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发布“中国青年阅读指数” 2017年4月14日上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在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首度发布。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皮钧与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BBD)CEO曾途认为:“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和国家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15)》指导下进行的。青年发展和青年阅读已经进入“指数时代”,若要把握和引领这个趋势,必须抢占先机。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界定的青年为14~35周岁,这是中国阅读的主力人群,覆盖约4.1亿人。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通过抓取中国青年群体在各类阅读渠道的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青年人的阅读偏好,再将不同时期的阅读偏好进行差分,从而发现阅读偏好的变化趋势。 首期发布的《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报告》分为技术报告、解读报告以及以指数为依据所做的关于青春文学和女性阅读的专题研究。 1. 该指数把青年范围限定为14~35周岁; 2. 创造“阅读域”的概念,“阅读域”是指有相关阅读元素的标签集合体,含体裁、题材、地域、时间、性别等多个维度; 3. 引入“社会必要消费时间”概念,即“现有的社会正常交往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形式下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消费时间”; 4. 精准界定阅读时长,即消费者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知识技能而消耗的阅读时间的长短; 5. 在媒介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理解“阅读行为”,如今青年人的“阅读”不仅包括对传统书刊的阅读,还包括在数字终端上对文字、图片等内容的阅读。 1. 抓取各类阅读行为,并以“阅读域”进行归类。 2. 计算各大阅读域的阅读时长分配,每个阅读域的阅读时长分配的取值范围从0到100,代表该阅读域阅读时长在总阅读时长中的百分比。所有阅读域的阅读时长分配加总等于100。 3. 计算每一个阅读域阅读时长分配的两月差值,并最终构成一列向量,作为该月该阅读域的青年阅读需求指数,衡量青年在阅读该阅读域时的偏好变化。 4. 将不同阅读域的阅读行为偏好变化通过标签加总,得到总中国青年阅读需求指数。其中的权重通过海量调查数据获得。 “青年阅读指数”由两个维度的数据构成:中国青年阅读需求指数和中国青年阅读供给指数。 中国青年阅读需求指数表达的是青年在阅读时主动的偏好变化情况,而青年阅读供给指数则是内容供给方主动提供给青年的阅读内容变化。 中国青年阅读需求指数和中国青年阅读供给指数↓↓↓ 1. 青年阅读的偏好变化。即青年阅读的倾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体裁较适应青年的阅读?哪类内容开始升温,哪类内容开始淡出青年的视野? 图:2017年2月、3月中国青年阅读需求指数的变化。 2. 内容供应商供给的内容变化。即与青年的阅读偏好变化相比,文化机构提供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青年的需求?两者是一致,还是背离? 图:2017年2月、3月中国青年阅读供给指数的变化。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青年需求指数和中国青年供给指数二者大致出现相互背离的趋势。 文学、自然科学及教育阅读域需求指数下降较多,但供给指数却大幅上升; 艺术、历史及经济金融管理阅读域需求指数上升较快,但供给指数却大幅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