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举办的“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上,我们看到了一批珍贵的中国老片,其中还包括在海内外胶片拷贝已散佚的《假凤虚凰》一片。纪可梅认为,这些电影是我们重新了解中国的一种途径。 文 | 沈寅 编辑 | 程晓筠 图片由上海电影博物馆提供
纪可梅(Marie-ClaireKuo Quiquemelle)是法国人,她曾有或现有许多身份,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主任、汉学家、策展人和记者等。她现年78岁,满头美丽的银发从中间分开,披散在肩上,她很清瘦,五官轮廓分明。她的眼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大而深凹,依稀显露出昔日的美貌,每当她聊到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时,这双眼睛会立刻灵动起来。
纪可梅最初与中国结缘是因为动画片。1960年代,纪可梅看到了《大闹天宫》,并深深为之吸引。她告诉《外滩画报》记者,《大闹天宫》和她以前所接触的西方的动画片完全不同,不只是一部动画片,更像是一件“相当具有现代性的艺术品”。令她着迷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人物设定,还有细腻的绘画和浓郁的风格。也是在1960年代,纪可梅因为对中国有兴趣而开始学习中文,但彼时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她能获得关于中国的资料很少。但《大闹天宫》让她意识到电影也是一种认识、了解中国的途径。在后来的人生中,纪可梅不遗余力地将包括动画在内的大量中国电影推介给法国观众,希望他们能借此了解这个神秘、遥远且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度。
因为频繁来往在法国和中国之间,纪可梅结交了许多中国电影圈的朋友,已故女导演张暖忻便是其中之一。1986年,张暖忻的《青春祭》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纪可梅在电影节上观看了这部影片,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定了解,纪可梅能明白《青春祭》的故事背景,她觉得张暖忻非常真诚地以一种细腻的方式记录了一个被遗忘的时代,并在故事中展现了文化冲突、放逐等问题。“后来我自己也去过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看到傣族,会马上想到《青春祭》。”
纪可梅告诉我,张暖忻会说法语,两人很快就熟络起来,“我去过张暖忻北京的家,见过她的两个女儿,她们和张暖忻一样,是非常有趣的人。”谈论张暖忻、谈论故友的电影,纪可梅相当愉悦,但她转瞬想起了张暖忻的早逝,脸上有了阴霾,她反复念叨着:“实在太可惜了,她得了那种病,很快就离开人世了。她如此有才华,还来不及该留下更多优秀的电影。” 更令纪可梅遗憾的是张暖忻身前的作品在中国大陆已不容易看到。“事实上法国人很喜欢第五代电影。”纪可梅枚举了张艺谋和陈凯歌的作品,比如《黄土地》、《活着》、《霸王别姬》,“但现在的中国电影都太相似了,没了特色。” 事实上,纪可梅一直努力让大众见到那些原本被遗忘的中国电影和动画片。她年事已高,依旧每天几乎都被各种事情占据,但她却乐此不疲:“我就是喜欢电影,才愿意去做。”此次来沪,她的目的亦是如此,她带来了珍贵的《假凤虚凰》的孤本拷贝,这部在上海拍摄的老电影作为“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的开幕片时隔近七十年后重回故里。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的前身是附属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巴黎第七大学的一个中国文学研究小组,纪可梅女士是该小组主要成员之一。1970年代初,研究中心为了扩张其图书馆,和香港的新亚书院建立了关系,经常派人去香港搜集与文学相关的各种资料,除了图书之外,也包括电影。纪可梅和她的华人丈夫郭钧亮就在其列。 1949年之前,上海电影公司有一批企电影公司及从业者迁来香港,也带来了许多老电影的拷贝。而1950-60年代,那些迁来香港的电影公司虽然继续拍片,但除了邵氏和国泰两家公司外,大多数财政相当拮据,于是那些旧拷贝被随意堆置在简陋的仓库中。而香港炎热潮湿的气候又对胶片的保存相当不利,旧拷贝中很多渐渐变质。彼时香港电影资料馆还未见影子(要到1993年才开始筹建),但纪可梅却对这些旧电影颇有兴趣,这或许源于法国电影保护的传统,法国电影资料馆设立于1936年,其创始人之一亨利·朗格卢瓦(HenriLanglois)就是一位收藏和保存旧电影的传奇人物。 纪可梅和她的同伴们从南迁的文华电影公司的老板吴性栽先生处获得了一批胶片拷贝的捐赠,其中包括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收藏中最老的影片《斩经堂》,拍摄自1937年,由费穆编剧,周翼华和费穆联合导演。而此次“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中,除了《假凤虚凰》外,《花姑娘》、《误佳期》和《艳阳天》 也都来自他的捐赠。
《假凤虚凰》是黄佐临的银幕处女作,由喜剧大师桑弧任编剧,石挥与李丽华担任男女主角,实属一部“传奇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假凤虚凰》还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完成英文译制、配音并在海外发行放映的国产片。作为一部讽刺喜剧,《假凤虚凰》讲述了投机失败、躲债无计的张一卿在报纸上见到了一条华侨富商之女范如华的征婚启事,便异想天开让理发师杨小毛摇身一变成公司经理去求婚,以骗来巨资还债。而范如华其实只是一位丈夫去世不久、又有一子拖累的年轻寡妇,她在报纸上编造身世是为了找到一个财貌双全的靠山。杨小毛果然中选,和范如华订了婚,但结婚前昔,彼此都暴露了真相。
男主角石挥在影片中对细节的刻画十分传神,用了许多理发师职业习惯,比如理发师的“苏北口音”、耳朵上插香烟等,而影片中讽刺有力,深入人心,故引起上海理发业工会的不满,认为影片丑化、讽刺、嘲笑苏北理发员。在大光明举行影片首映之日起,数千名理发师聚集在大光门电影院门前,进行抗议。据说那天石挥兴冲冲来大光明电影院,远远看见如此场面,忙转身开溜,唯恐招来一顿海扁。而之后一段时间里,石挥和李丽华连理发店也不敢进去。影片的上映也因此延期,修改了部分情节后方才重新亮相。 《假凤虚凰》片头 纪可梅手中的《假凤虚凰》拷贝虽不足90分钟,但已是该片存世的唯一拷贝。如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所说:“今天在中国,哪怕是最顶尖的电影历史学家,能有机会看到该片的人,也数不出10位。而真正能在银幕上原汁原味看到它的胶片投影的人,大概现在一个也没有了。” 此次由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举办的“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共展出8部优秀的中国老电影。除了《假凤虚凰》外,其余七部也同样精彩,包括孤岛时期周璇主演的全明星阵容古装片《西厢记》,李丽华、石挥主演、话剧大师曹禺导演的唯一电影作品《艳阳天》,朱石麟执导、李丽华主演的《花姑娘》,朱石麟与白沉导演、李丽华与韩非主演的《误佳期》,岳枫导演、白光和严俊主演的《血染海棠红》、岳枫导演、周璇和白光主演的《花街》、李萍倩导演、白光和严俊主演的《一代妖姬》。
值得一提的是,《血染海棠红》和《一代妖姬》来自童月娟女士的捐赠,她在1934年和丈夫张善琨一同创办了上海新华影业公司,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许多女演员。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