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竹兰石图——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

 老刘tdrhg 2017-04-16

墨竹兰石图——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

墨竹兰石图

郑板桥(1693-1765年)

墨竹兰石图

136×74cm

题识:石多于兰,兰多于竹。无紫无红,惟青惟绿,是为君子之谷。乾隆壬午(1763年),板桥郑燮画并题。

钤印:板桥道人、燮何力之有焉、老而作画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最为著名的文人画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清中期,出现了一批活动在扬州地区富有创新精神、作品具有崭新风格的画家群。以“扬州八怪”命名。他们多以山水、花鸟、人物、杂画无所不作,包罗万象,各胜擅长。画作多借物言志、各抒己见。

郑板桥之名在“扬州八怪”这个群体中最为家喻户晓。八怪中的金农曾评其说:“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近人邓拓说其:“它不止流行于当时,二百年来都一直很流行,历久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

浅识:郑板桥尤爱画竹,世人皆知。他将书法的运笔应用画中,表现竹叶的生动变化和兰叶的变幻多姿,多而不杂乱。此幅《墨兰竹石图》便是其晚年画意入境的代表佳作。画作绘峭岩墨竹,笔意纵情,随意挥毫,秀劲绝伦。竹叶用书法入味,一撇一捺间绘出竹叶的生动之感,竹节疏朗挺拔。山石看似随意勾画,却画出苍拙润泽之感。兰草和竹石用笔极简。干净利落,用笔气贯合一,丝毫没有懈怠之笔。整幅画作写出竹之神、品。画中又题字“石多于兰,兰多于竹。无紫无红,惟青惟绿,是为君子之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郑燮老人不染尘世,虚怀若谷,心怀天下的君子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