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氏太极拳劲漫谈

 喆夫 2017-04-16

 

 我学的陈式太极拳有两个系统,第一个是来自河南陈家沟第十六世嫡传,陈公延熙宗师的系统。这个系统是民国三十八年政府播迁来台湾,杜公毓泽太夫子带来的;第二个是来自河南赵堡镇杨公书文(虎)宗师的系统。这个系统也是国民政府迁台,王公晋让恩师带来的。这两个系统其实说来就是一个系统,底里的精华都是「松活弹抖」劲。

陈家沟所演示的炮捶,松弹爆发,迅如风驰电掣,雷霆万钧。听前辈们言,陈公发科宗师的「劲道」似有千斤重,触手如触电。而我所接触到的,我的恩师王公晋让夫子的手,却是柔软似棉,他的「劲道」有如柳絮因风起,能弹人于无形,而令人不知端倪。同一个「劲」,显发出两个风貌:一为雄伟积健,一为棉柔奥妙。有些人议论纷纷,有这样的分别:陈家沟的劲主宰于腰,发于脊背;赵堡的劲同样主宰于腰,而出入于丹田。其实脊背与丹田同居于身,难作分离,一分离卽不协调,怎能有劲?我观察、探索杜爷、晋师的演示几三十年,加上自己朝夕的学步,遂有了一些体悟,原来「炮捶」的劲就像弹簧劲。弹簧是钢圈缠绕而成的,弹簧劲是来者不拒的,给大给小同样做反弹,所以,陈公鑫宗师总结陈家沟太极拳所练的、表现的就是所谓的「缠丝精」。那么赵堡所表现的又是什么劲呢?杜公元化宗师在『太极正宗』一书所示,所谓正宗就是上身的「背丝扣」。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透彻力」。我们读唐诗,卢纶的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道是发劲如放箭。射箭时,弓弦颤抖,轰轰作响;箭中「的」后,羽毛亦颤抖,箭立卽透入「靶的」中。赵堡的太极拳所表现的都类似这种风骚,尤其是「忽雷架」辗转腾挪,劲出如春雷乍响,丹田颤抖、全身振动,余波不已。

[page]

 

陈沟、赵堡练拳很讲层次,总而说之,约有三个阶段:一为形架;一为恶形架(劲架);一为功夫架。形架主要在于练、练顺。在锻炼中,柔顺运动,不伤筋骨,不造作运动伤害,才能渐渐强健筋、骨、血脉、皮肉特质,以备后用。太极拳以柔顺为基础,故老少、男女皆相宜。然而,要练得柔顺,又谈何容易,何况是来往、曲伸无碍更为困难。有这样做比喻:八卦拳易学难精;形意拳易学易精,太极拳难学亦难精。八卦拳、形意拳学者,人才辈出,可说济济多士,而学太极拳的人很多,真有成就的并不多。为何如此?学太极拳的广大群众,为健身者多,真练功夫者少一也;练者难得「明师」指导,猛练瞎猜,自乱本源者二也;看它温柔缓慢,误解为「老人拳」者三也;时代迁异,枪炮胜诸拳棒,何须深究者四也;明知是运动珍宝,己身亦勤学克练,惜因材资不济,终归平凡者五也;不知次第,操持过度,用力过猛,内伤积重,青壮夭亡,不克全程者六也;财、法、侣、地不备,凭己苦练,缺少师友,闭门造车,以偏概全者七也;窃取他家,占为己有,标异以为创新,不知本源者,八也、、、。总之,习练太极拳者,不能「力学」者不成;没有「才华」者也不成,万般苦辛,只得于「增福」--运动保平安而已。形架练得柔,练得顺之后,自然而然地进入「恶形架」。恶形架就是劲架,有别于一般所谓的「快架」。陈氏太极拳主修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功夫。发劲时迅如闪电,发放后卽回松活、轻灵、闲逸原貌,故发而似无,柔中现劲。怎样去做呢?去引发呢?秘诀只有一个:练拳架(套路)就是,别无选择。拳架不能改,自始祖以来,历代名师只有发现(领悟)而非消除。拳架是祖师们留给后人的精选,祖师爷从中练出功夫来,这个拳架就是祖师爷功夫的见证。我们要自问祖师爷的拳架你练出功夫来了没有,你明白了解拳架的精义吗?你清楚畅晓拳架的构造吗?你知道拳架的起落、旋转、开合、阴阳、虚实、快慢、刚柔吗?学者应从拳架里探索功夫。佛家说不可执空有己见,要学佛正见。练拳何尝不是这般,盖因修练 拳架是正行啊!陈家拳难就难在此,不务本业,奢求其它,能有所得才怪。本门由形架渐进趣入劲架,除正行外,当然有助行,简单的说就是要加练些教材,例如「舍己从人」、「移形换步」以练步;「十八缠丝手」以练身手,「八大劲」以试劲。这些补充教材,要勤修苦练,朝于斯,夕于斯,把所得的一一引入拳架里且深化它,圆融入拳架本心,拳架才能练得活,练得有成就。唯有如是修(修正);如是练(锻炼)才能引「劲」出身,表现在恶形架里。

练拳到此,正如颜回所说的「欲罢不能」啊!劲架渐行渐修渐练卽会出现一番「境界」来,而这个境界是个怎样的境界呢?「落尽铅华见真纯。」「踏破铁鞋无觅处、、、、春到枝头已十分。」练拳若到此境,是否即可如「庖丁解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非也,拳练到劲架,才行半步,虽有「境界」不算究竟,必须转进「功夫架」长养灵胎,才能示现「一片神行」光景。故不能歇停,要继续前进。功夫架怎样去养呢?一句话:回复到原点,也就是所谓的「反璞归真」。拳架的一招一势,你都观照到它的意、理、气、劲吗?能掌握它吗?能得自然反映,「千江有水千江月」吗?能做到「柳枝的随风起舞」、「大海的因风起浪」、「拳的因势成招」吗?能够如是修、如是练,最终复如是养,渐至阶及神明,当有希望。

太极拳劲是与生具有的,是在自己本体里面,不假外求的,练劲就是要把「具足」的劲引发出来。懂得引发叫做懂劲,拳论说「懂劲后愈练愈精」。劲像佛性是无形体的,但它会起作用,就像操琴,善琴者只见琴弦振动,却谱出和雅音声来。劲又像打满「气」的球,气遍虚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不见其形,而起用时,碰、踢、打、摔都起作用力。太极拳演起来又像球的运转,圆融无穷,中心虽难以拿捏,而劲(反弹力)在其中矣。这种劲,只做作用,不会增减,看不到,摸不到,又感觉不到。劲又似水管注水加压,开关一起,水瞬间喷射,力可摧枯拉朽,水管激射的水柱,滔滔不停,直奔前方,一往不复,是柔中之至刚的展现。这些劲只是比方,陈氏太极拳追求的就是这些「能量」的落实、体现、完成、起用。

劲经过修而后正;经过练而后而得;经过养而后久驻。要「弹簧劲」就要练拳如绕迭钢圈,要「球劲」就要练拳如打气入球;要「水柱劲」就要练拳如水加压入管,懂得适时开阀;要「弓箭劲」就要练拳如射箭,弓要满,箭劲始足,透彻力才能立即深入。而这些功夫都要从拳架里头,修练出来,体现出来,学者若舍此,将无一所得,穷极一生苦学,终是乌有。

延伸阅读:http://baike./index.php?doc-view-662
杜毓泽视频:http://v./player.php?id=2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