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触目惊心的活人殉葬:中华大地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龙叔文馆 2017-04-17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儒家看来,人殉作为一种冷酷、野蛮的殡葬习俗,是任何遵循礼制的国家都不应容忍的行为。但事实上,自周礼创制以来,人殉并未随之消失。甚至在儒学大行其道的时代,人殉也时常死灰复燃。

那么,中国的人殉习俗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化,又消亡于何时呢?

古已有之

▲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已经有了人殉

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人殉遗迹,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位处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其后的陕西龙山文化以及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也同样有人殉遗迹出土。在对这些原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后,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男女合葬墓。这些合葬墓皆是男女同穴、一次埋葬,其中男性都已成年,女性则不仅有成年女子,还有小孩甚至婴儿

在齐家文化的合葬墓中,女性遗体全都呈屈膝屈肢状,表现了当时父系氏族社会女性的从属地位。按常理来说,这些合葬墓中的男女不可能同时死亡,所以只可能是男性死亡后,由女性进行殉葬。

这些考古证据,再佐之以《礼记.檀弓篇》所记载的“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足以说明中国最早的人殉始于男性的妻妾。

齐家文化出土的殉葬坑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人殉风俗在殷商时期达到最高峰。当时中国的王公、贵族通常都是大奴隶主,为彰显自己的权势,他们在下葬时常常使用大量的奴隶殉葬。

位处洹北侯家庄西北冈的殷代王陵,共有九座殷王大墓以及附属于大墓的一千二百四十二座小墓。这些墓地遗址是殷商奴隶主贪婪、残暴的最好体现。在1001号大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人殉坑,将这些骸骨统计计算之后,发现足有225人被殉葬。大墓遭受过多次盗墓破坏,据学者推测,如果按照大墓的结构复原起来,那么殉葬奴隶的总数足有三四百人。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大墓的殉葬人数,如果算上那1242座小墓的话,殷商王陵为殉葬而死去的奴隶高达两千人之多。

根据学者对发掘现场的推测:当陵墓工程临近尾声时,奴隶们就被绑起双手,一队队牵进墓道,面向墓坑,并肩成排跪下,由刽子手从一头按顺序杀到另一头。在奴隶死后,继续填坑埋土,直到覆盖全部尸体,再拉奴隶过来按同样的方式献祭。

这些奴隶多数都未成年,有些甚至连天灵盖都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在如此年纪就成为了殉葬的牺牲品,足以说明殷商统治阶级的野蛮冷血。

殷商对于人殉的痴迷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殷商之后的西周时期,考古发掘出的殉葬人数大幅减少。虽说考古证据中的殉葬人数大为减少,史籍却留下了大规模殉葬的记载。

如《史记.秦本纪》载道:“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又道:“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再比如《墨子.节葬》有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些都足以说明西周时期人殉制度的盛行。

周代的人殉依然被大量保留

暂时的衰落

春秋战国时代人殉制度让位于战争对人口的需求

人殉的衰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原各国虽仍有许多人殉现象,但反对人殉者越来越多。

《礼记·檀弓篇》就记载了两条当时人反对人殉的例子,一个是陈尊,另一个是陈子亢。陈乾昔临终前让他的兄弟和儿子在他死后准备一口大棺材,由两名婢女夹着他殉葬。但在他死后,他的儿子陈尊却没有遵照父亲的遗愿行事。因为陈尊认为用活人殉葬“不符合礼制”。

齐大夫陈子车死在卫国,他的妻子和总管觉得他是病死的,到阴间没人侍奉,就计划用婢妾为他殉葬。陈子车的弟弟陈子亢知道后坚决反对,理由也是“违背礼制”。

秦国相对于中原各国来讲是一个例外,因为秦地偏远,文化落后,所以仍然大规模施行人殉。甚至直到统一天下之后依旧如故,秦二世就曾让上万人为秦始皇陪葬。

大秦帝国是当时人殉制度最后的阵地

到汉朝,人殉才遭到彻底禁止。《汉书.景十三王传》中记载,汉宣帝刘询在位时,赵缪王刘元病重,要求善于吹拉弹唱的奴婢为他殉葬,因此事被逼自杀的就有十六人。汉宣帝知道后,撤销了刘元一族的封国,可见汉朝对人殉的禁止力度之大。尽管如此,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殉制度也仍未能禁绝,西汉南越王墓中就有十数具殉葬的尸骨。

自西汉起,大规模的人殉再未出现过。人殉现象只星星散散地见于各处史料当中,殉葬者也主要是死者的妻妾。即便如此,人殉习俗一直没有彻底消失。

殉葬的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女性

死灰复燃

恢复人殉的朱元璋

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宫廷的嫔妃常常要为皇帝殉葬,许多史料都记述了宫廷中的这种人殉现象。

如《明史.后妃传》记载,明太祖去世时,“宫人多从死者”。

《今言》卷二记载:“太祖陵不知祔葬几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嫔也。”

《万历野获编》记载:“太祖孝陵,凡妃嫔四十人,俱身殉从葬,仅二人葬陵之东西,盖洪武中先殁者。”

不过,这种殉葬现象未必出自朱元璋的残暴。因为明承元制,人殉是蒙古贵族的古老传统,甚至直到明代达延汗时期仍未消失。明初在政府的各个领域又普遍存在重用先朝旧官僚的现象。故而不排除蒙古礼官影响了明朝皇帝殡葬仪式的可能。

跟汉朝以来许多自愿殉葬的女性不同,为明朝皇帝殉葬的嫔妃大多并非出于自愿。她们被赐予红帛,用以自缢。

根据朝鲜的史料记载:“及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铜之于庭,晌缀,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堆颈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韩氏奶母)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除帝王殡葬外,明朝的皇亲国戚也存在殉葬现象。像晋恭王朱桐、蜀和王朱悦樊、唐靖王朱琼烃、越靖王朱瞻墉,都在死后让侍女殉葬。史料上记载的人殉,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明代殉葬的嫔妃

这项制度在经过了五位皇帝后被明英宗废止。但到清代,由于满洲部族在入主中原时维持了一些原始习俗,人殉又盛行起来,直至康熙朝才算彻底结束。人殉制度在中国断断续续存在了近八千年,比中国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长上几千年。

播放GIF

(END)

冷爷爱历史,个人微信号:

xhgame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