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跟着邬达克重新认识地铁2号

 王林正水晶牛 2017-04-16

一 夜 美 学| 睡 前 提 升 审 美 力


上世纪初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设计大师:拉斯洛·邬达克,“被迫”在上海滩闯荡,却写出了建筑设计界的传奇。

 

他出生在奥匈帝国的建筑世家,19岁作为炮兵军官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2年后被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却不幸被俄罗斯军队抓获,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集中营。

 

2年后,25岁的他从战俘营流亡到上海,没有人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任何人,为了谋生,只能在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当助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上海留下了65件不朽的作品,其中有25项被纳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包括国际大饭店、大光明大戏院、武康大楼……



他为上海留下了经典,塑造了一段建筑传奇。在上海老城区的每一个角落,你都可能和他的建筑相遇,常去的某家戏院、常吃的某家餐厅、上学的教学楼、居住的那栋楼,都有可能。


不信?让我们来一次城市暴走,从南京东路站到静安寺站,寻着邬达克的建筑,领略不一样的地铁2号线。





南京东路站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美国总会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 

 


邬达克的第18号作品——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在汉口路和四川中路的交汇处伫立了94年,是邬达克首次为中国业主设计的大型公共建筑。



大楼是一个有着漂亮转角的七层塔楼,英国乔治式折中主义风格,上海首座外立面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厚板的建筑。所用的大理石是特意从日本进口的,并以意大利工艺雕琢成柱形或雕带。



仰头看这栋大楼,很容易被它的典雅所折服,没有过度的装饰,注重色彩和材料的搭配。另外,塔楼状的外形据说是邬达克对匈牙利北部乡村式文艺复兴风格的致敬


△ 黄浦区四川中路261号(近汉口路)


  美国总会 



美国总会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代表作,钢筋混泥土结构,总高7层,占地916平方米,建筑面积6753平方米。整体建筑的外貌属于美国殖民时期的乔治式建筑风格,仿欧洲新古典主义威尼斯式。



大楼里面格局对称,纵向分三段,入口在中间一段处,为浅门廊,搭配白色大理石塔司干柱式。外墙的主要材料很特别,是当时从美国进口来的棕色面砖。为了避免单一棕色的枯燥,邬达克在每个窗户上增加了白色平劵状楣饰。


△ 黄浦区福州路209号(近河南中路)





人民广场站

大光明大戏院/国际饭店


 大光明大戏院



有着“远东第一电影院”美名的大光明大戏院,身世却很坎坷。1928年面世仅三年便因放映了辱华电影而被迫关门,后被外商创办的联合电影公司租赁,并请邬达克进行重新设计。1933年才凭借首映好莱坞电影《热血雄心》重新绽放光芒。



大光明大戏院是典型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建筑立面几何感十足,横竖线条和体块相互交错。入口处设有乳白色的玻璃雨棚,上面是大面积金色玻璃长窗,还有高达30.5米的方形半透明玻璃灯柱。沈西苓曾赞叹:“这纯粹是最新的法国建筑。”


△ 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近黄河路)


国际饭店



若要说邬达克建筑中质量最高的、影响最大的一个,那自然是国际饭店了。国际饭店在上海保持了长达半世纪的“远东第一高楼”纪录。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也曾坦言,当初是被国际饭店的设计震撼,才选择做建筑师的。



国际饭店是美国现代派装饰艺术风格,张弛有度的垂直线条,层层收进的几何立面,高高耸立,又显得稳重敦实。


△ 黄浦区南京西路170号(近黄河路)




南京西路站

斜桥弄巨厦


斜桥弄巨厦



“大隐隐于市”来形容邬达克设计的斜桥弄巨厦再恰当不过,这栋建筑占地900平方米,藏于里弄之中,低调简约,大概是旧上海的大户人家不喜欢过于招摇吧。



筒瓦屋面平缓、立柱呈螺旋状,阳台、门、窗和烟囱的顶部为尖劵形……这些都是典型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在西班牙主风格的基础上,还搭配着巴洛克风格。采用大理石来装饰室内公共部位的地面,还有门廊内的柱式和山花。



最有意思的是那贯纵的螺旋形大楼梯,还有楼梯东侧彩色玻璃修饰的落地长窗,光线在室内交汇,柔美又迷幻。


 静安区石门一路315弄6好(近南京西路)




静安寺站

吴同文住宅/联华公寓/巨籁达路22栋住宅


吴同文住宅


在北京西路与铜仁路交汇的路口,矗立着两个邬达克的作品,其中一个就是有名的“绿房子”



这栋上海经典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是上海著名颜料商人吴同文的府邸——“远东最大最豪华的住宅之一”。房子格局紧凑,和北侧道路贴的很近,顺着道路的转角有一道弧形的围墙隔开。



圆柱形的阳光房有四层楼高,层层退进的设计和大露台形成了纵横的对比,顺着外墙盘旋而上的弧形大楼梯将露台与花园相连,一气呵成,灵动自如。



吴同文住宅是作家程乃珊的小说《蓝屋》的原型,现在这栋住宅已被政府保护,是上海城市规划博物馆和上海规划师之家。


△ 静安区333号(近北京西路)


联华公寓



“绿房子”的对面便是联华公寓,顶着优秀历史建筑名声的多层板式普通住宅。1931年由邬达克设计,1932年正式落成。一共三栋五六层的建筑,沿街底层为商铺,上面是住宅公寓,整体外观在今天看都是非常有现代感的。



房子立面简洁,红色清水砖墙和水刷石搭配得恰到好处又富有线条的流动感。阳台和楼梯采用了铸铁花饰,在简约风上增添了装饰艺术风格的魅力。


△ 静安区北京西路1341-1383号(近铜仁路)


巨籁达路(今巨鹿路)22栋住宅


这22栋藏在弄堂花园里的不起眼建筑是邬达克在上海建成的第一个项目,当初与武康大楼齐名。



巨籁达路22栋住宅现为巨鹿路花园住宅,住宅底层设门廊、大厅、起居室、厨房、餐厅,二层设有卧室、卫生间,还有一层阁楼,以前设为佣人房,现在都是居民在住。



这些房子是较早一批在当时上海法租界内实施的美式风格,当时很受欢迎,不少公司都争抢着要租赁下来作为员工的宿舍使用。如今弄堂里,晾晒衣物的妇人、寒暄的邻舍、为夜猫归属问题焦急的老人,这里有着上海最市井的生活气息。


△ 静安区巨鹿路852弄1-10号、巨鹿路868-892号(近常熟路)




看到这儿,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邬达克为何能以一个流亡者的身份,在上海这个“英雄不问出处”的舞台上,赢得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把半个十里洋场都印下了艺术的足迹。

 

建筑师能留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是惊为天人的作品,还有无畏风雨的心。




  点赞分享你的品味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