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芹(左)郑大圣(右)
“编剧桑弧吧,也是一位大咖,文华的第一部作品《不了情》就是桑弧和张爱玲合作的,后面他们两个还合作了《太太万岁》。谣传,桑弧和张爱玲有过一段感情史,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小团圆》中的男女主角,各位看官或许可以“对号入座”。——墨存(文慧园路三号)
3、此片讲述了大丰企业公司总经理张一卿投机失败,诱使时代理发馆三号理发师杨小毛冒名,代其向登报征婚的“华侨富翁的女儿”范如华求婚,冀得巨资挽救公司破产。
范如华实为年轻寡妇,因贪图生活享受,想利用征婚方式物色一“财貌双全”的丈夫。双方见面时,唯恐露出破绽,因而闹出不少笑话,幸好双方都未识破,顺利订婚。

剧照
4、当所有人们都认为这部电影一定会获得巨大成功。当时的大光明电影院准备抢先上映《假凤虚凰》,在此之前,大光明只放映美国电影。由此可见,这个电影的票房前景被一片看好。

剧照
不料,正当所有主创满心欢喜等待庆功的时候,竟然出乱子了。
电影才在大光明试映一场,立刻引起上海理发业以及广大苏北人的抗议,甚至苏北的扬州同乡会也表示极度愤慨,他们认为这个电影,丑化了理发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丑化了苏北人。上海理发行业同业公会,立刻组织全市理发工人在上海护国寺召开大会,向文华电影公司提出抗议,并具体呈文市社会局、警察局、警备司令部、市政府、市党部及工人福利委员会,列举电影中9 处丑化理发工人的情节,要求删去,否则不让公映。9 处情节为:
一,影片中有句台词,说:“钻石戒如果戴在理发匠手上即是假的,如果戴在张经理手上,即是真的。”
二,石挥扮演的理发师用手朝头上揩油的时候,用苏北话说:“乖乖!”
三,石挥演的理发师向同事借钱的时候,做出非常小气的样子点钞票,以及非常小心自己的衣鞋。
四,石挥扮演的理发师假冒富翁向女主角求婚的时候,用苏北话讲:“你再不答应,喔就要自杀喽!”还从西装里掏出剃头刀,动作夸张地在领带上“唰唰——”用力刮起来。
五,影片中称呼理发师为“理发匠”。
六,石挥扮演的理发师,用双手伏在女顾客肩膀上,动作流里流气。
七,有个场景在咖啡馆里,理发师身上穿汗衫。
八,电影中理发师的耳朵上夹香烟。
九,石挥扮演的理发师对张经理说:“你太太说你外头有女朋友。”
最后导致在理发行业和文华影业公司之间爆发了一场官司,并一度威胁到影片的正常上映。后来文华方面一再托人疏通,并花了不少钱财,然后对该片略加修改,并加上字幕,说明影片“歌颂劳工神圣”的主旨,这一风波方告平息。

5、1947年8月间,剪辑版《假凤虚凰》再度上映,当时火爆上海。
在这份老广告单上有16个小字:“一波三折,千呼万唤,轰传已久,先睹为快”。

上海各报刊对《假凤虚凰》风波的报导,客观上也为影片作了扩大宣传,因此上映时场场爆满,观众人次和拷贝数量居一时之冠。
《假凤虚凰》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遭抗议而推迟公映的影片。但是,这场风波也让它名声鹊起。但后面的票房反而因为风波被炒得更高,大家都好奇想看看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放映拷贝从7 个增加到18 个,这部电影,不仅商业上空前成功,还获得了业内良好的口碑。
石挥更奠定其“电影皇帝”的地位。但是,他在整整一年内,不能理发,假如要理,只能跑到很远的龙华路罗宋理发店,所以他只好在家用剪刀乱剪了,这一年他的仪容可想而知。

剧照
6、影片也对喜剧艺术表现处理的特别出色。由于影片本身的精彩和《生活》画报(美国刊物)的巨大影响,欧美一些电影发行商对《假凤虚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屡次致函“文华”,要求购买版权,但希望将影片制成英语拷贝。
这年夏季,美国发行量最大的《生活周刊》驻华记者,曾经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对《假凤虚凰》的上映做出了详尽的报道。很快,一些海外片商便从中嗅到了商机,决定将《假凤虚凰》运往英美发行放映。这等于把一次重要的历史机缘拱手送到了《假凤虚凰》面前,使得这部影片得以成为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全英文译制配音,并在海外发行放映的国产影片。
当时翻译由导演黄佐临亲自主持,电影英文名亲自译为《The Barber Tatesa Wife》(理发师娶亲记)。为女二号配音的演员,也不是旁人,而正是黄佐临导演的夫人丹尼女士。正是有了这次英美发行的经历,才有了如今《假凤虚凰》的重见天日。
7、石挥的表演富于幽默感,他令人发笑的创造特别多。在《假凤虚凰》中,石挥扮演理发师小毛和助手一起来到范如华家,范如华刚进屋里,他俩忍不住想抽烟,刚准备点烟,范如华出来了,石挥演的小毛顺手把一根烟别再耳朵上,显然这是理发师的习惯动作,但转念一想这样又不行,又赶紧拿了下来,慌忙的装进兜里。理发师小毛向范如华求婚他唱出了当时的一支流行歌曲:“你是我的灵魂,你是我的生命。”唱出的调门既不像歌曲又不像戏,跑调跑得一塌糊涂。范如华还是不答应,小毛说:“你再不答应,我就要自杀了。”他顺手从西装上衣口袋里熟练的拿起一把剃刀打开,出人意料的提起领带,上下的磨了几下,最后比划着自己的脖子做自杀状,石挥想出的动作往往是理发师的习惯动作,顺理成章,但与穿着比挺西装的有钱经理身份有极不相称,因此,引起观众的阵阵笑声。石挥若没有丰富的幽默细胞和想象力,是决不会有此绝妙的创造的。在石挥塑造的银幕形象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8、近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史学者李镇整理、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石挥谈艺录》1、2已经与读者见面。关于石挥,大家的可以读一读李镇老师撰写的文章《勿忘石挥!他这一辈子,认真地活过,清醒地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