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妻子 陶渊明和谢灵运之比较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7-04-17

陶渊明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在陶渊明任职期间,做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因为人正直接受不了官场上的黑暗,屡次被贬辞官归家。陶渊明最后一次担任官职彭泽县令时,不满督邮刘云的贪贿收污之风,最终被贬回家中,不再出仕。

陶渊明

陶渊明被贬

陶渊明为人正直有气节,受外祖父的影响,自小有着救济苍生的宏伟之志。从二十岁开始,陶渊明就开始了他的宦官生涯,走向救济苍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陶渊明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和彭泽县令等官职,为了生活计谋更是担任过许多小官小职。这条道路且长且踞,挫折一路不断,功名成就终能成否?

陶渊明对灰暗的官场失望之极,不堪重任屡次被贬归家。直至义熙元年,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最后一次回归仕途。在职三个月期间,正巧正巧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到陶渊明任职的地方检察公务。派遣的督邮刘云是个十分凶神恶煞之人,其贪婪可恶之名方圆百里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美曰其名是检察公务,实际上是过来接受贿赂贪污的。如果不贿赂他,他就栽赃陷害。陶渊明看不惯此作风,在迎接督邮刘云时没有奉承贿赂,守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毅然离去。刘云为此怀恨在心,就栽赃陷害陶渊明,陶渊明因此被贬。

陶渊明虽然被冤枉,但他并不在意,他最失望的莫过于心死了。陶渊明被贬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追求抱负不过是一场空,还不如归隐田园生活过得潇洒自在。

陶渊明爱菊古诗欣赏

陶渊一生非常喜爱菊花,常常与菊花为伴,被人称为“菊友”,是个名副其实的菊花迷,因为他非常了解关于菊花的高雅情趣,曾被世人奉为“九月花神”。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真的相当喜欢菊花。

陶渊明

陶渊明采菊图

陶渊明此人相非常正直,对于功名利禄这些看得非常淡,也相当自尊自爱,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他曾在做官十余年后辞官归隐田园。归隐后,陶渊明就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种菊也成为了他隐退后最大的爱好。每天从田地里回来后,他就会到他的菊园给那些种植着的菊花浇水、松土、除虫,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非常珍视他的菊花。

在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所著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内容记载:某一年的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坐在菊花丛中,手上拿满了菊花。之后江州刺史王弘突然送酒来,他立马就开封喝上了,直到喝醉后才回到房间。陶渊明种植菊花不仅仅只是用来观赏,也会经常用于食用。每到秋季,菊花盛开后,很多乡里乡亲以及远方的朋友都会来他家观赏菊花。那个时候,陶渊明会泡制菊花茶给客人享用,在客人走的时候还会采些菊花送给他们。因此,愿意前往陶渊明家赏菊的人非常多。陶渊明也时常会这样想,如果能够让菊花在一天之内就开放,那就会有一天的客人前往,那该多好。

总而言之,陶渊明对于菊花极为喜爱。

论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作品

“金刚怒目”是对陶渊明一部分诗歌作品的称谓,形容陶渊明的诗歌风气面目就像四大金刚一样的勇猛无比,让人产生敬畏之情。陶渊明诗歌中具有“金刚怒目”风格的是五言诗《咏荆轲》。

陶渊明“金刚怒目”《咏荆轲》

陶渊明“金刚怒目”《咏荆轲》

“金刚怒目”式诗歌是陶渊明的另一面,其风格与朴质的田园诗截然不同。“金刚怒目”式诗歌风格豪放不羁,充满了反抗精神。《咏荆轲》就是如此。诗中描写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进入秦国刺杀秦王的过程。

陶渊明“金刚怒目”式的《咏荆轲》生动的体现了荆轲的刚毅、果敢。荆轲明知秦国是个强盛的国家,就算刺杀成功秦王倒台,还是会有另一个霸主出来统治天下,仍然会有战争和无止境的纷乱,这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兄弟义气和天下太平,荆轲毅然前往。陶渊明这首《咏荆轲》的新意在于写出了荆轲的“忠勇与愚智”,明明知道后果但也能勇敢的反抗、尝试,最终铤而走险丢失了性命。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历史的警钟。

陶渊明对当时昏暗的社会政治充满愤慨之情,特意借助具有强烈斗争和反抗精神的就是荆轲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抗议。这首诗的写作手法隐喻深藏,写作的风格和情调都与其他诗歌反差较大。但是始终仍然保持了陶渊明托人物言志、简单干练、理趣合一的特点,豪放之中隐现愤慨反抗之心,具有“金刚怒目”的霸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