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叉子叉水果(抓握-叉水果-送入口中)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开始选一些宝宝喜欢的、容易叉起的食物。如:水果、炸土豆块等。 2.鼓励宝宝使用筷子和叉子,即使他拿筷子的方法不正确也可以。 3.做游戏:把红薯、苹果等从一个容器中“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 4.把着宝宝的手,帮助舀起食物。如果宝宝能独立舀了,就渐渐减少对他的帮助。他做得好时,给予强化鼓励。。 用吸管喝水(含-吸吮)ALSO生活场景教学 1、把粗的塑料吸管插入饮料中,用手指按住吸管的顶端。让饮料留在吸管中,把吸管横过来,放入宝宝口中,宝宝吸时,按着吸管顶端的手指要离开,让饮料进入宝宝口中。逐渐把吸管竖过来。 2、剪一半吸管放入杯中,鼓励宝宝吸吮他喜欢喝的饮料。为了让宝宝有口渴感,可以在喝饮料前给他吃少量咸饼干。他学会了用吸管要表扬他。 3、起初用短吸管,逐渐加长吸管的长度。 4、利用有盖的小塑胶杯或纸杯,上面有小孔。把吸管插入小孔中,把杯子歪过来,使宝宝容易吸出其中的饮料。你和宝宝一起把着,让他吸吮。 用勺子吃饭(抓握-舀-放入嘴中)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抓握勺子 1、妈妈先辅助宝宝弯曲手指,握住勺子,防止宝宝放下或扔掉勺子,同时轻声说“勺子”,帮助宝宝认知。 2、尽可能延长宝宝的握勺时间,并逐步撤销辅助,直到宝宝能长时间抓握勺子不掉; 课程二:用勺子舀物品 1、如果宝宝能很好的抓握勺子,则妈妈可以准备两个碗,其中一个碗满面粉,以很近的距离摆放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 2、让宝宝握好勺子后,辅助宝宝把勺子伸进有面粉的碗里,舀完一勺面粉后,再放入空碗中。逐步撤销辅助,直到宝宝可以独自用勺舀面粉,再增加两个碗之间的距离。 3、如果宝宝可以很好的舀面粉,则妈妈可以把面粉换为豌豆或蚕豆,让宝宝继续练习。 课程三:用勺子吃饭 1、妈妈先准备一些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开始时最好是一些软烂有粘性的食物,不容易洒出来,如土豆泥、麦片粥或者米糊等。 2、辅助宝宝用勺子舀一勺食物,然后轻轻的把勺子送到嘴里,在宝宝每做完一次后,就立刻夸赞宝宝。 3、逐步减少对宝宝手的控制,从抓住宝宝的手腕——扶宝宝的手肘——撤除辅助,直到宝宝能独立完成。 4、熟练以后可以让宝宝用勺子喝汤,让宝宝能够熟练使用餐勺。 用杯子喝水(倒水-拿杯-喝水-归位)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妈妈提前准备好两边把手的大杯子,并使用大围嘴,以备液体流下时用。让宝宝喝什么东西之前,先看看杯子里的东西。 2、妈妈先蹲在宝宝身后,帮助宝宝拿着杯子,把杯子边放在他的嘴边;当宝宝开始习惯杯子后,再站在宝宝身后,用手抓住宝宝的手辅助拿起杯子;妈妈注意控制好宝宝的手腕,让宝宝能够拿稳杯子,帮助宝宝完成喝水动作。逐步撤销辅助,直到宝宝可以独自喝水。 提示:宝宝能力提升以后,当遇到一些宝宝特别喜欢的饮料,如牛奶、果汁或养乐多时,妈妈可以让宝宝拿着杯子,然后自己向杯子里倾倒饮料,这样宝宝拿接完饮料就可以获得自然强化。 用筷子进食(正确拿筷-夹取-送入嘴边)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用筷子夹物品 1、妈妈可以先选取零食时间让宝宝练习用筷子,初期最好的道具是软硬适中带有一点粘性的食物,如爆米花、QQ糖。妈妈先准备一小碗爆米花,和一双儿童筷子。 2、辅助宝宝用筷子夹起一颗爆米花,然后慢慢送到自己嘴边,在宝宝每完成一次后,就立刻夸赞宝宝。 3、逐步减少对宝宝的辅助,从抓住宝宝的手——抓住宝宝的手腕——扶宝宝的手肘——撤除辅助,直到宝宝能独立完成。 4、逐渐把爆米花或QQ糖换成花生米、苹果布丁等不好夹的物品,再让宝宝练习。 课程二:用筷子吃饭 1、初期在零食时间而不是选择饭点练习用筷子,主要是避免宝宝因无法很好进食产生情绪,或影响营养摄入。宝宝一旦能较熟练的使用筷子,妈妈可以要求宝宝用筷子独立进食; 2、妈妈要准备两双颜色、大小不同的筷子,随机替换,避免宝宝熟练使用一双筷子后产生刻板行为,以后出外就餐很难接受其他的餐具; 3、初期妈妈可以找一些特别喜欢吃的食物,鼓励宝宝自己用筷子夹取,一旦宝宝可以熟练使用,就完全撤出辅助,让宝宝独立进食。 把水从水壶倒入水杯(准备水杯-拿起水壶-倒入水杯-归位)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妈妈可以先示范,让宝宝看自己如何从小茶壶往茶碗中倒水。 2.也可以采用身体辅助的方式。特别是让他注意小茶壶倾向何方。他学会了就渐渐减少辅助。一旦可以倒水时不洒了,就要表扬他。 3.利用小茶壶和水罐玩“过家家”,也可以玩将水或干沙子等倒入容器中的游戏。 4.把小喷壶装上水去浇花。 认识常见食物名称【回合式训练】 课程一:指认物品 1、提前准备:妈妈准备好水、奶、米饭、馒头、水饺、面条、饼干、蛋糕、苹果、香蕉、桔子、梨、葡萄等食物类卡片;先拿出一张苹果的卡片,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旁,将卡片放置在桌子上; 2、确定获取孩子注意力后,妈妈下指令:“指苹果”,并立刻辅助孩子指到苹果的卡片,并迅速给予强化; 3、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上述任务后,再在桌面上摆放一个“分心物”,开始时分心物与孩子的距离要远,图片的差别要大(比如可以选择饼干的卡片,放在桌子的一角)。妈妈再重新下指令“指苹果”,如孩子依然可以正确完成指令,则逐渐将“分心物”的位置向“目标物”移近,最终与“目标物”并排摆放,谨记每次孩子正确完成指令后都要迅速给予强化。 4、再随机的变换“目标物”与“干扰物”的位置,下同一指令,确保孩子认识目标物的名字。 提示:纠错程序:如孩子做出错误动作或两秒钟内没有反应,家长应该收回眼神,沉默两秒钟后启动纠错程序,再次发出指令并立刻给予辅助,确保孩子能够做出正确反应。在纠错程序下完成的反应,强化力度要小于无纠错情况,比如不给予食物强化,只给予社会性夸赞。 课程二:多个物品的复习和穿插 1、在掌握(提示:80%的指令可以得到正确执行)多个食物类物品名称之后,需要进行复习维持,并可尝试交替进行。比如,先指5次饼干,再指5次苹果,交替的频率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乃至随机切换。 【自然环境下的训练机会】 1、生活中注意泛化,如冲好牛奶后可以把牛奶放在孩子视线范围内的远处,要求孩子“把牛奶拿来”;或者进食时先要求孩子指认下,正确回答后再把食物递给孩子。 理解一个和半个的概念ALSO桌面教学 课程一:理解半个 1、妈妈准备一个整苹果和半个苹果,向宝宝发指令,给我半个苹果,如宝宝可以完成,则迅速给予强化物或社会强化; 2、如果妈妈和宝宝玩橡皮泥,妈妈可以把橡皮泥捏成棒形,然后给宝宝塑料小刀,和宝宝说“给我一半”,让宝宝从橡皮泥正中间切开。 课程二:学会二等分 1、如果宝宝不会二等分的方法,妈妈可以准备两个盘子,下指令“分一半给我”,然后(辅助)宝宝一个一个积木轮流放到盘子里,分完以后(辅助)宝宝把一个盘子交给自己,并迅速强化。 2、如果宝宝对一半(半个)概念有一定认知,可以做简单的数字游戏,准备10个大小颜色一致的积木,然后对宝宝下指令:给我一半积木,如宝宝可以完成,则再变化积木数量。 3、如果宝宝理解了一半的概念,妈妈可以切换“给我全部”和“给我一半指令”,确保宝宝可以完成。 不吃掉在地上的食物ALSO生活场景教学 1、无论是在家里、在餐厅或学校,当宝宝将好吃的食物不小心掉在地上时,妈妈要第一时间说“掉到地上了,好脏”,再辅助宝宝将食物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并及时给予强化鼓励。并逐渐让孩子自己来完成; 提示:注意用语,妈妈一定要说“掉在地上,好脏”,避免说“不要吃”或“不能吃”; 2、如果宝宝的能力较好,妈妈可以教宝宝理解“干净和脏”以及“能吃和不能吃”的概念,帮助宝宝形成掉在地上的食物是脏的,脏的食物不能吃的意识。 3、妈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社交故事,并拍摄照片给宝宝反复讲述,如“我和妈妈去餐厅吃饭——选了我最喜欢的蓝莓山药(也可以别的食物,宝宝喜欢的即可)——我拿起勺子吃蓝莓山药——勺子掉在地上了——蓝莓山药变脏了——我把蓝莓山药捡起来——和妈妈扔到垃圾桶——妈妈高兴的夸奖我‘太棒了’。——我很开心,然后吃好多好吃的。”帮助宝宝理解“掉在的食物变脏了,要扔进垃圾桶”的概念。 表达身体感受ALSO生活场景教学 1、表达身体感受最适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教学并不断泛化,尤其当宝宝产生需求时。比如宝宝在外面玩了一上午,回到家里以后饿了想吃饭,妈妈可以问宝宝“怎么了”,并辅助宝宝说“饿了”;或者宝宝想喝水,妈妈可以问宝宝“怎么了”——“我渴了”;再比如舒服,当宝宝洗完澡,安安静静的趴在毯子上享受妈妈的按摩时,妈妈可以问宝宝“什么感觉啊?”,并辅助宝宝说“舒服”,帮助宝宝理解“舒服”是一种感受。 2、生活中的泛化场景: (1)出去玩了一上午,肚子空了——我要吃饭——怎么了——饿了; (2)在夏天游乐场了玩了许久——我要喝水——怎么了——渴了; (3)在大街上跑,摔倒后哭了——怎么了——痛了; (4)宝宝生病了,发烧——怎么了——难受; (5)广场上放很大的音乐,宝宝捂耳朵——怎么了——吵; (6)洗完澡后妈妈做抚触,宝宝舒服的躺在床上——怎么了——舒服! ALSO桌面教学 课程一:表达身体感觉 1、需要宝宝掌握的感觉词汇有:痛、痒、舒服、难受、吵; 2、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好,妈妈拍一下宝宝的手,问宝宝“什么感觉啊”,(辅助)宝宝回答“痛”。妈妈也可以轻轻的挠宝宝痒痒,然后问宝宝“什么感觉”,(辅助)宝宝回答“痒痒”。 课程二:表达产生感觉的原因 1、当宝宝可以很好的回答感觉以后,妈妈可以再加上“哪里”、“为什么”的问题。如“哪里痛啊”,让宝宝回答“手痛”;“为什么痛啊?”——因为妈妈打。 2、或是“哪里痒啊”——“肚子痒”,“为什么痒啊”——“因为妈妈挠”。 3、如果宝宝能表达简单的感觉词汇,则妈妈要迅速给予安抚或鼓励,强化宝宝表达感受和情绪的意识,能力强的宝宝可以让他说一下“哪里”和“为什么”。 分辨属于自己的食物ALSO桌面教学 课程一:吃自己的食物 1、妈妈与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旁,妈妈准备一份小零食,放在宝宝面前但够不着的地方,当宝宝要伸手够时,妈妈立即制止,同时说“不行,这个是妈妈的”。如果宝宝被制止后的半分钟内,没有再次伸手,妈妈就强化这个行为,给宝宝一些其他的零食或喜欢的玩具(提示:但不要给自己的那份零食!)。刚开始训练时,妈妈要坚持每次吃零食时都重复这个过程,再慢慢把宝宝等待的时间延长到大概1分钟。 2、妈妈准备两个盘子,分别放在宝宝和妈妈面前,每个盘子中各放3 块的饼干。妈妈说“开始吃吧”,与宝宝一起吃饼干,并故意让宝宝先吃完。宝宝吃完自己那一份以后,如果伸手来抢妈妈的饼干,妈妈就立即制止同时说“不行,这是妈妈的”。如果宝宝被制止后的半分钟内,没有再次伸手,妈妈就强化这个行为,再逐渐延长等待时间。 3、妈妈可以把零食换成玩具或其他宝宝感兴趣的物品,日常生活中,如果宝宝外出时看到其他小朋友手里有玩具或者好吃的零食,并有去拿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禁止,如果宝宝已经拿过来(抢过来),则一定要宝宝立即归还,以便于宝宝为日后进入幼儿园或小学融合打下好的基础。 课程二:合理发起请求 如果宝宝理解了归属的含义,则妈妈可以教宝宝“合理的发起请求”,如果宝宝喜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妈妈可以拉着宝宝去问小朋友“我可以玩么?”如果小朋友说“可以”,就让宝宝玩一会;如果小朋友说“不可以”,妈妈要引导宝宝把玩具交还给小朋友,不能玩。妈妈要让宝宝养成习惯,无论什么时候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先走到东西的归属人哪里请求同意。只要能够正确的提出请求,妈妈可以给与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