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syCh Journal一周微博内容精选(4月10日-4月15日)

 昵称30569180 2017-04-16

【智慧如何生于忧患?】

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能变成智慧。有学者认为,自我反思是“长智慧”的关键。对9426-92岁成人的智慧(自我报告、表现、推荐智者),为什么和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与自我反思的频率无关,但是智者反思的原因和自传推理方式不同。智慧与对人生困难经历的探索过程(寻求意义、个人成长)相关,而适应则与对经历的救赎反思(积极情绪重评、事件解决)相关。

Weststrate NM & Glück, J(2017) Hard-earnedwisdom: Exploratory processing of difficult life experience is positivelyassociated with wisd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3, 800-814. Doi:10.1037/dev000028


【年轻的笑脸更容易分辨】

面部特征会影响观众对情绪的识别,但具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确定。最近发表的研究中,针对面部的年龄线索(年长或年轻)对情绪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龄线索对判断快乐有影响:对年轻人的快乐表情判断更快、但是在判断生气或悲伤表情时,年龄线索没有影响判断速度。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皱纹、缺乏弹性,使得年长的脸不那么富于表现性,而暗沉的肤色和嘴角下垂也让老人普遍看起来更为悲伤,随着年龄眼睛变小、面孔变长也更容易被认为是生气。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和老人的刻板印象,也可能影响了对于情绪的判断,比如认为年轻人更朝气蓬勃、而老年人更暮气沉沉。p.s.研究被试为大学生,被试和目标的年龄差异并未控制。

Craig BM & Lipp OV (2017). Facial agecue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teract asymmetrically: age cues moderateemotion categorization, Cognition & Emotion, doi: 10.1080/02699931.2017.1310087


【家长控制与学生创造力】

503名济南初中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感到的来自家长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创造力有不同的关系:行为控制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原创性正相关,而心理控制则与思维流畅性和灵活性负相关。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社会环境影响自主动机,进而影响认知、情感和行为。分析发现,创造力与学生的自主动机正相关、资助动机与感受的家长行为控制但与心理控制无关。p.s.研究使用学生自我报告,相关研究不能得出因果。

Ren F et al (2017). Perceived parentalcontrol and Chinese middle school adolescents’ creativity: The mediating roleof autonomous motivation.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1,34-42, doi: 10.1037/aca0000078


【专业承诺防止情绪耗竭】

专业承诺是指对所从事专业工作的情感卷入、认同和依恋,以及积极态度。专业承诺可能成为工作压力的保护(通过情感联系、使得个体产生归属感和稳定感,从而抵御压力)、或者加剧工作压力(高承诺水平会使得个体投入更多,也使得个体认为工作所带来压力对个人的威胁更大)。以护理专业学生为被试,研究发现专业承诺水平越高,情绪耗竭越低;工作要求越高、情绪耗竭越高。而对专业承诺较低的人,更容易在高工作要求下,产生情绪耗竭。

Nesje K (2017). Professional commitment:Does it buffer or intensify job demand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58, DOI: 10.1111/sjop.12349


【“被感动”是什么】

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对于“被感动”(being moved/touched)的研究并不多。将被感动的结果“由于积极情感而眼眶湿润或流泪”作为问题进行了研究,被感动的同时会感到“心头温暖”和“起鸡皮疙瘩”,而那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被判断为道德的事情能够引起“被感动”。作者总结,由于突然强化的共同分享而激发的感情,就是“被感动”。

Beata S et al (2017)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nd morality predictfeelings of being moved. Emotion, 17, 389-394. Doi: 10.1037/emo0000271


【易激惹的概念及测量】易激惹(irritability)是精神疾患的常见症状,在DSM-515种疾患中均列为症状之一(如心境障碍、人格障碍、成瘾等)。Clinical PsychologyReview对于“易激惹”的定义和测量进行了综述。对“易激惹”定义的问题之一在于“易激惹”与愤怒、暴力的混淆,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对“易激惹”的概念主要关注三个方面:易激惹的原因(生理及外界刺激)、体验(生理、心理及感觉等)和结果(如愤怒和暴力)指出:(1)愤怒更多为环境或者认知决定的,而易激惹由于身体/生理变化并与感觉敏感性增强有关;(2)易激惹是一种相对持续的心境(时间比愤怒,情绪,长)、易激惹并不直接由认知评价引起、与唤起和紧绷状态有关;(3)易激惹的特点为阈限降低。综述还讨论了易激惹的生物标记、原因、治疗、文化影响等,并提出了定义和测量建议。

Toohey MJ & DiCiuseppe(2017). Defining and measuring irritability: 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doi: 10.1016/j.cpr.2017.01.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