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浚县有个村竞然是某个国家的国都所在地!

 世事如棋招招鲜 2017-04-16

淇河口逆行3公里,东岸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行政村,分别是浚县新镇镇的前枋城、后枋城、东枋城。放眼眺望,三个村与周围村庄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平畴沃野,一样的阡陌小道,一样的青砖瓦舍。然而,因何名“枋”?何以名“城”?史书为我们记录了这里辉煌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追根寻源话枋城

枋城原名枋头,始得名于汉末。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水经注·淇水》)。枋头村地处枋堰东头,因名枋头。当地人曾在淇河干涸时,于河底见到过枋堰基础,巨大长方形青石垒砌,有榫头连接,非常坚固。至于遏淇水东入白沟的目的,清嘉庆浚县志记载为“借水运兵马粮草,以伐乌桓,并引白沟水于同山坡灌田7000余亩”。通漕运,借水运兵马粮草的说法是可靠的。因为当时曹操准备北攻袁尚、袁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精于用兵的曹操自然会考虑并解决粮草运输问题。至于伐乌桓,是三年以后的事,当时能否攻克邺城还不确定,怎么会考虑伐乌桓?事实上,后来因为袁尚、袁熙兵败逃到乌桓,才讨伐乌桓的,所以伐乌桓的目的不可靠。至于灌田7000余亩,可能是后来的事,当时战事那么紧张,断然不会考虑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


见证卫河漕运的最早遗迹——枋城金堌堆遗址

回头还说枋头。这时的枋头其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到东晋后赵时期,因羌族首领、龙骧将军蒲洪的驻守而名声大振,频见史册。先是蒲洪以枋头为根据地、大本营,筑城兴建。后蒲洪在枋城建国称王,兴建宫室,枋城实际成为国都。虽然不到一年,前秦便移师关中,建都长安,但枋头城却从此成为军事重镇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五年(370年)前秦苻坚破邺灭燕,还军长安时路经枋头城,宴请父老,于枋头城建立永昌县,后改名昌水县。东魏时,汲郡治所从卫县迁到枋头城。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汲郡为卫州,枋头城又成卫州治所。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清淇县。之后,清淇县几经兴废,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最终罢废入卫县。至此,枋头城设郡、州、县存续长达360余年。枋头城建制没有了,旧城也渐渐湮没,但枋头城的名称保留了下来。后人为称呼简便,去掉“头”字,改称枋城。至今,后枋城村东北尚可见枋头城遗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枋城当年的辉煌。


吴文民摄于枋城西


石勒北上大败向冰于枋头

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石勒修造舟船,谋攻建业,赶上天降大雨,三个月不停,军队饥乏并流行疾病,死人超过大半,又闻晋军将至,乃听从张宾之计,引师北上,图谋河北。一路上地方百姓坚壁清野,军中非常饥饿,士卒相互杀食。到达东郡,听说汲郡人向冰聚集几千人坚壁于枋头。石勒要渡黄河,担心遭到向冰阻击。张宾说:“听说向冰的舟船停泊枋堰下河渎中,应派遣轻兵抄小道偷袭,夺取其舟船,用来渡大军过河。大军渡河后,定能擒获向冰。”

秋季七月,石勒派支雄、孔苌从文石津绑扎木筏偷渡,夺取向冰船只。石勒率大军从棘津渡过黄河,攻打向冰,把向冰打得大败,得到向冰的全部物资储备,军队士气重新振作,长驱直入到达邺城。进而占据襄国,以之为都城,东攻西伐南征北战,于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建立后赵国,即后赵王位。


前秦国始兴之都在枋城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一度非常强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问鼎东晋,大有统一全国之势。淝水之战遭到惨败,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个成语。

众所周知,前秦国都城在长安,其实,前秦初立之时却是建都于浚县枋城(时称枋头)。而且前秦国从始至终与枋城联系密切,渊源颇深。这事还得从苻洪说起。

苻洪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人,氐族,晋怀帝永嘉年间被部族首领推举为盟主。成帝咸和八年(333年),后赵中山王石虎讨伐石生,攻占长安,蒲洪率二万户投降。石虎拜他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蒲洪早有图谋中原之心,劝石虎迁徙关中豪强和氐、羌部落充实东方。石虎听从蒲洪建议,任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秦州、雍州士民及氐族、羌族十余万户迁居关东,并让蒲洪驻守枋头。此后,蒲洪作为后赵将领,南征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

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石遵即后赵位,听从石闵(冉闵)进言,罢免蒲洪都督官职。蒲洪大怒,回到枋头,便派使者投降东晋。十一月,石鉴杀石遵即帝位。石氏家族为了争夺帝位互相杀伐。秦州、雍州流民见后赵乱起,相率西归,路经枋头,共推蒲洪为主,民众聚至十余万。蒲洪长子蒲健当时在赵都邺城,亦斩杀关守投奔枋头。

翌年正月,石闵占领邺都。蒲洪拥兵十余万据守枋头,图谋关右,拒不归附。二月,与蒲洪同迁中原的羌族首领、后赵右丞相姚戈仲派其子姚襄领兵五万攻打蒲洪,蒲洪迎头反击,大败姚襄,斩杀三万多人,遂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可见枋头是前秦初建国之地,也是苻氏始得姓之地。《晋书·洪苻传》载:“洪亦以谶文有‘艸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艸付’字,遂改姓苻氏。”可见蒲洪改苻姓,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巫师、方士预言‘艸付应王’,二是其孙子蒲坚后背上有‘艸付’二字。“艸”为篆文“草”字,“艸付”合写,即为“苻”。蒲洪去蒲姓改苻姓,意在应谶,建国称王。

苻洪称王改姓不久,降将麻秋为夺苻洪兵众,设宴在酒中下毒鸩杀苻洪。苻洪世子苻健见情况有异,带兵斩杀麻秋。苻洪临终对苻健说:“中原不是你们兄弟能占据的地方,关中形胜险要,我死后可鼓行西进。”言毕而死。

苻健代父统领兵众,准备西迁关中。为麻痹窃据长安的杜洪,苻健去掉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称号,在枋头修建宫室,督促百姓播种小麦,以示无意西向。不久,率众西进,兵分两路,分别以其弟苻雄、侄苻菁为统领,进攻杜洪。十月抵长安。次年,僭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苻秦。

苻坚  像

枋城是前秦兴起之地,也是前秦乃至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在前秦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王苻坚攻占前燕国都邺城(安阳北)后,专程到枋头城,宴请枋头父老,改枋头城为永昌县(亦名昌水县),并永世罢免枋城百姓徭役赋税(《资治通鉴·卷一百二》、《浚县志》)。

淝水之战后,前秦一蹶不振,原来降服的各部族首领纷纷反叛。太元四年(384年)前燕慕容垂进军邺城,苻丕被迫逃至枋城,重整旗鼓,不久收服邺城。次年苻丕又率邺城一带饥民就食于枋头城。

(文字提供:新镇镇政府赵学圣,摘自《文化新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