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1933老场坊

 云游看天下 2017-04-17

坐落于虹口区虹口港、沙泾港交汇处的上海1933老场坊(19叁lll老场坊),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原为建于1933年的远东最大的屠宰场,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由英国设计师巴尔佛斯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建造

小时候,我就知道这里有一座屠宰场,但不敢走近它。长大后,虽几次经过这里,只见一直紧闭着。值得庆幸的是虽数度关闭,一片萧条,但建筑本身却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成为被历史尘埃掩盖的一块璞玉。在沉寂数十年后,现华丽转身为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并且对外开放了,这也给我提供了探访这一神秘建筑物的好机会

这书包已陪我走过了很多地方,相机、交通卡、零钱以及怀旧和探秘的心情,我又出发了

走近1933老场坊,我发现这憧建筑的外表非常简单和朴素,粗糙的混凝土墙面,非常的有沉重感,底层退进,外圈一排同样是粗糙混凝土的大柱子,二层以上就是排列整齐的花窗,整个建筑感觉很有体量,很扎实的落在基地上,再加上立面混凝土的自然变老变色,不用体验空间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满载历史的感觉

位于建筑物西立面和南北立面西端的水泥花格窗不但全部镂空便于空气流通,而且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风的效果。同时正面朝西的窗户面向西方极乐世界,有让动物死后更好的轮回和超度的意思

这座建筑(尤其是西立面和南北立面西端)大量运用了3、6、8、9、12、13及倍数,还有三角、圆、正方、八角、十字、双井字的形状。每个数字和形状都有其特定的密码,使得这座建筑属极阳,从而化解内部杀戮的怨气

进入1933老场坊,给我的第一感觉 ——— 神秘。其强烈的大光影变幻和明暗对比,营造出了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

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宛如迷宫,空间次序分明

到处都是错落的楼梯状走道,而且结构不对称,在这里上上下下的走动,真的彷佛置身于超大型迷宫之中

整栋建筑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状柱均匀分布在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独立支撑起雄伟的建筑

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则分布于其他部分

牛道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当时生产流程和工艺己经跟国际接轨,实行人畜分离的制度。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

现在拾步而上,依稀间仍可感受到七十多年前的这一情景

楼上狭窄的牛道使得经过的牛无法回头,只能乖乖地进入屠宰间

“人畜分行”,这条阶梯是赶牲口的人走的

虽然不会绕晕,估计奔牛在这里会乱窜的吧

为避免动物因受到惊吓而伤到人,故特设计了这狭窄有楼梯的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不同宽度且错综复杂的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

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

内圈廊桥

不同尺寸的牛会通过不同宽度的廊桥进入,以达到分流的作用

中间的圆形建筑是当年屠宰动物的地方,如今变身为空中舞台。舞台用钢化玻璃制成,并采用圆形穹顶,极大地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迄今,这个舞台已经成功举办了多项顶级品牌的精品活动

可以想象,八十多年前的1933老场坊,一定是混杂着动物血腥和内脏污秽的地方,夹杂着即将走上屠宰场的动物临死前发出的哀嚎和被宰的动物发出的嚎叫声,谁又能想到,七十多年后,这座充满血腥和哀嚎的建筑华丽地变身为艺术场所,人们在这里发布时尚的产品,表演精心排练的话剧,品尝上海特色的美食,摄影师和美女模特们在曾经杀牛的地方拍摄艺术照……

全是各种演出的海报

除了表演还有各种商铺

门口矗立着前苏联和俄罗斯旗帜的一家俄罗斯餐厅,双休日时还是很火的

谁能想到在这个当年宰牛的地方,有一间如此小资情调的牛市中餐厅

若忽略这里曾是屠宰场的话,这就是典型的结婚殿堂

1933老场坊一带,离外滩不远,己经成为独具艺术气质的一片区域

历史、现代的不断交替,也许不变的是这条静静流淌过的小河

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