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配式结构的增量成本-3人工费是增还是减?

 骆小骆 2017-04-16

2017-04-15 

字数4000阅读时间6分钟

通过前面的8篇文章,我们已经了解引起增量成本的主要因素、预测增量成本的两种方法。

预测方法:装配式增量成本的预测方法研究与详解(2.0版)

原因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2预测

                 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1初探

基础知识:造价师  与  PC建筑

从这期开始,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增量成本的控制方法的分析。

要控制增量成本,首先摸清来龙去脉

增量成本从何而来?

有报道说,PC预制构件的模具非常贵,“在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模具成本占了很大一块,工程量小了,它摊到每个构件中的成本势必就会走高”。

也有专家这样形象地描述,现浇结构变成预制构件拼装,无疑多出了构件加工、运输、吊装、拼接等环节,必然会有成本多出来。

装配式结构的成本高,究竟高在哪里?

(来源: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障碍-成本  公众号建微知筑)

下图是《地产成本圈》根据三个项目案例的分析结果,所做的一个饼图,它大致反应了增量成本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权重关系。

首先,按构成增量成本的四大要素来看,主要是构件差价(PC构件比现浇构件贵167%)。

我们对比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单价,以上海2016年的市场价为例,两者综合单价分别是:(钢筋 砼 模板三个清单项,供应 安装全费用综合单价)

PC构件的综合单价  约4000元/m3

现浇构件综合单价   约1500元/m3

现浇构件单价的具体组成详下表:


同一个构件,由传统的现浇方式改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预制构件后,成本净增加167%,翻了一番还多。

其次,我们再来看更详细的构成增量成本的18要素,结构指标增量排在第一位。

但是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位,不是结构指标增量、也不是模具,而是人工费。人工费的增量成本当之无愧位居第一,占比19%(其中制作供人工13%、安装人工6%),是否让人大跌眼镜呢?

建筑工业化不就是为了降低人工费么?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

第二位,不是运输,而是结构设计差异。由于采用装配式结构体系后,结构成本上的增量占比15%,采用装配式后结构优化更重要了!

第三位,不是吊装,而是购置税。由于预制构件需要外购所引起的购置税占比8%,如果不能进销相抵的话,这项成本支出还真是大。这是不是大多房企甲供构件的成本考量呢?

这样看来:

人工费、结构设计、购置税,三要素合计占比42%,是当之无愧的主要因素。

而我们一直看重的装运卸存等环节的增量成本占比11%,位居第4,而被常常拿来说事的模具,它导致的增量成本只占比7%,位居6,而且还大有可降空间,下期我们详细分解。

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看到这里了,证明你和我一样,都爱钻研、也喜欢把事情搞得清清楚楚,不给自己留下模糊的空间。

下面, 我们只分析人工费。

先比较两种建造方式下的人工费      

说起装配式建筑有什么优势,那就是“多快好省”,多个研究、众多文章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节材20%、节水60%、节地10%,还有最关键的就是节约人工40%以上,可以大大缓解工人荒的时代性问题

例1:北京万科回龙观金域华府高层住宅项目,预制率超过65%,人工费节省33.3%。

例2:百度文库中的这篇论文《预制装配式体系建造成本的比较分析》哈尔滨高层住宅项目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预制率70.42%的情况下,人工费节省32%。

两个文件、两个案例的结论都是:PC构件相对于传统现浇方式,人工费都是节省的。

但是在我们的增量成本分析中,人工费反而是增量成本的大头。

先看两种建造方式下的人工费:

(1)传统现浇结构的综合单价1474元/m3中,人工费约388元/m3。我们通过上表可以看到,传统现浇结构工程中人工费占比26%,那么采用装配式结构后,人工费的占比在理论说应该是减少。而实际情况呢?

(2)PC预制构件的综合单价4000元/m3中,人工费占多少呢?

如果装配式结构节省人工费,那么PC构件的人工费,包括制作 安装两项合计应在388元/m3以内。

而实际情况是仅在构件的工厂预制这一项,即供应价中人工费已高达600元/m3,加上现场安装的人工费约200元/m3,合计人工费高达800元/m3(占比20%)。

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1)就主要的结构构件来看,PC构件的人工费较传统现浇构件增加106%,正好翻了一番,但人工费的占比确实下降了。

(2)就整栋楼来看,PC率40%时的人工费较传统现浇方式增加42%,人工费占比略有下降。

那么问题来了,理论上装配式的人工费应该节省,但目前工程实践中却是反超,原因在哪里呢?

——这是值得我们整个行业思考的一个问题。

尽管上海市2016年的装配式结构施工市场有其特殊情况,如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的这一实际情况确实导致人工费上涨,但市场原因所导致的上涨并不会产生这样质的变化。

再来探究人工费不减反增的原因 

(本节部分内容参考《深度解析:装配式增量成本的成因和对策》作者王广明,武振,特此说明)

结合行业各专家的观点,目前看来主要有这样4个原因:

(1)在宏观层面,我国人口红利还在尾期,人工费的临界点还未到来。

装配式建筑在2017年同时被中央和国务院重视,并迅速推广,除了产业升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口红利压力。我国自1996年开始,建造成本中人工费的比重从5%逐步攀升到目前的25~30%左右,即将与发达国家持平。

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人工费占比一般在40~60%。

(来源: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李伟兴博士《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应用现状及技术要点》)

如果以2013年建筑工人平均工资为对象,香港906元/工日,大陆126元/工日,两者相差7倍左右。

我国当前的人工费支出还不足以高到与装配式持平,现在的人工成本与临界点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因而,装配式在人工费上的表现与理想是反向-人工费不减反增。我理解这个期间正是国家推行政策的预留期,毕竟装配式建筑的推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需要边试边解决问题。

(2)在宏观层面,整个装配式建筑市场还在建设中、并不完善,有些技术、资源处于紧缺状态,同时社会化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

相比传统建筑下的资源市场,装配式建筑的资源相对紧缺,上海的构件厂占据全国数量的50%左右尚长期供不应求、构件价格居高不下,其他城市的严重程度只能是更大,据行内人士介绍,有的城市在与构件厂洽谈价格时完全没有参照系。

同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包括五化,其中第一化便是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是建筑工业化发挥规模化效益的基础。在标准化设计下,一个预制成本高的飘窗构件被设计成通用构件而批量生成,成本能大幅降低。

而当下,标准化设计在同一个地产企业尚不能实现,尚不要说全国的构件标准化,装配式的优势暂时只能表现为劣势。

五化之“结构装修一体化”也只有少数城市、少数项目在尝试,如外装一体化没有做、装配式内装没有做,工期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无从施展。

(3)在微观层面,产业工人缺乏,导致现场施工效率提高不明显。

装配式建造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工人。

装配式建造方式下,许多工种如抹灰工、砌墙工等作业人数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增加的技能型操作工序,这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装配式提速快、而产业工人的培养需要时间、造成短期内严重缺乏,很多工厂和现场的大多数操作工人无相应技能和经验,使得整个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明显。

(4)在微观层面,设计、生产、施工脱节,不断没有发挥装配式的优势,反而增加用工量。

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这三个环节本是一个完整的、密切联系的整体,在传统现浇建造方式下拆分后尚无大碍,无非是碰撞后现场调整,但装配式建造方式下,这种纠偏或调整就变成更困难、成本更高,甚至就无现场调整的可能了,只能返工重来。

大部分管理者严重缺乏在装配式条件下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而继续沿用传统现浇方式下的管理套路,对设计-施工-生产这三个环节的集成性管理的逻辑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导致普遍出现窝工甚至返工现象,造成构件安装效率低,使得装配式在减少人工用量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图片来源:徐珂微博-装配式住宅设计实践总结)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