过于理论化、概念化,就庄子的思想而言,就好比把它放到冰箱里,冰冻了以后再来切割,一个活生生的东西就这样被冰冻和肢解了,其他人写庄子都是用这种方式,而王博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很贴切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掌握住了庄子思想的生命的主轴,以往所有的介绍庄子的书大概都没有掌握住这个主轴。


我个人也曾经写过关于内七篇的文章,在《老庄新论》里面,两相比较,我认为他掌握庄子的生命主轴的特点非常突出,比我要写得好。庄子写得最好的是《齐物论》,是一座好比珠穆朗玛峰那样的最高峰,是庄子写得最精彩的部分,讲了如何由物的世界进入道的世界的问题,《大宗师》讲“物有结之”,物总是有对立冲突的,总有太多的纷争,而道的世界是虚空的,通过掌握虚空可以进入道境,因为在庄子的哲学里边,道和物的关系是一个主线,王博在谈《齐物论》的时候掌握了这一条主线,分析、论述物的世界由成心所带来的种种对立和矛盾,然后再展现一种道的境界,用虚空的概念来打通这两者。以《齐物论》来说,对于道和物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东西,先分析物的层次的种种问题,然后呈现一个更高的道的世界,所以我认为在对《齐物论》的论述中,以前还没有人能够如此明晰地把握道和物的层次的不同,而他则牢牢地掌握住了道物关系这条主线。


就内七篇来说,每一篇都是按照它们自身内部的思想结构层层分析,成功地把读者带入到庄子的内心世界。与一般用概念化、理论化的方式去切割庄子的著作相比,这本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这本书对庄子的讨论严格地限制在《庄子》的内七篇,您对此有何评价呢?


陈鼓应:一般来说,要了解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都是以内七篇为中心的,从内七篇来进入庄子的思想世界。因为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分别进行论述,更容易把读者带入庄子的天地中来。先秦诸子大部分都是政论之作,关怀现实,和现实比较接近,只有庄子所触及到的问题,是一些哲学的议题,可以说,只有庄子不仅关注“人间世”的种种自处和处人之道,而且把人带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且他的哲学议题是很丰富的,读《庄子》就好像攀登高峰一样,内七篇就好比七个高峰,但是其中最高的应该是《齐物论》和《大宗师》,这两篇是很独特的。


记者:关于内七篇的讨论,本书没有遵守庄子自己的顺序,而是从《人间世》开始,以《逍遥游》结束,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理解。请陈先生谈一下对这种安排的看法。


陈鼓应:讲《庄子》有不同的讲法,一般都是按照内七篇的顺序来讲,但是王博把《人间世》放在最前面,而把《逍遥游》放在较后的位置,这是因为庄子首先对现实世界有种种的感怀、经历,如何对应“人间世”?先秦诸子一般都是救世之说,但是面对现实的方法庄子和其他各家都不同,跟老子也不同,就道家思想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治身和治国而言,老子的书大部分还是谈治国,诸子谈的也多是治国,可是庄子却是谈治身更多一些。世俗之人总是把治国作为一个更高的目标,甚至不管老子还是孔子,都把治国作为一个更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历代知识分子都会接受儒家在人间世的途径,走的无非是功名利禄的路子,治世、救世的过程是和“士而优则仕”的道路相伴随的,儒家的这条道路规范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使大部分知识分子身不由己地走这条道路。


庄子在《人间世》中虚构了一个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这是为了首先和儒家进行对话,对于作者王博来说,首先通过和儒家对话,来进入和庄子的对话。在一个乱世当中,儒家用道德来救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用儒家的道德规范去规范一个权力至上的当权者,是完全行不通的。


此外,儒家的学说不但是一种道德的理想,也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出路,可以给知识分子带来功名,这也是行不通的。庄子首先巧妙地证明了儒家的治国的道路走不通,然后就转向了他的治身的道路。在治身的道路中,生命是最重要的,而人的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是精神,自然地就引出了“心斋”这个《人间世》中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心的修养的问题。


记者:《庄子哲学》中透出的精神有什么现代价值,对现代的知识分子有什么作用?


陈鼓应:庄子的哲学进路和别人是不同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走儒家的道路,庄子借孔子对颜回的批评来说明儒家的各种路径都是走不通的,自然就走向了他的治身的道路。《人间世》也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的一种处境,楚狂接舆的歌正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心境。不过,庄子和现在的很多宗教是不同的,虽然说“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荆棘满地,不止是“天下无道”,“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庄子生活在这样一个荆棘满地的环境中,可是他还是要继续前进,拐个弯往前走,所以他基本上还是入世的,只是他认为入世以后,生命是最重要的,功名利禄这些都是次要的。他从《人间世》入手,知识分子有一种理想,但是挽救世间的苦难还是要依靠统治者,而统治者是无法感化的,儒家的那一套道德规范、道德劝说统治者根本听不进去,只有每一个人自己来自救。王博把《人间世》提到第一位来讲,是因为知识分子有一种悲剧的使命感,在乱世当中,难免遭受到一种悲剧命运,具有悲剧的使命感和悲剧的命运的知识分子的自处和自救之道是如何的呢?只有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我们来看一部人类的历史,动荡不安的时代要超过承平的时代,因此很多人读《庄子》就会引起很大的共鸣。


记者:关于王博的《庄子哲学》,您最后想对读者说些什么话呢?


陈鼓应:我想,王博这本书每一个读《庄子》的人都应该读。说实话,《庄子》是不太容易读的,你本身要有智慧才能和他进行对话。王博是很有智慧的,而且他对文字的掌握、义理的理解都非常扎实,在表述上,既能宏观地把握庄子,又能微观地对庄子进行细腻的分析。王博牢牢地把握住了生命的主轴、生命的基调,这一点确实是再现了庄子精神的精髓,所以说这的确是很好的一本书。


(文章摘自豆瓣网)

近期人文学堂开课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