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记微信诈骗小常识,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知如海学无涯 2017-04-17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超过七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微信给手机用户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通过微信进行诈骗。作为常识,你要清楚犯罪分子常用的微信诈骗手法,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常识1:微信投票诈骗

熟记微信诈骗小常识,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投票很常见,尤其是“帮宝宝投票”、“XX评选投票”,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碍于朋友面子帮忙投票,殊不知骗子们也正在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诈骗。有用户看到熟悉的朋友在其朋友圈上发此类信息,点击了网址链接,下载了里面的“微投票”软件,该病毒就在下载时传播出去,自动把投票信息发送到通讯录的联系人上,并窃取用户信息。群发短信被扣费不说,还要小心手机绑定的支付宝、网银等。

常识2:微信点赞诈骗

熟记微信诈骗小常识,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最近,微信“集赞礼品”的信息被疯狂分享。点赞送旅游、送机票、送消费卡……琳琅满目的“惊喜”时刻活跃在朋友圈。面对分享者的“求赞若渴”,很多人几乎不看内容就直接点赞,实际等你集满了那么多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才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了。还有的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的真实个人信息。

常识3:冒充微信好友诈骗

熟记微信诈骗小常识,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在微信里,人们以名称和头像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凭借此标识,人们在朋友圈内观察朋友发布的内容,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你可曾想过,不法分子可以下载用户的头像更换在自己的账号上,并修改了和用户一样的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微信里的另一个你,进而向你的微信好友进行诈骗。

常识4:微信公众号诈骗

熟记微信诈骗小常识,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如今一些冒充商家的公众号制作得很“真”,用具有官方口吻的宣传语、显眼的企业LOGO来迷惑网民,让人误以为这是官方账号。骗子打着“赠送礼品”的幌子,首先是让你提交微信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完整个人信息,并且需要告知其收到的“手机验证码”才能最终获得礼品。很多人抱着“试一试,反正不花钱”、“万一能得到礼品”等想法,将虚假诈骗信息进行转发,甚至将验证码发过去,导致微信钱包的钱被转走。

常识5:代购商品诈骗

熟记微信诈骗小常识,切莫让微信变“危信”

随着微商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朋友圈里也出现许多卖鞋、卖化妆品、卖名牌包包等代购商品的,可谓是琳琅满目,随便逛一逛朋友圈就能淘到些心仪物品。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两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