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洞传说故事

 楚中元 2017-04-17

长按关注

板洞山是一座原始森林。山上长满松、桐、樟、石斑木等杂树,四季常青,终年苍绿。还有翠竹,灌木参杂生长,昌荣繁茂,遮天蔽日,是苍鹰、大雁、以及果狸、山猪、黄猄、蛇类、五爪金龙、芒鼠、穿山甲等飞禽走兽的天然乐土。这里又是长满土党参、茯苓、七叶一支花、黄栢、生地、天冬、玉竹等等天然草药场、板洞山下还有为数不可观的铁矿藏。板洞盆地是一座3000多亩的田庄,分别由正坑、鹿庙坑、白芒坑、黎公坑等山沟集水进入板洞,农田用水足足有余。

明末清初,这里原属广西梧州管割,称为怀集县板洞乡。由于山高皇帝远,两广边陲地,这里成了土匪、惯偷、流窜犯、恶棍强梁聚众的独立王国。当时,板洞田垌建有青砖琉璃瓦园林式的庄园,主人原为姓陆、陈的广西人,他们在这里开设赌馆、商店,驿站,专门收留网罗社会残渣,从事赌博,嫖娼、贩毒、拐卖人口、盗窃抢劫、打家劫舍等勾当。害得四方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由于他们盘居一方,便雇请劳力开辟了板洞为农田,租给寨岗、怀集、连山人耕种,逐渐形成乡村。并成了农副产品土特产的集散地。就如大龙山牛拦圩一样,两省边民也常把农产品拿到这里

交易,换回一些食盐、农具用品。

这时,陆续有瑶族人迁至板洞山下的菜坑、塘甸等地定居。最早迁来的赵姓瑶胞,从湖南宜章迁入乐昌,由乐昌至梧州,再由梧州迁至菜坑。至今已是17代,300多年,发展到200多人。第二批迁来的是莫姓,从广西梧州迁来,至今为第8代,150多人,第三批迁来祝姓,从湖南蓝山迁来,100多人。其余迁来的还有郑、邓、盘姓等瑶族家族。他们都是过山瑶,以菜坑、塘甸、板洞为发展地。以后分枝生叶,便向山联山区搬迁。现在山联乡的过山瑶就是板洞瑶族的子孙。

那么,板洞是土匪猖獗之地,为何会落在瑶族人民的手里??板洞瑶族老人所讲(介绍),这些讲起来还有点神话色彩。

原来,过山瑶民族在长期的过山游猎、到处漂泊的艰难岁月中,他们的先民广取民族民间杂艺之长,集九流三教于一身,作为民族生活、生存的防身本领。诸如风水地理,占卦卜算、南巫道教、气功武术、神医幻术、隔山点穴等,祖辈相传,

每人都有一、二道功夫,十分了得。至今,瑶家还有相传的所谓“歪门邪道“的能人。比如千斤鼎,跑着的汽车,他能使车停下。有人还可以施法让人魂魄游地狱。有人即刻之间把千里之外的物品调上自己的身旁,还有人坐在家里掘指一算,便知今天有何事情发生等等,真可谓神奇莫测,不可思议。但是这些道术,师训有规,只能防身,不可便用随之害人。

且说过山瑶定居菜坑、塘甸以后,常遭受板洞土匪的骚扰偷抢,耕牛被盗,妇女遭辱,肥猪被抢,连人也遭受绑架,要拿钱去赎人,要是无钱去赎仅遭杀害。这引起了瑶家的公愤,决心要惩罚一下这批恶妖厉鬼。

一天,一位叫邵如龙的师爷到板洞圩卖药材,所得之钱被土匪当场抢去一大半。如龙师公啪啦一声掉在天井里。当时,屋主和赌徒们大吃一惊,说不好,瑶胞用法术来害我们了,此地不可久留也,说来真的灵怪,事后,这圩上的人十日死一个,半月三旬死一双,吓得他们胆战心惊,赶快逃命。在搬迁之前,妄图在捞一把,便把田地,山林卖给瑶胞。纷纷迁逃,有的迁回广西,有点的迁向连山,有的迁回怀集,全作鸟兽散。从此,板洞成立瑶家的地方。那是瑶族先民用钱买下的地产。忍无可忍,决定作法赶跑这些瘟神。他把钱剩的钱买了一只生公鸡,买了些香烛,回到分水凹路山,用自己所授的法术,念了些天经,即把鸡头斩下,埋在作法的场地。那鸡身劫飞上天空,一声呼啸,飞到板洞庄园大赌场,

然而,板洞这个特殊环境,赶走了猴子,又来了马骝。在旧社会时代,山高皇帝远,土匪一直把这里当作联络点,经常出没此处,瑶胞虽然买得这方土地,却无法在此安居乐业,为了保住这块地盘,瑶家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命名“卜鹿庙”(至今建在),用木头雕塑了六位神像,分前厅和后厅,座镇板洞山,并铸有一座铜钟,记下板洞的历史。可惜在1985年大炼钢铁的风潮中,庙宇被拆,火砖用于砌成小高炉,铜钟也被碎尸万段,仅有一点陈谷子烂芝麻的历史资料也被推进小高炉化灰上天去也。

由于当时土匪盗贼还在板洞山流窜,瑶家人不敢上板洞造房定居,只有住在菜坑、塘甸,种在板洞,所以早出晚归耕种板洞山东田地,开发板洞山场,种下一批一批的杉树。然而,当时板洞交通闭塞,种下的杉木也只有平时建造房子和做家用外,根本运不出外山当商品交易。后来,山外的汉人在铁屎平、回龙挖矿炼铁,瑶胞可在板洞砍些柴烧成炭,等于九牛身上拔一毛,把森林杂木烧成木炭

,换回一点经济价值。而板洞农田,成立瑶家的粮仓。人们虽然早出晚归,土耕土种产量很低,但时人口不多,日子也过得去。如此,瑶家把板洞当作自己的家业、好生经营,加强防范,从晚到清又到民国,均无多大的发展。解放前期、板洞成了地下游击队即北江支队的一个活动点。他们借助这里的特殊环境,时聚时散,开展宣传活动工作,组织武装斗争,惩罚附近土豪劣绅和恶霸强梁。得到广大瑶族群众的支持,土匪强盗逐渐消失。瑶家才逐渐的从菜坑搬迁到板洞建房定居,直至新中国成立,相安无事。

板洞成立瑶家的天下,人民当家作主,生活自然蒸蒸日上,可是,由于计划不周,板洞也遭受主观主义的分割,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损失。1958年,在大炼钢铁大跃进的乱砍乱伐风潮中,上级调来一批砍伐大军,

把瑶家祖先种的杉树几乎全部砍伐掉,这些杉木比水缸还粗,算年轮,150年,多好的木材!!可是因没有公路,运不出山。全部堆在山上水淋日晒,腐蚀风化,几乎全部烂掉。到60年代,瑶胞想方设法,在山上锯板,产去几乎寸厚的腐蚀层,里面的木质还拟黄金金光闪亮。但是毕竟人力有限,开出的木板仍然难于下山

,自己又用不了那么多。终究还是报废了很多。如果留在今日,那么大一笔财富?可想不知有多少瑶族子孙坐上宝马了呢?

板洞毕竟是块资源丰富的风水宝地。尽管杉树受损失。而且农田的改造增产增收,药材的开发,飞禽走兽的猎获,农副产品的收入,使当时仅有700多人的瑶族同胞过都风风光光。他们的祖先付出的心血代价,创下这番事业。他们坐享其成,过上了好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